第七百七十四章 俺要爲建文正名!

“挽狂瀾於即倒?”李景隆苦笑,腔調中已帶上了哭腔,“狂瀾已經倒了!大勢已去……”李景隆喃喃半晌,忽然直起身子叫道:“快,你們倆掩護本帥撤退!”

“國公……”

“不要說了,本帥的安全最重要,快撤!”眼見朱高煦越殺越近,李景隆不再遲疑,當即紅着眼叫道:“把營地燒了,擋住朱高煦!別讓他追上來!”說完,他急速跑出帥帳,騎上戰馬,拋棄了帳外的親軍、拋卻了營地裡的二十多萬北伐軍將士,一溜煙兒地從後帳跑了!

李景隆一跑,他的家將與幕僚也只得跟着一齊亡命。

……

兩軍激戰一夜,傷亡都是不小。燕軍雖已然佔據營寨小半,但王欽與何福的拼死抵抗,仍舊讓燕軍苦戰,怎麼都無法擊敗眼前強敵。

這讓殺得渾身浴血而回的朱高煦暗暗疑惑,但看到燕王的舉動後,心中的疑惑也就隨之而解了。

因爲燕王看着四周不斷逃散的北伐士兵,不禁心急如焚貿然下令,分派兵馬去追捕北伐逃兵,兵力一被分散,軍令又前後矛盾的情況下,讓兩軍依舊混戰一不休,若不是北伐軍軍心已失、李景隆膽寒之下獨自逃跑,只怕又要重蹈白天被敵軍趁勢反擊,打得一敗塗地。

朱高煦陰沉着臉,來到燕王身邊,朝着對面仍舊在頑抗的王欽、何福兩部北伐軍吼道:“李景隆已經扔下你們跑了!還打什麼!?看看你們的帥旗!!!”

吼完之後,朱高煦更是讓後方的軍士,將掉砍的李景隆大櫜擡了過來,插在地上。

眼看李景隆的大纛都被朱高煦奪了過來,燕王欣喜若狂,燕軍將士歡聲雷動,不待燕王下令,他們便個個狂呼亂叫地向呆愣的北伐軍再度猛撲過去。

而此時的北伐軍上下似乎一下子被抽乾了全部血氣,軍心徹底亂了。當燕軍衝來時,他們再也沒有死戰的勇氣,個個驚慌失措地向後潰亡。

頃刻間,戰局便呈現出一邊倒的態勢——北伐軍開始全線潰敗。

王欽、何福見此不禁面如死灰,他們做夢也想不到身爲大軍統帥之人的李景隆在這兩軍激戰的緊要關頭,不僅不站出來穩定軍心,居然就這麼拋下二十萬北伐將校,倉惶跑了!

燕王率領麾下兵馬趁勢朝前掩殺,被主帥拋棄的北伐軍無處可退,王欽、何福力戰而死,其餘將校卸甲棄械,俯首歸降。

……

當天夜晚,疲憊燕軍終於回到北平。回想這驚心動魄的一日,燕軍衆將均有恍如隔世之感。就在白天的戰鬥中,燕軍都一度被逼至全軍潰敗的險境。而到了第二天,一切都已經翻轉過來。北伐軍終於敗了,而且敗得這麼徹底!二十餘萬大軍,更是被他們收降了一半!燕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

白溝河一戰,足以與長勺、赤壁、淝水、大都之戰相媲美,足以載於史冊、流傳千古!儘管疲憊至極,但燕軍將士卻毫無睡意,他們忘記了悲傷,開始了談笑、狂歡,用以慶祝這場得之不易的巨大勝利!

一直緊繃着的燕王此時也興奮起來。作爲燕藩之主,燕軍統帥,他不僅爲此戰的勝利感到歡欣鼓舞,更爲此戰後天下形勢的變化而熱血沸騰。

一直以來,朱久炎父子給他無形壓力實在太大了,他們那無以倫比的實力,對燕藩有着壓倒性的優勢。

但現在,一切都改變了!他雖然損失了不少大將,但收編了北伐降卒之後,燕軍就有三十五萬餘大軍,這可是個了不得的大數字。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些兵馬就是他的底氣、是他朱棣奪取天下、推翻建業朝廷的本錢!

從今以後,便再也沒有什麼靖難之戰了!燕軍的旗號也要改上一改,改成什麼呢?

討逆!

沒錯就是討逆!燕王已經盤算好了,明天就將所有的靖難旗幟改成討逆大旗,爲建文皇帝正名!討伐篡位、弒君的朱柏父子!撥亂反正,以正大明乾坤!

相比於主力燕軍將士齊聲稱讚燕王高瞻遠矚、神機妙算,死了老爹的張輔以及朱高熾等北平守將則低着頭沉默不語。

滿懷喜悅心裡想着改換討逆大旗的燕王沒有見到朱高熾與張輔等人的神色,策馬昂然第一個進了北平城裡,卻立時被眼前的景象給驚呆了,即使早有預料,也沒想到北平城裡是這般悽慘。

除了內城大體上還算保持完整之外,整個外城幾乎徹底淪成爲了廢墟,不是被落石砸毀就是拆了以禦敵人,隨處可見蓋着白布的屍體,越往裡走,白布越是不夠,到處都是老弱婦孺的扶屍哭泣之聲。北平的人口最少銳減了一半,男丁更是幾乎傷亡殆盡。

好不容易倖存下來的軍民百姓人人臉上也沒有了往日的笑容,入目處皆是死氣沉沉的木訥與悲傷。還好有心細如髮的燕王妃帶領宮人拿出無數錢糧衣物出來,把各個衙門的房子騰出來收容無處可去、失去親人的孤兒寡母看來。

但這卻絲毫挽回不了逝去的生命,哪怕這些孤兒寡母受到了妥善安置與精心治療,可失去至親的傷痛,又豈是這些能夠彌補的了的?

北平城裡的軍民百姓再也沒有跟以前一樣涌上來迎接燕王,也再也沒有了震耳欲聾的歡呼聲。燕軍將士耳朵裡聽到的都是哭泣,那些失去了親人的燕軍將士更是忍不住跪地痛哭,不少將領也是加入了哭泣的隊伍裡。

燕王情知大大不妙,連忙暗命道衍與紀綱等人開始宣傳燕軍在他的帶領下是如此打敗李景隆,是如何爲北平的遇難者討回公道的。鍋自然要摔給李景隆,正好李景隆逃去了永平,還可以利用這一點做做文章,引起北平百姓的復仇之心爲他所用。

等消息都傳播得差不多了,燕王不顧嚴寒馬上來了幾場公開慰問,短短几句話就令劫後餘生的軍民百姓無不爲之同仇敵愾、感動流淚,對比兇狠殘忍的李景隆,燕王纔是真正仁義之人,很快全城邊都在傳頌着這件事,一夜之間燕王反而收服了無數人心。

等忙完之後,燕王纔有時間聽朱高熾講訴完整個守城經過,朱高熾說到最後聲音都哽咽眼眶紅了。

就連見慣生死的朱高煦也不禁爲之深深動容,與有榮焉的感慨道:“辛苦大哥了,這一戰大哥與守城軍民纔是真正的首功。”

衆將心生慘然,當日誰都不敢接下留守北平的重任,唯有朱高熾扛下了重任,果然真的太慘烈了,所有的將領看向朱高熾的目光中流露着欽佩與尊敬。

朱高熾平靜地道:“因我指揮不當,害得軍民死傷慘重,還請父王降罪。”

燕王滿臉欣慰地道:“熾兒你有功無過!俺欣慰得很,俺要謝謝你呀。”

“謝世子殿下捨身守城!”所有將領心悅誠服的齊聲感謝。

朱高熾卻悲痛的沒有什麼心思接受衆人的感謝。不說城內家家戶戶都有親人逝去,單說燕軍之中,最重要的將領都死了不少。死去的如張玉、譚淵、火真等人哪一個不是看着他朱高熾長大的長輩,哪一個不是陪着他成長的親人?

還有張信等跟他生死與共的袍澤,他們也一一死去了,朱高熾此刻除了傷感之外,只有活下來的慶幸,是以他當衆請求燕王着手修建陣亡將士們的陵寢,把所有戰死將士的遺骸遷過來,好方便活下來的人祭拜、憑弔。

儘管有很多人對此頗有微詞,認爲有些過了,耗費也不小,燕藩此時的每一分銀錢都應該花在刀刃之上,但有絕大多數的將領齊心支持。

燕王雖然有些肉疼,但一想到此舉也有團結軍民,鞏固他統治的目的,也就點頭贊成。

……

就在燕軍和北伐軍在會戰的晚上,一支約五萬人的軍隊也離開了遼東,快速向山海關進發,這支部隊乃是蒙鑑帶來的華夏海軍偏師和足利義兼、陳明兩部以及遼東三衛整合的兵馬。

這步棋金州古城佈下的棋,是朱久炎玩前在收納寶島之後佈下的,自從蒙鑑他們進駐金州後便一直保持低調,幾乎沒人發現,一直在等待時間。此刻蒙鑑幸運地得了遼王的兵馬,自然對局勢不會無動於衷,事實上,他一直在注意着幽燕的時局變化,同時他也在秘密訓練、招募軍隊,遼東雖然苦寒,卻是肥沃之地,人口衆多,盛產糧食,這使的蒙鑑募兵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儘管如此,蒙鑑也不敢大規模募兵,一是擔心被朝廷御使責難,其次他的軍需物資不足,即便有遼王府的贈與,但兵器盔甲之類,也無法滿足更多士兵的需求。

所以,這段時間蒙鑑也只招募了兩萬軍隊,連同原來的兵馬,他手下才有了五萬之衆,這次進攻山海關,朱久炎並沒有給他明確的命令,倒不是朱久炎把他給忘了,而是沒有電話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時時把握時局的變化的,他也不知遼王會將兵權交接的如此果斷。

當然蒙鑑此次的進攻,也不算違規,因爲朱久炎在將他派往遼東的時候,就給予了他很大的自主權,何況蒙鑑在出兵之後,已經對朱久炎飛鴿傳書予以了通報,規矩十足。

清晨,蒙鑑的大軍抵達了寧遠,他準備從這裡貼着海岸走遼西走廊,天空下起了風雪,蒙鑑在陳明與足利義兼的陪同下來到了海邊,視察遼西走廊周圍的地形以及海上的風浪,預估接下來的天氣,以便攻擊燕軍駐守的山海關。

剛剛標記完地圖,只見一名親兵從後面奔來,老遠便急聲道:“將軍!”

“什麼事?”

親兵對蒙鑑附耳說了幾句,蒙鑑吃了一驚,連忙問道:“他人在哪裡?”

“已在將軍的帳中等候了。”

蒙鑑身上馬,對陳明、足利義兼道:“你們回去後要嚴格督促士兵們紮營,安排好防務後,來聽本將命令。”

說完,他一催馬,向軍帳駐紮處馳去。

五萬大軍已經在開始紮營了,一頂頂帳篷在風雪中出現了,這只是簡單紮營,要馬上移動的,不會樹立柵欄,倒也扎得很快。

蒙鑑的大帳已經先紮好了,位於軍營的正中大帳中燈火通明,隱隱可見一個人影在來回踱步,蒙鑑走進了大帳,又回頭吩咐道:“沒有本將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進帳。”

他剛走進大帳,帳中男子便回頭笑道:“險些與蒙將軍錯過了。”

燈光映照下,這個中年男子竟然是竇嶽,荊州出去的商人,不過他早已經和朱久炎沒有關係了,他現在是朱權的心腹。見到老朋友,蒙鑑十分高興,連忙一引手道:“竇大人請坐!”

兩人坐了下來,一名親兵給他們上了熱茶,蒙鑑擺擺手,“退下吧!”

待親兵退下,蒙鑑開門見山問道:“可是奉寧王殿下之命找我?”

竇嶽喝了一口濃濃的熱茶,笑道:“我是下午渡海過來的,準備去遼東找將軍,結果走到半路便聽說將軍已經過了,便連忙調頭來追趕,幸好趕上了。”

“不知寧王有何賜教?”

“將軍賜教二字太見外了。咱們王爺和太子殿下是什麼關係?”竇嶽搖了搖頭,取出一封信遞給蒙鑑道:“這是王爺給將軍的親筆信,他要說得話都在這信中。”

蒙鑑拆開信看了片刻,他的眉頭皺成一團,道:“山海關的戰略位置不是比鬆亭關更加重要嗎?怎麼寧王要我去進攻鬆亭關?”

竇嶽笑了笑道:“山海關內沒多少燕軍,戰力也不強,反倒剛歸降燕藩的楊文在遼東有着巨大的影響力,很可能會爲燕藩補充大量的新鮮血液。與他交情甚篤的魏國公已經爲朝廷效力,而楊文的老家淮西也歸附了朝廷,將軍只要率軍前往,此前因形勢不得已投降燕藩的楊文必然動搖,有絕大的可能會率軍歸降。若是楊文、徐凱率軍歸降,近在咫尺的山海關也必然會被將軍兵不血刃地拿下!”

“寧王殿下的想法太好了!如此,燕藩的後路便會被我阻斷,燕藩將陷入兩面受敵之境!”蒙鑑很是果斷,馬上做出了決定,“我馬上率軍前往鬆亭關,迫楊文投降!”

第一百一十七章 狼與狽第六百八十五章 誰打的定海?第三百章 牧豬奴戲 上第七百九十二章 戰馬咆哮、刀光閃爍!第九十二章 巴陵郡王第三百七十九章 欹枕釵橫鬢亂第六百九十一章 撞個稀爛第六百二十章 靖難天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血腥殺戮第八十二章 導演登場第三百五十四章 你來結果他第二十三章 裝病第六百三十七章 鯨吞幽燕第二百五十二章 劍指藍玉第二百六十八章 嗜血的味道第八百一十六章 攻打秦王府!第三百四十六章 跳幫接舷 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驅着敗犬找惡狼第一百二十二章 給本宮跪下說話第七百五十章 建文一家的結局第六百一十章 我只是個商人啊!第二百零七章 寧王的悶棍計劃第三十一章 爭奪 下第二百零二章 羅貫中的黃金總盟第七百七十六章 檄文如箭,上兵伐謀第二百五十七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九十九章 天家父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死亡樂章第三百六十二章 百忍成金的朱棣第七百九十二章 戰馬咆哮、刀光閃爍!第六百三十三章 連下五十城!第七百二十一章 建文皇帝的戰場首秀第九十四章 屠殺 上第四百四十六章 攻城拔寨 中第五百四十章 下作的李景隆第三百三十九章 民心第十九章 審問第二百四十六章 朱久炎的演技第十三章 餘波 第八百零七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一百零三章 戰士,天佑第二百八十三章 辣手摧花 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楚王府的反擊 上第七百六十四章 鳳陽考察第八百零一章 “對不起”第六百八十九章 特種戰術第一百九十六章 好一把大火第二百六十三章 靜水微瀾第五百七十一章 不識趣的人第五百八十八章 我相信朱久炎第八百零九章 朱久炎你這人心思太重第六百一十八章 痛快淋漓第二百六十二章 輕紗幔帳第一百三十九章 未來的荊州首富第二百九十六章 裹挾謀逆第六百零三章 欺上門來第六百七十六章 朱允炆的騷操作第六百六十四章 九歌.東君第三百三十一章 詭異的軍令第四百一十四章 登陸寶島第三百一十七章 指揮若定第五百零一章 直男朱久炎第六百七十一章 太祖護佑,神龍相隨第六百五十八章 全軍出擊!第三百九十二章 迫不及待的朱允炆第一百一十七章 狼與狽第八百一十章 “刀削麪”“老陳醋”第八百零二章 道衍之死第五百七十章 世間最堅固的鳥籠第三百二十九章 名正才能言順第五百八十七章 陷入絕境第七百一十三章 請王爺受降!第五百零三章 久炎·唐納德第一百四十七章 傳世秘笈 上第四十章 願望第四百一十七章 真有遺詔!第五百一十八章 吳王的名號不管用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孩兒有帝王之心!第三百零五章 情報先行第六百六十九章 朱允炆的魔咒第七百三十七章 玉璽沒了!?第六百五十七章 狼來了第七十六章 涉局第三百六十七章 反常的洪武皇帝第三百二十章 慾火焚神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智若愚安樂公第三百二十四章 侍兒扶起嬌無力第二十八章 閱江第六百六十七章 威望第三百九十六章 朱允炆的雙重標準 下第七百五十四章 南方一統平時喜歡寫點其他的歷史文章,想看的可以點進來第三百四十一章 上了船就能跑掉嗎?第三百四十三章 憐星劍斬白蓮根第四百二十四章 錦衣衛指揮使的魔咒第四百五十二章 燕王的梟雄本性 中第四百六十一章 天真的朱允炆 上第七十三章 父子 上第五十一章 洗冤 上第七百一十七章 快宣太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