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殷人棺槨
再如洪山廟遺址中的金鳥負日圖陶缸,圖中間繪一大鳥,揹負一巨大的日輪,左右兩側各立一隻鳥,引頸張口,兩腿向後傾斜,似乎是在極力阻止中間大鳥的前進。給力文學網這幅圖的寓意我們留下了許多討論的空間,但金鳥負日本身卻表現出了人們對太陽的崇拜。在廟底溝類型中,金鳥負日的圖案、鳥紋是主要的裝飾母題之一。古人以形象的手法表達出對周圍世界、對天體的認識。
因此,從這種意義上說,仰韶化甕棺葬中的葬具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它的埋葬環境、墓主以及彩繪或堆塑圖案一起,表達了當時人們對死亡、對生育、對自然界的認識,是一定社會意識和社會制度的反映,並形成了固定的習俗。
中原龍山化時期的甕棺葬一般是用於幼兒的埋葬。甕棺葬具主要是深腹平底罐,還有少量的甕、鼎、釜等。深腹平底罐多爲夾砂灰陶,束頸,深腹外鼓,小平底,飾繩紋、籃紋和方格紋。多爲兩罐相扣或在罐的口部覆一鉢或盆。如淅川下王崗龍山化遺存中,發現52座墓葬,其中有24座爲甕棺葬,均以陶罐作葬具,有的扣以鼎、碗、鉢、器蓋;少數以甕作葬具,其上扣以罐或甕。
不過,在中原龍山化時期,甕棺葬遠沒有仰韶化時期盛行,而且不是幼兒的唯一埋葬方式,在甕棺葬的同時,有些幼兒和成人一樣使用土坑墓。龍山化以後,在中原地區則很少發現甕棺葬的實例。
總的來說,對甕棺的認識可以歸納爲以下幾點:
在中原地區,甕棺葬一般適用於幼兒;是埋葬死去的幼兒時普遍使用的一種埋葬習俗。然而在閻村類型卻出現了成人甕棺葬,成人甕棺葬均爲二次葬。
幼兒甕棺葬的葬具一般是日常使用的陶器,只有極少數爲特製的葬具。閻村類型的成人甕棺葬爲專門燒製的陶缸。甕棺的底部一般鑽有小孔,作爲死者靈魂出入的地方。3。無論是幼兒甕棺葬或是成人甕棺葬,隨葬一般較少,多則幾件,少則一件,或沒有隨葬。
甕棺作爲一種特殊的葬具,它的使用從新石器時代早期,一直延續到新石器時代的晚期。它的出現與後期的石棺、木棺具有共同的信仰和觀念,即靈魂不滅。
除了這些,根據《禮記》關於“殷人棺槨”的記載,過去一般認爲木棺的出現是在殷商時期。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表明,在仰韶化時期,中原地區已較早出現了木棺。孟津妯娌遺址仰韶墓地的一座墓葬內置單棺,即是較爲典型的一例。使用木棺的這座墓葬,也是妯娌遺址仰韶墓地中最大的一座墓葬,位於墓地西南邊緣,面積20.86平方米。底部有生土二層臺,內置單槨,內葬一青年男性,死者手臂還套有象牙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