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_第二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豐富內涵

黨的十八大報告根據現代化的內涵與要求,提出一系列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定性目標要求。如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工業化基本實現,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形成;依法治國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爲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主體功能區佈局基本形成,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等等。這些定性目標要求構成了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的基本藍圖和願景。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內涵

“小康”一詞,無論在傳統儒家文化中還是在我們黨的建設歷史上,都有着極爲豐富的含義。黨的十八大報告根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確政策導向、更加針對發展難題、更好順應人民意願的新要求,以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是發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小康社會,是爲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的小康社會。

第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主要有六點要求:一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二是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兩個“倍增”,即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三是通過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使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四是通過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使工業化基本實現,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五是通過繼續實施區域總體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形成;六是通過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使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第二,人民民主不斷擴大。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強政治建設,總的就是要在黨的領導下,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治的統一、尊嚴、權威,實現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第三,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主要有四點要求: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必須使之深入人心;二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使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三是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必須實現文化產品更加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爲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四是文化越來越成爲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元素,要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必須要使中華文化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

第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要做到:一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這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普遍提高的重要標誌;二是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育水平明顯提高,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這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三是就業更加充分,這是民生之本得到保障的具體體現;四是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羣體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大幅減少,這是發展改革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的重要體現;五是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這是實現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病有所醫的必然要求;六是社會和諧穩定,這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必要前提。

第五,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要在以下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一是優化國土開發格局,使主體功能區佈局基本形成;二是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初步建成資源循環利用體系;三是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四是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實現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這五個方面的新要求,對應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的總佈局,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也是小康社會本身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建成的全面小康社會,應當是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的小康社會,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的小康社會。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思路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我們要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着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更加自覺地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由“初步小康”到“全面小康”,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由“兩個文明”“三個文明”“四個文明”到今天的“五個文明”建設,不僅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識的不斷深化與昇華,更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與自信。深刻領會和把握“五位一體”戰略佈局的基本內涵和要求,對於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關係密不可分。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五大建設的整體發展。如果某個方面發展過慢,會制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從我國情況看,相對於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很快,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建設等領域的進步還相對不足。民主法治建設還有待大力推進,文化軟實力建設以及文化價值塑造、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確立還需要加以提升,人均收入

水平落後於人均GDP的增長,收入分配和社會分化擴大,社會矛盾和社會衝突加劇,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惡化的局面更加嚴峻,等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要求GDP水平繼續提高,同時要求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要求推進社會的共同富裕和公平正義,要求推進社會民主和依法治國,要求公民道德的進步和文化的繁榮,要求實現生態環境的改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對五大建設中“短板效應”的方面尤其應該加以重視。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五大建設的協調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不僅是各項建設的整體推進,更是五大建設間的相互聯繫、相互支持和相互促進。例如只有通過經濟建設的持續進步,不斷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興經濟產業的發展,才能夠帶動城市化過程,才能夠保證人民收入提高、就業率提高和福利提高,才能夠爲社會、文化、政治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經濟基礎。同樣,政治建設不足會弱化或者扭曲市場的作用,法治建設不足難以保證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和保證社會有序運作,並進一步加劇社會利益關係的失衡。這說明,只有五大建設之間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機制,才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

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基本建立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形成有利於創新創造的文化發展環境。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體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基層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網絡,建立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體制機制。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五個加快”對應五大建設,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五位一體”的新要求針對發展難題,順應人民意願,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佈局,對於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意義重大。只有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埋頭苦幹、頑強拼搏、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才能建成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的小康社會。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具體指標

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造就了“中國奇蹟”,但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一點不比不發展時少”。具體來講,當代中國面臨的問題表現爲八個方面:一是GDP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較低。二是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但結構問題突出。三是資源優勢明顯,但環境資源約束日趨強化。四是成爲最大出口國,但仍處全球產業鏈低端。五是外匯儲備第一,但外部環境遭受“雙重擠壓”。六是人口總量巨大,但國未富民先老。七是城鄉結構實現歷史性轉變,但區域和城鄉發展差距仍然很大。八是社會事業投入逐漸加大,但社會建設仍需加強。上述問題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仍然十分艱鉅。目前,國內出現的衡量全面小康社會建成與否的各項指標,就是針對我們國家存在的問題及借鑑世界其他國家經驗發展來的。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除了“翻一番”是可以量化的指標外,2003年初,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制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2007年又根據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對指標體系做了重要修訂。爲了便於各地開展監測工作,2008年6月由國家統計局正式印發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方案》,方案中的指標體系由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生活質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資源環境等6個方面23項可以量化的指標組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現以下主要指標:人均GDP達31400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爲2.5%,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50%,城鎮人口比重爲60%,失業率(城鎮)在3%~6%之間,基尼係數在0.3~0.4之間,城鄉居民收入比低於2.8∶1,地區經濟發展差異係數低於60%,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不低於90%,高中階段畢業生性別差異係數爲10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恩格爾係數小於40%,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7平方米,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低於20‰,平均預期壽命大於75歲,公民自身民主權利滿意度爲80%,社會安全指數大於等於100,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爲5%,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支出佔家庭消費支出比重爲16%,平均受教育年限爲10.5年,單位GDP能耗低於0.84噸標準煤/萬元,常用耕地面積動態平衡,環境質量指數等於100。

此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涵及其目標確定的原則,確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標體系的16項指標。其中,包括經濟方面4項指標,社會方面7項指標,環境方面3項指標,制度方面2項指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實現以下指標:人均GDP達到25000元,非農產業就業比重達60%以上,城市居民消費的恩格爾係數降到30%以下、農村居民的恩格爾係數降到40%以下,全部人口中最低收入1/5人口消費的恩格爾係數至少應降到50%,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由2000年的2.8∶1下降到2.5∶1左右,基尼係數降到

0.4以下,社會基本保險覆蓋率達到100%,6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年,預期壽命達到75歲,文教體衛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0%,平均萬人中公安機關立案的刑事案件降至15起以下,日均消費支出小於5元的人口比重降到0,千克煤當量的產出可達到20元,城鄉居民的安全衛生用水普及率達到100%,萬名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就業人員中檢察機關立案的件數應降至10起,非正常死亡率降至5‰。

雖然兩個具體衡量指標各有側重,但衡量能否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根本指標就是,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相比來講,十六大報告提出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十七大報告提出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顯然,十八大根據我國經濟發展實際,在十六大、十七大基礎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期實現這一要求任務十分艱鉅,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努力。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堅持的基本要求

黨的十八大報告,既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也明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進一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的東方大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爲我們在新形勢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形勢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牢牢把握八項基本要求。

第一,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要發揮人民主人翁精神,堅持依法治國這個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更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第二,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以科學發展爲主題,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

第三,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要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第四,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鬥、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爲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

第五,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着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第六,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創造活力,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第七,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和平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要堅持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贏的發展,通過爭取和平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擴大同各方利益匯合點,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第八,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要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提出這八項基本要求,具有深刻的理論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的社會主義,是科學的社會主義,既沒有丟掉老祖宗,又不斷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篇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八項基本要求,全面貫通着科學社會主義的精氣神,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保持着一脈相承的繼承關係。同時,這八項基本要求又反映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思想新觀點。

提出這八項基本要求,具有深刻的實踐依據。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要求,面臨許多新課題新矛盾,如:人民民主法治意識不斷增強,但保障人民有序政治參與的具體制度和體制機制還不夠完善;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但發展質量不高,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突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但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較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深化改革任重道遠;全國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但城鄉、區域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羣衆得到較多實惠,但保障人們更加公平享有發展成果的制度還有待完善;社會創造活力普遍增強,但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各種矛盾還不少等等。八項基本要求,正是順應實踐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羣衆的新期待而提出來的,是應運而生的。

八項基本要求的提出,這既是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鮮經驗的科學總結,又是對黨內外、國內外廣泛關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積極迴應,進一步回答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問題,是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遵循。

(本章完)

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三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務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一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總體佈局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二章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四章 組織建設從嚴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四章 組織建設從嚴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四章 組織建設從嚴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務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一章 思想教育從嚴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務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_第三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路徑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二章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四章 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二章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二章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務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四章 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一章 思想教育從嚴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務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二章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一章 思想教育從嚴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務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二章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二章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二章 幹部管理從嚴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三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_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國家發展戰略的總要求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三章 作風要求從嚴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二章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四章 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_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國家發展戰略的總要求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四章 組織建設從嚴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三章 作風要求從嚴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四章 組織建設從嚴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一章 思想教育從嚴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三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三章 作風要求從嚴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一章 思想教育從嚴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三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三章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三章 作風要求從嚴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_第三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路徑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務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四章 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三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三章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二章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三章 作風要求從嚴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四章 組織建設從嚴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務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三章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一章 思想教育從嚴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二章 幹部管理從嚴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_第三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路徑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三章 作風要求從嚴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三章 作風要求從嚴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_第二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豐富內涵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_第三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路徑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一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總體佈局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一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總體佈局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一章 思想教育從嚴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務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三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四章 組織建設從嚴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_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國家發展戰略的總要求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四章 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三章 作風要求從嚴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四章 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四章 組織建設從嚴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三章 作風要求從嚴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四章 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_第三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路徑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二章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一章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義重大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_第三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路徑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_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國家發展戰略的總要求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務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一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總體佈局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_第三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路徑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三章 作風要求從嚴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三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_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國家發展戰略的總要求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_第三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路徑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三章 作風要求從嚴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三章 作風要求從嚴第四篇 全面從嚴治黨_第三章 作風要求從嚴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務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三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第二篇 全面深化改革_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務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二章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四章 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_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國家發展戰略的總要求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_第三章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