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太后與皇后

bookmark

第一千三百零八章太后與皇后

家樑急道:“可國棟年輕,拙荊計短,皆非進取之人,西路無臣主事,指望他們攻擊應理關,那是斷無可能。”

“一旦蘇烈和包順識破他們,掉頭從黃河北岸直攻興慶府,大相卻如何應對?”

樑乙埋說道:“太后正在組織生丁和麻魁,興慶府尚有乙逋、嵬名阿吳和仁多保忠三部十萬守軍,城池堅固,上下一心,無懼一支偏師。”

嵬名景思咳嗽了一聲:“或者,命積石軍從休屠澤入白馬強鎮軍司?以爲興慶府後路?”

“這樣也算是靠近京師,做到有備無患,進退有據。”

“那也是一千五百里,現在命信使趕緊出發,大軍抵達白馬強鎮軍司,也需要一個月。再不決斷,可就真來不及了。”

家樑說道:“臣在西路還置辦了大量的軍器,光鐵鷂子步騎具裝,便尚存三千領,要是國棟輕敗,這些東西落入蘇烈之手,可是彌天大患啊!”

樑乙埋這下終於動搖了:“既然如此,便請家先生遣使相召,積石軍攜圖幹部和野利部衆,從谷水入休屠澤,然後在白馬強鎮軍司等候命令,守護興慶府到漠北的通道。”

……

興慶府,觀慶寺。

觀慶是觀慶那沃的簡稱,翻譯成漢語,應該叫大威德明王,畏怖金剛,死亡的征服者。

教義當中,大威德金剛乃是西方蓮華部無量壽佛的忿怒相,威德極大,能解一切衆生的煩惱繁縛。

紅衣大和尚吉多堅贊,老態龍鍾地坐在地毯上,陪奉着樑太后吟誦經文。

來到西夏二十多年,大和尚已經成了佛國行走在世間的代言人,在夏國有着廣大的信衆和崇高的威望。

他還記得當年在二林部裡遇到的那個小孩子,告訴他這裡的人們需要精神上的寄託和解救,希望他到這裡來傳播佛國的榮光。

他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大宋的密諜,他一直是在虔誠地履行佛祖交給自己的使命,給夏國百姓帶去那麼一點點心靈上的慰藉。

那個小孩,漸漸成長成了大宋最有權勢的大臣,二十年來,兩人也曾經通過商隊的秘密渠道,有過一些往來,但是那個孩子除了恭敬地給他問好請安,從來沒有對他有過任何非分的要求。

就連大和尚都感到很驚奇,最後問他自己需要做什麼嗎?

而那孩子的回信是——大師是行走在人間世的活佛,宅心仁善。而夏人,不過是從華夏族羣中出走,然後迷了路的孩子。

相信到了該選擇的時候,活佛會做出對自己孩子最有利的選擇。

這孩子總是充滿智慧,總是有那麼大氣的格局,只有自己這種自他幼小時就與之相識的人,才知道世間真有生而知之者,世間真有益西威舍。

自打宋夏戰起,太后來觀慶寺的次數就越來越多了。

“當——”誦經結束,吉多堅贊敲響了銅磬,輕聲說道:“太后最近心緒似乎有些雜亂,帶着這樣的心情禮佛,卻是不如等平心靜氣之後再來。”

樑太后合什行禮:“大師莫怪,前來求佛,正是爲了求得平心靜氣。”

吉多堅贊低眉順目:“諸妄不思,諸妄不作,自然平心靜氣。”

一邊的樑皇后有些不服氣:“那別人欺負上門來,也任由他們欺負嗎?”

吉多堅贊還是那副平靜的樣子:“佛祖讓太后和皇后尊享大權,是爲了在世間行更大的善,後世也能享更大的福報。”

“何謂更大的善?那就是讓更多的人能夠平安喜樂,心有福田。”

“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本就是錯;如果能讓別人以此爲理由來‘欺負’,那就更是大錯了。”

“曲野河南地,一直是後族的俸田,我曾經一再和太后說過,不要對那些孩子們太苛刻。”

“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那裡的土地賜予他們,讓他們快樂地爲自己生活,然後將賦稅收歸國家,這樣會給後族帶來最多的支持者。”

“現在同樣的事情,卻被後族的反對者們做了去,所以那些孩子的心,便倒向了他們。”

“這本不是他們的錯,這本來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樑皇后說道:“他們本來就是大夏征伐各地得到的戰俘!不殺他們,讓他們有口飯吃,便已經是恩德!”

吉多堅贊口宣了一聲佛號:“若是如此認爲,那皇后今後可以不用來了。”

“在佛祖眼裡,衆生都是平等的,皇后是人,農奴們同樣是人。”

“前世造就的福報不一,纔有了今世的差異,但是今世裡的每一個人,卻都有權利好好活着,爲自己的來世努力修行。”

樑皇后大怒:“我們在曲野河南爲你們建廟!宋人卻在曲野河南大拆!你不但不爲我們說好話,卻還要侮辱於我?”

吉多堅贊平靜地看着樑皇后:“佛祖不在廟裡,佛祖從來都只在人心之中。佛祖要的,也從來都不是大殿金身,而是衆生心靈的自由祥和。”

“現在宋人將他們拆了,民衆還爲之歡呼雀躍,就足以說明那些寺廟,不是佛祖的殿堂,而是人心的枷鎖。”

“修建曲野河南的那些廟宇,我一直就持反對的態度,也早就與太后和皇后說過,佛法,不該淪爲統治民衆的工具。”

“上位者應該做的,是利用前身的福報,行今世更大的善,保持心靈的純潔,不被世俗誘惑沾染,讓前身的福報繼續積累到來世,如此下去,便可以走到佛祖座前。而不是修建那些無用的廟宇,洞窟。”

“稀罕!”樑皇后氣憤地一甩衣袖,大步走了出去。

樑太后合什道:“侄女兒少不更事,大師莫要怪罪,她近日忙於整頓軍務,尚不熟練,加上大軍連敗與興慶府裡各種流言蜚語,心中鬱悶,才衝突了大師。”

“我怎麼會怪?”吉多堅贊慈祥地搖頭:“衆生皆苦,哪怕貴爲一國皇后,都莫能例外,我能理解這孩子。”

“不過有人曾經說過,讓一個種族,一個國家陷入水深火熱的,往往正是那些想讓它更加美好的人的努力。”

樑太后倏然而驚:“這話是誰說的?此人有大眼界,爲何從未聽國師舉薦過?”

吉多堅贊搖了搖頭,合什道:“就是你在黃河那邊的對手,益西威舍。這是當年他剛過完九歲生日,送別去大雪山修行的大巫之後,回來說的第一句話。”

樑太后眼中,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色。

“太后,和尚從祖地來到夏國,已經二十年,這裡就是和尚的第二個故鄉,我很愛這裡,所以和尚覺得,有義務給你們提一個醒。”

樑太后斥道:“不得無禮!吉多大師佛法高妙,有他在,諸多部落就心向興慶府。每年從千里之外趕來摩頂聽經的大小頭領有多少,你不知道?”

樑皇后這才恨恨地閉了嘴。

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延禧之死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文釗第七百五十章 海鮮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手長刀,一手寶鈔第二百八十六章 爲國考試第八百三十一章 拐點第四十七章 基建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後第一百三十九章 展布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戰略調整第四百六十八章 意大利炮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老頭的幸福生活第六十二章 豆花飯第三百一十八章 狐大仙搬家第九百六十章 改制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黑汗第一百五十八章 東川郡第八百六十五章 蒲珊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聞捷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抗旱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價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準備第二百三十章 冠禮第六百七十八章 金姐兒第五百二十六章 察人之術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談判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立場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廣州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頂級武力第八百三十八章 會飛的貨物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慘敗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二百九十五章 國舅六百三十三章 佞人第五百零六章 阿雲案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瓠子歌》第七百八十一章 勸說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解禍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五百六十五章 父子佳話第六百五十四章 調查報告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誰的首功第六百五十七章 木徵的逆襲第一百一十八章 送窮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文與政第三十章 縣令第二百九十六章 遊園會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血戰第二百六十二章《上歐陽內翰書》第五百九十三章 傳說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書的下面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大事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路途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兄弟遊園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戰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經濟學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冊府元龜第一千零一十章 蘇油的不靠譜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知識產權第七百八十五章 黃魚季第九百一十七章 大敗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起義第七百六十五章 沒活明白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方略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拍桌子而已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出路第一百章 等距螺旋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威第五百三十四章 刮目相看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河套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四章 好女孩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出擊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戰爭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龍門陣第五章 血旺第三百七十六章 治平騎刀第六百二十一章 弊端第五百三十三章 看圖說話第二百五十七章 南行集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力諫第三百零四章 翻譯官第八百五十六章 建設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氣跑了第三百六十章 綱領第一千零九章 琥珀和珊瑚第四百八十章 貨物第四百四十四章 洞房第二百四十六章 懲罰和教育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陛見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功罪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試第六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三百八十六章 嵬名浪遇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理順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