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手長刀,一手寶鈔

bookmark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一手長刀,一手寶鈔

樑太后拉起侄女的手:“我知道追英心裡委屈,但是樑家可不就是靠我們女子撐着?”

樑皇后說道:“最恨這種站在邊上指手畫腳的人。”

樑太后安慰道:“好了好了,還有那麼多大事兒呢,哪裡有時間置氣?再說大師說的也全是道理,只不過他是方外之人,不知道有些道理,情勢所迫之時,世人沒法做而已。”

“比如推行漢制,當時要是不放棄,我樑家恐怕到不了今天。”

“而推行漢制之後,很多事情就不能做了。”

“追英你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沒有不變的立場,只有適合自己的立場。你只要抓穩兵權,總有法子讓別人老實閉嘴。”

“現在大夏能與漢制相抗的,只有佛法,正是因爲這個原因,佛法才能在大夏如此昌隆,你明白我的意思麼?”

樑皇后思索了一下,終於點點頭。

婆媳二人緩步而去,緊跟着警衛也撤走了。

高塔最頂上的一層,一個身着夏人羊皮襖子的人,剃了個禿頂圈發的夏人髮型,披着一身破絮蜷坐在不大的空間內,用一種古怪的姿勢斜着腦袋,右眼還搭在指向下方的瞄準鏡上向下觀瞄,嘴裡嘀咕:“三天兩頭朝廟裡跑,心慌了吧?”

見貴人們走了,纔將狙擊槍換了個方向:“再看看木寨裡那個瘋子。”

塔上的人,正是田守忠家的小三子,大宋如今唯一一個還能夠獨立行動的狙擊手,田遇。

這小子從大戰開始便失了蹤,蘇油給了他一幅畫像,要他來西夏保護一個要員,一個敵國的要員——西夏樞密副使,甘肅軍司都總管,積石軍節度使,家樑。

而且要求非常高,既要保護,又不能讓此人知道他的存在。

如果被俘,那他就是前來刺殺家樑的宋國刺客。

而他潛入夏國,通過的是另一條諜報線,宗教人士的諜報線。

觀慶寺的僧侶,在夏國的地位非常崇高,進入夏國時,給了他很大的方便。

寺中有一位年邁的灑掃僧人,既聾且啞,每日裡會來執行自己的工作,將高塔打掃乾淨。

老僧每次還會送來一點吃食,一些飲水,田遇感覺老僧的舉動,就好像在供奉泥塑木臺的佛像,或者尼瑪……好像在祭奠亡靈一般。

因爲從頭到尾,老僧都不會跟他有任何互動,就都跟他不存在這塔裡一樣。

這裡是一個絕佳的觀察點,也是興慶府最高的建築,不光能看到關押秉常的木寨,就連樞密院,興慶宮,都盡收眼底。

狙擊手的日子是非常無聊的,無聊到田遇已經在觀察中YY,一共狙殺了樑太后三十四次,樑皇后二十八次,樑乙埋三十九次,秉常三次,紅衣大和尚七次,自己要保護的家樑十六次,還有無數西夏的貴人將領無數次。

他甚至知道了每日城門開關的時間,士兵們交接口令令牌的規矩。

知道了每日裡第一輛出城的大車,一般是城裡瑞升號的夥計趕着的,他們要去城南汲取山泉,拖回那裡的水製作湯餅,提供奶茶。

而第一輛進城的大車往往則是南莊子過來的菜車,一般還會在城牆根胡記屠坊裝上新殺的牛羊,他們還承包了替屠坊送肉的工作。

他甚至知道興州城門樓上有多少個鴿子洞,洞裡有多少隻野鴿子。

興州是黃河邊上的水城,有五條河道,七十二個湖泊,四個海子,他已經策劃好了三條完美的撤退路線。

他還知道興州城裡的人不但吃麥面,還吃興州城外的米,這裡和西北其它地方完全不同,堪稱塞上江南,魚米之鄉。

除了這裡人們的穿着,和那些在江南見不着的駱駝。

肚子有些難受,便秘,長期得不到纖維素補充帶來的便秘。

但是今天的肚子似乎有了動靜,老和尚給自己帶來的飲水裡邊,泡了三片古怪的藥材,將藥水都染成了黃色。

自己曾經打手勢問了老和尚,老和尚只指了指他的小腹,然後就下樓去了。

摸到淨桶邊上,解開褲帶,果然一通稀里嘩啦,舒坦啊……

將淨桶拎到下一層,田遇又回到塔頂,卻見城中有了騷動。

兩隊軍士挨個撞開街道兩側的居民房,似乎在搜檢什麼人物,田遇的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

很快,軍士就從兩邊房屋中拖出來一些少年,然後家屬們就搶了出來,哭喊着要拉住少年們不讓被帶走,被軍士們粗暴地一通亂揍,留下一街的狼藉,帶着被搜檢出來的少年們揚長而去,只留下呼天搶地的年邁女人和小媳婦們。

同樣被帶走的,還有瑞升號的老闆跟夥計,老闆一身戎裝,背上揹着此地最有名的軍器——長弓,將夥計們在飯店前列了個隊,然後發給了長刀,和一個哭哭啼啼的婦人交代了幾句,也領着夥計們走了。

這一天,田遇還看到了城南莊子的馬車,連車馬帶莊客,都被拉了丁,送到了北面的大營。

天空漸漸變得陰沉,緊跟着飄起了雪花,城門落鎖,街道戒嚴,興慶府變得死一般的寂靜。

……

“下雪了……”童貫站在長城的烽火臺上,看着城下的軍士們準備紮營。

種諤手持着望遠鏡,利用最後一點微光,將目光能夠觸及的地平線和戈壁灘,最後重新掃視了一遍。

他們這一路,佔盡了便宜。

貼着長城過來,右路的安全完全不用擔心,斥候佔據了高處,看得更遠,如果有夏人攔截,更能夠及早地發現。

從鹽州到西平府的路途稍遠,足有五百里,但是西夏兩大重要地區之間的道路,是最平坦最好走的。

加上鹽州沒有經歷戰火,當地大族在劉晏善的勸說下,盡數投靠了大宋。

畢竟都是鹽州的豪商巨賈,家大業大,真的沒有膽子和殺神種五討價還價。

王姥姥要在三川立慈善的人設,就堅決不背種諤丟給他的鍋,成天宣揚那把蔓延十幾裡的大火是種五的毒計,連他自己都是受害者。

一將功成萬骨枯,可是種五的手下的夏人亡魂,葭蘆川邊八萬,加上之前無定河邊的八萬,已經比詩人的誇張還多了十五倍!

毫無疑問,要說如今的夏人最畏懼誰,劉昌祚都只能屈居第二,種諤的赫赫兇名,能止半個河套的小兒夜啼!

因而此次出兵,鹽州的大戶們踊躍報效。

雖說王師嚴守軍規,種諤自打入城就宣佈大軍不得輕出軍營,不得擾民,盜竊,敢傷人者抵罪,甚至還幫助大戶們抓捕了城中趁火打劫的流氓,然後在城門口斬首示衆。但是架不住大戶們還是怕。

直到一臉慈祥的曾孝寬到來,大戶們纔算是真正的鬆了一口氣,曾孝寬只稍微露了點口風,大戶們就捐獻了數萬石軍糧,幾千牛羊,還給將士們換上了雄駿的西夏馬。

因爲曾學士說了,大宋不會如夏人那般殘酷壓榨鹽州的人民,大宋看重的,是鹽州人的向化之心。

而以往那些禁止對大宋銷售的東西——鋼鐵,鹽,藥材……所有禁令一律取消,不僅如此,他還給鹽州帶來了銀行,可以發放借貸,扶持當地的畜牧,採礦,採鹽,冶金,毛紡,皮革,商貿等產業。

如果說種鍔代表的,是大宋手中的長刀,那曾孝寬代表的,就是大宋手裡的寶鈔。

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蒼狼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學員斥候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五百五十六章 荊湖建議第二百三十二章 蘇伯純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大訂單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純臣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新情況新問題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朝儀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三百四十一章 刺勇之議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深夜報捷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攻城第九百三十一章 程嶽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大訂單第二百五十二章 拴住結婚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不行特支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陽關引第六百一十二章 梳理軍政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相國寺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綱要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蔡確的下場第六百六十八章 失蹤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古道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危機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富弼逝世第二百一十章 眼鏡第七百三十章 常州與饒州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二章 二太守傳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期活期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談判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救災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一人一顆米第四百九十八章 討論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北苑監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思路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廷議第九百七十八章 軍事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墳場遊說第七百一十一章 離京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涼州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醫第一百五十八章 東川郡第五百四十四章 均輸法的弊端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論政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第三百一十一章 輸了!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準備第八百四十七章 請求移民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太皇太后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綱要第六百三十六章 課程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二十七章 定價第三百三十八章 衝突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情報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好年成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愛讀書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進士第八百零七章 廷議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迴護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駁侄兒第四百一十章 彈劾來了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體智慧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好年成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第七百八十六章 沈括的外交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海州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海軍戰術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前三排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拍桌子而已第六百九十一章 吐蕃智將第八百三十章 沸騰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動員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忽悠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傅賢妃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會打仗第三百三十九章 夏使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萬事俱備第二百九十七章 致用之學第七百一十七章 旱情第六百三十九章 街坊第五百九十一章 倒逼第七十章 授課第六十一章 曲榷協議第八百八十八章 輿情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蔡確的幫手第九百零八章 陳田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旅遊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