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來訪

bookmark

第一百三十五章來訪

張勝不幹了:“騙我們來說是放風箏,結果吭哧吭哧搞茶葉!小少爺你學壞了!”

蘇油耍賴:“明明是你們不按規範操作耽誤了進度好不好?我這都沒有批評你們浪費茶葉呢!”

其餘幾個小的就羞他:“小少爺!耍賴皮!小少爺!耍賴皮!”

蘇油說道:“真不是我耍賴皮啊,等等……”

說完轉身跑回屋子裡,取出來一個巨大的風箏。

風箏呈燕子形,白絹蒙起來的,和蘇油一般大。一羣孩子見到都“哇”地叫了出來。

蘇油說道:“沒騙你們吧?早都準備好了,你們看眼睛還會轉呢,就是還沒來得及描彩。”

娃子們哪裡管這個,高聲喊道:“放風箏!放風箏!放風箏!”

蘇油被吵得不行:“好好好,放去放去……”

剛走到門口,就見池塘對面走來幾個人,都是儒士打扮,當先一人正是蘇洵,身邊是兩位二十多歲的年輕文士,還有一個小孩。

就聽一人言道:“仁夫,前方就是蘇家祠堂,邊上那棟白色的小院,便是蘇明潤的住所。”

就聽那仁夫說道:“蘇兄,一路行來,溪花浪漫,啼鳥啁啾。這裡的農人,衣着臉色,與周遭不同啊,尤其是大門兩側,紅紙門聯文采斐然,倒是叫人看得興致盎然。”

蘇洵說道:“那就是過年的時候,明潤和犬子蘇軾胡鬧。”

另一人笑道:“可不是胡鬧,這是士大夫的基本功。今番踏春而行,到得此間,方悟南山之樂啊。哎呀晚來半月,錯過了這幾株梨花最盛之時,端是可惜……”

蘇洵言道:“彥通,你就不該來,當讓蘇油那小子先行拜會方是。”

那叫彥通的揮揮手:“性成香自蘊,明潤能以六歲孩童,助眉山孤童得脫苦海,相比起來,讓人慚愧。”

蘇洵笑道:“你與他定然相談得來,一樣的溫吞性子爛好人!”

兩邊隊伍撞了個正着,蘇油趕緊將風箏藏到身後。

蘇洵就譏笑:“你倒悠閒,比你還大的一個風箏,藏身後就能藏住?不讀書了?”

蘇油想辦法找仄:“這個……啊,我們課間休息……”

蘇洵都懶得與他耍嘴皮子:“過來,給你介紹兩位賢達。”

那位叫仁夫的就連連擺手:“彥通兄當得此譽,小弟是萬萬不敢的。”

蘇油趕緊將大風箏交給孩子們:“你們去玩吧。”

張勝在蘇油耳畔嘀咕了兩句,拿着風箏去了。

蘇油趕緊過來,蘇洵說道:“這位乃是……”

就見蘇油掉頭又朝娃子們那邊喊:“放完不準剪繩子!給我收回來,還沒有完工呢!”

這才轉過頭來:“呵呵……怕他們依風俗許願剪繩子,那風箏花了大力氣,捨不得,堂哥你繼續。”

兩個大人不覺好笑,那個小孩一臉的豔羨,蘇洵則翻了個白眼:“這位是益州來的張恕張仁夫,乃張學士的公子。”

張學士就是張方平,他是以直學士知益州,故而有此稱呼。

蘇油趕緊見禮。

蘇洵有介紹另一位:“這位,唐淹唐彥通,我眉山治經名家,仰劉歆、鄭玄源流,尤善《春秋》。川中無人能出其右,人尊‘魯國先生’。”

唐淹趕緊搖手:“那是學生們胡亂稱呼,不敢當,不敢當。”

唐淹此人蘇油毫無印象,不過老堂哥是多峭削的崖岸,對這比他小近二十歲的年輕人如此推重,學問肯定是不消說的。

趕緊上前:“後學蘇油,見過兩位。”

唐淹撫摸着身邊那孩子的頭頂:“這是我的長子,唐瞻,這次帶他來見見榜樣,你們年齡相仿,以後多親近親近。瞻兒,叫叔叔。”

蘇油連忙擺手:“使不得,我們小字相稱吧,我叫明潤,你呢?”

唐瞻虎頭虎腦,說道:“家父叫我望之,我不喜歡。”

唐淹這父親倒是好脾氣:“那你想叫啥?”

唐瞻說道:“我想叫伯虎。”

伯虎……唐伯虎?

兄臺你怕不是穿過來的喲!蘇油將他拉到一邊,偷偷對暗號:“世人笑我太瘋癲……”

唐瞻怒了:“誰?爹爹說你有五十多幫手,他們才四個,揍啊!”

蘇油哭笑不得:“他們不是我幫手,你這理解有錯誤……”

蘇洵在一邊也怒了:“在那邊嘀咕啥?一點禮數都沒有,趕緊過來,帶客人進屋!”

不是我想的那個唐伯虎就放心了,蘇油領着一行人進到屋內,唐淹見屋宇一路素淨,不由得贊到:“山居雅適,這院子樸素耐看,挺合我胃口。”

待到進入書房,唐淹說道:“剛纔那句收回,桌後那三口缸子就不是尋常人家能有的。”

類似的玉瓷晶花大缸,眉山城茶市售價最後被哄擡到了六貫一個。

蘇洵笑道:“史家瓷坊,小油出了些力氣,這些東西估計他也沒花錢。”

蘇油點頭道:“是,這些都是……試驗品。”

衆人坐下來,環顧書房,感覺處處新奇雅緻。

背後書架邊梅瓶裡,插的也不是鮮花,一個裡邊是幾個乾枯的蓮蓬,另一個裡邊是簡簡單單一把乾燥的荻花。

值錢的瓶子卻插着山野隨處可見之物,搞不懂主人的品味,然而……還怪好看。

桌上的文房,多是竹根柏瘤,難得的是紋理燦然,打磨出來後,盡得天然之趣。

一邊還有一大張半立着的古怪桌子,左側和下方標有刻度,桌面上還卡着三角板和角度尺,一側放着古怪的鉛筆和銅規。

圖紙上是一套看不懂的機械,最稀奇的,邊上還有半塊炊餅。

張恕指着炊餅問道:“那是幹什麼用的?”

蘇油拿起鉛筆在紙上畫了條線,然後用炊餅擦掉:“呵呵,擦拭筆跡用的。”

唐淹感覺滿屋書香非常愜意,拿起兩本翻了翻,問道:“明潤近日讀什麼書?”

蘇油老實回答:“近日就是讀《史記》,《管子》,《韓非》。”

唐淹皺了一下眉頭:“怎沒學儒家經典?”

蘇油說道:“《論語》,《孟子》倒是看了,其它怕曲解了聖人之意,只記了個囫圇,不敢胡亂引申。”

唐淹眉毛一挑:“哦?思有所得纔算讀?這是蘇家進學之道?望之,三人行必有我師,可記住了?”

唐瞻躬身:“嗯,爹爹我記住了。”

唐淹說道:“‘利出於一孔者,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不詘;出三孔者,不可以舉兵;出四孔者,其國必亡。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養,隘其利途。故予之在君,奪之在君,貧之在君,富之在君。故民之戴上如日月,親君若父母。’明潤,於這句你有何解?”

蘇油轉了轉眼珠子:“正解還是反解?”

蘇洵都快氣炸了:“你還要做縱橫家不成?!”

唐淹舉手製止:“就說你心中所想吧。”

蘇油躬身道:“古人經典,不該斷章而取意,當通讀全書,審其時勢,先取大旨,而後計得失。”

“《管子》開篇說了,國有四維,民有四順,六親五法,唯君之節。”

“因此國蓄第七十三此句,利字當指國用財賦。管子之意,應是國用不當入於多門,其柄在君。而非指民產。”

“此句後續,當指國內諸封,塞其民之賦納於君國,使權臣不可得利而坐大。”

“國者,有軍國,有民國。”

“如古之秦,今之西夏,軍國也。民疲而軍振,其利一專于軍,故雖偏小之時,也可出與大國爭勝。然一旦亡敗,便是覆國之危。”

“如古之楚魯,今之皇宋,民國也。政馳而軍隳,利用多門,民樂安逸,然逢戰多敗。”

“故管子此語,乃軍國之道耳。”

唐淹問道:“如引此喻,則軍國之道,終勝於民國之道嘍?”

第八十八章 娃娃親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嵩陽兵工廠第七百八十九章 李士寧第五百六十七章 士子鬧事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吏額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動員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作爲和瞎作爲第二十五章 紙第三百五十八章 富弼的炮轟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渾脫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趾入侵第八百四十章 斷刑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終極解決第六百六十二章 職田第一百一十五章 相處第九百三十三章 劉蛟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瓠子歌》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四百一十八章 義勇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五百五十章 論《青苗法》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朝爭第一百四十七章 共讀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水師第七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風氣和國格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九百三十章 世家的養成第一百四十七章 共讀第六百五十八章 河州復失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積極防禦第三百三十四章 圖經本草第九百三十四章 鄒時闌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訪談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九百四十章 再見呂惠卿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搶人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武清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神宗歸位第七百四十五章 突然有錢也不好第八百零三章 見面禮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唸書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括戶第二百六十二章《上歐陽內翰書》第八百九十八章 蘇頌的態度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聖地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水師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洪井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四百二十八章 他怎麼敢第八百二十九章 解決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論政第四十七章 基建第四百七十一章 議論第九百二十九章 橫山關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文殊奴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弊病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畢觀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外交烏龍第四百六十七章 徹底失控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小戰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好之樂之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王爵酬之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三章 彩票漏洞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地圖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談判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蘇半朝第七百三十九章 惡作劇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方略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洪井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消耗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父子佳話第二百四十四章 鶴脛弩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韓琦墓第七百八十六章 沈括的外交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聚殲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刺客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發展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小孩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家廟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礦藏第九百六十一章 牡丹詩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夜班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算計明白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進士第五百六十章 進與退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擺事實第一百六十章 大理第五百五十三章 講解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興洛倉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豐年第一千零七章 君子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