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喪心病狂的山長們

bookmark

第一千五百六十章喪心病狂的山長們

十二月,北方迎來一場大雪。

對大宋來說,這叫瑞雪兆豐年,萊山一號不怕凍,大雪的影響不大,反而會凍死害蟲。

難過的是牲畜,但是大宋經過多年推廣,如今的牲畜有畜棚,有青儲和飼料,東明獵莊的權貴人家,馬廄中那些名馬甚至奢侈到有羽絨襖子!

所以雪上加霜,那是對遼國而言。

在汴京,大雪倒是促進了勳貴世家們的狩獵聯誼活動,王師約的極品海東青在雪原上大放異彩,把蘇家不抗凍的川東猧子都比了下去。

不過那是石薇帶着孩子們撒歡的時光,大宋慈善一中放了寒假,學業減輕,連趙煦都偷偷跟着溜過去,過了把用連機手銃掃射麂子的癮。

太殘忍,太血腥,蘇油只要有麂子火鍋吃就好,狩獵活動表示敬謝不敏。

何況一場大雪弄得他如今也一個頭兩個大。

乙亥,以大雪,詔加賑恤,賜諸軍薪炭錢,又令開封府閱坊市貧民,給錢千萬,計口量老少給之。

丙戌,興龍節,初上壽於紫宸殿。

己丑,賜羣臣宴集英殿。

壬辰,遼國兀徵、聲延部族老幼數萬人渡河南,遣使廩食之。

是冬大寒,始閉汴口,削洛汴漕運,調濟河北。

漕運、常平倉,是大宋兩大貪污之源。

又因爲漕運天下之重,就連蘇油都不敢大動作。

不過努力是少不了的,前人也提供了不少思路。

總體說來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減少工作環節,層級,加強監督,施行扁平化管理。

措施包括漕船沿途不作停靠,官私混雜相互盯梢,多用蒸汽船減少漕運人員,提升運力與速度,減少途中的中轉倉存,不斷派員按察監督,建立新式賬冊,進出賬目走皇宋銀行等等等等……

但是作爲釜底抽薪的手段,還得是科技——電報與鐵路。

電報線路讓信息快速上下通達,對於中央及時掌握地方實情,實現扁平化管理,提供了可行的技術支持。

鐵路實施的是軍事化管理,以軍法按治,速度極快,時間卡得很死,沒有給貪官污吏們沿途幹壞事兒的時間。

運力也很強,如今極大地削弱了漕運的功能,漕糧少了一多半,相應的也就減少了漕運腐敗的“分母”。

大宋路級轉運司的官員廉潔程度還算不錯的,主要是州縣胥吏貪腐較嚴重。

不過收拾起這幫子來,壓力就輕多了,先帝改制發給了你們俸祿,如果還要伸手,黥刺流配,正爲汝等而設!

加上州縣檢察司直接對上級檢察司負責,俸祿朝廷發放,不再仰州縣主官鼻息,越發有力。

如今每州還給檢察司配發了七百人的警備力量,檢察司已經完全具備了獨立監督官吏,壓制地方豪強的能力。

大宋吏治一清,籌備到位,元祐三年,將是蘇油大展宏圖的一年。

春,正月,庚戌,從侍講範祖禹言,復置廣惠倉。

廣惠倉,顧名思義,就是備災倉儲。

《通典·職官十五》:“大唐縣有赤、畿、望、緊、上、中、下七等之差。”自注:“京都所治爲赤縣,京之旁邑爲畿縣,其餘則以戶口多少、資地美惡爲差。”

《唐會要》卷七十:“量戶口定州縣等第,例《武德令》:至開元十八年三月七日,以六千戶以上爲上縣,三千戶以上爲中縣,不滿三千戶爲中下縣。

其赤、畿、望、緊等縣,不限戶數,併爲上縣。

去京五百里內,並緣邊州縣,戶五千以上亦爲上縣,二千以上爲中縣,一千以上爲下縣。”

宋承唐制,但是這個標準,對元佑年的大宋明顯過低,乘以三,差不多是實情。

熙寧以前,天下分路二十六,京府四,府三十,州二百五十四,監六十三,縣一千二百三十四。

到了元祐,不算新宋,東勝兩洲,大宋多了南海四路,寧夏四路,河湟兩路,西域一都護府,青唐一都護府,以及內地荊湖兩路大開發,版圖增擴到三十六路,三百二十五州,一千七百四十六縣。

蘇油根據統計,與戶部商量之後,要求大宋上縣常平倉,需備糧二十萬石,廣惠倉五萬石;中縣,常平倉備糧八萬石,廣惠倉兩萬石;下縣,常平倉備糧四萬石,廣惠倉一萬石。

這個數字,是按照各縣人口統計的基本三年之積。

而四京三十府,要達到五年之積,汴京三畿四輔的總量,更要達到十年之積!

這個數字已經遠超開元盛世,但是經過嚴謹覈算之後,蘇油和李常都認爲完全可以做到。

熙寧年間那麼困難的情況下,張方平都讓汴京一年就達到了這個數,而元豐初年,河北能臣李肅之,也做到了廣積豐儲,謂出入相除,可支十五年。

從元豐八年到元祐二年,天時其實並不好,看遼國的爛攤子就差不多能夠明白。

然而大宋理工如今已然進入全面發展期,科技進程開始走上快車道,反哺到農業上,就是災年如平年。

黃河終於被約束住了,張村舊道引流工程如果完工的話,可保抗擊百年大洪。

而由韓家和慈善基金出面推廣的機井、鍋駝機汲水設施,基本能夠保證抗擊普通旱情。

隨着番薯玉黍的推廣,大量的坡地,田埂都得到了應用,老百姓甚至在房前屋後都種上了桑樹,在梯田田埂側面都開出了小窩,種上了“窩窩豆子”和“窩窩玉黍”。

油菜與花生的推廣,讓農家有了植物脂肪可供攝入,有了豆粕作爲添加,家禽家畜的長勢能夠得到保證。

當然花生粕捨不得如此糟踐,主要是人吃。

番薯和牛皮菜,人畜皆可用,高產的蜀中牛皮菜和番薯藤,從江南推廣到了河北,成爲度荒必備以及牲畜家禽的青飼料。

這個月還有一項重大舉措,朝廷宣佈,玉黍和藜麥將正式納入國家徵糧的品種,這無疑將極大刺激百姓對這兩種高產作物的耕種積極性。

甲寅,太白晝見。

己未,朝獻景靈宮。

庚申,詔發京西南路闕額禁軍谷五十餘萬斛,減市價出糶,至麥熟日止。

辛酉,詔罷上元遊幸。

壬戌,一列專列駛出汴京,車上上四軍全副武裝,護送幾位貴人前往中牟。

向太后守京,高滔滔、趙煦親臨京師大學堂,參觀大學堂研究成果,並且給突出貢獻人員頒發貢獻勳章。

這是絕對的大事兒,扁罐率領的御殿班直早早趕到車站護衛,迎接人羣中,大學堂祭酒蘇軾都只能排在後邊,當先的是兩位王爺——趙顥和趙頵。

今年的京師大學堂,開始陸續推出學術成果。

然而諸學院山長們大多都是一專多能,因此他們的很多學術成果,並不侷限在他們所帶領的學院。

比如蘇軾,這娃是總祭酒,然後在文學院主持編撰了《字典》、《語法》兩部著作,卻又在經哲學院發表了《老子化胡經考》,在美術學院發表了《美學史綱》,甚至還在農學院發表了《植鬆術》。

明明是地理學院山長的趙宗佑,除了主持編撰本院課題《穹宇方輿志》,又聯合物理學院山長蘇小妹,在天文學院發表了重要論文《論行星》,提出了太陽系的概念,並且將太陽系行星劃分出了“地內行星”與“地外行星”。

而蘇小妹還利用大宋和西域的兩種厚皮菜,在農學院培育出了一種適合在北方栽種的糖類作物——甜菜。

明明是提舉化學院的小天師,除了在本職工作上提取出了溴素,還發表了《東勝州橡膠硫化方》;組織了一幫道士,在經哲學院包攬了《敦煌道藏》這一課題;還在物理學院出版了《電學》,研發出了試驗性質的電渣熔鍊高溫小平爐;還在醫學院出版了《祝由至尊寶天書》。

天文學院陳昭明,卻又在數學院發表了《橢圓研究》、《圓錐研究》、《拋物線研究》;在地理學院發表了《風帶與地球自轉關係芻議》,與沈括聯合發表了《地磁偏轉說》。

大宋精英,各學院的山長們,一個個都是如此喪心病狂。

第三百二十章 駕崩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盛事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火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農事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守制第三百四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求救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交流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湯第五百章 女騎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文與政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騙子第八百二十九章 解決第五百零一章 沒有鹽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十六時辰第六百六十五章 上課第一千零七十章 高滔滔哭了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議政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澶州第六百零六章 模範村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和親第八十五章 返鄉第一百三十三章 銅鏡(求推薦票)第五百五十四章 貸與賑第二十八章 玉瓷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產量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照相機第一百一十六章 告祖文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戰略調整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誠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遺香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遼國農莊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聚殲第七百八十三章 紫砂壺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產量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傳承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嘴炮狂轟第一百八十章 洗腦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潛移默化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馬經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頭魚宴第五百六十章 進與退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後世之美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聖地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械鬥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騙子第五十二章 賣魚搭檔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种師道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第四百四十九章 一路上第六百五十二章 蔡確的騷操作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大城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改線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飽線第三百零四章 翻譯官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吳家莊第七百五十九章 石薇的決定第一章 眉山第二百八十七章 判卷第二百零五章 有所求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一百零六章 五金博士第七百五十二章 潮報第五百八十四章 遊說第八百九十七章 驗屍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翁翁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大勝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二百二十九章 論計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沒想到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工程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化難爲易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質良才第三十七章 羽毛紋的花鋼第一百五十九章 玄香太守第一千八百章 大賬第七百零五章 小人之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夔州奏報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無條件第一百六十三章 對策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礦藏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第五百六十章 進與退第五百三十三章 看圖說話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曾鞏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廷議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第九百五十三章 謝表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忽悠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迴護第四百四十二章 婚前第六百八十章 佈置(爲盟主財叔寧打賞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