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天賦

bookmark

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天賦

考題就在八科吏試法中隨機抽出,主要目的還是提高官吏的專業熟練程度。

因爲考的是實務,具備理工基礎的官吏,軟實力肯定會比沒有理工基礎的那些強出不少。

庚寅,得到朝廷授權,蘇油正式開始視察洛汴渠。

辛丑,劉安世上書:“臣伏見祖宗以來,執政大臣親戚子弟,未嘗敢授內外華要之職。

自王安石秉政以來,盡廢列聖之制,專用親黨,務快私意。

今在位之臣,猶襲故態,子弟親戚,佈滿要津,此最當今大患也。

願出此章,遍示三省,俾不廢祖宗之法。”

中書舍人曾肇言:“近日以來,頗有幹求內降,特與差遣者,竊恐僥倖之人,轉相扳援。

謹並錄上仁宗朝緣內降戒飭詔書事蹟凡八條,別爲一通,伏乞置之坐右,少助省覽。”

九月,庚申,禁宗室聯姻內臣家。

蘇油在中牟上書,三件事兒,一個方法就能解決,無論何等出身,歷仕之初不得超過朝廷狀元授職的從八品。

今後升職,皆需經過筆試和麪試,尤其是內降官職和內臣出外,最要緊是那些莫名其妙的走馬承受,更是需要和普通官員一樣,去戶部經歷應試,否則不得除授。

內官和恩蔭官當中良莠不齊,有些的確不輸名臣,但是大多數都是爛泥糊不上牆。

其實蘇油並不歧視他們,如前朝秦翰,當今李舜舉,蘇油還非常佩服,至於李若愚童貫,用得也非常順手,王中正都給改造成了一方清官。

蘇油要求他們至少要在政務上合格,不管是誰,起碼要能經過基本的入職培訓,通過公務員考試後,才能履職,不能任性胡來。

這一招可以堵住封建王朝一個絕大的漏洞,高滔滔也認爲沒毛病,詔皆從之。

事情由文彥博、呂公著主抓,二公擺明了是站最後一班崗,不存在留什麼情面的問題。

朝廷今後選拔官員,將會原來越來越正規,這也是一個大王朝必然的規律。

朝中有議論,認爲蘇油外出,就是爲了躲這三件事兒。

蘇油也懶得辯駁。

……

經過修整的汴渠寬度達到了三十米,兩岸風光其實不錯,尤其是進入鄉間,楊柳的間隙裡,可以看到遠處金燦燦的麥田,與坐落其間的竹籬茅舍,或者青瓦粉牆。

還有農人們在田野裡繁忙的身影,一派豐收的忙碌的景象。

大宋如今推廣了腳踏式脫粒機,就是一個帶小圓齒兒的滾筒,腳踏帶動滾筒旋轉,能夠將稻粒與麥粒從秸稈上脫下來。

同樣的東西,換成帶鐵刺的滾筒,又可以改造成爲梳棉機,極大地提高效率。

今年的收成不錯,除了風調雨順之外,還有汴渠底部淤積的河泥,被百姓用作肥料添到地裡的因素在裡邊。

一艘蒸汽動力船,拉着一隊長長的漕船向着洛陽駛去,而船隊的末尾,還牽引着一艘遊艇。

漏勺被蘇油抓了包,張方平和趙抃當年怎麼對付自己,現在蘇油就怎麼對付漏勺。

看完昨天的邸報,蘇油將報紙折起來,對漏勺問道:“漏勺啊,如果有一個有錢人,他有一個窮鄰居,有錢人每年都要賙濟他,這賙濟着賙濟着,便成了富人家裡每年的一項常務一般。”

“如果富人現在不給窮鄰居賙濟了,窮鄰居就要打上富人家門來,這事情該如何解決?”

漏勺想了一下,問道:“富人家有家丁吧?難道打不過窮鄰居嗎?”

蘇油說道:“以前是真打不過,現在倒是能打得過了,但是有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

“因爲富人家有錢,本身也不差這一點,但是如果不給,就會有一番攪擾。”

“周圍別的鄰居會說富人家爲富不仁,富人家裡的其他人還會抱怨富人爲了一點小錢失了和睦,斷了安靜。”

“所以富人也很煩惱,他想斷了這筆賙濟,但是前提是不要惹大家笑話,道理得站在富人這邊,而周圍內外都說不出富人的不是來。”

漏勺想了想:“其實不難吧?”

“說說看。”

漏勺說道:“窮鄰居是不是也有窮親戚?”

蘇油說道:“倒是有好些個窮親戚。”

“那這窮鄰居拿到賙濟之後,分配公平嗎?”

“嘶——”

“如果不公平,那作爲出資賙濟的富人,是不是可以干預一下?或者將窮鄰居的三姑六大爺都召集到一處,說說這筆賙濟如何分配?”

“只要是富人出資一文不少,這樂善好施的名聲就跑不掉,然後認爲窮鄰居應當把自己的一大家子都照顧好,所以要求窮鄰居合理分配一下這些賙濟,沒什麼毛病吧?”

“要是窮鄰居家兄弟本就不和,那就有的好看了,最後窮人家裡自己就鬧得烏煙瘴氣,富人這錢,自然就可以慢慢再商量了……”

蘇油點了點頭:“明白了,漏勺你不錯,很有政治天賦,所以陛下讓各宮自己管理自己的用度這點子,其實是你出的對吧?”

漏勺沒想到父親在這裡等着自己呢,趕緊轉移話題:“剛剛父親說的,是大宋和遼國吧?”

蘇油拿手裡的奏章敲了漏勺腦袋一下:“還跟我耍心眼!”

漏勺說道:“是陛下逼我的,他說宮中減了兩成多的用度,日子難過,他倒是不擔心自己,擔心太皇太后和太后太妃。”

說完有有些憤憤不平:“要我說有些人就是貪得無厭,太皇太后就是心軟,下不了手狠狠整治……”

蘇油不禁嘆了口氣:“僅僅是心軟嗎?漏勺你把原因想得過於簡單了,內中的事情,外臣能少插手就少插手,這樣的主意,以後少給陛下出。”

漏勺扭頭看着舷窗外頭,明顯還是有些不服氣。

見到自家孩子這個樣子,蘇油也沒辦法:“你的建議很好,這次分割用度,陛下和你都做得很好,但是這個事件裡邊,有人的利益受損了。”

見漏勺想說話,蘇油擡手製止:“不是說這些人陛下處置不了,也不是說這些人不該被處置。我想說的是,你們想出這辦法之後,對於這些人的反應,你們有過預判嗎?想好了相應的處置手段與措施了嗎?”

“你們並沒有,因此最後還是太皇太后出手,給你們倆抹平了影響,將幾個老中官被髮遣去了鞏縣,看守皇陵。”

“可要是這次的事情,得不到太皇太后的支持呢?”

見漏勺懂了,蘇油才笑道:“所以這次只能給你們打七十分,漏勺你很聰明,聰明人有時候就容易發現制度的漏洞,鑽制度的空子。”

“比如你和陛下交情好,可以直奏於他,君臣二人就把這事情給辦了。這就是制度之外的漏洞。”

“現在你開了這個先例,辦成了一件好事兒,今後便會有無數的人,引用這個‘成例’,去辦無數的壞事兒。”

“我兒子這麼聰明,我是希望他將來成爲發現和堵住這些漏洞的人,而不是利用這些漏洞的人,明白了嗎?”

漏勺點頭,開始思索起來,神情也變得認真。

蘇油這才轉過來安慰:“不過你尚在陪讀,不算做官,加上又是一心爲公爲天家,因此太皇太后才容忍了你這次胡鬧。今後要注意,明白了嗎?”

漏勺說道:“父親教訓得是,我明白了。”

蘇油說道:“想明白了就好,剛剛你那個建議也很有價值,容我再想想,現在先去將已經收集上來的漕渠工事整理出來給我看看。”

……

蘇油這一次巡視,一直從汴京巡視到了長安,除了漕渠,順便還檢視了鐵路、常平倉、廣惠倉。

各路州縣的倉廩數目,也經過漏勺整理成冊,總體看來,朝廷定出的糧倉存糧,基本已經實現。

而且還有很大數量的民間存糧,在此基礎上,蘇油給高滔滔和趙煦上了一道密奏。

乙丑,朝廷下詔,免天下百姓所貸官粟。

這又是一項實打實的德政,詔令一出,天下稱頌。

前朝新法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到此徹底清除完畢。

第九百七十九章 後勤第三百三十五章 制度第一百七十六章 陳希亮第七百一十八章 遊說各方第九百三十章 世家的養成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馬蜂窩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軟模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肅州第四十九章 蜂窩煤第一百一十一章 埋祟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矛盾根本第三百三十八章 衝突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推演第九十四章 去勢第七百八十五章 黃魚季第四百六十三章 墓誌銘第四百九十三章 綱要第一百五十章 變化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發現第八百二十八章 齊射第六百七十七章 命案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湯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謀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八十四章 能人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九百零九章 董大官人第七百四十五章 突然有錢也不好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萬事俱備第七百零六章 商議第三百三十九章 夏使第四百五十章 再到東川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朝堂清寧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戰略調整第八百九十章 海運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鄆州方略第二百五十章 彈劾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李格非第七十八章 指點第八百一十章 聯軍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偷城第二百三十四章 趙忭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光祿寺的老頭第五百六十九章 蘇元貞的去向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故人第九百九十三章 論教育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非汝輩可議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廷議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守制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大訂單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蘇半朝第六百一十四章 檢查組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反駁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未來宰相第九百九十二章 當家長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確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新年前的奏報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一千零一章 有志者關於官制第四百三十九章 還鄉第三百四十六章 局面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消耗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一路上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開會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勝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準備第五百八十四章 遊說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賀禮第八百八十八章 輿情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明潤救我第一百二十五章 被打臉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大勝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原始股第六十一章 曲榷協議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體智慧第七百六十八章 錯過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劉奉世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風箏第三百四十二章 爭論第八十三章 開城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城西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抗旱第一千零八章 經濟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功業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狗日的章狀元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堯臣去世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小家第七百七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調整第一百二十七章 勝利的大會第七百八十七章 文會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兇險第五十五章 老軍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入使線路第七百三十九章 惡作劇第五百三十三章 看圖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