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倉舒轉世

第十六章倉舒轉世 ωwш TTKдN C〇

程文應說道:“這些可都是神童啊。雖然聰明,可性格呢?蘇油不但聰明,性格沉穩冷靜,溫文爾雅,也不像個孩子。”

程夫人撲哧一笑:“父親,遠的不說,就說我大宋,如今朝堂之上便可舉三位——蔡景蕃,晏同叔,司馬君實。”

“蔡景蕃三歲得中進士,五歲以秘書省正字伴讀東宮。如今年紀未過四十,已經穩拿了三十多年的俸祿。”

“晏相公七歲就能做文章,十一歲舉童子試,見考題是自己之前做過的,便請官家另考。其後伴讀,諄諄勸誡,絕不不爲當今代筆寫詩,這些都是有記載的。”

“再說司馬君實,五歲立志讀《春秋》,每日餘學之外,夜裡自加時辰攻讀,至七歲而貫通。又有砸缸救人之智,圖畫傳於京洛,雖海嶼邊城,亦知其事。”

“這些神童,都是少年老成,年歲聰幼,可說話行事皆如成人。他們的事蹟,性格,少年成就,不比小油更加神奇?”

“而且你又被騙了,這弟弟在鄉里,可不是像你說的那樣。”

“他在鄉里,是可龍裡,石家村一幫孩童的智囊。去年四月攛掇着一羣七八歲的孩子,在河裡撈了好多魚苗,說那叫‘舀水花’,然後將魚苗放進田塘裡邊,聲稱今年滿村都能吃上魚。”

“父親你說,小孩子玩水,那是多危險的事情?”

“還有果樹,祠堂前後,有幾株好柑橘,幾株好茶樹,也被他領着孩子們,將柑橘枝給剪了,說這叫矮化,可以控制柑橘樹的高度,以後摘起來方便。”

“剪下來的枝條,經他攛掇,孩子們把自家的柑橘樹砍斷細枝,用良樹的枝條接上去,說那叫‘嫁接’,以後那些柑橘樹,也會結出祠堂後邊柑橘樹那樣的甜果。”

“茶樹則被他剪成三五寸長的小枝,說是可以在沙子上插出根來,變成新茶樹,父親,農事我是不懂,您認爲這些法子可行嗎?”

程文應說道:“可行什麼可行,簡直就是瞎胡鬧!哎呀那可就糟了,那幾棵樹可是老世兄的心肝寶貝!”

程夫人笑道:“正是,聽說事發之後,各家娃子都被拉去跪了祠堂,老叔勃然大怒,要施家法。”

程文應胖臉上肉抖了兩抖,又無可奈何地噓了口氣:“收拾一頓也好,這也實在太調皮了。”

程夫人忍俊不禁:“哪裡這麼好收拾,結果老叔被這孩子三言兩語拿住了,說他不公,要是那些柑橘樹能活,他們這頓打不是白捱了?祖宗也不可能跳出來反打老叔一頓。”

“氣得老叔當時便將黃荊棍子擺在祖宗牌位前,又加了兩根,只等上月看結果,要是果樹不活,那就處罰加倍。”

程文應擔心地問道:“那結果如何?”

程夫人笑道:“奇就奇在這裡,結果那些柑橘樹還真如小弟所說,都活了,茶樹枝也活了一大批。老叔只好將祖宗牌位前的黃荊棍子請下兩支來燒了,剩下一支留着,說要是結出的柑橘不甜的話,照打!”

程文應哈哈大笑:“老世兄這就是不講理了,這不是欺負小孩嗎?過了,過了啊!”

程夫人也覺得好笑,說道:“結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你知道他因何進城嗎?”

程文應說道:“他說是來求明允給個表字,還有就是進學的章程。”

程夫人笑道:“可漏了一樁,他偷偷夥同石家小娘子,把別人家裡四口小豬偷偷閹了,闖下禍事,老叔讓他進城躲避呢!”

程文應大驚:“這是女孩能做得的事情?這會傷了石家小娘子的名聲的!”

程夫人點頭道:“是啊,這事情老叔處理起來很麻煩,”

說完又道:“父親,你相信‘宿慧’嗎?”

程文應說道:“就是有小孩生到世間,還記着上一世的經歷記憶?”

程夫人蹙着眉頭:“子瞻小時候,常常告訴我他的夢境,在夢裡他生活在一個美麗的水鄉大城裡。那裡人文風雅,物候常新,有一個大湖。”

“大湖邊有長堤,長堤上是古柳,而他,則是城郊一座寺廟裡的僧人。”

“夢中他就在那樣一座城市裡寧靜地生活。到現在他都喜歡親近僧人道士。眉山周邊的道觀寺廟,都被他拜訪遍了。”

程文應問道:“你是懷疑,蘇油也和子瞻一樣?”

程夫人想了想說道:“小堂弟如此聰慧,如此性格,對物性如此通透,對食物如此挑剔,倒是讓我想起了一個歷史上的神童。”

程文應問道:“誰?”

程夫人說道:“三國曹倉舒,陳壽曾稱讚他:‘少聰察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三國志》說‘衝每見當刑者,輒探睹其冤枉之情而微理之。及勤勞之吏,以過誤觸罪,常爲太祖陳說,宜寬宥之。辨察仁愛,與性俱生。’”

“小堂弟所做的那些調皮事,一歲之後再看,其實也是爲了賙濟鄉里。曹衝爲了救馬鞍被老鼠咬壞而獲罪的小吏,曾經剪壞自己的衣服來勸說魏王。兩者性格做法,也是絕似。”

“曹衝六歲稱象,小堂弟五歲通《九章》,明算術,兩者都是契明數理,還可致用之人。”

“《魏書》說曹倉舒‘容貌姿美,有殊於衆。’父親,小堂弟他相貌如何?”

程文應說道:“哎喲給你這一說倒是真像!蘇油他雖然年紀還小,但是長得還挺漂亮的,就是鄉下孩子,曬得有些黑。”

程夫人拿起桌上的卡尺看了看,浮想聯翩:“真想見一見他啊,想來這小堂弟,上一世當是此等人物。”

這時伺月過來稟告:“太老爺,夫人,史家莊子有人求見。”

程文應說道:“喲,應該是八娘有什麼事情吧,她和蘇油今早去得史家陶坊來着。趕緊叫進來。”

來人是個農夫,進來說道:“太老爺夫人安,二十七娘讓小的給兩位送來一番吃食。”

沒一會廚子進來了,端來兩個炭盆,將兩壇湯頭吊上,按農夫指點,燙了一碗牛雜,一碗牛肝擺上桌,又端出一盤芥末蒜泥毛肚擺上。

程夫人和程文應面面相覷,農夫言道:“這是小少爺在莊子上料理的吃食,二十七娘嚐了說好,除了史家,還讓給城裡紗縠行,書坊各送一份。”

程文應試着嚐了一筷子,嘆氣道:“這孩子,你說他前世要不是錦衣玉食之流,這也沒人能信啊……”

程夫人笑道:“牛肝鮮嫩,牛肚爽脆,味道也很香醇,這孩子還真會在嘴上補償自己。”

農夫在旁邊陪笑道:“小少爺說了,這食材本身低賤至極,貴人們或者不會常吃,但是對於我們這些泥腿子,碼頭上來往的客商腳伕,就是一項功德了。”

程文應說道:“哦?這又是怎麼說?”

農夫說道:“小少爺說,這湯里加了藥包,除了壓制內臟的異味,讓它變得香醇之外,還有一樁好處就是驅風散寒,開胃健脾。可以低價在碼頭銷售,讓所有人都吃得起。”

“這可是肉食油葷啊,可不是功德嗎?我們家二十七娘和貴府少夫人,已經準備把這事情做起來。”

程文應嘆氣道:“難得,實在是難得,小油此議,比孔北海四歲讓梨,心境更高一層。女兒,這孩子的培養,恐怕你要多操一份心思,興旺家族,靠的終是人才。”

程夫人對程文應肅然道:“父親,我之前一直有個擔心。曹倉舒雖然智識有餘,然年壽不永。小堂弟能想到用這平日裡廢棄之物造福世人,這份仁德,定能感應上蒼,徵享壽福。”

程文應說道:“你這當嫂嫂的,可得多費心。天分是一方面,精進是另一方面。”

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原始股第三百四十一章 刺勇之議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一百零五章 龍腦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娘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東勝祖地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園林設計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石府的變化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武清第九百八十六章 證物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操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猜測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謀主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轉輪銃第八百六十八章 炮彈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兄弟遊園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寶貝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照相機第六十六章 取酒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薦第一百零一章 鴨雛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一百七十六章 陳希亮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第六百零八章 交流輪訓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檯球第一千章 冬蔬菜第九百二十八章 巡視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第七十八章 指點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討論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力諫第九十九章 溫度計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潛在產能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得計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會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娘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檯球第七百七十五章 溪口戰役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八百五十八章 交趾新年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累不累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縣令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和太后談判說說外官第五十二章 賣魚搭檔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復行漢制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獻策第一千五百章 問卷調查第二百九十八章 徘徊太多第一百零九章 幾本書不如二十字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東西皆戰第四百八十三章 越次入對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麪粉廠第九百九十章 湯泉第一千零七十章 高滔滔哭了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訓小輩兒第三百三十五章 制度第二百三十三章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占卜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孝奕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化肥和果凍第九百二十四章 解封卷子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龍門陣第五十二章 賣魚搭檔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回京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政第四百四十章 再見可龍裡第六百零六章 模範村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遺囑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七百二十二章 到任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貨幣化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試完本感言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勝利第二百七十四章 磨刀石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問詢第一百六十三章 對策第八百一十四章 小勝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舊交第一百九十六章 虛驚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小政委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產第九百三十四章 鄒時闌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亂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工程第四百二十九章 計相學宮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四百三十五章 兩宮之意第三百三十九章 夏使第六百七十六章 雞西兒巷第五百五十章 論《青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