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改變

bookmark

第一千六百三十章改變

話說到這裡就夠了,蘇油其實已經決心要修這條鐵路了,區區五百萬貫,他有的是手段搞得到。

但是鐵路不光光是鐵路,他要的是提振四路工業和機械的加工能力,讓河北自己具備生產鋼鐵,加工鐵軌,甚至製造火車頭的能力。

積累技術和培養人才,遠比一條鐵路還重要得多。

所以大佬的心思不能讓這兩人知曉,得讓他們自己去爭取,這樣把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調動起來。

而且蘇油對沈括和宋用臣,比對自己都有信心。

爲了鼓勵沈括,蘇油還打了包票:“河東路如今隔絕在三路之外,我可就都交給存中了,不過該給的支持,我一定會給。”

“我會從鄭州給你訂購兩條柴油火輪,三條蒸汽火輪,給你拿去掛拖船,算是給你加加油,打打氣,提提功率,怎麼樣?”

這就是白送三十萬貫的設備,沈括不禁大喜:“多謝明公襄助,沈括定不辱命!”

給沈括與宋用臣打完了雞血,蘇油又視察了真定的封樁庫和糧油食品加工基地,這才順流而下,在藁城轉入溝通滹沱河和葫蘆河的寢水,抵達鉅鹿,從鉅鹿旁邊的大陸澤轉進漳河,一路南下抵達肥鄉。

一路視察,行到吳家莊,已經到了今秋十月。

在蘇油心目中,這是堪比九歲那年去二林部的偉大航程,到了吳家莊,就查明瞭河北三路黃河海河流域的水網,成功探索出了溝通河北幾個大鎮與前線的主要水路通道。

如果按照一條水道價值一千萬貫來計算,這一趟相當於跑出了五千萬貫的價值。

當然這只是原始價值,這還只是主要水道,其實還有下游還有很多可以通航,或者稍加改造疏浚,就可以通航的航道。

只是要真正發揮作用,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比如碼頭的修建,衛所的設立,堤防和水閘的設立,船隊的組建等等。

但是影響經濟的最大幾個問題——資本、資源、技術、人力、交通、金融,到此全部解決。

今年的河北很安穩,人力的痼疾解決之後,只要給錢,役務就不再是什麼問題。

又是一個豐年,河北四路迎來了一個相當豐碩的年頭。

這一點從吳家莊的發展就能夠看得出來。

李辛娘在吳家莊漳河邊修起了一個碼頭,酒廠就在碼頭上不遠,沿河各地過來買酒買飼料的船隻絡繹不絕,最遠的客商來自清河、涉縣和相州。

有了商貿,就要設置酒店、旅舍。

酒糟是牲畜們催肥的好東西,有了飼養牲畜的飼料,也就有了牲畜。

有了牲畜,耕地的人口就可以大大減少,李辛娘將他們組織到商貿和工坊上來。

坐在吳家祠堂,蘇油看着美滋滋的辛娘跟他彙報這一年的變化。

今年的各鄉的地三分之一種植了紅薯,紅薯已經收了,如今正在按照蘇油教的辦法弄澱粉,弄粉絲,弄燒曲。

紅薯地現在變成了麥子地。

另外三分之二的土地,去年十月中下旬種下小麥,小麥間留得寬,然後在十一月上旬,在預留的行間種上了油菜。

今年五月上旬,油菜收穫後,又在油菜在油菜茬帶內栽種兩行棉花,五月下旬,在麥壟內點種上花生或者土豆。

除了麥子,一畝地今年還收了三千五百株油菜;兩千株棉花;五千株花生,或者兩千株土豆。

這樣的種植方法,前期投入也是巨大的,一畝土地追加農家肥七千斤,還有蘇油給吳家莊調撥來的碳酸氫銨一百五十斤、過磷酸鈣一百斤、氯化鉀四十斤。

棉花移苗和坐花前後,還要追加複合肥。

李辛娘原本壓根就沒有指望着莊子上能夠有多好的收成,這幾年莊上的存糧早就夠了,有紅薯地和酒廠保底,一畝頂以前四五畝,就算剩下的地顆粒無收都不怕,因此就大着膽子讓蘇油“搞實踐”。

結果一年下來,一畝地收了小麥兩百斤,皮棉一百斤,菜油子一百斤,套作花生的能收花生兩百斤,套作土豆的能收土豆四百斤。

吳存之是從來不管莊子上這些瑣事的,他一天到晚就是照顧牲畜,伺候自己幾匹好馬,教授子弟習武射箭。

等到莊上最近喜事不斷連着被好些人家拉去參加喜宴,他才後知後覺地發現,莊上今年怎麼這麼多家都在起新房子了?

可不是嗎,吳家莊戶均百五十畝,今年沒有歇耕全都種上了,戶均就是小麥三萬斤,棉花一千斤,菜油四千五百斤,花生三萬斤或者土豆六萬斤!

麥子值兩百貫,棉花一百貫,油就貴了,整整七百貫!

不要油的,六萬斤土豆,按麥子半價算也是兩百貫。

吳家莊平均一戶人家,今年靠種地,少的掙出了五百貫,多的掙出了一千貫!

這還沒算吳家莊一直在搞着的養殖業。

以往的吳家莊,一年戶均收入兩百多貫,已經是河北一等一的莊子,今年少的直接翻了一倍,多的甚至到了四倍,不抖起來纔怪了。

吳存之在門口拿帕子抽着滿身的麥灰:“今年收成好,害得我都三月沒騎馬了,起來就被辛娘支使着拉着去磨面榨油,天都還沒亮鄉親們就挑擔子排着了。”

說到這裡辛娘就做了個拜佛的手勢:“天幸使相給我們配了這麼多的機器,又提前開了酒坊,建了碼頭,不然這些糧食也變不成錢財。”

吳存之最心愛自己的馬:“按探花郎說的,給牲畜吃切細的料加膨化飼料和糟子,比以前節省不說,那膘長的……反正以前見的夏馬沒法跟我的比!”

wωω• тtκan• ¢ o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這個不是蘇油的本事兒,這是京師大學堂農學院用理工方法統計出來的馬匹飼養方法。

馬匹一日喂飼量等於馬的體重乘以零點零二五到零點零三五之間。一匹七百斤的馬需要二十一斤草料。

草和精料比例可根據草的營養量和役用量,在八二開到六四開之間調整,全看草的營養含量和役用量。

最普通多爲七三比,即爲十五斤的草和六斤精料一天。

精料的成分最普遍就是麥麩、玉米碎或粗麪、豆粕、魚粉蠶蛹和粗鹽按照比例構成的膨化飼料。

如果自己製作,麥子最要要打碎,豆類要煮熟或者榨油之後。

一天要分作四頓餵養,每次要按照先草、中水、後料的順序進行,還要遵照餐後一小時不役,役後一小時不餐的規矩,來保證馬匹腸胃健康。

這還僅僅是餵食方面,其餘林林總總的學問還有一大堆,汴京城權貴們的養馬方法更加厲害,那些馬是用來參與馬賽贏取大額獎金,或者在獵場上顯擺用的。

任何時代都一樣,就跟後世買車需要繳納的雜費變成毛毛雨之後,私家車如雨後春筍般氾濫一個道理,大宋在牲畜不計入徵稅標準以後,大宋養馬養牛的人家也如同雨後春筍般迎來一個爆發性增長。

之前的政府是想盡千方百計從百姓身上搜刮,現在蘇油教會了他們,你得想盡千方百計讓老百姓先富起來,然後你纔有搜刮的可能。

以前收賦稅,三年收兩年老百姓都還要“抗暴”,現在的吳家莊,蘇油的政策是畝輸三鬥也就是三十斤之外,剩下的全是你們的。

畝收三鬥,在漢唐就已經算是酷政了,現在吳存之卻交得忐忑不安。

收了這麼多,卻交這麼點給官中,國家不會拿咱當逃戶,影響到恂兒的前程吧?

吳家莊上光吳氏一族三千畝地,今年就交了九萬斤公糧,就這樣老吳家還有釀酒和往外換錢的剩餘糧食!

第六十七章 制曲第七百二十五章 鉅艦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文與政第九百三十一章 程嶽第一百五十三章 馬屁炸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不一樣了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人皆有之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白災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澶州第一百九十四章 第一步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夢中詩第六百七十七章 命案第三十七章 羽毛紋的花鋼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諫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邢恕第九十一章 浮圓第六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優待第八百零五章 誓師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第一百六十三章 對策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隱君第六百六十五章 上課第一千零八十五章第二百一十章 眼鏡第一百八十一章 尊重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關撲第七百一十一章 離京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天賦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七百九十四章 天變應在遼國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西征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天選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克己新解第七百一十二章 詩人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算計明白第一百七十七章 長刀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活與生存第六十五章 理工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望,不可能的第六百二十章 利弊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後生可畏第四百九十八章 討論第六百七十二章 承包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遼國農莊第五百五十章 論《青苗法》第二百九十三章 遼人臨觀第五百二十二章 橫有橫的資本第三百一十九章 九鬥碗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和太后談判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第九百七十四章 禽獸不如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後生可畏第三百九十二章 談判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類人第八百零五章 誓師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破陣第七百三十三章 賈憲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好年成第十五章 名聲也是個好東西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安置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作解人第七百八十三章 紫砂壺第八百七十三章 礦區第九百六十六章 招悔第九百九十九章 小蘇文字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認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兩國第二百一十五章 鉑金第一百一十二章 賣癡呆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共同利益第二百六十一章 歐陽修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反叛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舊城改造第三十四章 蝕刻第四百零六章 外快第六百六十章 天數第七百一十八章 遊說各方第二百四十八章 至寶丹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進士第三百零九章 計謀被識破第九十五章 蛋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開會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我亦作不得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華東心臟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定第九百四十六章 詩案第九百一十七章 大敗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難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七章 嫁人的問題第五百四十章 國有軍工企業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