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大調整

bookmark

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大調整

宴會進行到了一半,扁罐和畢觀才趕到,自然又是一番熱鬧。

扁罐還給趙煦獻上兩件東西:“官家,這是父親讓我帶給你和蜀郡公的兩件禮物。”

趙煦先將一個大木匣子打開,羣臣如顧臨這些親近的翰林就不由得“哇”的一聲。

匣子裡是一件精美的瓷器,底色是寶石般的藍色,瓶上是描金粉彩的芙蓉錦雞圖。

扁罐說道:“父親說這是定州窯的新品,名字叫寶石藍粉彩描金賞瓶,不用插東西,觀賞用的。”

趙煦說道:“多謝司徒了,這件瓷器太精美了,的確不用任何額外的裝飾,本身便是一件藝術品。”

將瓶子交給早就羨慕不已的顧臨等人觀賞,趙煦又打開一個小錦囊,裡邊是一塊粉嘟嘟的水晶狀石頭,給雕刻成了如意鎖的形狀,兩邊各襯有一個小金珠,用紅繩編織成了個小巧的腕帶。

這東西外人看着稀罕,但是蘇家每個孩子都有,包括趙煦小時候也戴着一個。

撫摸着這個東西,趙煦的眼睛就有些溼潤了。

扁罐說道:“這是父親親手爲蜀郡公制作的魚驚石手鍊,是從文安窪一條四十斤的大青魚身上得到的。”

傳說魚驚石有給小兒定驚的作用,趙煦把玩的時候,就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時候的很多事情。

將魚驚石交給張士良,讓他送到內間,給自家兒子戴上。

扁罐的到來終於讓宴會這一桌的冷清場面發生了變化,他帶來不少海軍和河北的新情況,以及一些零碎而有趣的小事。

這些東西成了宴會上的主要話題。

比如定州馮家窯口,燒造的瓷器如今在朝鮮和日本的風靡……

比如吳家莊子的精細緙絲工藝,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比如朝鮮,可能即將出現異常鉅變……

等等,朝臣們趕忙問這是怎麼回事兒,子超你爲何會有此推斷?

扁罐開始分析,今年年初,高麗王王運病重,朝政幾乎被外戚李資義把控。

已經加封公爵的王顒,在和女直的攻防戰中掌握了高麗的精兵。

人數不多,五千,但是這五千人卻具備精甲,日本刀,鶴脛弩,戰力不是李家腐朽已久的內地兵團能夠匹敵的。

今年元月,王顒在沒有得到王運的許可下,回京探視王運的病情,半路被李資義以王運的名義拒絕。

高麗外戚與宗室之間的矛盾已經積累了整整五朝幾十年,王熙企圖回京之舉,不能不說是對高麗李氏的試探。

王運如果真的一病不起,那高麗政局轉眼就要大變。

高麗鬥爭的背後,其實還包含着宋遼國力的消長。

大宋應當努力運作一下,在這種局面當中,爭取自己的最大利益。

這話題頓時引來熱鬧的討論,莫衷一是。

趙煦覺得扁罐一路過來肯定思考過這個問題,最後詢問他的想法。

扁罐說下限應當讓高麗絕貢於遼,成爲大宋的絕對藩屬。

而上限嘛……獐鹿二島歸宋,陛下你覺得如何?

獐鹿二島大宋已經運作了幾十年,扼守高麗西京入海口,最關鍵的是那裡離鴨淥江口非常近,對大宋接下來幾十年的戰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見羣臣還在發昏,扁罐這才解釋,鴨淥江能夠直通女直的祖地,那片地方部族非常多,除了最強大的完顏女直,還有鴨淥江部,長白山部,蒲奴毛鐸部,順化王部,遏蘇館部,歲陌部……

掌握了鴨淥江通道,大宋就可以對這些部族施加影響,使其不完全被完顏女直所控。

衆臣這才明白,雖然如今大宋還在大力扶持完顏女直,而扁罐已經在考慮高麗局勢和幾十年後如何制衡完顏女直的問題了。

獐鹿二島名義上是高麗的領土,大宋只是租借,但是在遼國自顧不暇,王顒急需支持的局面下,再進一步,大宋的確有極大的機會。

有過西夏和青唐的教訓,大宋君臣看邊境問題的目光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女直如今可比李元昊初期強盛不少,難說不會取契丹而代之,最後變成大宋的麻煩。

話題逐漸深入,宴席變成了一場政治討論會,範純仁、範祖禹、顧臨等人總算開始找到了感覺,暢所欲言。

最後問題討論到就算一切如扁罐所料,高麗也不會就爽爽快快地同意,雖然人家是小舔狗,但是沒骨頭吃,也會鬧的。

趙煦端着雞湯一直在沉思,這時突然開口道:“王顒年前求《冊府元龜》,說明其希望在境內推行宋朝制度。”

“要推行制度,那就需要有人才。”

“李家控制高麗五朝,一朝失勢,高麗還有治政之才嗎?”

“如果我們許王顒選派文士,入大宋參加科舉,由我們來幫他們考覈人才,以此交換二島主權,王顒會不會同意?”

“嘶——”

不怪在座的衆臣都想不到,因爲他們都是臣子,趙煦這是從君主的角度看問題,目光層次在所有人之上。

如果情況如扁罐預料那樣演變,治政人才,就是高麗的“剛需”,大宋幫助王顒解決這“剛需”的過程中,所能得到的好處,簡直數不清道不盡。

這就好像一盤圍棋的棋局,羣臣在研究的,是中盤甚至是關子,而趙頊的關注點,卻在開頭的佈局,之後的變化餘味,可就太豐富了。

誰說咱們官家是臭棋簍子來着?

趙煦才說道:“回去找宰執們再議議,先派商賈們去和王顒接觸接觸再說吧。”

說到這裡趙煦又不得不提漏勺:“高麗我們是要扶持的,之前大蘇的熟鐵之論,蘇舍人在廣州就處理得很好。”

“熟鐵綿軟,容易加工,用鐵片壓制成鐵鍋,工藝簡單,操作方便。”

“但是廣鍋卻是舍人用生鐵鑄造而得,既滿足了蕃客們對於鐵鍋的需求,又讓熟鐵的出口,不受鐵鍋出口的影響。”

“所以說,發現問題只是一方面,發現之後研究出解決的方法,纔是更加重要的另一方面。”

“這一方面,蘇舍人就解決得不錯,劉公也才因此不吝大加讚賞。”

羣臣皆稱聖明。

不過趙煦說完又嘆了一口氣:“本來是帶大家來體驗一下農莊生活的,這又搞成政事堂了。”

範純仁等人心中表示就是這樣纔好,官家你帶我們體驗生活,我們纔是真正的不習慣……

吃過飯,趙煦便將孟家妹崽和茂兒留在蘇家莊繼續休養幾日,自己和侍臣又得馬不停蹄地回京了。

回京之前和孟小妹崽搜檢出一堆的玩具,特意交代哪些是自己小時候喜歡玩的,一定要帶回宮裡去。

……

紹聖元年,二月,呂大防以任職到期、範純仁以老邁不堪,累章堅辭相位。

於是趙煦加範純仁集禧觀使,去寧夏路做轉運使;而呂大防守觀文殿大學士,知潁昌府。

之後又頒佈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命。

蔡京進尚書左僕射中書侍郎,蘇轍進尚書右僕射門下侍郎。

熊本任樞密使。

曾布尚書左丞。尚書右丞,留給剛從外路回來的蔡卞。

召章楶回京,提舉軍機處。

許將之前就是禮部尚書。這次又調整蘇元貞做了吏部尚書。

升了畢仲遊的官,刑部也終於有了尚書。

召劉正夫赴闕,任戶部尚書。

沈括再次被蘇油續奶成功,重新回朝,還是任工部尚書。

兵部尚書的位置,留給長期負責軍機處的晁補之。

蔡卞上書表示兄長爲相,必須避嫌,拒不赴任。

最終趙煦將晁補之任命爲尚書右丞,黃裳爲兵部尚書。

改蔡卞翰林學士,兼國史修撰。

第一千六百零一十章 新版寶鈔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蘇半朝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縣令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議政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鄆州方略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立場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金融業務第五百六十章 進與退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會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風波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國力的衰漲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確第六百九十二章 覆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別人的奇遇第二百六十五章 請解第八百一十九章 處處烽火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光屁股重騎第二百三十一章 孩子第四百四十四章 洞房第四百七十四章 論政第一百二十三章 薛忠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試第五百三十五章 皇后管內庫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新年將至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一百二十八章 靈光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光祿寺的老頭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八百二十二章 炮擊升龍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淞江一號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肅州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農事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六百零八章 交流輪訓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張叔夜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條陳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危機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園林設計第一百六十章 大理第七百七十三章 出發第一千零六十章 就是騙子第四百七十六章 誰也改變不了誰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漕船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清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醜話第六百二十五章 蘇方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美食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大勝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盛事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類人第一千八百章 大賬第八百八十一章 嫁妝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不一樣了第四百二十章 衝擊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各有際遇第四百九十四章 金獎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豈止於此第六百一十七章 湘鄉第六百一十七章 湘鄉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大練兵第四百九十章 經濟影響力第七百五十一章 蠔油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會第一百二十七章 勝利的大會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鐵殼船第一千零一百章 大孩子第八百一十八章 相互算計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議政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五百一十一章 皇宋寶鈔第二十五章 紙第四百四十五章 婚後第五百三十七章 唐介病了第八百七十章 老張的有機化學第七百五十二章 潮報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和親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十一弟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大軍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失蹤第二百三十四章 趙忭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變革前的祥瑞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盤子第一百八十章 洗腦第一百三十六章 考較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敢成大事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守住了第二百九十九章 衣錦還鄉第五百七十章 蘇軾被彈劾第六十二章 豆花飯第十八章 小康標準第九百四十八章 審理第一百六十三章 對策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大蘇的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