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樂於縣

bookmark

第四百五十五章樂於縣

幾個工人用長長的夾鉗夾住半融化的鋼條,送入滾軋機的軋輪之間。

鋼條通過不同軋輪之後,有的變成鋼棒,有的變成鋼片。

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讓蘇油很滿意。據四通商號統計,大宋如今全國鋼鐵產量不下五千萬斤,其中川峽和陝西消耗量佔三分之一,也就是一千五百萬斤的規模,其中一千萬斤,就出在這裡!

一個鎮,產出大宋所需五分之一的鐵料,說是鋼鐵之城,完全不爲過。

這裡基本都是男人,很多人都有一個特點,除了頭上裹着頭巾,頭髮還在,手臂上,腿上的汗毛,臉上的鬍鬚,眉毛,全都沒有。

一處處工坊裡,傳出叮叮噹噹的聲音,水力鍛錘將尚處於紅熱狀態的鋼板打薄,切斷,經過淬火,然後在砂輪上打磨,拋光,變成一柄柄刀條,劍條。

一張張牛皮,被送入衝壓機,衝成一個個橢圓形,中間有一個長方形空洞。

女工們熟練地將牛皮錢抹上滾燙的膠水,一枚枚穿在一起,送入壓力機械壓緊,變成筒狀,放到一邊用夾具夾着晾乾。

組裝車間裡也是女工爲主,將刀條加上模具,敲上刀鍔,護手,牛皮筒的握柄,金屬柄頭,釘上鉚釘。

打磨車間裡,皮帶輪呼呼轉着,對刀具進行最後的加工,將刀柄打磨規整,拋光,一柄制式長刀或者長劍便製造成成品了。

監工們在檢查着產品質量,督促工人們將刀劍浸油,放入木匣,以乾燥的稻草分隔開,然後打上生產日期,標記,送入庫房。

這裡的管理方式,比大宋胄案更加嚴格,效率也更加高效,已經開始脫離半手工半機械化作坊模式,開始漸漸具備了一個個工廠的雛形。

除了軍器,還有農具,渭原上芟割牧草用的長柄大鐮刀,就是這裡的出產。

二林刀劍的口碑,正在逐步傳播開去。銷路遍及大理,吐蕃,蜀中,西北……

小高侯爺對這塊實際控制權在宋人手裡的飛地,態度上是明裡不說暗中支持,因爲鋼鐵產業他家也有不少的股份。

這是一份任何人都無法拒絕的收益。

更先進的技術,比如車牀,銑牀,儀器儀表的生產,蘇油則放在了嶲州。

這裡畢竟是外國。

蘇赤尊如今已經變成了一個徹底的大軍器豪商,一臉鬍鬚變得雪白,不過臉色更加紅潤,見到蘇油便一把拖入懷中,來了一個狠狠的擁抱:“哈哈哈,二林的大巫小孩終於長大了,怎麼還是這麼文弱?聽說你在西北夷人那裡,得了個智慧光明上師的稱號?”

蘇油好不容易從老頭袍子的猞猁皮毛裡掙脫出來:“十年不見,大將軍還是如此雄健威武。”

蘇元貞上前與老頭見禮:“爺爺,我回來了。”

蘇赤尊大手扶着額頭:“得,又多一個書生娃子,如今的二林娃子越來越不像二林娃子了,冬天裡臉乾淨,夏天裡手乾淨,這樣的娃子還有什麼娃子樣兒?”

蘇油將石薇招呼過來:“伯伯,這是我剛娶的新婦,石薇。石薇,叫伯伯。”

石薇對這粗豪的老人家印象很好,笑着打了招呼。

蘇赤尊看到石薇眼神一亮:“聽阿彌來信說你武藝高強,險些將西夏國主都給剁了?好!這樣的女娃是好女娃嘛!我二林部的女孩子,也是能盤馬彎弓,舞刀弄劍的!”

蘇油更關心範先生:“伯父,範先生還好吧?”

赤尊笑道:“還好,老範是越活越有仙氣兒了,如今每日裡調琴誦經,要不就監督娃子們進學,對了,等到了大祭殿,保準嚇你一跳!”

衆人上了大船,一路沿着安寧河來到邛海,大理建昌府城守,如今也是二林部和江陽城重點籠絡的對象,像宋國的官員更多過像大理的官員。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大理與大宋在這一帶的疆域本來就劃分不明,建昌府這城池肯定是屬於大理的,不過如今卻在二林,江陽,渡口三地包圍之中,處境變得非常古怪。

好在如今大家好得穿一條褲子,小高相爺早就給二林部發了行牌,任由商隊出入,城守的日子不是一般的滋潤,也都知道財神爺是誰。

隊伍在這裡換了好馬,開始上山。

建昌府到嶲州的大路正在修建當中,還未全程貫通,要去嶲州,還是得先去二林。

不過到二林部核心,也就是如今的樂於縣,嶲州防禦司所在地,大路早就修好了。

赤尊騎在高頭大馬上:“這是阿彌從渭州搞來的,拿船兜了好大的圈子,騎着是威風,就是隻能跑大路,翻山去雅州眉山那是沒戲。”

道路雖然寬敞,但是彎來彎去,沒辦法,這條路還要負責將二林的錳礦運往渡口,坡度不能太大。

路上運輸非常的繁忙,見到至尊和蘇油的儀仗,所有人都停下車馬,漢人躬身施禮,夷人匍匐跪拜。

儀仗過去,身後一般都會傳來隱隱的歡呼。

“我見到大巫了!跟家中畫像上那小孩不一樣!是個俊俏郎君!”

“那是,大巫身邊的小娘子,肯定就是我們樂於縣的縣君!”

“趕緊趕緊,這趟貨送完,我們就去祭殿朝覲,興許還能見着!”

“那到時候借張大哥這車,把兩家老小也拉上!家裡老人可是念叨得我耳朵都長繭子了,估摸着這次要再見不着,大巫幾年後就得去汴京城了!”

“對呀,還是老弟你想得周全……”

……

從二林山谷中流出的溪水,沿着大路邊的水溝潺潺而下,路邊山上的松林裡,已是積雪。

遠處層疊的山峰之上,雪線清晰,一座座雄偉的山脈,都如同戴着白色棉帽的巨人。

有的山頂將白雲撕扯得像一面旗子,如同雄壯堅守的儀仗兵,對這支隊伍禮敬歡迎。

石薇很少見到如此景象,不由得嘖嘖稱奇。

蘇油逗弄着石薇鞍前穿着厚厚棉袍的木客:“回家了,高興不?”

木客指了指山上的松林,比劃着手勢。

蘇油笑了:“就知道吃,松果裡邊的松子早就爆走了,等到了二林部,請你吃麪包。”

又問石薇:“薇兒,冷不?”

石薇搖頭:“不冷,想不到阿彌姐姐的家鄉景色如此壯麗雄渾,難怪能有那樣的性格。”

蘇油說道:“我倒是對姐夫很好奇,能讓阿彌百鍊鋼變繞指柔的男人;還能默默搞好家庭後勤,讓愛妻在外行商帶兵,建功立業的男人。這胸襟氣度,不是我說,比當朝宰執也差不了多少。”

蘇赤尊對這女婿似乎也是非常滿意:“你姐夫是範先生的學生,阿彌早年在外邊闖蕩,不知怎麼的,有一年回來,一次就看對眼了,幸好也是高姓人家,沒給我添麻煩。”

“阿烈常年在外領軍打戰,阿彌做生意,元貞要進學,家裡的一攤子,都是你姐夫操持。”

“如果說老範如今是大半個神仙,你那姐夫就是小半個,見面你就知道了。”

轉過山口,空氣中一下子帶上了幾絲暖意,二林部,如今的樂於縣,到了。

以前這裡都是依附二林的小部族帳篷區,如今全部變成了泥磚房,房頂是平的,也是曬臺,家家有一根木旗杆,上面飄着眉山生產的白絹。

好些泥磚房牆上還畫着漆畫,是供奉神靈的壁畫,不少身着皮裘的老人,倚着牆,就好像佛菩薩坐下的信徒,虔誠地轉着經筒。

蘇元貞取出大巫的行杖,將骨串掛在杖頭上,縱馬來到蘇油前方開道。

第六百八十七章 通天貼第九十九章 溫度計第四百六十九章 神機銃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五百七十章 蘇軾被彈劾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不行特支第九百六十二章 反咬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獻策第八百九十八章 蘇頌的態度第二百九十九章 衣錦還鄉第七百二十九章 禰衡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共做習題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一百九十四章 第一步第四百二十章 衝擊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夏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禮物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講解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價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興洛倉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堯臣去世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太后與皇后第三百七十二章 財計第七百六十五章 沒活明白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潛移默化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薦第七百二十五章 鉅艦第八百九十六章 結案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文鬱的心思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光祿寺的老頭第八百四十七章 請求移民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醜話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請客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體罰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諫第四百二十章 衝擊第八百四十九章 真臘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路途第七百六十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開炮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通海之家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小家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後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又見謗詩第三百四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挫第九百二十一章 趙頊的家事第六百二十五章 蘇方第九百零一章 起義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黑心章楶第九百零三章 專業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潛移默化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府兵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選擇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九百四十六章 詩案第七十三章 看破說破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小炮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勾引第一百二十八章 靈光第二百五十一章 病癒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後生可畏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新年將至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文與政第九百零三章 專業第六百二十二章 公事公辦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拍桌子而已第一百七十章 快遞小哥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大移民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起義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徐州第五百七十六章 要求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遼陽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爭第五百五十三章 講解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交流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戰略第二百八十二章 看榜第三百四十一章 刺勇之議第四百八十六章 鐵腕計相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頭魚宴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慘狀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見面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風向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謀算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情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試第五百七十八章 出發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書的下面第七百八十三章 紫砂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