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禪師

第六百二十四章禪師

到了仁宗中後期,當地官員爲了發展地方,開始嘗試放鬆禁制。

宋仁宗慶曆七年,潭州知州劉元瑜令州人楊謂入梅山,勸說酋長四百多人歸附,入籍爲民,共一千二百戶。

宋仁宗嘉祐末年,益陽知縣張頡,放鬆與梅山交界地帶的管制,召集蠻民下山耕種,蠻民欣欣向化。而在當地故意作亂的蠻首符三,張頡則予以抓捕。

宋神宗熙寧初年,武安節度推官吳居厚全面覈查閒田,然後將閒置的田土分給梅山蠻。引得蠻人們欣然下山。

應該說,梅山蠻對大宋,本身是有嚮往之意的,現在是行懷柔之策的最佳時機。

梅山蠻,完全可以成爲下一個西南蠻。

結果章惇一開始將事情搞砸了。

章惇如今是集賢校理、中書檢正、湖南北察訪使,經制南北江夷事。

這娃採納了潭州知縣潘夙、湖南轉運副使蔡煜、判官喬執中以及益陽知縣張頡等人的意見,按照朝廷所定的懷柔政策招納蠻人。

先派出兩個“豪傑”,李資、張竑,前往兩江招納。

不料所派非人,李資、張竑竟然在兩江奸**女,被當地的酋長蘇方殺了。

招納不成,章惇就訴諸武力,進行攻擊討伐,兩江地區,陷入騷亂。

當地基層官員頗有微詞,益陽知縣張頡就曾寫信給朝中貴臣,說北江殺戮過甚,屍體滿江,百姓幾個月不吃魚。

在這種輿論之下,連皇帝也懷疑章惇擾亂命令,和王安石一起下令,要求章惇暫停。

蘇油看着奏報,嘆氣道:“朝廷想差了,如今正是關鍵時刻,怎麼還能扯質夫的後腿呢?”

不過看到奏報最後,章惇移駐寧鄉後,蘇油總算鬆了口氣:“張質夫不但心腸硬,而且膽大包天,這是要違抗朝命……哎喲李公恕罪恕罪……”

在讀奏報的過程中,就聽李師中吚吚嗚嗚,蘇油以爲他是在附和自己,搞了半天是鬍子被小扁罐抓住,一直在和他作鬥爭呢。

從袖中取出一個小撥浪鼓,轉移了小扁罐的注意力,小扁罐丟開李師中的鬍子,伸手要從父親手裡搶撥浪鼓。

李師中這才解放出來,兩手搓着下巴兩邊:“哎喲這孩子……手勁忒大!郡君怎麼調理的?!”

蘇油將小扁罐接過,放在自己腿上,小扁罐一刻不消停,咯咯笑着,在腿上直打墩。

李師中這才問道:“剛剛明潤所言何意?”

蘇油說道:“章質夫改走東路,這是要準備下狠棋了。”

李師中思索了一下,記憶中突然跳出一個番號,不由得悚然而驚:“西軍廣銳!”

……

章惇如今正坐在湘鄉社倉當中,身邊站着一個文人。

劉嗣和吳逵看着堂上兩人,不禁感慨——我大宋帥哥就是多。

《宋史》評價——“惇豪俊,美姿容,博學善文。”

而他身邊那位,後來宋史評價是——“長身偉然,姿采如峙玉。負氣俶儻,豪視一世。”

張商英,字天覺,蜀州新津人。

渝州蠻叛變的時候,張商英是夔州通川縣主簿。蠻夷內鬥的時候,就是張商英說降王兗,闢知南川縣。

章惇這人才氣很高,性格又傲,經制夔夷的時候,每每狎侮郡縣吏,沒人敢跟他聊天。

這樣下去可不行,劉嗣搞後勤,和張商英打過幾次糧草交割之類的交道,覺得他應該可以和章惇談得來,於是發文讓他來夔州。

正好章惇向劉嗣諮詢夔州路的人才,劉嗣就推薦了張商英。

章惇便請張商英一道吃飯,順便考較學問。

張商英穿着一身道士服就來了,長揖就坐。

“惇肆意大言,商英隨機折之,落落出其上。”

劉嗣在一邊陪坐,聽得心驚膽戰,老子是讓你來緩和氣氛的,不是讓你來激怒章七這犟驢的。

然後“惇大喜,延爲上客。”

劉嗣只好對天翻白眼,文人性子還真特麼古怪,我家少爺學問不比你們差,也沒有裝逼裝成你們這樣!

不過如今兩人一站一坐,真好看啊……

章惇咳嗽一聲:“濟源,想什麼呢?”

劉嗣這纔回過神來:“哦,明公,如今湘鄉第一季稻子已經收下來了,廣銳軍三千戶,近五千丁,兩萬四千多人,共收糧十八萬石。”

張商英大喜:“如此一來,大軍不愁無糧了。”

章惇上下打量着吳逵:“你就是吳逵?”

吳逵趕緊躬身:“是。”

章惇說道:“你運氣倒是不錯啊,反叛朝廷,都還能得留一命,蘇明潤就是太心軟。”

吳逵嚇得噗通一聲跪下:“小人那都是被逼的,被逼的啊……明公,我們當時,實在是沒有活路了……”

章惇冷眼道:“現在就有個將功恕罪的機會,廣銳軍,還能打仗不?”

吳逵有些猶豫:“能是能……只是……只是……”

章惇問道:“只是什麼?”

吳逵將頭叩在地上:“山民無辜,北江殺戮已盛,懲處已足。吳逵懇請明公,收回此命。”

章惇冷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不服王化,雖遠必誅!事情就這麼簡單。怎麼,怕了?!”

吳逵說道:“不是,明公要大軍,廣銳軍轉眼就能集合三千人,弟兄們打仗是沒問題的。”

“可是,山民們聽聞朝廷招納,起初莫不歡欣鼓舞。是李資、張竑兩個混賬胡作非爲,奸**女,勒索金寶,這才導致民變。那兩人本就當殺,不是蘇大哥的錯!”

“蘇大哥?”章惇眼神愈冷:“你還裡通外敵?”

吳逵梗言道:“小人百死餘生,此命早就歸了陛下,不是我的了!陛下要收回,拿去就是。但我還是要說,山民們不是壞人,蘇大哥也不是叛賊!”

“我們剛到此地,人生地不熟,蘇大哥見了之後,派人下山,幫了我們不少。”

“天師道廖道長,深入梅山,傳教散藥,大家交情也都不錯。”

“他們缺鹽,時常與我們交換鹽巴。湘鄉周圍虎豹蟲蟻甚多,我們也經常一起合作圍獵,明公,他們真不是壞人啊!不用打,招納了就是。”

章惇說道:“現在是他們不受招納,怎麼辦?”

吳逵說道:“會的,一定會的!小人敢以性命擔保!”

章惇一揮手,屋外進來一個老和尚。

章惇對老和尚說道:“穎詮禪師,這人如何?”

老和尚低眉順目:“此乃金剛護法。”

章惇哈哈大笑:“如此,就有勞禪師了。”

從章惇的本意來講,蠻夷嘛,通通殺光了最好。

不過能臣就能在這裡,審時度勢之後,能夠靈活改變策略。

湖南轉運副使蔡煜,正帶着兩個縣的巡檢,駐軍七星寨,不料在獅子山遭到梅山蠻的強力狙擊,不得寸進。

如今糧餉快要不繼,劉嗣與天師道,以及當地宗教人士商討之後,得知潙山密印寺穎詮禪師深受當地夷人尊重,於是請他出山,再次招降夷人。

穎詮禪師對章惇印象很不好,拒絕了。

於是章惇攜張商英親自造訪,和穎詮禪師講了一天佛法,穎詮禪師覺得這娃態度還算端正,算是有救的,經兩大帥哥刷臉,穎詮禪師終於同意出山,勸說蘇方。

不過之前的動亂,純粹是章惇選人不當弄出來的。於是穎詮禪師要求,選擇從人,須得經過他實際考察。

之前就一個劉嗣入了他的法眼,如今加上吳逵,一文一武,算是齊了。

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兩國第九百八十八章 尉氏的變化第六百三十章 上香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職責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西征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脊樑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思路第九百七十九章 後勤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三君子第一百零二章 告狀第一百一十二章 賣癡呆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談判第六十五章 理工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巡視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得計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親政第八百章 內奸第一百五十九章 玄香太守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八百四十章 斷刑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返京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炮初議第九百三十七章 值得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二百四十章 鱖魚肥(加更,求票,月票好少)第七百四十一章 礱磨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二百一十七章 橋的題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第八百八十四章 議定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湖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水師第一千零三章 膨化食品第一百四十五章 隨手功夫第八百三十三章 矛盾(爲盟主mercury11加更!)第九百九十三章 論教育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咽不下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年報廣告第七百三十九章 惡作劇第一百一十一章 埋祟第三十五章 產業佈局第七百九十八章 議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都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瑞升號第五百九十三章 傳說第七百一十四章 名妓第三百四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三百零一章 夔州第四百八十九章 遊玩第四十一章 鐵鍋第七百六十一章 聊上了第七百八十一章 勸說第五百八十五章 保甲法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栓動小獵銃第六百四十章 賜第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誰是大爺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北苑監第二百六十四章 兩道菜做六天第一百二十一章 蠶市第二百九十六章 遊園會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六百零五章 陪伴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九百七十五章 老江湖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老而彌辣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圖錄》第五百四十七章 風波第一百八十四章 佈置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惹不起的奏章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發展綱要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問題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形勢不由人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水培第九百三十章 世家的養成第二百九十六章 遊園會第一百零一章 鴨雛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好之樂之第一千零三十章 基本教育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恐懼第四百一十四章 接戰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不足第一百八十八章 捱揍第六百一十三章 扁罐第三百零六章 轉運判官第八百一十七章 元江水師第六百八十章 佈置(爲盟主財叔寧打賞加更)第六百六十八章 失蹤第四百二十章 衝擊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邢恕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設計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家國天下第六十四章 早飯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蘇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