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解釋

bookmark

第六百三十一章解釋

兩人聊了一陣詩詞,一陣佛法,終於還是聊到了時政。

道隆大和尚宣了一聲佛號,對文彥博說道:“相公,有件事情,不知道該不該求請。”

文彥博笑了:“和尚過於熱心,怕是成不得佛子。”

道隆臉一紅:“相公說笑了,說起來,這事情也是功德。”

文彥博點頭:“什麼事?”

道隆說道:“是這樣,天師府,大相國寺,御藥局,太醫院,聯手推出了不少新制成藥,相公想必知曉吧?”

文彥博點頭:“是,家中也常備着消熱散,風油精,怎麼了?”

道隆說道:“這些東西,如今也盡入市易司,我們幾家,本就無需向市易司賒貸,無需向市易司購置藥材,又是在京中本地生產,不屬於外來貨物。所以不管從哪一條上說,都沒有納入市易司管理的理由吧?”

文彥博問道:“這些成藥,也歸市易司了?”

道隆點頭:“是,而且市易司將藥收去後,價格立刻擡高了兩成。”

文彥博站起身來,怒道:“豈有此理!”

道隆之所以要告狀,是因爲有更深沉的原因。

蘇油和道隆是忘年交,當年蘇油還是個剛進汴京的頑皮孩子時,兩人就有了交情。

京東路開始丈量方田,大相國寺的寄田那叫一個多。

於是道隆向蘇油問計。

蘇油早就跟道隆說過,天下田畝均需納稅,這纔是正理。沒道理和尚和天家一個待遇。

大宋皇室很多人信佛,民間也多有捐田捐土的,有識之士莫不側目。

因此蘇油給道隆和尚劃出一條路,大相國寺今後不從寄田取食,一樣繳納賦稅,真正的收入其實可以來自其它地方。

醬菜園子,成藥,文殊坊糕點。

這三樣都和汴京市民生活息息相關,要做的好了,收益遠不下那千頃不納賦稅總被朝廷正義人士惦記的寄田。

蘇探花給成藥定下的價格都是很有講究的,比如頭痛散一包十八文,金靈丹一瓶三十八文,風油精一瓶六十八文。

價格一擡,貌似生產者沒有吃虧,但是等到銷量一下來,那損失就大了。

文彥博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四通商號呢?他們是如何做的?”

道隆說道:“這個大和尚就不太清楚了。想必受損不小吧。”

當然受損不小,不過四通商號的產業衆多,雞蛋早就沒有放在一個籃子裡了。

首先奢侈品銷售並不受什麼影響,買得起那些高級貨色的玩家,就不在乎多兩成的價錢。

蘇油指示四通商號,正好了,打着讓利的旗號,給奢侈品們再定個檔。

就像後世一些奢侈品,一樣有讓工薪階層咬咬牙也能買得起的系列一樣。

其次四通商號如今在荊湖,蘇北瘋狂投資基建,田土,港口碼頭,這些纔是大宗。

還有就是軍品,這個直接和樞密院進行撥款結算,壓根就不經過市場。

還有裝修行業和舊房改造,市易司也干涉不了。

市易司能夠干預的,還是四通的一些低端低價值產業。

不過對酒類行業的打擊,那是相當大。

四通商號的利潤其實不在酒,而在酒麴。

酒類行業遭受打擊,酒麴自然也就跟着倒黴。

不過蘇油指示了程文應和史洞修,我們不在這上面爭。不管利弊吧,新法首先是國計,不是你們商賈可以干預的。

所以只能由大佬們去鬧,但是不能由你們去出頭捱打。

史洞修還頗爲心痛,程文應看了第一期損失報告之後,嘴巴一撇,又在幾個州府開立了新舊鈔兌換櫃檯。

說起來這點損失,還不就是錢莊幾個兌換櫃檯的事兒!

但是物價的無情上漲,影響到的是貨幣投放量,四通商號統計司正在和皇宋銀行一起進行繁複的統計計算,到底今年京中的流通貨幣該是多少,才能不造成銀行重大損失。

文彥博當然不懂這些,他只能看到市場上表現出來的現象,回到家中,寫了一封奏章。

“臣近因赴相國寺行香,見市易務於御街東廊置叉子數十間,前後積累果實,逐日差官就彼監賣,分取牙利。且瓜果之微,錐刀是競,竭澤專利,徒損大國之體,只斂小民之怨。遺秉滯穗,寡婦何資?”

趙頊將王安石招來:“市易賣果實,審有之,即太繁細,令罷之如何?”

安石回答道:“市易司因爲小老百姓上爲官司科買所困,下爲兼併取息所苦,投狀到官府,乞求借官錢出息,行倉法,銷售果子,同時承擔納官果實。”

“自立法已來,賣果子的小販們收入都比以前增加了,支付給監督的行人俸祿,比以前支應官府所需和兼併者的盤剝,所費減少了十之八九,同時官中又得好果實供應。”

“這些都是逐一找人提供供狀,案驗事實得到的結論……因爲他們都是貧民,沒有抵當,所以派遣本務差人,逐日收受合納官錢,市易司並沒有參與到賣果實的生意當中。”

然而右司諫王覿上言:“市易之患,被於天下,破民之產,而利皆歸於牙儈胥徒。”

牙利,就是牙行的交易中介費,一般爲交易額的百分之五。

但是王安石或者是沒搞清楚這裡的區別,也可能是故意混淆事實,將之歸於“合納官錢”。

市易務牙人是官牙,牙利同市例錢一樣,作爲市易務胥吏的俸祿支出。

牙錢並未計入政府的財政收入,而由市易務支配,落入官員胥吏的腰包。

然而事實上,汴京以前的牙行,牙錢只是針對有求購或者求售的商賈,算作提供信息,牽線搭橋的手續費介紹費,而不是升斗小民賣個水果都要繳納的市場準入費!

所以文彥博的奏章裡還說:“遣吏坐列販賣,與細民爭利,下至菜果油麪,駔儈所得,皆榷而奪之,使道路怨嗟,逮近羞笑,商旅不行,酒稅虧損。奪彼與此,得少失多。”

這是說市易法改變了傳統的大商批發、小商零售的市場結構,於擾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必然產生強迫客商、抑勒配賣等弊端。

這個現象,在汴京釀酒業上,已經體現出來了。

趙頊也認爲市易務應該主抓批發,零售太細碎,有傷國體。

王安石耐心解釋道:“今設官監酒,賣一升也是賣;設官監商稅,收一錢也是收,難道就不細碎?但是大家爲什麼不以爲非呢?因爲他們習慣了。所以只要習慣了,就好了……”

“爲政,應當只論所立之法,於百姓,於大宋,是有利還是有害,而不應當以其瑣碎就廢除。”

對於趙頊“與民爭利”的顧慮,王安石也有解釋:“至於爲國之體,摧兼併,收其贏餘,以興功利,以救艱厄,乃先王政事,不名爲好利也。”

最後王安石反過來批評趙頊:“市易務如果子行人事,才立得七個片區,這樣的小法令太多太多,陛下要是在這些小事情上檢察太苛,會讓臣子產生畏縮情緒,不敢做事。”

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七百一十九章 舉措第一千二百章 準備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四百三十八章 日曆計算器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良謀第一千六百零一十章 新版寶鈔第八百七十三章 礦區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偷城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瓠子歌》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龜賊弄潮圖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三百五十七章 向守忠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得計第六十四章 早飯第七百二十九章 禰衡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第八百七十六章 逃跑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戰爭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大調整第十五章 名聲也是個好東西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運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矛盾根本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急驚風第九百一十三章 新聞第四百五十一章國王跑了第四十七章 基建第二百二十九章 論計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湯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目的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獐子島第八百二十三章 來使第八百六十一章 參觀第三百二十六章 佈置第三百四十九章 實心任事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遺香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旱情第四百七十四章 論政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晉王少保第三百六十七章 問題的本質第六百五十五章 反問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五臺山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嘴炮狂轟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做局第九百一十八章 追擊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安答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木蘭陂第九百九十四章 乒乓球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矛盾轉化第一百七十六章 陳希亮第二百五十七章 南行集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打題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形勢不由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撫使第六百零九章 衝擊相府第三十八章 側跳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統計數字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逝世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亂第六十七章 制曲第四十四章 元素週期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時第七百五十一章 蠔油第四百一十章 彈劾來了第九百一十章 商議第一百九十六章 虛驚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隊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特赦第十章 講究人第九百四十五章 御史們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一千零二章 熱鬧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再見辛娘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火第四百八十五章 誅叛第六百五十三章 又見王雱第八百九十三章 螺旋槳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迴護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們該打什麼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雞丁第五百八十四章 遊說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奸臣第五百八十二章 勝利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理由第八十三章 開城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關第二百八十八章 報道第一百零一章 鴨雛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檢查第八百一十七章 元江水師第六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新轉般倉第一百一十八章 送窮第七百三十九章 惡作劇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名醫之家第九十八章 千分尺第六百四十八章宰相馬,一樣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