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

第六百三十八章去處

第四是倫理學,這是華夏文明的拿手好戲,理學的任務,是要將理學的認識論和倫理聯繫起來,尋找華夏倫理產生的根脈和發展進程。

這點也非常重要,首先是拿出立足於農耕的文明,就是華夏倫理產生的原因,進而與如今的其它國家民族找出思想根源上的區別,體現出優越性。

這是用於以後的思想武器,等到有足夠的力量欺負人的時候,這就是一面大旗——救他國人民於水火,救他國人民於粗暴野蠻。

第五是美學,這是藝術的哲學,也是滲透到宋人骨子裡邊的東西。

最頂尖的人物,就是自家人——大侄兒蘇軾。

所以這個任務直接丟給他,這娃一個人在這方面的能力,足以挑戰整個世界。

這個體系,蘇油從來沒有想過要自己獨自來完成,這將是一本煌煌鉅著,以後還將由當代的大擘們蔥各個分支分列專著,予以闡述,越發展越精深。

因此雖然體系龐大,字數繁多,但仍然只是一個框架性的東西。

名字非常簡單——《原理》。

原是動詞,探究,推究的意思。

聽聞新黨正在組織推出《三經新義》,蘇油不禁嗤之以鼻。

他要做的,是總結歸納,追溯重構華夏人的思想體系,其中也包括王安石,包括呂惠卿,包括王雱。

這件事情蘇油只是給出研究方向,具體由張載親抓,各有能人負責一個方面,隨後的諸學科之間的聯動和串接,又落回到蘇油和蘇小妹,陳昭明身上。

蘇油在朝堂之上,尚不能和新黨抗衡,但是在這方面的資源,卻能遠遠甩出王安石几條大街去。

不是蘇油太厲害,而是王安石不珍惜。

蘇油聯繫的很多人,曾經是王安石的知己好友,師長親人。

王安石的體系,是封閉的,獨裁的,蘇軾就曾經毫不客氣地評價——王公之學,非不善也,惜不容人。

蘇油的體系,則是開放的,包容的,其研究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這也是蘇油區別於王安石,甚至之前華夏各位學問大家的基本所在。

說白了,蜀學思想體系裡邊,就只有一個“情理論”,是他自己的創見,其餘都是大家論道的結果。

不是一個人的獨立思想,也就更容易爲絕大多數接受。

這套思想體系,今後會有無數的人來認同它,充實它,完善它。

如今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最活躍的第二個時期,從王安石準備打着“一道德”的旗號進行思想鉗制起,就註定了他的失敗。

這是主動放棄了知識分子階層的支持。

而不管蘇油承不承認,想不想改變,“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就是目前大宋的政治基調。

這個基調王安石不去把握,蘇油也就只好撿起來,免得便宜了別人。

對蘇油來說,這同樣是一鍋夾生飯,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光環加身,但是說到底,還是太年輕。

其實蘇油內心裡,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應該是分開的。

但是無奈大宋如今就吃這一套,因此蘇油只好承擔起來,分飾兩角,同時瘋狂地尋找各方力量的支持。

好在這些有能力的“各方”,被王安石打壓了四五年,無意中驅使着他們向蘇油的體系靠攏。

蘇油如今有蜀中的絕對支持,有陝西的政績打底,有荊湖新地的開拓中與新黨的勢均力敵。

還有兩浙這個傳統同盟地區,和各大煤鐵重要產地。

有皇家理工學院,有慈善基金,有新軍火器,至少可以得到宗室的支持,讓兩宮和皇帝至少做到不偏不倚,兩不相幫。

所以蘇油已經不用再藏着掖着了,可以在大宋試着發出自己的聲音。

……

汴京,司農寺。

王安石和呂惠卿在這裡商議政務。

熙州南北關及諸堡砦正在修築,王韶在進行下一波軍事準備;河北大蝗,旱災已經開始有了苗頭。

新黨在把控奏報口徑,害怕趙頊得知實情。

失去趙頊的支持,新法絕對會雨打風吹去。

蘇油曾經警告過新黨,別看豐年鬧得歡,小心災後拉清單。如今看來,日子漸漸逼近了。

而且在這樣的節骨眼上,蘇油進京!

呂惠卿拱手道:“相公,蘇明潤已經到了鄭州,不能再猶豫了。”

王安石有些猶豫:“吉甫,你覺得,太常寺卿,在陛下那裡能通過?”

呂惠卿說道:“蘇油可是待罪之身。”

王安石舉手:“此話休提,要沒有蘇油這個‘待罪’,如今待罪的,就已經是老夫了。”

呂惠卿嘆了一口氣:“這樣就難了……”

突然眼睛一亮:“相公,如當年蘇軾那般處置如何?”

王安石只記得私鹽案,怒道:“你們想構陷?”

呂惠卿趕緊擺手:“不是不是,是私鹽案之前,陛下有意讓蘇軾入閣那次。”

王安石這回終於明白了:“開封府?”

當年蘇軾進京,王安石不願意讓他對皇帝影響太大,於是任命他爲開封府推官。

開封府事務繁多,王安石希望蘇軾被大量的實務羈絆,結果蘇大嘴能力還行,推官事務難不住他,一樣有時間交遊文友,大放嘴炮。

王安石沉吟:“開封府尹啊……”

開封府尹,擔任者不是儲君,就是名臣,所謂“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導民而勸課之,中都之獄訟皆受而聽焉,小事則專決,大事則稟奏。”

掌管京師民政,司法,捕捉盜賊,賦役,戶口等政務,擔任過這個職位的大人物,那是太多了。

寇準,歐陽修,包拯,范仲淹,馮京……

基本上當過開封府尹的人,在《宋史》上都有一席之地。

呂惠卿說道:“正是,開封府尹乃二品正銜當任,以蘇油之功,升其爲龍圖閣學士,判開封府,制度上是完全可行的。”

“開封府事務紛雜繁多,雖能臣亦覺難巨,又和陛下隔着一層,萬事繞不過相公去。”

“如果蘇明潤順命,那也有相公的功勞,如果治理得不好,那就直接問責。”

“還有,京中權貴,驕橫跋扈,自打裁減宗室條例施行之後,我們在京師就成了人家的眼中釘。”

“呵呵呵……蘇明潤搞什麼皇家理工學院,什麼崗前培訓,什麼皇室小學,那個縣君古里古怪……”

王安石立刻制止:“吉甫,華容縣君學問精洽,文學之道與大蘇彷彿,理數之精與明潤比肩,實在是大宋一等一的人才。要不是身爲女兒,入閣都是輕而易舉,這個就不要說了。”

呂惠卿拱手道:“是,我的意思是說,惡人都讓我們做了,蘇明潤可是撈足了名聲。不如就將他放到開封府,看他還怎麼維繫與宗室的關係!”

說完笑道:“相公,知道家父生前最喜歡我們兄弟中哪位?”

王安石笑了:“那肯定是吉甫你這大才了。”

呂惠卿笑道:“的確如此,不過卻不是因爲我的學識才能。”

王安石訝異:“哦?那是爲何?”

呂惠卿說道:“相公,只因我這兒子離家最遠,父母最爲關切。其實我兄長和弟弟在身邊照料服侍,最是辛苦不過,卻因日日得見,反而不如我這不孝子那般讓他們惦記。”

“原來如此……”王安石有些明白過來了:“雖然意料之外,卻也情理當中。那我這就上奏陛下。”

呂惠卿說道:“那就和呂望之的喜報一起奏報上去吧,聽聞望之主掌市易務,可是帶來了好大的收益!”

第六百八十八章 玉津園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戰爭第二百七十一章 船到了第九百三十章 世家的養成第八百六十九章 張道長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大爆款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員外第一百五十三章 馬屁炸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靈光第九百七十四章 禽獸不如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蘇魚公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辛娘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占卜第六百二十八章 方田均稅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很大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王克臣第八百七十八章 簽字第五百七十七章 經略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覆盤漢滅匈奴第十章 講究人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打題第四百零四章 家粱的判斷第三百章 再見張方平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第八百四十四章 李舜舉第六百五十七章 木徵的逆襲第七百三十三章 賈憲第六百三十六章 課程第七百二十二章 到任第五十二章 賣魚搭檔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第六百三十六章 課程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藥局第五百零六章 阿雲案第一百九十四章 第一步第九百五十六章 蘇詩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青唐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入場第四百九十七章 水傀儡第九百九十二章 當家長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磁州窯第二百五十章 彈劾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四百五十三章 銅礦第六百九十六章 運糧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水培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蓋棺定論第三百八十九章 秋娘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三百九十七章 運動會第七百零七章 多少是一點點第四百零二章 李文釗的背景第一百九十七章倒春寒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入場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舊城改造第四百五十二章 退軍第一千零二章 熱鬧第五百八十五章 保甲法第一千四百章 決議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不答應第六百九十一章 吐蕃智將第五十五章 老軍第二十六章 新酒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第一百七十五章 寶貴的爐渣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宰相還是知客第二十五章 紙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佛會第一百二十八章 靈光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軍校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戰略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倫理》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來信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吏額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小詩第四百二十七章 前朝舊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長刀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崛起中的帝國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鄭州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逢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引領思路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人性的君王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請客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貨幣化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內相第一百五十二章 玩香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推演第五百六十七章 士子鬧事第八百七十二章 基地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使節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比爛的世界第八百八十二章 論功過第九百九十七章 摸螺螄第一千零三十章 基本教育第八百五十八章 交趾新年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七百零一章 蠻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