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爭

第六百九十三章君臣之爭

手下彭孫上前,恭敬地將虎墩放回去:“太尉莫要動怒,氣着了自己可如何是好。”

這娃當年“率裡俠應募”入伍,多年來沒什麼進步,遇到李憲頓時當親爹一般供着。

傳言李憲腳臭,彭孫嘗爲李憲濯足﹐曰:“太尉足何香也。”李憲當時都氣壞了,以足踏其頭而罵道:“奴諂不太甚乎!”

李憲坐下來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氣:“如今怎麼辦?”

彭孫諂媚道:“既然陛下有命在先,太尉便是不管熙河前往延州,誰也說不出不是來。”

“太尉乃萬金之體,大戰來時恰好遠離戰區,不正是天降洪福嗎?”

“哦?”李憲笑了:“老彭你過來。”

彭孫諂笑着上前:“太尉有何吩咐?”

李憲狠狠地一巴掌甩過去,抽得彭孫轉了好幾圈:“放你孃的屁!國家大事,豈容惜身?!老子縱是貪財怕死,卻也知曉輕重!”

說完問兩個報信的軍士:“你們來時,河州什麼情形?”

一名軍士說道:“木徵整日派人在城下耀武揚威,揚言要血洗河州,不過……不過卻沒有派人攻城。”

“哦?”李憲眼珠子轉了幾轉,突然大聲喊道:“軍司馬!”

軍司馬進入帳中,看着彭孫臉上的巴掌印,不禁偷笑。

李憲說道:“記下我的命令,全軍停止前進,就地紮營,等待陛下詔命;持我印信前往熙州,命諸軍戒嚴整備;傳令秦鳳,加緊調運糧草;傳令商州,統核軍器。我估摸着經略學士半月之內必定回來,事先準備妥當,到時候便可即刻出兵!”

衆人領命而出,李憲看着帳篷頂,哈哈大笑。

彭孫頂着半邊大紅臉捧場:“太尉因何發笑?”

李憲笑道:“木徵色厲內荏,主力定然已不在河州,嘿嘿嘿,此乃聲東擊西之計。”

彭孫拱手:“太尉真乃運籌帷幄,只未知木徵主力去了何處?”

李憲翻着白眼:“老子管他去了何處?反正歸別人操心!”

……

高遵裕拿着手中的軍報,同樣是皺緊了眉頭。

他的兵力實在是不足,手底下無名偏俾兩三隻,除了三千宋軍,剩下的,全是都是去年才投降過來的蕃人。

幾個月前,這些人還都是木徵的手下!

最大的一支,就是俞龍珂,如今的包順。

包順轄地有大鹽井,高遵裕請得蜀中巧匠,給包順擴大了產能,去年下岷州,高遵裕手下格外留情,安撫蕃落,走的是蘇油當年的路子,周邊蕃部如今忠誠度倒還行。

效果也是顯著的,一年時間,高遵裕籠絡了三十萬蕃人!

可如今木徵氣焰重起,河、岷二州,道路已經被隔斷,周圍藩人是什麼心思,就到底難說了。

包順蹬蹬蹬地走上城頭:“知軍,你叫我?”

高遵裕將軍報交給他:“看看吧。”

包順接過:“小王子圍了河州?”

高遵裕說道:“不僅如此,我料他必來,如今你如何自處?”

包順正要答話,高遵裕說道:“先別開口,聽我說完。如果你要重投舊主,我不怪你,咱們好聚好散。”

“我退出岷州,此地交給你,這樣你也能在舊主前有些功勞。待大軍齊整,我們再廝殺一場就是。”

“如果你對皇宋忠心,那我就有信心守住岷州城。我們齊心協力,殺退木徵,事後定然爲你請功,讓朝廷封賞。”

“不過如果首鼠兩端,臨陣叛降,我死固不足惜,你就成了大宋的死仇,大軍回來的時候,第一個要殺的就不會再是木徵,而是你,還有你的部族。想清楚,再給我答覆。”

包順噗通一聲跪下:“大宋官家賜我包姓,便是獎勵我的忠心。比身份,小王子雖是貴種,可知軍乃今上的舅公,太后的伯父,比他貴重百倍!”

“知軍進岷州以來,對我蕃部秋毫無犯,給我們送來茶葉,教我們擴大鹽池,幫我們出售羊毛牛馬。”

“我們蕃人最感恩德,以前活在小王子帳下,無現在一刻快活!知軍放心,之前陪小王子與大宋相抗一場,最後他卻拋棄了我們,該還的,我們岷州蕃人已經還了!”

“如今我們就是宋人,他要是敢來,我們與他血戰到底!”

“好!”高遵裕將他扶起:“既然如此,我們便替陛下守住這岷州城!再有敢言棄守者,無論蕃漢,斬!”

……

景思立覆軍的消息傳入朝中,頓時引來軒然大波。

趙頊有些不明白,爲何剛剛宣佈升騰的國勢,一轉眼變得急轉直下。

朝議紛起,要求趙頊安定民生,不要在好大喜功,如今河州危急,岷州危急,就是進取太急的原因,擴地兩千裡,轉眼便丟掉一千里,這樣的進取,除了勞民傷財,軍死將亡,又有什麼好處?

新黨內部,三司使曾布和市易司提舉呂嘉問的矛盾,達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趙頊命三司使曾布調查市易司,曾布奉命察訪河北地區後,認爲呂嘉問只想聚斂錢財,不顧百姓死活,完全違背了設置市易務的初衷。

除開封府措施得當,市易司被蘇油牢牢壓制,沒有造成什麼傷害外,其它城市,居民民怨沸騰。

稅務索市利錢,其末或重於本,如是者不是個例。

回京後,曾布直接將所有調查材料交給了趙頊,其中很多事情觸目驚心,有些地方,甚至發生了商人在衙門口自盡,以死相爭的事件。

趙頊立即將材料移送中書。

而王安石、呂惠卿庇護呂嘉問,呂嘉問並未因曾布的彈劾而下臺。

王安石甚至在趙頊面前說出“非呂嘉問,誰可行之?”的話。

而免役法,也在許多地方出現問題,文彥博上奏,定州民有折賣屋木,以納免役錢者。

就連蘇油奏行的《免行法》,也出了問題。

蘇油對大宋官員的人品,一直不怎麼放心,王安石見此法在京中施行頗爲便利,強行推廣諸路。

蘇油表示堅決反對,認爲事功未顯,不能操之過急,反被李定以“反覆”之名大加彈劾。

果然,免行法一出京畿,人以爲苦,雖負水、拾發、擔粥、提茶之屬,非納錢者不得販鬻。

趙頊召見王安石詢問:“納免行錢到底是如何施行的?有人說街上提湯瓶人都得出錢,到底有沒有這樣的情形?”

王安石回答道:“如果有,必經中書指揮,但是中書的確沒有下過這樣的指示。”

“陛下治身,無愧於堯、舜;但是在難壬人,疾讒說這方面,卻與堯、舜相去甚遠。”

趙頊表示懷疑:“士大夫言不便者甚衆。”

王安石不以爲然:“有些士大夫對朝廷政事感到不快;有一些,又只知道因循守舊,以近習相爲表裡;但是陛下你要知道,從古到今,未有令近習如此而能興治功者。”

趙頊又問道:“何故如今新立的部門越來越多?新立的部門越來越多?”

王安石回答道:“這些官司,正是爲了節省經費而創立的。”

趙頊有些匪夷所思:“既然如此,那爲何財用還是不足?如果是因爲冗兵,今日之兵已經比慶曆年間少了很多了。”

王安石也急了:“陛下想要足用,必先理財!理財的第一條,就是決斷而不惑!陛下你不要被左右小人異論所移,方能有所作爲!”

ps:別忘了給老周點贊喲!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興洛倉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第六十九章 雀譜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遼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密諜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還錢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二章 嘴炮堂哥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大蘇的傳聞第八百五十二章 捕象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功業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堯臣去世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萬人敵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價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論政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三百二十一章 鬧劇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忽悠第六十四章 早飯第二十二章 試燒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贏家第八百八十九章 大法螺第九百一十九章 訶黎之死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大勝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舉薦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話第九百四十三章 秉常第四百九十七章 水傀儡第二百四十六章 懲罰和教育第四百零六章 外快第四百二十五章 紅旗猶帶冷梅香第二百六十三章 老太君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蘇油的背鍋俠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唸書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藥局第七百七十章 旗幟第七百五十七章 筆名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囤赤尊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課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大城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炮初議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阻擊第二百九十六章 遊園會第五十八章 方法論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關撲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原始股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磨合期第一百四十七章 共讀第五百零七章 法律精神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太君的智慧第七百六十八章 錯過第六百九十章 王韶入京第九百七十五章 老江湖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遺香第四十一章 鐵鍋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見面第八十八章 娃娃親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勸和第七十二章 軸承與來信第一千章 冬蔬菜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九百九十九章 小蘇文字第兩百零二章 燒白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繼任者第一百一十五章 相處第六百六十七章 衛樸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誘第八百二十三章 來使第五百三十五章 皇后管內庫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十六號窟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臨終對話第五百二十六章 察人之術第一百二十五章 被打臉第八百二十二章 炮擊升龍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燒了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曾鞏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栓動小獵銃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一百一十六章 告祖文第七百三十四章 頂級數學家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再見辛娘第八百一十八章 相互算計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談判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價第九百二十三章 程氏兄弟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六章 田字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相國寺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認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書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沈括入門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演戲第七百三十六章 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