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案

bookmark

第七百七十九章大案

於是就在火光下開席,經典的川味九鬥碗,臘味香腸,其中血皮菜炒豬肝,雞湯冒豌豆尖,紅嘴芋粉條,這幾樣獨特的家鄉農家菜,吃得蘇油眼淚都快下來了。

李老栓見蘇油吃得不停嘴,非常開心:“粉條的做法,還是當年少爺傳下的,還有紅嘴芋跟血皮菜,那是蜀中人家常年累月種在院子周圍的度荒菜糧,所以我們也帶來了。對了還種上了高筍與百合。”

高筍就是茭白,這玩意兒在太湖周圍種那是高產,百合,就屬於兩浙路的傳統作物了。

李老栓繼續說道:“跟萬春他們都商量好了,今年要收油菜,稻秧就下得比他們晚點,收得也比他們晚點,到時候請他們過來幫幫忙,好傢伙一人四十畝地,蜀中可沒有這樣的好事兒!”

劉萬春對李老栓拱手:“說起這個還得請教李太爺,往年兩浙路春播,最擔心的就是倒春寒,爲何老丈卻說不用擔心?”

李老栓笑道:“這個得靠地壟和地窗做出秧室來。”

地窗說起來簡單,實際上是擠出成型的最新工藝,生產出來的較大面積的照明透光設備。

玻璃如今成本有點高,不過硝棉工藝的成熟,讓賽露絡已經便宜了下來,這玩意兒一樣透明。

將目數很低的賽露絡絲網,通過擠出機,就塗抹上了一層賽露絡融化擠出料,再通過壓光輥、冷卻輥筒,由工人們在一邊操作截取,就可以得到一片片面積較大的薄薄的透明板材。

這套設備加工難度最高的就是那個壓光輥,必須打磨到鏡面級。

生產出來的板子,當然不能與玻璃相比,最多隻能用三五年,不過勝在產量大易加工,加上木框進行加固,可以用作透光的大窗戶。

蘇油讓四通搞出這個東西的目的,其實不是最初不是爲了農業,而是用來保護家裡邊的字畫的。

家中如今的字畫太多了,而且有些字畫必須掛出來,既是面子也是裡子。

真正的晉人密本想都不用想,蘇油只負責讓程家書坊用雙鉤法制版,然後往宮裡送,不留這份是非。

但是比如仁宗皇帝賞賜的“克慎精勤”,那必須得是玻璃檀木框裝裱了。

次一等比如歐陽修親書的《醉翁亭記》,司馬光親書的《布衾銘》,王安石親書的《明妃曲二首》等,那也得是賽露絡壓面,加棗木,櫻桃木做框。

再次一等,比如大蘇,黃庭堅,蔡京,還有趙頊奶媽的兒子,如今的含光縣尉米芾,他們的書法和詩文蘇油收集了很多,這些就只配用賽露絡加松木,榆木的框子了。

這東西現在已經漸漸流行起來,士大夫家中大堂,如今要是沒有一副名家所作的賽露絡紫檀框架的高雅楹聯,都不好意思請文友來家坐坐。

皇室的手筆當然更大,趙頊大手一揮,中牟湯泉莊子那一百畝菜地花圃,直接用這玩意兒搞成溫室大棚!

蜀中人比較實在,皇家那用法太奢侈了,俺們弄點小號的,能保住春秧就行。

好歹比絲絹噴玻璃水便宜耐用多了好不好!

精耕細作是蜀中習慣,都是人多地少給逼出來的,只要有一分法子,花十分力氣都要給用上!

當然要是外地人弄這個種糧,怕是得虧本,得是種花,培養觀賞魚,那纔有賺頭。

蜀中人這就是背靠油娃好乘涼了。

首先是科研基地用上了這個,然後浙江長絨棉收成下來之後,就能有更多的賽露絡支持更多地方。

移民工作是當前的重點,因此蘇油以扶持地方產業爲由,給永安圩也分配了不少。

因爲育秧的時間是錯開的,所以蘇油給的地窗板子,夠二十個圩田村落使用,四百頃。

一盤炒油菜端了上來,這東西不但是油料作物,嫩尖在這個時點可是一道好菜蔬。

李老栓將菜放到中間:“嚐嚐,我覺得挺不錯的。”

蘇油夾了一筷子:“再過幾個月,就有素油炒菜了,萬春來嚐嚐。告訴你你們村不種這個,虧大了都。”

劉萬春嘿嘿赧笑:“我們不急,先看看李太爺的能耐,再跟上不晚,我們還是種豆子,蠶豆眼看要熟了,明日裡給少保送點嫩蠶豆過來。”

“好!一定要送來,教你一個乖啊,蠶豆養草魚,養出來的魚肉是脆的,叫脆鯇!好吃着呢!”

劉萬春拱手:“少保可饒了我吧,人畜都不夠吃,還拿去餵魚。”

蘇油不由得嘆了一口氣:“這還是給窮怕了……”

節氣裡說這個又顯得有些不吉利,李老栓趕緊打岔:“少爺,你看這家家戶戶,春聯還沒貼呢……”

蘇油一指悶頭吃得吭哧吭哧的蔡京:“他!這娃那手字,比子瞻還厲害!”

說完端起酒來:“來,伯爺我敬你,也不知道,汴京城裡小妹他們,這年是怎麼過的……”

李老栓和蘇油走了一個:“你也別操心這麼多,有八公在,那還不料理得明明白白。”

蘇油唏噓:“能不擔心嗎,我家小漏勺,也快要生了,就不知道是兒是女……”

“漏……漏勺……”李老栓端着酒杯都傻了:“還能不能起得再好聽點……”

……

汴京新年裡,朝局氣象看似和緩,其實很緊張。

因爲呂惠卿在年前又有了動作,朝中出了一起大案。

沂州百姓朱唐,狀告前餘姚縣主簿李逢有逆謀,提點刑獄王庭筠等言,經查,尚無結構之跡,但李逢毀謗朝政,有指斥之語及妄說休咎等事實。

趙頊有些懷疑,別遣周輔往治。

結果揪出來一個宗室,太祖的後裔,秦王趙德芳曾孫,南陽侯趙從贄第三子,右羽林軍大將軍、秀州團練使趙世居。

然後這娃又牽連出一個來自蜀中的妖人,叫李世寧。

趙世居頗好文學,結交士大夫,有名稱。

李世寧則是個道士,善於導氣養生,自稱已經三百歲,用一些神神鬼鬼的東西,言人休咎,以此出入貴家。

趙世居邀請李士寧去他家,披命算八字。

士寧以爲天下是太祖肇造,宗室子孫當享其祚。

仁宗當年有賜英宗母親仙遊縣君的輓歌,裡邊有傳後之意。

於是李士寧便竊取其中間四句,易其首尾,偷偷告訴趙世居當受天命,將詩歌贈給他。

同時還送了趙世居一口寶刀,且曰:“非公不可當此。”

寶刀紋理斑斕,上有四個字“惟上可留”,傳聞出自蜀中大匠石富之手。

於是趙世居的黨羽們紛紛捧場,曰:“李士寧,神仙也。”解釋其詩,又將這口刀以爲至寶之祥,天命所歸。

趙世居這傻缺果然大喜,“賂遺甚厚。”

趙頊聽聞之後當然大怒,命御史中丞鄧綰、知諫院範百祿、御史裡行徐禧雜治之。

所以李士寧也被逮捕入獄。

呂惠卿指示鄧綰,大興此獄,儘量牽連。

目的很簡單,李士寧是王安石的好朋友,而且又是蜀中人,寶刀傳聞還是石富所鑄,此等機會豈容錯過。

不過千算萬算,卻忽略了趙頊的態度,這娃下朝後第一件事就是給蘇油寫信,問石公是不是鑄造過一口寶刀,上邊有天意賦予的文字?

蘇油在密奏中回信,說那種民間傳得神神鬼鬼的寶刀,陛下理工所謂寶刀,那就是堅硬度,柔韌性,保持度,最多還加個抗鏽性能,就這幾個參數而已。

所以你聽個稀奇就罷了,不要太認真。估計你說這刀啊,是石公用一種特殊鍛造工藝打造出來的,和羽毛紋類似,稱爲“天梯紋”。

其紋路的特點,就是刀紋是由很多大大小小的層層方格和縱橫紋路構成,因此很容易從刀紋上解讀出類似主,上,可,任,王,圖,宮,髙之類橫豎加框的字來。

宮中也收藏有好幾口石公的天梯紋刀劍,陛下要是不信,取來和李士寧獻給趙世居的寶刀一比對,應該就清楚了。

這些東西,包括李士寧的種種障眼手法,全部就是些牽強附會,以及戲法和化學的小伎倆。

這些小人自擡身價的東西,如今都騙不了蜀中少年。陛下讓天師來給你解釋,再找石公一問,自然便可知曉真相。

趙頊收到信後隱隱產生了一種期待感,趕緊命李憲將宮中內藏的幾口刀劍取來對比。

果然,宮裡的幾口天梯紋刀劍,解讀出來的“文字”,比李士寧那口還多。

其中一口劍上邊,赫然解讀出了四個字——“中土聖主”!

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河間府第五十章 沙金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遊牧與農耕第二百一十七章 橋的題第三百零四章 翻譯官第五十五章 老軍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選擇第一百九十三章 雞丁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體智慧第八十章 觀瓷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困難第四百四十四章 洞房第一千三百章 評價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美食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會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談判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經濟課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請客第七百八十八章 王安石的局面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打題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算計明白第一百八十九章 養屁股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大爆款第九百九十一章 老父親第四百六十章 第三個自己第九百九十章 湯泉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九百二十七章 密計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傅賢妃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園林設計第二百零五章 有所求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又見董非第九百四十七章 王營第九百八十章 大宋該打的仗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戎策第八百七十九章 錫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惹不起的奏章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馬蜂窩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橋的題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七百三十一章 手實法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一百四十二章 平南記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出賣第二百六十五章 請解第五百八十五章 保甲法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涼州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兵制第七百章 烏龍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興洛倉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開會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肅州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第八百四十六章 大利第七百二十六章 平家人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十一章 物價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 大戰的腳步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心理疏導第三百七十一章 理論核心第九百二十二章 殿試第九百一十七章 大敗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尷尬吧?第六百七十三章 好消息不斷第八百二十九章 解決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旱情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舊交第二百五十二章 拴住結婚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舊交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照相機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文釗投誠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望,不可能的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第六百六十五章 上課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又見謗詩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人性的君王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夏第二百六十六章 汴京風華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挨訓第二百八十六章 爲國考試第三百九十章 被嚇和嚇人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劉奉世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否認第一百一十四章 商議第五百五十七章 水利農田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炮初議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總得講道理吧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對皇帝的要求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分歧第三百七十章 演習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五百五十七章 水利農田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複雜性第八百七十三章 礦區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