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暗子

如今儒道相爭大勢已成,青陽教、青鸞衛又時隱時現,此時李玄都坐鎮太平山上,開始調用客棧的力量,除了調查青陽教和應付青鸞衛的滲透之外,客棧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儒門進行滲透。道門是明面上的四分五裂,儒門雖然在表面上仍舊維持了統一,但內裡也是派系衆多,內鬥內耗不止,否則不會遲遲未能對道門和議做出應對,這也給了“太平客棧”機會。

李玄都的手中有兩顆關鍵棋子,第一顆棋子就是他親自佈置安排的裴玉,所以裴玉是“掌櫃”一派的天字號夥計,第二顆棋子是秦素親自安排的,屬於“東家”一派的天字號夥計,裴玉的身份是社稷學宮弟子,而此人卻直接定居於萬象學宮之中,同時還有萬象學宮的祭酒身份作爲掩護。相較於裴玉,這第二枚棋子更爲重要,知道的人更少,而且除非必要時候,李玄都幾乎不會派遣任何任務,換而言之,這是一顆暫時的閒子。

萬象學宮,名爲“萬象”,自有無所不包之意。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樂就是音律,所以萬象學宮中也有許多教授音律的祭酒,這些教授音律的祭酒中不乏女子,當年位列帝京四大絕之一的蘇憐蓉也位列其中。

有女祭酒,自然也有女學生,不過不同於男子,男子中有寒門子弟,女子卻都是達官顯貴出身。道理很簡單,寒門男子可以科舉做官,反哺家族,便值得全家上下傾力資助,寒門女子不能做官,自然也絕了讀書的念頭。而士族女子日後嫁人,便是一家主母,要將偌大一座府邸、數百家生子、田莊佃戶、買賣夥計、各種賬目管理得清楚明白,非要識文斷字不可,雖然大戶人家可以請先生興辦學塾,但萬象學宮名聲在外,規矩又嚴,還是有許多人家選擇將子女送入此地。說句功利之言,官場上都講究一個同窗、同年,萬象學宮中出了這麼多朝廷大員,自家子女就算學不到什麼微言大義,能早早積累些人脈關係,也是極好的,日後說起來,自己同窗做了封疆大吏、中樞閣臣,臉上也有光彩。

萬象學宮以十天干分爲十院,蘇憐蓉屬於丁字院,今日正逢她授課,不小的琴舍中已經坐滿了人,《禮記》有云:男女不雜坐,所以男子和女子和涇渭分明,左右分坐,中間空出一條可供兩人行走的通道。蘇憐蓉坐在正中上首位置,背後懸掛有一幅“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畫作,出自學宮內的丹青大家之手,身前一張古風矮案,上置瑤琴,琴旁又有香爐焚香,霧靄嫋嫋。因爲琴舍內是木質地板,每日都有人打掃,所以大家都是跪坐或盤膝而坐,這種低矮的小案比起桌子更爲合適。

今日,蘇憐蓉蘇大家似乎受了風寒,裹着披風,面帶病容,不過精神頭還好,此時正在講解成書於前朝的《律呂新書》,此書成書與理學聖人大有關係,所以在萬象學宮中屬於正統之作,是學習音律的必讀之書,而且此書也有許多可取之處,首次提出了十八律的理論,用以解決古代十二律旋宮後的音程關係與黃鐘宮調不盡相同的問題。

與此同時,在琴舍外還站了一人,不是學生,而是祭酒。

此人姓溫,單名一個“禮”字,出身不俗,爺爺是學宮大祭酒溫仁,父親也在學宮中出任祭酒,弟子衆多,德高望重。家學淵源,溫禮同樣是飽讀詩書,頗有韜略,在學宮講學議政的時候,常常能作驚人之語,引得滿堂喝彩,在學宮之中名望頗高。

溫禮對於蘇大家的愛慕之情在萬象學宮中並非什麼秘密,無論是祭酒們,還是學生們,都樂見其成。唯有一點,兩人可以算是郎才女貌,卻絕算不上門當戶對。

溫家並非世家大族,對於門第要求並不像秦家、李家、錢家那麼高,許多時候,只要是良家女子即可。可偏偏蘇憐蓉如何也算不上良家女子,早年她在帝京城的時候,明面上的身份是女道士,實則是介於藝人和清倌人之間,後來又成了晉王的外宅,無論蘇憐蓉願意還是不願意,在旁人眼中,她都不能算是良人了。溫家當然不允許溫禮娶蘇憐蓉爲妻,而且溫禮這個年紀,也早已娶妻,所以蘇憐蓉若要嫁給溫禮,就只能做妾。這是蘇憐蓉萬不同意的,溫禮也知道做妾實在是委屈了這位蘇大家,所以也不曾強求,只是偶爾與友人喝酒時,也會感嘆一句“恨不相逢未娶時”。

蘇憐蓉講解完樂理之後,開始親自撫琴,爲學生們演示。琴舍外的溫禮隨之閉上了雙眼,靜靜聆聽。蘇憐蓉每次授課,溫禮只要有空,都要來琴舍外站上片刻,站的時間長短,取決於溫禮的空閒時間有多長。

最近溫禮剛剛整理完一部拖延許久的詩稿,空閒時間很多,所以哪怕今日還下着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溫禮仍舊是耐心十足地撐傘站在琴舍外,等到蘇憐蓉一曲奏完,再等到學子們也離開琴舍,只剩下抱着瑤琴走在最後的蘇憐蓉。

溫禮撐傘站在門口,對要出門的蘇憐蓉說道:“外面還下着雨,把琴給我。”

蘇憐蓉沒有刻意拒人千里之外,而是笑問道:“溫祭酒今天很閒嗎?”

“姑且算是吧。”溫禮笑了笑,“在這學宮之中,說忙,有做不完的學問,說閒,時間卻也充裕。”

說話間,溫禮伸出了手。

蘇憐蓉猶豫了一下,把懷中的琴交給了溫禮,然後撐開了自己的傘。

兩人離開了琴舍,走在用碎塊青石鋪就的小徑上,中間隔着大約一尺半的距離。春雨細細密密,落在油紙傘的傘面上,響起細密的“啪啦啪啦”聲響,蘇憐蓉忽然想起去天,也是這樣一個雨天,有兩個客人前來拜訪,轉眼間大半年已經過去了。

就在此時,溫禮忽然說道:“最近世道不太平,蘇祭酒最好不要隨便離開學宮,若非要出去不可,記得知會我一聲,我陪你出去就是。”

蘇憐蓉一怔,轉頭望向這個愛慕自己的友人,“怎麼了?”

溫禮嘆了口氣,“你在學宮之中,與世無爭,不知道江湖事。清平先生的和議成了,他以一己之力促成了江南、江北、遼東三家之和議,意在道門一統,而不知何等緣故,他提議把三家會面的地點選在龍門府,時間就定在今年的牡丹花會前後,三家都已經同意了。”

蘇憐蓉的臉上流露出震驚神情。

溫禮看在眼中,並不覺得奇怪,因爲他從父祖口中得知這個消息時,同樣是這般震驚。

蘇憐蓉嘆了口氣,“這麼說來,今年的牡丹花會是看不成了。”

“沒辦法,張靜修、李道虛、秦清、李玄都,他們纔是主角。”溫禮也跟着嘆了口氣,“隨着這些人來的,還有數不清的江湖人,這些江湖人不讀書,也不知禮,就知道爭勇鬥狠,最近十餘年,城裡已經死了好些人,學宮和官府現在也是有心無力,管不過來,也不想管了,左右死的都是江湖人,殺人的也是江湖人,讓他們自己鬥去。所以這段時間,你就不要離開學宮了,免得被這些江湖紛爭給波及。”

蘇憐蓉點了點頭,面帶憂色。

溫禮安慰她道:“你也不要太過憂心,大祭酒們已經在想辦法了?”

蘇憐蓉好奇問道:“什麼辦法,總不能是大祭酒們出面把人趕走吧,就算能趕走那些江湖人,趕得走那四個在江湖上呼風喚雨的大人物嗎?”

溫禮猶豫了一下,說道:“趕不走的,當然趕不走,關鍵是自從聖人離世之後,儒門上下就羣龍無首,一盤散沙,對於道門的那幾位頂尖人物,也無可奈何,以前還能從中分化制衡,如今只能他們鐵了心要聯起手來,那麼正面衝突就非上策,所以幾位大祭酒商量着要請幾位足夠分量的儒門前輩出山。”

蘇憐蓉只是“哦”了一聲,沒有深問下去。

溫禮見蘇憐蓉不感興趣的樣子,原本的些許戒心已經是蕩然無存,沒話找話道:“你就不好奇是什麼前輩?”

蘇憐蓉搖了搖頭,“無非就是這個山人,那個居士,都是德高望重之輩,讓他們出來居中調停罷了。”

溫禮笑道:“這你可就猜錯了,我聽說這幾位儒門前輩都是聖人親傳弟子,雖然不曾開宗立派、著書立說,但都有通天徹地之能,厲害非常。”

蘇憐蓉臉上憂色更重,“還是要打了,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溫禮道:“你放心,打不起來的,前輩們出面,社稷學宮、天心學宮和四大書院的人就不好繼續作壁上觀,到時候我們七家齊心協力,道門中人便不敢放肆,這就叫不戰而屈人之兵。”

蘇憐蓉笑了笑,“但願如此。”

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中宋政第一百四十五章 孤兒寡母第一百五十七章 道理第一百零三章 聯合第九十一章 踏足玄元第一百九十七章 浩然正氣第一百一十五章 艾伊娜第十八章 張姓青鸞第一百二十三章 護衛第一百八十八章 長生泉第十九章 小兒女第二百二十四章 審訊第二百一十二章 翠樓吟第九十四章 一劍第一百五十四章 一十二掌第七十九章 正一掌教第二百四十九章 將功折罪第八十四章 血雨漫天第五十九章 真極天第八十七章 前往北邙第二十二章 重回客棧第二百二十章 對峙第七十三章 玉盈法師第二百二十六章 口供第一百九十三章 太平山上第二十七章 青牛角第一百一十四章 臘月二十八(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雨第八十九章 吳奉城第二百三十一章 刀劍第一百三十八章 亂麻第十七章 劍器近第一百二十五章 白蓮坊第一百二十八章 小別第一百一十九章 調寄太平第四十九章 少年少女第二百八十八章 問訊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軍趕到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先生至第一百五十八章 開明陣第二十五章 七寶菩提第七十七章 藏老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邪神第三十二章 撥雲見月第一百六十四章 聯手第二百三十三章 月印萬川第九十七章 彼此彼此第四章 西域尋蹤第一百零三章 送帷帽第十二章 天羅地網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惑第七十三章 叔叔嫂嫂第一百六十六章 五雷轟頂第二百四十六章 裴娘子第六十二章 手段各出第一百五十章 金陵錢家第一百三十五章 後續第八十四章 血神經第十六章 嚮導第二百三十二章 勝負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劍當空第一百四十八章 韓邀月第十四章 圍殺局面第一百九十二章 激鬥第三十章 陰陽仙衣第七十七章 煮茶夜談第二十章 壁立千仞第二百三十章 夏夜春雨第五十一章 金剛怒目獅子吼第六章 斬殺傀儡第五十七章 各自出手第八十九章 深入其中第五十三章 龍脈地氣第八十七章 再相逢第一百六十二章 落花流雲第二百五十五章 行雲布雨第一章 新的身份第一章 人言可畏第二十八章 自帝京來第一百二十九章 患得患失第五十八章 假宋政第四十七章 大典第二十章 一個好人第五十二章 目中無人第一百零五章 南海來客第一百零九章 雷災第九十一章 了斷第九十六章 話本小說番外八第六十一章 天寶八載第一百一十一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零六章 司徒玄策第八十九章 吳奉城第四章 兩青第四十章 近墨者黑第二百三十六章 十年之期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雨第八十九章 玉門關第一百三十三章 男盜女娼第五十章 阿諛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