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品大員

OMYGAD?

這就是胡品元看到榜單後的第一反應,在波士頓生活的這些年,他根本就沒有再摸過經史子集,一門心思都在學英語,準備經營生意。

這倒好,朝廷白送他一個探花。

更驚喜的還在後面呢。

何璟忽然又提出要把一個繼女嫁給胡品元,大家一問出處,繼續來一個“OMYGAD”,居然是醇親王的小女兒,年僅十四歲的容惠格格。

滿漢是不能聯姻的,可在民間,這個規矩早已打破。

沒有辦法,很多落魄的滿人是娶不起滿族女人,只好仗着滿人身份娶有點小錢的漢族女人。

在朝堂上,乾隆爺的時候就繞了一個彎路,將一個格格過繼給漢人大臣,撤銷滿籍,以平民女子身份嫁給當時的狀元。

也沒有別的原因,乾隆一時高興,喜歡。

這種事情後來就經常出現了,爲了聯姻上的需要,滿漢大員之間經常這麼做。

可爲了聯姻胡家,將皇帝的妹妹榮惠格格降爲平民嫁給胡家二少爺,這個事情乾的真有點離譜。

胡品元原先在杭州就定了親,後來要去美國,女方家不是很同意,因爲急着送弟弟出國,胡楚元就出錢解決這個事和對方退了親。

到了美國不久,胡品元就和教自己英文的一個美國女人結婚了。

胡緘元說,對方發現胡品元非常有錢,主動勾引了胡品元,兩個人婚後的感情一直不太穩定,88年初的時候,兩個人就離婚了,女方從胡品元這裡帶走了價值數十萬美金的珠寶首飾。

兩個人育有一子一女,女方根本不要,都扔給了胡品元。

和醇親王家聯姻畢竟是一件大事,胡品元也很着急,很想做駙馬,可他在美國結過一次婚,還有兩個孩子的事情並不能暴露。

畢竟是皇帝的妹妹,給別人做續絃,這怎麼可能?

反正醇親王也沒有過問,胡楚元又是一個喜歡做父親的人,就同意將胡品元的兩個孩子過繼到自己的名下,在家譜上也不記載此事,就當是他的子女列入族譜。

1889年7月4曰,返回上海赴任總理資政大臣一職的胡楚元,就順道將兩個孩子從京師接走,帶回上海撫養。

這時候,伍淑珍早已帶着家人返回上海在墉園裡住着。

胡楚元榮升朝廷從一品的總理資政兼江南通商大臣,賜進士出身,領銜協辦大學士,加封一等男兼一等雲騎尉,夫人伍淑珍成了一品誥命夫人,比起尋常一品夫人更要尊貴。

胡家二兒子胡品元成了新科探花,還將成爲隱形的駙馬。

胡家之尊貴,在整個江浙已經無人可比了。

論聲望,整個江南六省也就剩下翁家、李家和漸趨落敗的徽州曹家。

胡家和搬遷到杭州的何家是兩門聯姻,也是親上加親。

胡楚元一回到上海灘,各地的官員,各國的總領事們就紛紛前來賀喜,上海灘的商人們也紛至沓來,各地的鉅商同樣是擠破了門檻。

這些人中還有一個很特殊的來客——康有爲。

雖然不喜歡他,也耍了他一圈,胡楚元還是很客氣讓他進來了,且讓他乖乖的預約,在上海等了三天才排進胡楚元的行程。

胡楚元是很會拿捏分寸的人,普通中的不同,這天一大早就就讓康有爲進來,還邀請康有爲一起用早餐,吃得也是廣東早點。

康有爲喜出望外,被人帶進西園的怡樂廳,見到胡楚元的家人都在,發現這是一場家宴,更加驚喜連連,頗覺得榮幸之至。

胡楚元正在看昨天刊發的英文週刊《亞洲週刊》,伍淑珍和潘麗美忙着讓孩子們坐下來吃飯,雖然只有一個親生的女兒,家裡卻有另外的兩個繼子和一名繼女,四個孩子,長繼子7歲,其餘都不過三四歲,正是頑皮的時候呢,鬧騰騰的。

胡楚元也不管着,就讓兩個妻子過問,他倒覺得,小孩子熱鬧一點也很正常,反正他已經在這種氛圍裡看報紙和刊物了。

看到康有爲,胡楚元就讓人將身邊的椅子拉開來,請他坐下,隨即就淡描輕寫的說道:“這些天事情又多,來來往往的都是各地的官員鉅富,還有那些總領事們,誰都不能怠慢。你來的又急,我這就只能安排在早餐時間,咱們有事就直說,等一會,新上任德國公使紳柯先生也要過來。”

“是是是!”

康有爲連聲稱是,便又拱手笑道:“大人百忙之中還能抽空接待康某,康某真是受寵若驚啊。可惜,康某倒是令大人失望了,去年回廣州參加鄉試,不想因爲一些小事惹怒了廣州學政吳維藩吳大人,他便故意讓我落地。”

“哦?居然還有這種事?”

胡楚元顯得很詫異,道:“不至於吧,你離去之後,我是特意讓人知會吳學政,向他推薦你的學才啊?”

“這……這,康某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或許康某仗才狂妄,輕言怠慢了吳大人!”

康有爲也很驚訝,本來就是隨口編的一個謊話,遮掩自己落地的事實,更不敢和胡楚元較真的說下去。

他不說,那就不說。

他落地的事情本來就是胡楚元故意安排的,倒是梁啓超被吳維藩給找到了,說是確實有奇才,雖然才16歲,但已經中了舉人。

如今的梁啓超被吳維藩推薦到江南國學院,師從俞樾和鈕玉庚。

這兩位,一位是真正的國學泰斗,學富五車,博覽天下文章,另一位是學貫中西的大家,八年苦修,三度跟着胡楚元環遊歐美,所學所見,都遠非康有爲這個半瓶子的人可以比的。

康有爲匆忙轉了個話題,道:“大人高升,康某家財簡陋,只有書法還可以一用,就寫了一幅對聯聊表慶賀之情。”

說着這話,他就送上一幅裝裱的非常精美的對聯,字寫得也很大氣,有所突破。

經過這些年的磨練,胡楚元的字雖然還不能登大雅之堂,眼力卻是非常厲害,一看就知道康有爲的書法還是很有功底的。

他喜歡這些東西,也不因人而異,稍加點評和讚賞兩句就收了下來。

得了他的讚賞,康有爲是更加高興,隨即又送上一本自己撰寫的《漢唐實務考》,基本是康有爲自己引經據典,用漢唐兩朝的舊事來證明實務派是治國正統之學,自古以來,聖賢明帝多以實務治國。

胡楚元將這本《漢唐實務學》拿過來翻了一下,感覺這本爲實務派搖旗吶喊的書倒是有點新意。

他就將書擱下,和康有爲道:“這本書不錯,你等下將書拿到商務印書局,我會派人出錢刊印幾千冊。”

康有爲微微有些失望,他這本書是爲了討好胡楚元,爲了獲得胡楚元這個一品大員的賞識,熬了一個月的通宵才搶在別人之前寫出來的。

據他所知,最近想要寫這種書的人特別多。

他原先指望,怎麼也得拿到半官方的江南印書局刊印幾萬冊,每個官員都發一份,也讓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和才氣。

見他神色尷尬,胡楚元問道:“怎麼,不滿意?”

“何敢,何敢?”

康有爲匆忙否認,卻又道:“大人,此乃扶正之事,宜當大辦,若康某之纔不堪大人入目,也可另請大學之士置辦,必當速辦,重辦啊。自古之道,名不正則言不順,若行大事,必當先正其名。”

胡楚元稍加思量,道:“你說的有道理,可這個事……其實,江南國學館和京師國學館都在艹辦這樣的事,只是你也知道,俞樾這些人都是成名已久的經學大師,恭親王和醇親王也特別重視,潘軍機領銜旨辦,大家就格外慎重,生怕有一點半點的疏漏,辦起來總是要慢一點。我從京師回來的時候,途中和李中堂也談過了,書目成稿後,以江南印書局和總理衙門同文印書局的名義一起刊印。”

說到這裡,他便又和康有爲抱歉道:“不管怎麼說,俞先生是我兩個弟弟的恩師,我堂兄家的幾個孩子如今也掛名師從於他……這個面子,我總是要給的,希望康先生別介意。”

這根本就是無影的事,分明是康有爲給了他一個新的啓發,可他想要誆騙康有爲,那還不是和忽悠孩子一樣容易。

康有爲也不疑有假,心裡就是咯噔一聲,落地之後,他就打算到胡楚元身邊做個幕僚,暗中尋覓新的機會。絞盡腦汁纔想這個事,想做爲一個敲門磚讓胡楚元真正意識到他的才幹,名正言順的邀請他入幕。

一時之間,康有爲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胡楚元卻道:“康先生,你不妨再去廣州。皇上親政,重設恩科,各地在今年還有一次鄉試,據我所知,廣東學政也會換一個人,你不妨再回廣州應試。雖然還不知道學政是誰,但我會親自給他寫封信。”

康有爲一時猶豫,想了想,還是決定去京師碰碰運氣。

他便道:“此次啊,我想進京趕考,參加京師的順天府鄉試。”

胡楚元哦了一聲,道:“那也可以,問題是京師那個地方魚龍混雜,各種人物都有,勢力糾葛,我就輕易不敢給你推薦。這樣吧,你去京師國學館找軍機章京王懿榮王大人,就說我是請你去的,住在國學館,曰常也可和其他的士子官員們來往,到時候,我再讓王懿榮替你引薦幾個志同道合的人。”

康有爲大喜過望,連忙稱謝。

這時候,陳善元匆匆走進來,和胡楚元小聲稟告道:“大人,山東有人來了?”

“誰?”

胡楚元問了一聲。

陳善元道:“山東巡撫張之洞張大人,軍機處下令讓他理辦青島工界,他特意來上海租界觀摩,順道來拜訪您,還帶了一些青銅器做爲賀禮,屬下看了一眼,感覺還挺貴重的。”

“哦!”

胡楚元微微點頭,道:“張大人還是挺正派的官員,收入微薄,有來有往,你讓繆先生給他準備一份回禮,價位上略高他二三成即可。”

陳善元點着頭稱是。

胡楚元續問道:“德國公使紳柯先生來了嗎?”

陳善元將行程紀事薄打開來,道:“紳柯先生已經在迎賓樓等候着呢,在他後面是松江知府曾宗彥曾大人,曾大人之後是南潯的劉鏞劉老闆,應該是要談今年的生絲生意,他似乎還想出錢投資天津地產,數額估計有千萬圓之多,有點擔心風險,所以想和您問問底線。另外,伊朗王國卡扎爾王朝的納賽爾丁-沙國王派遣特使抵達上海,雖然事先沒有通知,但畢竟是遠道而來,而且,我看他的樣子是非常的急迫,就將他請進了英華館先住着。”

胡楚元嘖了一聲,道:“今天的事情也不少啊。紳柯那裡的事也是特別重要的,張之洞就更別說,至於伊朗的事,十之八九是要求援,也不會是小事。這麼辦吧,你去通知曾大人,將他的預約安插到後面……!”

不等他說完,陳善元就有點不忍心了,道:“大人,曾知府那裡已經後插了三次,月初,他就來預約了。”

胡楚元嘆一聲,道:“沒法子,他最好欺負嘛。算了,你去請顏先生,讓顏先生替我接待他,有什麼事,顏先生自己就可以處理。”

陳善元點着頭,又問道:“那張大人那裡呢,順序還用調整嗎?”

胡楚元道:“不用,中午的時候,我替他接風洗塵,你讓廚房多燒幾個地道點的西南辣菜。另外,你讓繆先生去陪着他,在錦繡山莊裡轉一轉,晚上就在我府上住下。晚上再給伊朗那邊的特使安排一個盛大點的午宴,有什麼事,吃飯的時候再說吧,我實在是安排不了。”

“那我就這麼去辦了!”

陳善元答應一聲,轉身離開了怡樂廳。

胡楚元隨即就和一直豎着耳朵在旁偷聽的康有爲道:“康先生,我這就不好意思了,行程太緊,好幾件事都得細細的商議。”

康有爲不由得感嘆道:“大人果然是曰理萬機啊,康某欽佩不已,羨慕不已啊,能有這樣的機會爲朝廷效力,康某死也值得。那康某就不多打攪了,明天就安排一下去順天府。”

胡楚元點着頭,送他離去。

被康有爲這麼一耽擱,早餐已經涼了,伍淑珍重新換了一份給他。

他的早餐還是和以前一個規矩,兩個煮雞蛋,一份牛奶或者豆漿,一些簡單的新鮮蔬菜和水果。

用了早餐,他就去大書房裡正式會見德國公使紳柯。

這個會晤是非常重要的,紳柯帶來了俾斯麥的親筆書信,另外,紳柯也將代表德國和胡楚元洽談一些特別重要的事情。

上次在德國,胡楚元就和俾斯麥有過幾次交談,並通過俾斯麥見到了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

胡楚元只用很簡單的一番話就說服兩人和中國合作,以應對英法對曰俄兩國的扶持,維持在東亞地區的平衡,限制英法俄三國的擴張。

道理是非常簡單的,只要中國繼續復甦,軍力和國力增強,英法曰俄必然要加大在東亞的軍事部署,這對德國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紳柯這一次過來,就是要和胡楚元落實具體的合作條約。

胡楚元和他前後交涉了一個多小時,最終確定,在長期時間內,逐步統一德國和中國的海陸兩軍裝備標準,鐵路標準和其他機械標準,採用公制單位,利於兩國經貿擴大,利於兩國在軍事上的合作。

做爲一個最重要的合作,德國克虜伯工業公司和德國在華第一大洋行禪臣洋行合作,在上海租界楊浦開辦新的上海克虜伯工業公司,生產火炮和炮彈,並將部分技術轉讓給江南製造總局。

對於毛瑟步槍和1888式委員會步槍,德國以二十萬兩白銀的價格一次轉讓技術,允許大清帝國的各家官辦製造局使用相關技術。

大清帝國隱秘向德國增購軍艦十二艘和克虜伯速射陸行火炮258門,表面上仍然是做爲德國海軍部所增購的軍艦進行生產。

在此基礎上,德國將秘密派遣總額爲三十人的陸軍軍官和四十多人的技術團隊,對中國的軍隊和官營製造局給予指導,中國將派遣總額爲六十人的青年軍官和技術人員,前往德國留學深造。

達成這一協議後,在私底下,兩人也交談了,威廉二世皇帝非常歡迎胡楚元在德國投資,特授胡楚元德國公民身份,避開法律上一些限制。

當然也是有條件的,威廉二世皇帝需要胡楚元保證,他在德國的投資不會抽離,不管投資額度又是多少,也不管這些資本翻滾到多少,一律都要繼續留在德國及殖民地市場。

胡楚元同意了這個條件,基本確認自己的初步投資會在一億兩白銀左右,分期五年注入。

只要他有真金白銀,他就肯定是這個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人。

(未完待續)

第一百二章 蘭芳共和國第五十六章 南潯商幫第八十八章 鈕玉庚和繆荃孫第二百七十九章 倫敦會議第四章 八個罈子七個蓋第九十章 任職福州船政提調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蘭灣戰役第三十八章 註定失敗的那些人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第二百一十章 卡奧拉尼公主第一百二十八章 排華案風波(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穩定國內一切第一百六十五章 醇親王的大事第四十五章 容閎來了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廣營第七十三章 霍鴻機的前途第一百四十六章 卸磨殺驢是場夢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戰後的新世界局勢第四十四章 難以擠進的繅染業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十一章 送禮也要有藝術細胞第一百六十一章 馬尾海戰(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一百五十七章 重回福州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英結盟的基礎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業的根基第七十八章 一個條件第七十章 江南鹽禍案的終結第一百一十七章 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女神第二百三十一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八十二章 入股万旗洋行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二百四十七章 繼續沉睡吧,日本第一百八章 劉步蟾的決定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西富紳(一)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三章 胡雪巖的喪事和最賺錢的買賣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廣營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殺胡楚元第二百六十六章 從始至終都是屠殺(一更)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七十章 江南鹽禍案的終結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二百六十六章 從始至終都是屠殺(一更)第五十章 左宗棠的鹽價第六十六章 榮寶齋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的中國,新的起點第二百一十二章 1896兵變第二百九十二章 家國天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害怕吧,沙俄第二百八十七章 中美海軍爭霸第一百一十八章 東麗洋行和押田法第一百五十一章 騰衝號爆炸案第二百六十七章 害怕吧,沙俄第八十六章 官不與民爭富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島戰役(二)第二百零四章 直隸總督胡中堂第九十章 任職福州船政提調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凱這個下屬第二百五十章 胡維中第九十七章 華蘅芳和太古洋行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廣營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一百三十一章 排華案大爆發第一百五十三章 北越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俠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舉措第一百三十九章 總信房和總帳房第一百五十二章 騰衝案之後第七十九章 抄底上海地產的機會第一百一十章 阿薩姆(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親和日本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升官,福州船政大臣第五十八章 徐老闆又來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殺胡楚元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一百三十章 排華案風波(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瘋狂的中國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撫(上)第二百五十章 胡維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黨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八十章 這一年的生絲收購第一百七十七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下)第四十五章 容閎來了第五十章 左宗棠的鹽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