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張之洞的投靠

和最初幾年的經營風格不同,如今的胡楚元很少在獨自壟斷一個市場,而成了一個極其擅長切蛋糕,分蛋糕的人。

所以,寧波商幫、廣東商幫、天津商幫、南潯商幫都喜歡找他做生意,即便是一貫獨來獨往,自成體系,甚至是目空一切的晉商也願意和他合作。

劉鏞悄然沉寂了好些年,暗中經營家業,慢慢也恢復到鼎盛時期的水平。

他眼下的資本差不多約有五千萬清圓左右,看着地產、銀行、鐵路和實業市場是越來越火熱了,最近也想搞一點大投資,只不過,這肯定得先找胡楚元問清楚。

這天上午,胡楚元也和他談了談,建議他暫時不急着投資天津租界地產,因爲最高的暴利期已經過去了,讓他在上海租界投資其他項目。

說到項目,別人挖空心思想不到,胡楚元手裡卻捏着一大把。

這次去美國和歐洲,他又大規模的買入了大量的技術專利,英國人約翰-斯塔力的“安全”自行車的項目就已經在上海投資中,他建議劉鏞也來投資一大筆錢,同時搞三輪車和人力車的技術。

劉鏞手裡的錢是很多的,還可以投資興辦新的機器織絲廠。

上海、杭州、蘇州三地形成了一個龐大絲業,也可以說是全球絲業中心,在這裡,尤其是杭州的發展勢頭最強,不僅生產絲織品,還生產絲被、蠶絲枕之類的新產品。

除此之外,上海還是全球最大的麻業加工地,精仿麻織品銷往全球,江西南昌則是最大的竹製品加工地。

在胡楚元的調控下,中國的農產品加工和民族工業發展的非常迅猛,在上海,電纜、電燈、玻璃、牙膏、香皂、洗衣粉自行車、油漆、染料、顏料、水泥、石膏、……幾乎所有的國外工業品,上海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規模和體系。

將劉鏞送走後,胡楚元就回錦繡山莊和張之洞見面。

在胡楚元看來,康有爲根本就是一個政治投機分子,聰明是聰明,可惜都用在錯處,也可以說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

張之洞呢,這個人倒是真聰明的典型。

在晚清的政局中,你再也找不到比張之洞更厲害的牆頭草了,可他最厲害的地方就是總能在最關鍵的時刻做出最爲明智的選擇。

這纔是真正的政客。

他家世代官宦,直隸南皮人,出生在貴州,當時父親在貴州做知府,小時候也長在貴州,如今已是五十二歲的半百先生。

在錦繡山莊的花廳裡,胡楚元看到了張之洞,還挺魁梧,一臉的花白大須,看起來倒有點像是武將,特別威風,看起來也是一個敢作敢爲的人。

今時不同往曰,如今的胡楚元是朝廷從一品的大員。

一看到胡楚元,正在和繆荃孫閒聊往昔的張之洞就匆忙起身,和胡楚元折個身,拱手施禮道:“下官山東巡撫張之洞見過資政大人!”

胡楚元也微微一拱手,請張之洞繼續坐下來,問道:“你怎麼來的這麼匆忙,事先也不發個電報,我好派人去接你啊。算起來,我身邊這位繆先生還是你的門生呢?”

張之洞笑道:“事情來的急,朝廷的旨令一下來,下官就匆匆的趕過來,想和您商議一下。青島工界的事情究竟要怎麼辦,這個事情還是得由您來拿個萬全之策。”

說到這裡,他又道:“其二,下官也是要專程過來感謝資政大人在皇上面前的舉薦,感激不盡,若是大人曰後有什麼差遣,下官定當竭盡所能!”

胡楚元倒是有些奇怪,心想……光緒帝載湉還是年輕,憋不住氣。

他推薦張之洞的事情,只有他和光緒帝載湉兩個人知道,眼下才多久的時間,張之洞就知道了,分明是光緒帝載湉又找了張之洞的從兄張之萬商議,讓張之萬拿到了消息,再秘密發電報恭喜張之洞,讓張之洞在山東加把勁,皇上這可都在看着他呢。

胡楚元也沒有多說什麼,只道:“山東是個能成就一番大事業的地方,關鍵是地方的巡撫有沒有那個膽量,有沒有敢爲天下先的膽量!”

張之洞當即道:“下官有這個膽量,萬事只請資政大人吩咐。”

胡楚元笑了聲,道:“也談不上吩咐,咱們一起商量着辦吧。可在談山東這件事之前,我先讓你看另外一份電報。”

說着,他就讓繆荃孫去總信房,將李鴻章前天發來的電報拿過來。

兩人等了片刻,繆荃孫就將那份電報拿了過來,交給張之洞過目。

張之洞一看,不僅是微微皺眉。

原來,這份電報還是挺私密。

李鴻章就是埋怨胡楚元背信棄義,當初約好的事,他可一點都沒辦妥當,居然將孫家鼐安排到禮部尚書這麼個空閒位置上,讓閻敬銘掌握了戶部的大權。

閻敬銘和李鴻章也有點小過節,當初李鴻章從朝廷領了一筆錢辦理大清河的防洪堤壩,花了不少錢,李鴻章自己也肯定貪克了一筆,他和朝廷上報,說是已經辦的非常漂亮,以後再也不會決堤了。

這倒好,他剛說完,提防就決裂了。

閻敬銘是當時負責撥款的人,一氣之下就狠狠的參奏了李鴻章一本,搞的李鴻章灰頭土臉。

另外,李鴻章也要買鐵甲艦,問題是三大水師一分錢,每家300萬清圓,根本不夠李鴻章的淮軍填牙縫的。同樣的一筆錢,在南洋和東海水師卻基本夠用。

這裡面的問題還是得怪李鴻章自己。

可他不管這些,他就和胡楚元說,說胡楚元只顧自己,撈了一個朝廷從一品的官位,自己在上海辦了一個大衙門,卻沒有給他半點好處,北洋水師的軍餉不足,半逼半請的讓胡楚元速速想辦法。

看完電報,張之洞以爲胡楚元要和李鴻章鬧翻了,這在逼他表率。

他當即就道:“資政大人,中堂這些個說法可真夠無理的。閻尚書清正廉明,精通稅務,正是理辦戶部的第一人選,孫家鼐雖然是帝師,可也從來沒有經辦過戶部的事,怎麼能硬推他做戶部尚書呢?至於北洋水師的事情,那就更是無理取鬧了,同樣是每年300萬清圓的撥款,爲何南洋和東海水師並沒有說錢款不夠的問題?”

胡楚元也只是一笑而過,道:“中堂也只是和我發發脾氣,還不至於爲了這麼點小事就和我鬧翻了。他是逼我想辦法給他幫點忙,但又不好意思低下臉面來說話。張大人不用擔心。說到北洋水師的經費問題,這裡面也是有原因的,300萬清圓肯定夠北洋水師的每年開銷,額外一年還能拿出一些錢添置戰艦,增建船塢和軍港。問題是中堂不僅有北洋水師,帳下還有淮軍,這些年,中堂一直在用水師的錢養着部分淮軍。道理雖然不對,可也是被逼無奈。按照道理說,他應該裁撤一些淮軍,只養精兵,可畢竟是多年的舊部,他捨不得。”

張之洞察覺自己剛纔說的過了,當即點頭道:“資政大人能夠如此委屈自己,顧全大局,實在非張某所能企及。不過,話說回來,國家之事爲重,身爲朝廷重臣,中堂豈能因私廢公,怎麼能因爲自己捨不得,就一直在養些閒兵呢,這不是耽誤國家的海防大事嗎?”

胡楚元則道:“算了,各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何況這些事對我來說也不是什麼麻煩事。我之所以要在談山東的事情之前讓你看看這份電報,就是想通過你來給中堂大人分憂解難,在山東想要有成就,某些時候還是要李中堂出面和支持的。”

張之洞這才明白鬍楚元的意思,當即道:“多謝資政大人的栽培。”

可憐他混到今天也算是非常順利,一步一升,五十二歲就做了巡撫,偏偏在胡楚元的面前,這個提升速度就顯得太慢了。

胡楚元道:“張大人,咱們不用太客氣,確實談不上栽培,你我也非上下級。我是資政大臣,上歸軍機處和總理外務衙門管着,下面也只是協助各位總督巡撫大人辦理工商事務。一品也罷,二品也好,不過都是虛的,皇上也是看在我出錢出力的份上送了個一品的頂戴。咱們怎麼算起來都是平級,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到了山東,我還得稱您一聲巡撫大人,多多關照呢。”

一聽這話,張之洞內心稍稍有那麼點的壓抑和嫉妒也隨之煙消雲散,朗笑一聲,道:“何敢啊。資政大人,就算您是三品大員,在張某的心中,您都是這普天之下最好的朝廷命官。您能艹辦的事,普天之下沒有第二個人能辦的了。”

胡楚元只是微微的笑着,不說什麼。

張之洞續問道:“資政大人,那您打算讓我如何幫一幫中堂大人。”

“你等一下!”

胡楚元站起身,去拿了一份山東地圖,攤開給張之洞過目,指着威海港道:“這個港口選的是很不錯的,但是,如果我們在孫家瞳鎮圍海造田,將黃島、青島、劉公島、曰島聯繫起來,在從崮山鎮向北造田,形成一個穩定環形海灣,對內部海港形成有效的保護,再在兩側和環形雙臂島基上修築炮臺,繼續挖深劉公島內部的海灣,清理沙石,形成更深的港灣,又在環翠鎮建設一家威海造船廠和船塢修理廠,如此一來,這不就是天下最好的軍港,縱然有再多的敵艦駛過來,那也只能望港興嘆啊!”

張之洞大喜,道:“此策無雙啊,威海港比起東海水師的羅源灣港,實在是差別甚遠,可如果有了這樣的改造,實在是等同一個小羅源灣啊。只是……這樣的耗資未免太多了吧?”

胡楚元道:“我估算了一下,大約要耗一千餘萬清圓……如果再算上造船廠和炮臺,恐怕需要兩千萬清圓。仔細想想,真有種得不償失的感覺,可咱們是必須要做。旅順港雖然好,卻不能起到砥衛京師的作用,北洋水師的大本營只能設在威海。爲了保衛京師和渤海灣,這是必須要做的事。錢由我出,只是經由山東衙門出帳。這本來是功及千秋的大事,可這些錢要是給了中堂大人自己艹辦,我估計就算是撒下去三千萬清圓,事情也未必辦的牢靠。”

張之洞默默點頭,道:“行,既然資政大人如此信任我,那就讓我來辦吧!”

他心裡是清楚的,李鴻章的淮系舊部太多,朋黨一羣,遇到這麼大的一筆款子,誰不想私吞一筆,吞到最後,兩千萬清圓砸出去,至少能有一半被這些鼴鼠私吞了。

說完這個事情,就着這張地圖,胡楚元拿着鉛筆在幾個關鍵地方畫個圈,道:“眼下,從開封府到濟南府的汴濟鐵路已經準備要動工了,你在山東則修另外兩條鐵路,一條是從濟南到青島,另一條是從海州到威海,途經青島。若是威海有事,各軍都能在最短的時間齊集威海,力保威海不失。威海若不失,京師就安全了,天下也就安全了。這筆帳,咱們心裡要明白。”

張之洞道:“張某明白,請資政大人放心。”

胡楚元只是笑着,讓繆荃孫將這些年在山東勘探的各種資料拿出來,交給張之洞,讓他先將青島工界建立起來,並通過山東商行艹辦這些礦業。

山東究竟要怎麼建設,他早已設計了全面的計劃。

工業爲主,農業爲輔,在萊蕪設立一家大型鋼鐵廠和軍工廠,這裡的工作可以讓山東商行和江南製造總局來投資,沒有必要從山東賦稅裡再出一筆錢來,只需要將山東機械局合併到江南製造總局即可。

鋼鐵工業、紡織業肯定是山東優先發展的產業,圍繞鋼鐵和其他冶金工業、礦業,在青島工界發展出一整套的民族工業體系。

如果能做到一切都加快辦理,三年之內,山東經濟就能出現質的變化,從一個農業大省轉變成工業大省。

山東的人口數量過多,現在提出向東北移民,可能姓也不大,民衆私下的闖關東還不能解決問題。

所以,山東最近幾年必須要有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在這一點上,光靠山東商行是不行的。

胡楚元想過,由江南商行直接將山東商行吞併,這樣一來,資金、技術、人員和管理上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可這個辦法並不是最好的。

胡楚元就和張之洞提了一個建議,張之洞倒是連連贊同,可軍機處的那些人會怎麼想,胡楚元就說不清了。

張之洞要在上海租界觀摩幾天,做爲青島工界的一個範本來考量,晚上就住在墉園。

真等到了晚上,胡楚元才騰出空去招待伊朗王國的特使,果然和他預料的一樣,伊朗卡扎爾王朝的納賽爾丁-沙國王想和他借一筆錢,用來暗中籌建自己的軍隊。

此時的伊朗也挺坑爹的,背面是俄國勢力,南面是英國勢力,西面是奧斯曼帝國,最近這二十年就一直不間斷的被英俄入侵。

上一次去伊朗和奧斯曼帝國的時候,胡楚元特別挑選了一名叫馬寶亨的回族掌櫃陪同,因爲宗教信仰相同,也就給對方留了很多幻想空間和好感。

所以,最近一考慮借錢,奧斯曼和伊朗都特別容易會想到胡楚元。

對胡楚元來說,這當然是個好事,眼下是還沒有精力管着伊朗,可他明白,遲早有一天要將手伸過去的。

他不僅同意借錢,還讓馬寶亨另外帶一筆錢去伊朗做生意。

(未完待續)

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變化和李鴻章的邀請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殺胡楚元第九十九章 何璟回來了第八十一章 這樣的結果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蘭灣戰役第二百零三章 勝利凱旋和中日旅順條約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第六十八章 輪船招商局的事來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重回福州第七章 下棋和棋子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二百七十章 英國人的協調第四十五章 容閎來了第三十七章 富紳雲集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鴻章的結局第一百五十二章 騰衝案之後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銀戰爭第三十八章 註定失敗的那些人第八十二章 入股万旗洋行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與發展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第一百四十九章 又做官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緒的信任第一百二十章 商幫,商幫,天下會商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國開始備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慈禧復出的陰影第九十五章 鄧世昌和葉富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親和日本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北反擊戰(二)第二百四十章 琉球島戰役(一)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一百二十一章 聯營制和徽商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縣有朋的戰略觀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一百八十章 旗人就是那麼個東西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可避免的二戰陰影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第一百六十六章 頤和園的真相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一百九十七章 胡楚元的內鬥和外鬥第一百五十章 法國人終於來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東大戰(二)陰險的劉銘傳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一百七十八章 潛艇工程的開端第六十二章 徐潤是個人精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問第四十章 中村正直第一百六十九章 刻意的遠離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三十五章 來自法國的若瓜德第八十五章 中信國泰第一百一十八章 東麗洋行和押田法第一百九十五章 慈禧復出的陰影第一百五十三章 北越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三百零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二)第十七章 實務派的起源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六十八章 輪船招商局的事來了第六十二章 徐潤是個人精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三十四章 西陣會社和若瓜德第二百一十二章 1896兵變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緒的信任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二百二十九章 楊宗礪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二百一十四-二百一十五章 總理首輔大臣和新的帝國第二百三十三章 穩定國內一切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蘭灣戰役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楊宗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