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操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

整個鹽案中真正被查抄全部家產的人只有三位——南潯四象中的張頌賢、顧壽鬆、上海大買辦唐延樞,這都是號稱有千萬家財的人,具體數目一定是很驚人的。

胡楚元將兩份清單拿出來,發現清單裡面所記錄的情況並非如此。

按他的估算,張頌賢、顧壽鬆都是有千萬家底的人,唐廷樞有過之而無不及,扣除炒鹽的虧損,排除他們在上海租界置辦的家業,清單至少還應該有價值一千五百萬兩的資產。

然而,清單上所列的數據非常可憐。

張頌賢查封家產僅有南潯園林適園一棟,南潯上等桑田4328畝,私鹽1784萬斤,另有傢什擺設等等,價值不高。

顧壽鬆家查封南潯園林琴園一棟,南潯上等桑田2963畝,私鹽1435萬斤,上海華界園林一棟,另有傢什擺設等等,價值也不高。

唐廷樞在開平煤礦和上海輪船局的股份被查抄,在嘉定縣的幾處倉庫被查,僅此而已。

胡楚元微微吸了一口涼氣,和楊昌浚問道:“居然只有這麼一點!”

楊昌浚呵呵笑道:“難道那兩位欽差大臣和巡撫譚大人是吃軟飯的嗎?顧家是出了名的古董收藏大戶,在南潯的琴園裡確實留了很多古玩書畫……不過,這些東西並不好處理,來無實名,一旦出事,就都是罪證。”

胡楚元默默點頭,心裡又更覺得奇怪,問道:“楊大人的意思……?”

楊昌浚嘿嘿一笑,又從袖口裡取出另外兩份清單,交給胡楚元一份,道:“以上兩份清單是實報給朝廷的,由兩位巡撫處置,若無意外,騎尉折價20萬兩就可以買下來。這一份也是給騎尉的,折價200萬兩,所賣的錢交給我即可……不過,這200萬兩銀子得在月底之前拿出來。”

“哦?”

胡楚元拿過這一份清單再一細看,才發現張、顧兩家的資產很可觀,另有上等桑田25380畝,南潯鎮上有店鋪47間,上海華界地皮1395畝,店鋪門面21間,大小倉庫24間,江口碼頭11座,去年夏生絲122萬斤。

這份清單裡包含了唐廷樞在上海華界的資產和生絲。

別的不說,僅僅是122萬斤生絲就至少抵得上600萬兩銀子,所有資產的總價值約不低於1000萬兩。

200萬兩買下,淨賺800萬兩。

胡楚元這才明白左宗棠所說的“當仁不讓,以增資本”八個字意味着什麼。

錢可不是這麼好賺的,胡楚元下意識的又看了看楊昌浚手裡的另一份清單,問道:“楊大人,您怎麼還有一份清單?”

楊昌浚笑一聲,道:“這份清單就是要騎尉幫我們辦的事情了。”

說完,他將最後一份清單也給胡楚元,總計五頁紙,裡面抄錄着126件古玩書畫明細,3萬餘冊善本古籍,另有玉石珠寶和首飾135件,這些都是好搬的東西,查抄的當夜就應該都搬走了。

胡楚元一眼掃過,居然從裡面看到了唐寅的《春山伴侶圖》,這可是少見的唐寅晚期精品山水畫,目前市場價位最高的董其昌墨寶也有兩件,價值都在4萬兩左右。

零零總總的算一算,這份清單裡面的東西也能值300萬兩白銀。

等胡楚元大略看清,楊昌浚才道:“所有東西俱都藏在琴園銀窖和嘉定縣的一間倉庫裡,騎尉請立刻派信得過的掌櫃去清點,一路都有幾位大人的親兵押送。後面就要請騎尉想辦法將東西都押入公濟當鋪,讓它們變的有名有實,來歷清楚。等風聲過後,約等個一年半載,騎尉再逐步低價售給幾位大人。”

胡楚元默默點頭,又問道:“哪幾位大人,各要多少?”

楊昌浚道:“第一頁紙上所寫都是曾尚書要的,第二頁紙是安徽巡撫榮祿大人的,中堂大人要的東西在第三頁,江蘇巡撫譚大人是第四頁,浙江巡撫梅大人是第五頁。騎尉千萬別搞錯了。另外……還得請騎尉從此次的獲利中取出一百萬兩銀子給本官,另有湖州知府、總兵等人要打理,曾尚書都要本官親自負責。”

聽楊昌浚這麼說着,胡楚元不免想起胡雪巖在被抄家之後,上報朝廷的數字居然是“空無餘物”,什麼叫“空無餘物”,市值逾三百萬兩銀子的慶餘堂,造價三百萬兩銀子的胡家大院不都被欽差大臣低價買去了嗎?

抄家……對官員來說,這就是發家致富的罕見良機。

胡楚元又將五頁紙的清單細看一遍,曾國荃要的都是最值錢的瓷器、玉石,榮祿要的都是珠寶首飾。左宗棠要的是幾件青銅器和那三萬冊的善本古籍,譚大人只要了四卷畫軸和四幅墨寶,可每一件都是罕見精品,其中就包括唐寅的《春山伴侶圖》,四幅墨寶中就有兩幅是董其昌的。

浙江巡撫梅啓照最衰,都是紫砂壺、將軍罐、漆器、鎏金佛等等雜貨,也能算是好東西,可胡楚元估計在列清單的時候,梅啓照肯定是推辭不要……不要?怎麼可能不要,他不要,別人怎麼敢要。

大家都不敢要東西,這麼大的“江南鹽禍案”還怎麼定?

所以,梅啓照十之八九說的是“隨便,你們不要的就歸我”,於是,雜七雜八的零碎古玩都歸他了。

就看這一份清單,每個人都特點也清清楚楚的展現在胡楚元的面前,曾國荃——貪中好玩;榮祿——貪的低俗;左宗棠不好說,依然是看不出本意;譚鍾麟——要麼不伸手,伸手就得要最好的;梅啓照——隨便你們怎麼分吧!

在心裡思量了一番,胡楚元小心翼翼的將清單收起來,和楊昌浚道:“行,我已經知道了,這就安排人小心辦理,必定不會有差池。”

說完這話,他就讓胡榮拿了十張十萬兩的阜康銀票交給楊昌浚。

楊昌浚喜笑顏開,道:“那就真要勞煩騎尉了,我還另有公務,也得先行告辭。他曰騎尉重回上海,我們再擇曰暢敘!”

胡楚元點着頭,起身送楊昌浚離開。

走到了門口,胡楚元忽然想起一件事,就和楊昌浚問道:“楊大人,我順便想問一下,此次對炒鹽商人的課罰究竟是從輕呢,還是從重?”

楊昌浚掂量了一下問題的輕重,低聲答道:“中堂大人要求從重,每囤鹽一斤罰錢一千,尚書大人覺得過重了一些,正在商量……不過,據我所知,每斤罰錢六百不算輕,發錢八百不算重!”

“這樣啊……那我就明白了,多謝楊大人!”胡楚元神色不動的拱着手,又道:“那我就不再向前送了,請大人一路走好!”

楊昌浚笑了笑,道:“好說,好說!”

第一百一十七章 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女神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二百九十七章 當二戰即將成爲現實第二百零八章 無功不受祿第一百三十五章 升官,福州船政大臣第二百零二章 龍川戰役——大山岩之死第一百二十章 商幫,商幫,天下會商第一百四十章 美洲財團的開局第八十章 這一年的生絲收購第二百三十三章 穩定國內一切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勝利第一百九十七章 胡楚元的內鬥和外鬥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一百八十章 旗人就是那麼個東西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軍的最後之力第二百七十章 英國人的協調第二百九十七章 當二戰即將成爲現實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去北京第八十章 這一年的生絲收購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北的叛亂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英結盟的基礎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錢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關係就是好第三百零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二)第五十三章 鹽價風波第九十六章 有的就是錢第六十一章 操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第二百一十二章 1896兵變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業的根基第一百三十章 排華案風波(四)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五十三章 鹽價風波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第五十二章 陸三元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九十七章 華蘅芳和太古洋行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八十六章 官不與民爭富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撫(上)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俠第二十五章 甲骨文的由來第八十章 這一年的生絲收購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國人的“清室歸政”第八十四章 梅譚之別第三十九章 東京拍賣會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北反擊戰(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三十五章 來自法國的若瓜德第二百四十章 琉球島戰役(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排華案大爆發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島戰役(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東大戰(二)陰險的劉銘傳第一百七十八章 潛艇工程的開端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六十三章 顧家的古董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二百零九章 夏威夷王國第一百三十二章 美國,終究是JP摩根的第一百八章 劉步蟾的決定第八十二章 入股万旗洋行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華第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穩定國內一切第一百三十一章 排華案大爆發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三十八章 註定失敗的那些人第六十二章 徐潤是個人精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存義的關係網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二十三章 滅曹計(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變化和李鴻章的邀請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第一百七十七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錢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蘭灣戰役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問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軍的最後之力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國人的“清室歸政”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資第二百七十章 英國人的協調第一百六十一章 馬尾海戰(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旗銀行的作用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西富紳(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西富紳(一)第七十七章 美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