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兵部調令

進入十一月,五原郡寒意更盛,北風席捲河套平原,五原郡的冬季來臨了,黃河已經結冰,一條條灌溉溝渠也都凍得結結實實,大地睡眠了,萬物一片蕭瑟,每年這個時候,軍隊和民團都漸漸進入了冬季戒備狀態,冬天黃河結冰,胡馬可以輕易越過黃河,進入五原郡腹地。

九月,五原郡發生了一次重大變革,軍政正式分家,楊元慶不再兼任五原郡太守,只負責軍隊,朝廷派來了新的文職太守。

新任五原郡太守楊師道是觀王楊雄的幼子,今年三十歲不到,學識淵博,能力出衆,是皇族中的佼佼者,他的兄長楊恭仁出任吏部侍郎,手握人事大權。

楊雄和關隴貴族關係極好,楊師道也經常出入於各關隴權貴家中,漸漸地,他便成爲楊廣監視關隴貴族的耳目,極得楊廣信任,這次楊師道出任五原郡太守,也多多少少有一點監視楊元慶的味道,這一點楊元慶心知肚明。

所以在楊師道到來之前,楊元慶便先一步調整了政務和軍務,政務衙門放在九原縣,而軍衙則遷到了大利縣,另外還有豐州交市監,也一併遷去了大利縣。

將總管衙門遷到他的起家之地大利城,留三千軍隊駐守九原縣,由他的心腹馬紹統領,這樣,楊師道除了可以直接調配幾百名衙役外,調用一兵一卒都必須通過他楊元慶。

此時的大利縣城和從前又大不一樣,隨着人口不斷增加和商業曰益繁盛,大利城兩年前進行了第三次擴建,在兩道城牆的基礎上,又在外圍修了一道方型的防禦城牆,使城池面積再次擴大兩倍,形成了內圓外方的內中外三片城池區域,可容納居民十萬人。

新城修成後,商業店鋪都遷去了外城,兩座城牆之間的月牙形空地全部劃爲軍事區域,有軍營和軍隊倉庫,整個大利城內駐兵八千人,成爲整個五原郡的軍事重鎮,豐州總管府衙門也從九原縣遷到了這裡。

大利城周圍也不再是從前的荒涼之地,而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蒲桃園,延綿數十里,不少中原有實力、有眼光的大商人家族也紛紛來這裡買地置業,開闢蒲桃種植園,釀酒賺錢,使大利城成爲了整個大隋的蒲桃種植基地,形成了一片寬約十里,長三十里的蒲桃園林。

在蒲桃園東面是大片農田,農田的再東面則分佈着十幾座村莊,種植蒲桃和種植糧食的人都住在這裡,和內地不一樣,這裡家家戶戶都養有馬匹,無論去種田還是種蒲桃,基本上都是騎馬代步。

經過數年的發展,大利縣已經成爲五原郡的北方重鎮,人口僅次於九原縣,目前大利城內有居民七萬人,絕大部分都是以釀酒爲生,大利蒲桃酒暢銷大隋南北,甚至在草原也極富盛名,每年都給五原郡帶來滾滾財富,使大利縣成爲了名副其實的酒城。

一早,楊巍騎着他的駱駝威風凜凜地來到了總管衙門前,楊巍也算是張須陀的半個徒弟,幾年前他在齊郡斷了胳膊,張須陀不僅治好了他的胳膊,同時用三個月的時間細心調教他的武藝。

雖然他的武功已經無法突破,但張須陀還是最大程度地挖掘出了他潛力,最明顯就是他的一對八楞鐵錘從八十斤上漲到了一百二十斤,這也是他天生神力,同時結合他的脾氣給他設計了一套八十一招的錘法,舞動起來如疾風掃落葉,招招拼命,使楊巍坐實了拼命三郎的綽號。

楊巍現任大利城的第二鷹揚府郎將,手下統領一千士兵,他在豐州人緣極好,上至大將,下至小兵都喜歡和他開玩笑,都親暱地稱他胖三郎,這是他從小的綽號,他也欣然接受。

他翻身下了駱駝,一名守衛跑上來替他牽駱駝,指着他的鐵錘笑道:“胖三郎,你這隻錘子好像小了一圈嘛!是不是娘子來探親了?”

楊巍伸腿就是一腳踢去,笑罵道:“去你奶奶的,要不然掏出來比一比?”

守衛嘿嘿一笑,牽着駱駱跑開了,楊巍整理一下他身上披掛的鎖子甲,‘嘩啦!嘩啦!’地向臺階上走去。

..........房間內,楊元慶正和副總管楊思恩、長史杜如晦,以及幕僚皇甫詡等人正在開會,軍政分家後,崔君素做了郡衙長史,而總管府長史便由司馬杜如晦升任,楊元慶又任命皇甫詡爲屯田使,主管軍隊屯田。

這三人都是他的心腹,跟隨他多年,楊元慶憂心忡忡對他們道:

“我剛剛接到兵部的調兵令,命我們豐州軍出兵一萬準備參與高麗戰役,坦率地說,我對這次戰役前景並不看好,明明用三五萬軍隊便可以打贏的戰役,聖上卻要舉傾國之兵,我收到一封家信,我的師傅,也就是齊郡丞張須陀,把妻女送到我家裡避難,據說齊郡那邊局勢很嚴重,水災澇災接連不斷,已經出現了饑民造反。”

楊元慶嘆了口氣,對衆人又道:“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這次攻打高麗的戰役很可能會死傷慘重,不管是高麗人失敗,還是我們失敗,傷亡都不會低,所以,我不打算把豐州軍隊送到遼東送死,想和大家商量一下,想個穩妥的藉口,逃過這次朝廷調兵。”

房間內一片沉默,半晌,杜如晦道:“既然兵部已經下了調兵令,硬抗肯定不行,而且一兵不出也不現實,我建議出三千軍,至少可以給兵部一個交代。”

楊思恩眉頭一皺道:“可兵部要求是出兵一萬,我們只出兵三千,少了七千人,那怎麼向兵部交代?總要有一個理由。”

皇甫詡笑道:“理由很好找,其實也是事實,豐州是邊鎮,是要防禦草原胡人,按照朝廷慣例,一般是六戶配一兵,我們卻是八戶半配一兵,兵力本身就不足,假如兵力再減少一萬,那麼防禦就會大大下降,容易被胡人趁機入侵,可以給朝廷說明這個情況。”

杜如晦又道:“我建議總管可以和楊太守談一談,感覺楊太守此人雖是皇族,卻很務實,也比較體恤民生,我想他也不願意把軍隊調走,威脅到五原郡的安全,他父親是觀王、兄長是吏部侍郎,他可以通過自己的人脈向朝廷說情,然後將軍也利用裴家的關係向兵部通融,最後或許兵部能取消這個調令。”

楊元慶揹着手走了幾步,嘆息一聲道:“其實我倒不擔心兵部,我覺得這是聖上的意思,傾國之兵調去遼東,中原空虛,就突顯出了邊疆的重兵,有點外重內輕,所以聖上爲了平衡兵力,也要相應削減邊疆軍隊,我聽說涼州總管樊子蓋和代州總管馮孝慈那邊都一樣被調兵了。”

楊元慶剛說到這,楊思恩一拍大腿笑道:“我說呢!雁門怎麼會突然有人造反,原來馮孝慈也不願意出兵。”

“是怎麼回事?”幾人一起向他望來。

楊思恩連忙道:“我有個手下是雁門縣人,今天他剛剛接到家信,說雁門賊帥尉文通聚衆三千人造反,馮總管帶兵和賊兵激戰,賊兵逃進了深山。”

衆人都笑了起來,這個造反確實很及時,楊元慶道:“估計這個賊帥尉文通早就有了,留在關鍵時候用。”

皇甫詡微微笑道:“其實我們也可以效仿代州,比如這個時候某個草原胡人部落大舉南下,威脅豐州,只是威脅而不打,那麼朝廷就不會調豐州兵了。”

“可是哪個草原部落會那麼老實聽話?”楊思恩不解道。

楊元慶卻意味深長地笑了,皇甫詡之計和他的想法不謀而合,他想到了烏圖,或許烏圖可以幫他這個忙。

這時,有士兵在門外報告,“稟報總管,楊巍將軍到了。”

楊元慶點點頭,對衆人道:“你們稍坐,我和他說說話就來。”

楊元慶快步走到大堂,只見楊巍愁眉苦臉地站在門口,便走上去笑問道:“我早就派人去叫你了,怎麼現在纔來?”

楊巍雖然和楊元慶是兄弟,但隨着楊元慶權威曰重,沒有人敢在他面前稱兄道弟了,包括楊巍也不敢,他慌忙單膝跪下施禮道:“卑職參見總管!”

“起來吧!今天找你是私事,可以隨意一點。”

楊巍站起身撓撓頭道:“我今天肚子吃壞了,剛剛跑到半路,肚子又痛起來,只好又跑回去了。”

楊元慶見他有趣,便笑道:“看你樣子不舒服,要不然再去一趟?”

“我剛纔已經去了。”

楊元慶啞然失笑,拍拍他肩膀道:“跟我來吧!”

楊元慶把他帶到自己辦公房,關上門,臉上笑容消失了。

“坐下吧!”

楊巍有點不安地坐下,他見楊元慶臉色變得嚴肅,便感覺他有重要的話要對自己說。

楊元慶沉默良久,才緩緩道:“你還記得年初你給我說過的那件事嗎?”

楊巍點點頭,年初他父親寫信來,信中透露出了楊家有舉兵起事之意,讓他回京,這件事他告訴了楊元慶,楊元慶卻什麼都沒說。

楊元慶又沉思了片刻,對他道:“我想讓你回家一趟,如果有可能,把你父親接來,我想和他好好談一談。”

()

第22章 井陘遇警第8章 違規賣酒第25章 不速之客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6章 夜襲柔遠第23章 再見故人第2章 宇文義子第21章 內部生變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37章 被迫南撤第39章 意外來客第18章 少童何人?第16章 資源危機第20章 倉曹參軍第33章 棒打貴客第16章 識破敵計第7章 不徇私情第14章 武周示弱第72章 闊綽請客第60章 關鍵人物第7章 楊府貴客第94章 紫河鬼谷第9章 帝心生嫌第78章 攻而不克第11章 新官上任第15章 更深之秘第57章 東宮震怒第32章 誰有骨氣第22章 收穫不菲第4章 假手於賀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33章 攻城前夕第35章 激戰尉氏第47章 金榜題名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68章 羅藝之慮第14章 暗流涌動第25章 海底之針第14章 府門遭遇第17章 爭奪鐵礦第1章 中元新夜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24章 公主壽宴第22章 烽火狼煙第33章 洛陽兵變第94章 新朝開啓第1章 異牀同夢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31章 夜訪雲氏第52章 死不瞑目第33章 攜子視察第45章 佈局西域第34章 斷然拒絕第18章 玄感野望第61章 聯盟分裂第6章 牽制荊襄第10章 備戰高麗第9章 敵後戰線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18章 少童何人?第45章 不爲我用第17章 李淵失言第9章 綠茶疑蹤第32章 千金一箭第2章 先攻內部第8章 突發事件第55章 陰差陽錯第15章 少年雙猛第39章 水師新帥第12章 誥命風波第13章 棒打長孫第2章 家法伺候第70章 漢中內訌第14章 意外之箭第63章 一支冷箭第14章 長孫求救第94章 新朝開啓第31章 矛盾激化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18章 投票表決第2章 帝王失信第31章 夜訪雲氏第48章 唐朝密使第37章 南郡出事第31章 楊素教孫第10章 矛盾激化第24章 河邊誤認第53章 四子巧郎第40章 三管齊下第9章 一名小兵第41章 楊家之請第21章 生俘雄信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18章 兩肋插刀第27章 拜訪沈家第25章 初查齊郡第42章 局勢複雜第17章 雄信之災第7章 士信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