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節 周皇后的智慧

秦浩明在見到王承恩親自出馬,就大抵明白崇禎複雜的心情。

無論是自己還是攻訐自己的御史言官,崇禎皇帝都沒有完全信任,故而命王承恩押解進京問話,其目的是在保護他。

如此看來,憑藉此次建奴寇邊之軍功,自己已經簡在帝心。

錦衣衛的赫赫威名,早已隨着歲月的流失,無復魏閹時期的兇名。

兼之濟南府百姓羣情洶涌,衆人竟被堵在省府衙門寸步不得進。

知曉崇禎心思,秦浩明底氣充足,心內無懼。笑語晏晏走出門外朝四周百姓行禮,懇請衆人勿陷他們於不忠之地。

濟南百姓聞言皆默然,無言讓出一條僅一人寬的小路,更有些婦人暗自哆泣抹淚,讓場面竟有幾分悲壯感人。

可落在暗自觀察的王承恩眼裡,則是另一番味道,此子識大體,忠心皇上。

當值的錦衣衛穿戴着飾以小旗的頭盔、對襟的罩甲,腰間懸掛宮禁金牌和佩刀,手持斧鉞,威風稟稟的押解着三人朝京畿奔馳而去。

一路上,秦浩明還饒有閒情逸致和盧象升探討,緣何不可一世的錦衣衛天子親軍竟然淪落到捕頭待遇?

秦浩明所言委實讓盧象升哭笑不得,更是暗贊他有異於常人,值此時刻福禍難料之際,居然風輕雲淡,笑看人生。

試問,天下幾人可以淡然處之?

進入皇城,未及休息,王承恩先帶着盧象升覲見崇禎皇帝,讓秦浩明在乾清宮暖閣等候召見。

至於顏繼祖則暫時押入刑部大牢,等待事態進展。

宮門口有一個當值的小黃門,負責看管朝廷“重犯”。

既來之則安之,大內皇宮也不是隨便可以進出。秦浩明揹負雙手,索性仔細認真觀察大明曆代皇帝安居辦公的地方。

乾清宮爲黃琉璃瓦重檐殿頂,坐落在單層漢白玉石臺基之上,連廊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飾金龍和璽彩畫,三交六菱花隔扇門窗。

殿內明間、東西次間相通,以擴大室內空間。

後檐兩金柱間設屏,屏前設寶座,東西兩梢間爲暖閣,後檐設仙樓,兩盡間爲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寧宮。

殿內鋪墁金磚。殿前寬敞的月臺上,左右分別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前設鎏金香爐四座,正中出丹陛,接高臺甬路與乾清門相連。

“皇后娘娘駕到。”

一聲破鑼的公雞嗓音響起,門口小黃門跪伏地下,秦浩明則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正在猶豫間是否下跪迎接,周皇后已經在侍女的攙扶下跨進暖閣中。

“本宮特意來看看威震大明的少年將軍,秦將軍無需多禮。”

周皇后披着霞帔鳳目漣漣,觀之秦浩明年方弱冠,脣紅齒白,斯斯文文書生氣。

更兼此時有些手足無措的模樣,彷彿普通市井間的後生小哥,緣何是聲震大明殺人如麻的少年將軍?

真是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

“謝過皇后娘娘。”

周皇后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

秦浩明眼角一掃,作輯行禮間看了個真切。

這位周皇后實際上比崇禎皇帝還受人尊敬,她曾多次勸誡要善待子民。可惜崇禎始終認爲自己被天下人所負,最後民心大失。

“濁者自濁,清者自清,是非曲直,自有公斷!”

命人賞了一個錦墩給秦浩明坐下,周皇后端莊嫺雅自顧坐在暖閣正中御塌,舉止優美。

崇禎接人待物及其處事一向剛硬,失之以柔和。故而,極易讓文臣武將心生怨恨。每到此時,總是周皇后出來轉圜一二。

此次建奴寇邊,秦浩明居功至偉,再無第二人與之爭鋒!

然朝廷封賞未定,御史言官卻紛紛羣起而攻。她恐秦浩明年輕氣盛,不堪忍受,故而今日過來安撫。

“若是能如此,自然是好。可清濁卻需自辯,方有今日在此面見天子,不意先得皇后娘娘教誨,一飲一啄,豈非天意?”

秦浩明語氣無喜無悲,波瀾不驚,難得小小年紀,城府穩健,周皇后竟然不知他的真實想法。

此言頓時令周皇后嘖嘖稱奇,不由暗歎此子能夠成爲一方將帥,威震大明,實非僥倖。

她過來沒有其他目的,崇禎皇帝和盧象升原本君臣相宜,之前卻因和議問題有所爭議。

如今建奴北逃,可謂大功告成。理應多點時間,讓他們君臣二人藉此機會交心,抹平之前的間隙纔好。

知夫莫若妻,以崇禎的性格,想要讓他在尚有疑慮的情況下,對秦浩明有優待那是幾無可能。

可偏偏秦浩明不同常人,驚才絕豔橫空出世,建不世功勳。

更難得的是,根據目前瞭解到的情況,他無黨無派,孤身一人,出身寒門,沒有高樓門第之見,可謂白紙一張。

此等人才,必須成爲皇上的左膀右臂。故而,她親自出馬安撫,以免讓人心寒。

“如此說來,戚小娘子和柳姑娘真是好福氣,得覓如此佳婿,夫復何求?

可若要說起來,倒是柳姑娘慧眼識珠,獨具慧眼。在秦將軍尚是落魄士子時,便一眼相中,你可切莫辜負人家。

到時本宮要懇請皇上,賜其誥命,成就一段佳話纔可。”

周皇后和聲細語,沒有講什麼政治,只是家長裡短,款款而談,讓人如沐春風,並無半分上位者的盛氣凌人。

“感謝皇后娘娘,卻是不敢!

若得有"qingren",願爲田舍郎。朝牧青牛去,暮採野花回。”

秦浩明臉色微紅行禮致謝,對於男女之情不知如何說,索性詩以明志。

不過,周皇后如長嫂般的殷殷細語,讓他心中暖流陣陣。

“娘娘,皇上有請秦將軍覲見。”

二人正相談甚歡之際,秉筆太監王承恩輕輕由側門步入暖閣,低頭稟告。

“秦將軍,那本宮便不打擾,你跟皇上好好說清楚事情真僞即可。

大婚之日,本宮有禮相送。”

周皇后一看天色已暮,不知不覺二人已經聊了足足有一個時辰。

微微展齒一笑,吩咐秦浩明注意,便帶領一衆太監宮女嫋嫋離去。

第一百六十三節 兩難第二百四十八節 一舉兩得第五百一十六節 屁都不是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六十四節 論戰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二百五十五節 巡視水師第四百五十三節 各執一詞第三百五十九節 蛇蠍女人第四節 悔不當初第六百一十一節 大戰前奏第四百六十一節 令出一人第六百零一節 算計深遠第四百三十五節 大明之危,萬曆之始?謬矣!第六百五十五節 海上形勢第九節 無需再忍第三百零一節 朝堂鬧劇第三百五十二節 速戰速決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第一百三十七節 你不一樣第十八節 變廢爲寶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六十三節 形勢第一百五十六節 兩面三刀第八十節 不妥協不留情第二百九十節 朕不相信第八十九節 西山大營第二百零四節 秦浩明的第一把火第三百五十二節 速戰速決第三百三十六節 鄭芝龍的根基第三百六十六節 亦商亦盜第六百三十九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第三十四節 初抵應天府第二百一十七節 官商勾結第四百一十九節 無恥之尤第四百九十三節 就看你們願不願意第六百四十節 還沒殺夠(諸君元宵節快樂!)第五百九十七節 活捉多鐸第六十六節 疏忽第二百四十節 初露崢嶸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六百四十九節 雲臺詔對第五百八十二節 左右爲難第四百四十三節 突發事件第五百八十一節 血染遼東(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成爲本書第一位盟主!)第十九節 產品誕生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三百二十七節 搶手的流民第一百五十七節 耐心不好第六百四十四節 國戰無英雄第三百九十節 檢閱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六百四十一節 搞臭東林,提高軍人地位第十六節 別樣苦練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二百四十一節 王樸伏罪第一百九十二節 膽大包天第四百一十二節 天譴計劃第四百零五節 要狠第五百一十節 突襲第五十二節 事有可爲第二百四十節 初露崢嶸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二百零六節 何處撈錢第四百五十二節 賊寇初現第二百七十五節 試探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二百四十節 初露崢嶸第八十四節 佳人遠至第二百三十八節 視察兵仗局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四百八十二節 難道去給別人賺第六百三十四節 不死不休第五百八十九節 聞之心酸第九十一節 漢家文化第二百一十二節 所圖甚大第二百零四節 秦浩明的第一把火第二百二十二節 漢蒙一家親第六百六十七節 炮灰第六十四節 論戰第五百零二節 以夷制夷第五百節 真的很酸爽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一百五十節 機關算盡第四百零六節 妾身不在乎第八十七節 告捷塘報第五百零一節 首重軍功第四百七十六節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四十九節 男兒殺人行第一百九十八節 顏繼祖的作用第六百六十八節 復仇第三百八十七節 他們算個屁第三百二十八節 軍事會議第六百四十八節 心思變化第一百二十一節 較量第八十一節 官職在身第六百四十一節 搞臭東林,提高軍人地位第六十四節 論戰第七十四節 焉能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