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

“崇禎三年首輔周廷儒少有才學,萬曆四十一年,會試高中第一,獲會元。

一月後參加殿試,又一舉奪得一甲第一名,成爲狀元,時年二十一歲。

許是第一次當首輔沒有經驗,後又遭溫體仁陷害,故而被當今天子罷免。

然才學不缺,又經心性磨難,若再度起復爲相,改弦易轍,或可挽回大明頹勢?”

張溥言語懇切,終於緩緩說出自己的心思。

這是他近期一直在謀劃的事情,若是能說動秦浩明這個封疆大吏幫助,那麼,不僅周廷儒起復爲相的事情簡單快捷許多,便是自己,作用也更加凸顯。

此事若是能成功,在他看來,這是三贏的事情,大家都得利。

想秦浩明如此聰明人物,肯定不會拒絕。

面對張溥殷切的眼神,秦浩明無奈的苦笑一聲,心裡斟酌着說辭。

說句實在話,他大可敷衍一番。隨着他的到來,歷史已經改變,嶽託和阿巴泰之死就是明證。

可張溥和楊廷樞不是別人,他們不僅是復社的領袖,更是他到大明的朋友之一。

當然,這其中也有他的私心。

張溥的影響力遍及南北各省,走到哪裡都是萬人空巷,擁躉粉絲無數。

而且,這些粉絲都是時下學子生員,代表着大明的讀書人。在沒有媒體的年代,他們擔負這喉舌的作用。

說一套做一套簡單,但只能矇騙一時,矇騙不了一世,終究會被察覺。

若此,欺瞞他們,便交惡張溥和楊廷樞,影響自己名聲,得不償失。

更何況,他還想讓復社學子爲其所用。

此時,他們尚爲踏入官場,還有這一顆赤子之心,想爲國爲民請命,屬於大明的精英階層。

當然,他們的部分想法必須改變,才能爲他所用。

他相信一定可以慢慢影響身邊的人,譬如張溥推薦的洪迪新和許傑就是最真實的榜樣。

“乾度兄,不知你們是否知道?”

思慮良久,秦浩明方纔對着張溥和楊廷樞緩緩開口說道:“周廷儒得崇禎帝重用之後,沒多久,就要推閣臣。

周廷儒跟溫體仁兩個人,爲了當上首輔,不惜結成政治聯盟,殘害忠良,最終的結果是周廷儒當上了首輔。

當他掌握一朝權力之後,就開始急切地安插親信,想要重用自己身邊的人。

例如孫元華、張廷拱等人都是他的親屬,甚至他還把自己的哥哥周素儒,予以冒牌的錦衣衛身份,並加封爲千戶之職。

最爲可笑的是他把自己的親戚周文鬱任命爲副總兵,可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在國事上,周廷儒擅長的不是改革創新,而是玩弄權術,使那些不服從自己的百官罷官,或者是無聲地處理掉。

在生活作風上,他過着腐朽糜爛的生活,貪圖酒色,他的惡行受衆人唾棄。

由於他的家人都是他所提拔,深受他的影響,也變得橫行霸道,受到百姓的指責。

周廷儒當上首輔,不是想着替帝王分憂,而是一心沉迷權力帶來的快樂,自認爲自己老謀深算。

不料,被自己親手提拔上來的溫體仁暗地裡陰了一把,將其陷害,導致其罷官回家。

如此私德有虧之人,作爲大明首輔,你們認爲真的合適嗎?”

秦浩明的語音不大,好像沒有任何感情,只是陳述一個簡單的事實。

可愈是如此,卻讓張溥和楊廷樞面紅耳赤,張口結舌,一句話說不出來。

周廷儒的德行,作爲大明的精英人士和弟子,他們如何不知曉?更甚至,許多事情秦浩明都沒有說全,已經算是相當公允。

半餉,秦浩明誠懇的對他們繼續說道:“破虜做事,說一是一,但求無愧於心,絕沒有政敵黨派之間,希望二位理解。”

“無妨,是乾度造次,沒有思慮周全,怪不得破虜。”

張溥起身行了一禮,臉上神情非常狼狽。

“其實,破虜還想問二位,爾等猶記得當日初心否?”

秦浩明站起來還了一禮,目視二人,滿臉沉重沉重問道。

不等他們回答,彷彿是在緬懷一樣,自顧說道:

“婁東二張,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猶自得天啓四年,與郡中名士結爲文社,稱爲應社。

時有張採、楊廷樞、楊彝、顧夢麟、朱隗、吳昌時等十一人,後來遍及全國。

超過三千人,以文會友,兼又評議時政,一城出觀,無不知有復社者。

天啓六年,乾度兄二十六歲,憤而作《五人墓碑記》,風神搖曳,正氣浩然,矛頭直指權勢滔天的閹宦。

二十七歲入太學,目擊朝綱不振,醜類猖狂,與京師士子結成燕臺社,作檄文揭發閹黨罪行。

二十八歲召集尹山大會,乾度兄倡導南北士子組成復社,關心大明政事和民族興亡。

崇禎六年,兄三十二歲時,召開著虎丘大會,山左、江左、晉、楚、閩、浙以舟車至者數千人。

當時,秦某聞兄之事,激動不已,曾和好友浮一大白以賀。

壯哉!真乃大明好兒郎!

一介書生,在大明風雨飄搖之際,兄滿懷一腔熱血,繼東林而起,聯合正義之士,欲隻手撐起大明搖搖欲墜的漢家天下。

特別是兄一掃“寧坐視社稷之淪胥,終不肯破除門戶之角立”的大明士習,打破門戶之見,以國家爲重。

就是在那一刻,破虜立志以兄爲榜樣,誓不讓乾度兄專美於前。

故而,方有破虜隻身北上投軍,爲的就是重挽大明於狂瀾。

如今,破虜熱血依在,難道諸兄血已冷乎?難道真要和朝廷尸位素餐的袞袞諸公一樣,爲己不爲國乎?”

秦浩明的目光毫不掩飾無盡的悲哀,此刻,是他真實的心情。

年輕的張溥在閹勢熏天的日子裡,不計危殆,挺身而出,振臂而呼,樹起了以文會友的旗幟,來綰結天下士人的心。

他匡扶正義的勇氣,歆動天下。

然而,隨着時間的過去,名聲增大,漸漸介入骯髒的政治。

妄想在幕後操縱朝政,反被周廷儒利用,聰明反被聰明誤,抱着遺恨而死,年僅四十歲。

第八十六節 一皁難求第三百八十節 大明第一人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五百零八節 深入虎穴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十八節 變廢爲寶第三百七十五節 今夜無眠第五百七十四節 以命相拼第四百三十七節 崇禎的感觸第四十三節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三百七十九節 寒磣天子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五十五節 改變第一百一十四節 戰雲密佈第五百五十一節 雄軍風采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三百八十七節 他們算個屁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五百四十一節 猖狂太甚第六百零四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三百五十六節 絞殺建奴第四百三十九節 洗腦第五百零八節 深入虎穴第四百五十三節 各執一詞第四百九十四節 挽起袖子,大幹一場第六百五十八節 海軍戰略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一百八十七節 逃之夭夭第五百六十七節 入城第五百一十七節 要開打了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三百八十三節 回報、人心、規劃第一百四十節 不負此生第四百二十一節 囂張第五十八節 善後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一百四十八節 傷殘將士第七十二節 風波起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十四節 葉家的惦記第一百一十七節 騎兵對決第五百七十三節 奴才無能第九十八節 帝王心術第二百一十四節 謀奪牧場第五十八節 善後第六百二十七節 野心(感謝書友abcd4869萬賞)第六百一十四節 建奴白甲第四百四十節 海關總署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二百九十四節 與民爭利第一百五十二節 口腹蜜劍第十五節 前期準備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二百二十二節 漢蒙一家親第二百六十六節 靠海吃海第一百九十五節 給鄭家下套第四百八十八節 不服就幹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十節 自取其辱第六百二十九節 漢人至上第五百七十六節 黑心戰術第五百零九節 萬事俱備,不欠東風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二百五十九節 集思廣益第二百七十七節 敲打第二百五十五節 巡視水師第三百一十節 能做不能說第四百七十九節 說漏嘴了第二百四十四節 改變第三百一十二節 逼良爲娼第六百二十五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二百二十一節 騎兵訓練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五百六十一節 東廠和錦衣衛第十節 自取其辱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二百三十九節 招攬工匠第六百三十二節 改造朝臣第五百九十七節 活捉多鐸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四百零七節 私鹽氾濫第四百六十二節 處理漢奸的方法第六百二十八節 不管有主無主之地,微臣替大明取之!第一百九十七節 三年之期第四百八十二節 難道去給別人賺第一百四十六節 組建隊伍第一百三十九節 自此而始第六百二十節 撤退事宜第五百節 真的很酸爽第五百五十七節 殺人了第二百二十三節 一箭三雕第四百八十八節 不服就幹第三百九十五節 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