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節 你方唱罷我登場

進得京城,李春江拜別秦浩明,帶着琉球衆人前往鴻臚寺報道,而秦浩明他們則依舊是去兵部驛站。

新任兵部尚書陳新甲爲人活絡,早已得知他們到來的消息,親臨驛站爲他們接風洗塵。

許是立場不同的緣故,席間衆人只是談些風花雪月之事,具體有價值的東西皆未涉及。

不過,秦浩明和盧象升也未在意,彼此從未有交集,對方能夠有此心態,已經不必苛求。

而晚間趕來的楊廷麟,則把他所瞭解的京城態勢一一告知。

說起來很有意思,盧象升和東林黨人親近,楊廷麟向來更是以清流自稱。

可其它黨派無聲無息,反而是東林黨人在謝三賓的帶領下,鬧騰最兇,一副不把秦浩明拉下馬,誓不甘休的模樣。

說到後面,楊廷麟有些着惱,憤恨地說道:“那個謝三賓跟瘋狗一樣,和嘉定伯府眉來眼去。

以秦督蔑視皇權爲由,非要問罪秦督,怎麼勸說都沒用,不知是何居心?”

“這狗日的仰慕柳大家,認爲在下橫刀奪愛,故而遷怒。”

秦浩明眉頭一揚,嘴角泛起一絲冷笑,語氣及其不屑。

賴蛤蟆想吃天鵝肉!

這傢伙雖然對自己造不成什麼危險,但跟一個蒼蠅似的,着實讓人嘔心。看來,要找機會敲打一番。

“無恥之尤,卑鄙小人!竟然拿國家大事泄私人之憤,何其可恨也?

不行,吾要向衆人揭發此僚醜惡嘴臉。”

楊廷麟嫉惡如仇,當場勃然色變,轉身就待離去。

“伯祥且慢!”盧象升叫住楊廷麟,“此事理不清,反而有礙破虜聲譽。他謝三賓左右不過是一個太僕少卿,無需理會即可!”

楊廷麟恨恨跺腳,第一次對東林黨產生怨恨。

接下來的兩天內,局勢變得很有意思。

崇禎皇帝既未召見秦浩明,也沒有下旨呵斥,彷彿當他不存在一樣。

盧象升進宮一趟後,回來後則四處接見同僚故舊,忙得不亦樂乎。

於是,秦浩明變得被人遺忘一樣,除了崇禎派出宮內的小黃門,接回嘉定伯府世子周作福之外,概無其他人拜訪接見。

直至第三日凌晨,方有復社鉅子張溥和楊廷樞聯袂拜訪,請他到國子監和士子講學辯論。

“張乾度,你可不要瞎摻和,莫非還嫌不夠亂不成?還是說你們現在跟東林黨人是一家,想要幫他們對付我?”

雙方寒暄一番落座,聽他們說明來意,秦浩明毫不客氣說道。

在金陵的那段時間,秦浩明和他們可謂相交莫逆,縱使多日未見,話語間還是相當隨意。

“秦督,何出此言?復社成員都是學子,東林黨人是朝堂高官,別把我們想得跟他們一樣骯髒?”

楊廷樞故作不滿的說道。

以今時今日秦浩明的地位,官的第一帥,猶能把他們當成朋友,縱使他們結交的據是高官,但還是讓人心暖。

“少來,還不都是一丘之貉?你們中舉爲官,不就是跟他們沆瀣一氣,攪和在一起嗎?”

秦浩明撇撇嘴,半真半假的說道。

復社和東林黨人都自詡爲清流,基本理念相似,唯一區別在於復社成員基本都是學生,而東林黨人已經走上朝堂。

學生是單純熱血的,但等到踏入官場中,也被被染黑了。

“破虜切莫一棒子打死,大多數人還是能夠潔身自好的。

只是朝中沒有正直能夠領軍的人物,方有今日諸多煩惱。”

張溥雙手一攤,有點無奈。

之所以這麼說,他現在正謀劃讓周廷儒起復爲首輔,取代薛國觀。

“哦,正直的,有這樣的人嗎?”

秦浩明斜視一眼張溥,意有所指。

眼前這位,可不是一般人物,秦浩明對他可不敢大意。

雖然張溥和楊廷樞都是復社成員,表面上都跟他交好,但老實講,他心中還是分別對待的。

楊廷樞爲人實誠,能腳踏實地,不會好高騖遠。

可張溥不同,他不僅在政治上極度狂熱,而且還很有野心和手腕。

在成名之後,他不肯按部就班地出仕熬資歷升官,而是企圖一步登天。

借廣收門徒以控制知識界、把持科場,最終達到左右政權之目的,並且一度真的讓他成功!

利用天下士子的宣傳,幫助周延儒重新上位首輔,並捏住周延儒的把柄,讓其不得不惟命是從。

有一次,張溥甚至直接給了周延儒一個冊子,上面寫滿了人名,有的要大用,有的要罷官,而周延儒居然也盡數照辦,絲毫不敢違抗。

想想吧,區區一介沒有任何實際職務的“民間意見領袖”,居然能夠在家遙控操縱朝堂決策,決定官員任免,把大明天下視爲掌中玩物……

這份潑天的狂傲和能耐,在後世有哪個學生幹部做得到?

在鄉野之中遙控朝廷,以閒人之身執掌天下……能把“學生運動”搞到這等地步,委實是空前絕後。

當然,張溥最後也是因爲太過囂張,才被忍無可忍的周延儒或者其他某位大佬派人暗殺了……

很顯然,對於東林黨官宦來說,張溥這個被他們花錢資助和造勢捧起來的小字輩,就差不多相當於一條養不熟的瘋狗。

讓他咬起閹黨、勳貴之類的政敵,固然是所向披靡,屢戰屢勝,可一旦倒戈反噬起來,也是讓人深感痛心徹骨。

“現時局動盪,首輔卻更替頻繁,當今薛首輔不過一個混吃等死之輩,難有作爲。”

張溥自然不知秦浩明心中的想法,還在一面唏噓,一面偷偷觀察秦浩明的臉色,看他有什麼反應。

如果此事能得到他的幫助,那麼盧象升自然跟他在一起,事情無疑更有把握。

“你方唱罷我登場,猶如梨園戲子在唱戲。這大明首輔猶如走馬觀花,讓人眼花繚亂。可乾度,這十二年來,可有一個讓人滿意的嗎?”

終至此時,秦浩明總算明白張溥的來意。去國子監講學是假,尋求幫助是真。

可問題是,周廷儒是什麼人,難道天下人還不知道嗎?

ps:感謝書友病已驚秋的打賞,感謝諸君的月票,今天爭取多更,故土難離敬上!

第六百六十三節 安居第四百四十一節 見好就收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四百四十五節 聰慧之女第五百二十四節 搞一個無人區第六十七節 楊嗣昌三計第三百零五節 隻身許國第五百四十四節 鳥槍換大炮第一百八十七節 逃之夭夭第二百二十四節 國無界,界無疆第六百零八節 下輩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二百五十節 悔之晚矣第二百零四節 秦浩明的第一把火第四百八十節 實屬無奈第四百九十七節 鄭森第二百九十一節 陰招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二百一十四節 謀奪牧場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四十七節 北上第七十九節 劫殺韃虜第六百五十五節 海上形勢第三百零二節 刀砍首輔(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敏感盛情!)第七十二節 風波起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五百四十三節 遼東貓膩第八十四節 佳人遠至第九十節 梟雄淚第二百七十四節 分贓我做主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四百八十九節 三件大事第一百二十九節 希望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第六百一十節 立體打擊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四百四十二節 朕還有臉面嗎第四百零三節 又是與民爭利第二百八十六節 男兒功名馬上取第一百九十八節 顏繼祖的作用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六百三十九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第五十七節 大捷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二百零六節 何處撈錢第二百一十八節 你擋路了第六百四十八節 心思變化第一百九十一節 周皇后的智慧第六百四十三節 點化孫傳庭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一百九十八節 顏繼祖的作用第四百節 不堪用第三百一十四節 有罪當罰第五百四十五節 海軍大都督第三百三十一節 大明無敵第五百零七節 抵近偵查第四十五節 臨行之際第四百二十五節 膽大妄爲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第五百五十一節 雄軍風采第二百五十九節 集思廣益第三百一十五節 歸家第四百八十二節 難道去給別人賺第一百六十四節 坑人第三百八十八節 掛羊頭賣狗肉第一百八十一節 壯哉,天雄軍第一百六十九節入彀第五百零五節 本督管不了第三十二節 客棧偶遇第四百七十五節 行動第三百九十三節 組建侍從室第三百節 暗潮涌動第四百九十二節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第二百五十八節 無敵水師第四百一十七節 科學研究院第一百三十節 知音第六十七節 楊嗣昌三計第一百五十四節 怒火中燒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一百六十二節 敲詐勒索第五百八十五節 軍心士氣第四百九十一節 背水一戰第三百八十三節 回報、人心、規劃第一百九十四節 被激將的崇禎第六十五節 部署第三百八十二節 好人沒好報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七十八節 秦浩明的殺手鐗第四百八十四節 請秦督見諒第一百零五節 秦家村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四百四十節 海關總署第五十節 天雄軍第一百一十六節 亂戰第一百四十六節 組建隊伍第五十五節 改變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