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

崇禎十一年十二月十日,總督“天下兵馬大元帥”盧象升向兵部、戶部求援催糧未果,隨即派軍中贊畫楊廷麟帶書信赴京申訴。

十一日,宣大總兵楊國柱帶領五千將士強行離開宣府,還有糧草、軍械若干。

十二日,鉅鹿、清河、正定、新河、寧晉五縣遭天雄軍強行借糧和軍用物資等。

十三日,秦浩明帶領五千天雄軍鐵騎離開趙縣,不知去向。

十四日,韃虜前鋒一萬鐵騎在貝勒阿巴泰帶領下抵達趙縣,安營紮寨。

距離清河三十餘里處,臨近山東夏津,有宋代殘餘關隘。

關上有三塊石碑,一是宋代砌路碑記,一爲天雨庵塔石,上鐫“天雨庵和尚之塔”。

一塊“東南鎖鑰”殘碑。東北半山腰處,尚存宋建築天雨庵附屋四間。

關嶺半腰及頂巔,各建一別致小亭。關嶺兩旁竹林蔽日,古木參天。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浩明請留步,這段時日受益匪淺,不枉此生!”

盧欣榮穿着青色直裰,頭戴瓜皮帽,一副商人裝扮。

“此戰過後我便會折返臨浦,這是我閒暇之餘對海貿的一些看法,裡面說的未必全對,伯玉權當參考即可。”

秦浩明掏出最近寫的一些對大海和商貿的瞭解,林林總總十幾萬字,裝訂成冊的小本子交給盧欣榮。

“家裡的事情敬請放心,伯玉絕不辜負信任。”

盧欣榮鄭重的把冊子納入懷裡,對秦浩明翻雲覆雨的本事,他現在是佩服的緊。

“願意跟我們走的就帶走,不願意的也彆強求。再說現階段,我們糧食也緊張。

到了太平地方便讓他們留下。來日讓他們腸子都悔青,豈不更好?”

望着山腳依據行軍隊伍前行的八百多人,秦浩明勸慰盧欣榮。

概因爲了留住這批人,盧欣榮可是施展了諸多手段,特別是受秦浩明影響,對技術人才格外上心。

“這是第一批,全部都是心甘情願想跟我們過好生活。

有些猶豫的目前留在新河,一則讓他們再考慮考慮。二則人太多扎眼。

到了濟南府,沿着運河到江浙,速度快,再讓熟悉線路的人過來接應。”

盧欣榮明顯早做計較,侃侃而談。

秦浩明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保重!走好!”

盧欣榮點點頭,雙手作長輯到腰間,“保重!”

秦浩明站在山崗,望着八百人的隊伍分成三列,漸行漸遠……

紫禁城,乾清宮,亥時。

崇禎穿着略顯破舊的龍袍,揹負雙手在案几旁走來走去,眼角望着案上的一份書信長吁短嘆,愁眉不展。

這是宣大總督盧象升以密奏的方式上傳,並沒有經過兵部之手。

拋開華麗辭藻修飾的言語,內容主要有三點:

一,彈劾楊嗣昌未撥付天雄軍糧草。二,稟報下階段軍事行動步驟。三,舉薦人才。

同時案頭上也有楊嗣昌彈劾盧象升有不臣之事,同樣有三點;

一,不尊軍令,停滯與趙縣。私自召集部屬,二,圖謀不軌。三,劫掠鉅鹿、清河、正定、新河、寧晉五縣糧草軍械。

說實話,對於盧象升和楊嗣昌兩人,崇禎皇帝都是及其信任並且欣賞。

這次之所以打壓盧象升,還是從大的戰略考慮,挪開他只不過是爲了和韃虜更好的議和而已。

可惜二人不能相互配合,相互攻訐。

此乃大忌,於國事無益。

“王伴當,你說他們怎麼就不能以國事爲重,相忍爲國呢?”

崇禎心情有些煩躁,原本他偏向主和,可是前幾日盧象升一次性殲滅韃虜一千五人,讓他的心又活絡起來。

特別是案頭上,盧象升的書信中以性命擔保,保證此次軍事計劃天衣無縫,必定可以讓韃虜付出慘重代價。

相比大明其他將領,對於盧象升的戰績,崇禎是信服的。

可這也正是他難爲的地方,畢竟原先對楊嗣昌早已承諾。

一時之間,他有些拿不定注意,不知如何抉擇。

伺立旁邊的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乾笑兩聲,“軍國大事,老奴可不敢妄自評議,此事尚需陛下聖心獨斷纔是。”

他是個本分人,崇禎的性格他一清二楚,說變就變,如何敢趟這趟渾水。

況且二者都是朝廷重臣,向來爲崇禎皇帝所倚重。

“難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雖說都是爲了大明社稷好,可就怕一步錯,步步錯,悔之晚矣!”

在從小的伴讀僕人旁,崇禎卸去帝王面孔,彷彿普通百姓大發感慨。

王承恩有點同情的望着眼前這位勤奮節儉的皇帝,大明歷史上哪裡有半夜還沒有就寢,穿着破舊的龍袍夙夜未眠憂心國事。

可就是這樣,大明朝局卻沒有半點起色,反而越來越敗壞,現如今更淪落到不可收拾的局面。

堂堂泱泱大國竟然被蠻夷寇邊侵犯,無力驅逐韃虜。

“不過老奴覺得,不管使用那種手段,韃虜都因該退出京畿纔好。”

王承恩看了崇禎皇帝一眼,小心翼翼的說道。

崇禎轉過身來,盯着王承恩若有所思,緊蹙的眉間稍微舒緩,“沒錯,王伴當言之有理。

京畿長久被圍,有損大明國威,不利百姓修養。盧愛卿竟然有此決心和魄力,打一仗也是好的。”

王承恩躬身,“陛下宅心仁厚,愛民如子,老奴感佩!”

“着旨,命戶部立即把糧草押至趙縣,兵部定出有功將士的升賞章程,楊愛卿和高監軍相機行事,配合盧愛卿。”

崇禎微微沉吟,開口吩咐王承恩擬旨。

“是,老奴立即下旨。”王承恩躬身行禮,退到外間案几,摸磨擬旨。

崇禎望着跳躍的火燭,憧憬着盧象升和楊嗣昌、高起潛相互配合,把韃虜趕出關外,以震國威。

至於說楊嗣昌彈劾盧象升不臣,崇禎壓根就不相信。

當然,盧象升彈劾楊嗣昌之事也不了了之。

冬日寧靜的夜晚,讓趙縣韃虜營房周圍顯得如此靜謐。

白日裡,盧象升便親自蒞臨高地,目睹韃虜安營紮寨的整個過程。

敵酋阿巴泰老於行伍,把一個營房佈置得水泄不通。

可是這一切卻令盧象升更加佩服秦秀才,因爲都在他的算計中。

第十六節 別樣苦練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六百六十六節 有仇報仇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六百五十三節 遼東漸定第十八節 變廢爲寶第一百八十八節 這錢必須給第一百五十六節 兩面三刀第六百二十七節 野心(感謝書友abcd4869萬賞)第三百七十九節 寒磣天子第二百三十三節 勾心鬥角第四百九十四節 挽起袖子,大幹一場第六百一十八節 終成軍第六十四節 論戰第一百二十節 趁勢出擊,捨我其誰第三百九十九節 好戲開場第二百零六節 何處撈錢第四百三十七節 崇禎的感觸第二百一十節 圖謀馬市第四百零七節 私鹽氾濫第五百三十六節 風起雲涌第一百九十節 樂極生悲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四百零六節 妾身不在乎第二百七十二節 事起德州府第三百一十三節 邵武路第二百一十三節 另類連蒙第五百六十節 人心第五百四十節 關寧之事第五百一十一節 奪取旅順第五百九十四節 多鐸危矣第九十五節 府軍驕橫第二百四十三節 快刀斬亂麻第五百三十五節 不禁折騰第三百九十節 檢閱第三百九十一節 高手在民間第四百五十九節 哪有那麼多證據第一百二十一節 較量第一百一十五節 預備禮物第四百九十九節 前因後果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六百零七節 圖窮匕見第三百八十節 大明第一人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第一百五十二節 口腹蜜劍第六百零八節 下輩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四百六十三節 年底總結第五百五十四節 炮兵第六百五十八節 海軍戰略第六百四十節 還沒殺夠(諸君元宵節快樂!)第一百三十節 知音第三百四十五節 此生無憾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一百七十三節 事預則立第三百六十二節 攻受易位第一百八十九節 倒算反攻第三百九十八節 不要折騰第六百零四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六百三十八節 有他們在,就無大清(新年快樂!)第四十九節 男兒殺人行第四百一十一節 天下大勢第一百三十一節 挑釁第五百一十一節 奪取旅順第一百九十七節 三年之期第六節 苦逼的大明生活第五百九十五節 國之利器第五百一十四節 這一切都值得第三百一十九節 冰火兩重天第十一節 各有算計第六十八節 秘議第四百三十三節 規矩第五百八十四節 各有打算第二百六十六節 靠海吃海第四百五十節 心思各異第九節 無需再忍第四百三十節 吳鋒的家書第五百零二節 以夷制夷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八十八節 進京獻俘第六百一十三節 決戰關頭第二百四十九節 收網第四百三十七節 崇禎的感觸第三百五十二節 速戰速決第五百五十八節 碾壓韃虜第三百五十九節 蛇蠍女人第一百二十八節 後宮第三百零一節 朝堂鬧劇第八十六節 一皁難求第一百四十四節 萌生去意第十二節 性格大變第一百零三節 塵埃落定第二百一十四節 謀奪牧場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一百七十二節 病入膏肓第二百九十四節 與民爭利第一百八十九節 倒算反攻第四百一十七節 科學研究院第一百四十四節 萌生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