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揭破醜聞引鋒機

範榮寬提起李秘與吳惟忠的師徒關係,本想着利用避嫌原則,將李秘排除在外,如此一來,即便宋知微有着官府公文,李秘也無法參與案件的調查。

然而沒想到的是,李秘竟然牽扯出這麼一樁醜聞來!

範榮寬雖然怒不可遏,反駁李秘,但知子莫若父,他又豈會不知自家兒子斤兩,吳白芷女扮男裝一路跟隨,早已做好了死心塌地的打算,他也都是看在眼裡的。

按說他本不該與吳惟忠交惡,然則吳惟忠在今次的剿匪之中表現實在太過搶眼,周瑜雖然是主要策謀者,但他並沒有官場上的身份,到頭來所有功勞,必定要落在吳惟忠的頭上。

早先吳惟忠只是個指揮使,認真計較起來是無法與他這個布政使平起平坐,可戚繼光死後,大明朝便再沒有像樣一點的軍事大捷,吳惟忠又繼承着戚家軍的榮光,今番必定要青雲直上,壓他範榮寬一頭!

而且他也並非針對吳惟忠,這樁案子也確確實實是無可厚非,並非他有意要陷害吳惟忠,或許打從心裡,他也不相信吳惟忠會派人毒殺盧武泰。

若真要找個嫌疑人,他甚至認爲周瑜大都督的嫌疑比吳惟忠還要大!

因爲這一路走來,他們見識了周瑜大都督的強大謀算能力,但同時也被這個周瑜死死捏在手中,他又如何察覺不到?

無論如何,若有機會拉扯吳惟忠一把,看在兒女的婚約上,他或許也樂意伸出援手,但同樣,如果有機會能夠將吳惟忠一棍打死,便是毀掉這樁婚約,他也一定要趁機打死吳惟忠,這就是官場上的生存之道!

至於兒女之間的婚約,本來就是政治遊戲,說聯合便聯合,說拆散也就拆散作罷,即便不會拆散,將吳白芷娶回家門,她也翻不起甚麼浪花來,還不是任人宰割?

可李秘這樁醜聞實在太惡毒,許多人都低估了聲譽對於一名官員,尤其是文官的重要性。

許多人身處官場,報效朝廷那一套,不過是幌子,說穿了也無非名利二字,對於文官而言,名比利更具吸引力。

豈不見那些個言官們寧可冒着被打死的風險,也要叩庭死諫,甚至以遭遇廷杖爲榮,誰因爲耿直敢言而被廷杖,便能夠獲得巨大的聲望,甚至能夠名垂千史!

廷杖制度古來有之,但明朝最甚,成化、嘉靖乃至於國朝的萬曆皇帝,都是非常喜歡廷杖的,因爲與大臣的關係非常的不和諧,大臣們反對皇帝的決策,皇帝氣不過,就要打這些倔驢文官。

這廷杖也不是說笑的,打人的杖子由慄木支撐,一頭包了鐵皮,上面是有倒刺的,行刑者通常由廠衛來充當,若有心結實打,一棍子打下去,順勢一拖,皮肉都會撕扯下一大塊來。

這也是爲何廷杖最高數目只有一百,因爲打到七八十下,人就沒氣兒了,認真結實下狠手的話,三十下就要命。

萬曆皇帝爲了國儲的問題,也就是國本之爭的過程當中,與朝臣爭執不下,因受廷杖而死的官員那是四隻腳都數不過來的!

然而即便如此恐怖的一種刑罰,卻總有文官趨之若鶩,想要藉此來青史留名,便是海瑞,不也擡着棺材來做事麼?

之所以羅嗦這麼多,是想告訴大家,名聲對於文官而言,是多麼要緊的一個東西,由此可以想象,當李秘揭破範重賢與吳白芷醜事之時,範榮寬是何等樣的不安與憤怒了!

“你胡說八道血口噴人!你說撞見便是撞見?秋冬那使女是個卑賤之人,生性淫邪而無信,對東主不忠,跟你這個卑賤的捕快不乾不淨地攪和在一處,爾等的話又豈是可信的!”

李秘聞言,也不氣惱,反而笑道:“範大人,你好歹也是堂堂正正的布政使,出口如此粗鄙,實在有辱斯文,不過你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似我等卑賤之人的話,又豈是可信的。”

李秘說範榮寬有辱斯文,後者還有些氣惱,可聽得李秘後半句,卻又有些疑惑不解,這聽起來倒像是李秘要認輸啊。

不過周瑜卻皺起眉頭來,因爲他已經知道李秘的策略,正想要開口打斷李秘,然則終究不夠李秘快。

李秘看似示弱,緊接着卻說道:“不過話說回來了,我再卑賤,好歹也是個捕快,秋冬再卑賤,也是吳將軍府上的奴婢,總比一個甚麼廚娘要高貴吧?”

李秘如此一說,範榮寬也陡然意識到自己鑽進了李秘的圈套!

果不其然,李秘接着道:“既是如此,連我和秋冬的話都不可信了,區區一個螻蟻樣的廚娘之言,又如何能信得?又如何能作爲呈堂供詞!”

李秘這是將範榮寬帶入了兩難的境地,若他堅持廚娘的話可信,那麼李秘的話也同樣可信,也就意味着他的家醜算是落實了。

而如果他反駁李秘所揭破的醜聞,堅持認爲李秘和秋冬身份卑賤而不可信,那麼廚娘的供詞就更是不可信,無論如何,李秘都立於不敗之地!

這種口舌之爭,本也無關緊要,但已經涉及到範家聲譽,又是在這大庭廣衆之下激烈爭辯,衆人便是想充耳不聞也是做不到的。

辯論這種東西虛頭巴腦,很難想象能夠成爲呈堂證詞,但古時斷案是口供爲王,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嚴刑逼供而屈打成招的冤案了。

只要嫌犯親口認罪,便能夠定案的年代,口舌之爭也就不再是虛頭巴腦的東西了,更何況還是在衆目睽睽之下,在場之人可都是見證!

範榮寬環視了一圈,發現所有人都用異樣的目光盯着自己,盯着自己身後的兒子範重賢,以及兒子身邊的吳白芷,臉色頓時難看到了極點!

因爲這些人似乎都已經相信了李秘,即便不相信,可這個事情被揭發出來,他已經有些丟人現眼了!

可別小看了輿論的力量,在古時,有多少人是被緋聞害死的,一些個寡婦因爲受不了別人的風言風語就投河懸樑,這種事情也是層出不窮,更何況是範榮寬這樣的官員!

吳惟忠的案子或許真的只是被污衊,但同樣會給吳惟忠帶來不好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對範榮寬自然也是有效的,甚至於對範榮寬的傷害要更大一些,因爲吳惟忠是文官,他更注重自己的清白!

範榮寬此時也是無地自容,卻偏偏高居首席之上,想走便是認輸,可又無臺階可下,想要辯駁,卻又無言以對,真真是窘迫到了極點!

可以說從他踏入仕途至今,這位布政使大人就從未受過如此巨大的羞辱!

而此時周瑜終於站了起來,走到李秘的跟前,朝李秘道。

“李總捕果真是厲害,竟然連這種事都能撞見,據我說知,李總捕當時可不是吳惟忠的弟子,又未正式拜見,私闖指揮使衙門,這個罪名麼……本都督也不熟悉大明律法,範大人久在地方,想必是清楚的,不知該處於何罪?”

範榮寬沒想到周瑜只是短短三兩句話,竟然就扭轉局勢,化被動爲主動,甚至完全可以據此將李秘鎖拿起來!

李秘心頭一緊,沒想到周瑜竟然會知道這一層!

他當時確實是潛入指揮使衙門,才撞破了範重賢與吳白芷的姦情,可問題是,當時李秘是孤身一人,周瑜又怎麼會知道!

李秘細細想來,不由將眸光轉向了青雀兒!

是的,當時青雀兒便跟着自己前往嘉興府,本以爲青雀兒自己措置私事去了,也不見蹤影,如今看來,青雀兒是跟蹤自己了!

起初李秘也不清楚青雀兒到嘉興府的目的,知曉青雀兒的真實身份之後,李秘也能夠猜得出來,他必定是要去尋吳惟忠的麻煩了。

如此一聯想,青雀兒極有可能跟着自己進入了吳惟忠的府邸,李秘見到的,青雀兒自然也就見到了!

只是當時李秘還未遇到周瑜,周瑜卻連這件事都知道,要麼是周瑜決定將李秘納爲己用,讓青雀兒事無鉅細都說了出來,要麼就是周瑜其實早就設計好,青雀兒潛入吳府的目的根本不是找吳惟忠麻煩,而是單純跟蹤李秘!

若是前者也就罷了,無獨有偶的巧合,也沒甚麼奇怪,可若是後頭那種可能的話,便更加確定周瑜早就盯上了李秘,這才讓青雀兒監控自己的一舉一動!

李秘倒是想反駁,可誠如他挖的陷阱一般,自己剛剛纔讓戚楚和青雀兒相認,雖然戚長空並不承認這份關係,但所有人都已經知道,戚長空就是戚胤的孫子,更是周瑜大都督的劍侍,李秘又如何能說戚長空的話不可信?

範榮寬自然是熟知大明律的,當下也是欣喜若狂,因爲大明對私闖民宅毀壞他物的處罰是極重的,更何況李秘身爲捕快,卻私闖官署,更是了不得的大罪!

明太祖朱元璋是個窮苦人出身,當了皇帝之後爲了普法,便用“以案說法”的方式,結合一些實際案例,將法律條文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編纂出來,編成了一部《大誥》,這部律法書籍幾乎是每家每戶一本,甚至於家中沒有《大誥》都是犯法!

所以在場所有人,無論是官員還是奴婢,都知道李秘今番是要遭殃了!

關注公衆號:清香書城,領免費看書福利

第二百二十五章 求助知府聽私密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見如故趙氏裔第六百一十二章 同仇敵愾截逃逸第三百九十三章 舉世歡慶我獨寂第二百七十三章 廣陵帶回好消息第四百二十六章 官服被除摘帽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青牌館中遇舊識第一百零五章 驚豔好事變壞事第五百三十七章 少見出宮的皇帝第二百七十一章 師徒同心迥供詞第五百八十五章 得刀奪島掀圖紙第二百三十六章 草鬼婆子出人意第二百二十八章 武舉士子來挑事第三百八十一章 尋思入宮見皇帝第四百五十一章 小酌小坐傳牌藝第二百四十六章 陪同楚王檢軍姿第二百二十四章 奸宦雛兒傳密旨第五百二十二章 黃粱夢中無戰事第三百零零七章 效仿成化悍賊子第五十四章 再遇女鬼酣戰激第五百七十二章 困頓黑牢日復日第三百五十六章 天生高貴皇族裔第一百一十六章 莫名其妙的揭密第八十一章 罪魁禍首一官子第四百三十二章 設法進宮隨御醫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丘劍池真狂士第四百三十一章 合巹之夜乾着急第四百零零零章 繁複至極之朝儀第一百九十八章 知縣都督敘舊事第八十六章 同知鎮守請番子第五十一章 知府和泥打太極第二百二十四章 奸宦雛兒傳密旨第一百四十六章 邪惡震懾世家子第七十章 老兒小輩共爭執第二百七十七章 割掌放血還陽氣第一百六十章 更夫招供得新機第四百四十八章 皇子之間的拼比第六百四十三章 年後查案無的矢第一百四十七章 爆發惡念之種子第六百五十一章 亂民尋釁好轉移第三百六十七章 直面總督之包庇第二十章 紅錦匣中黃金絲第三百九十一章 應對後續連環計第四百零零零章 繁複至極之朝儀第五百一十二章 推敲家紋探義士第四百二十六章 官服被除摘帽子第五百四十五章 靜養半年謀無知第五百五十二章 圍殺逆賊又驚異第三百七十章 通州驛館聽消息第五百九十五章 邂逅船尾滿天姬第四百六十四章 聽取詳情與仔細第二百七十三章 廣陵帶回好消息第三百一十九章 突發詭案訪工地第九十一章 青衣白玉桃花池第一百五十一章 登門拜訪也堅毅第三百五十八章 翹首以待放榜時第二十六章 癔症暴發且救急第一百五十九章 僅剩的噁心痕跡第五百二十八章 執迷不悟是崔氏第五百八十四章 甕中捉鱉不戰死第三百四十二章 古怪侍郎又扯皮第五十七章 情報確定大軍機第八十八章 大都督無所不知第六百一十五章 神仙打架小螞蟻第二百八十六章 胡鬧激進是好計第六百五十四章 水下宮殿極壯麗第五百二十二章 黃粱夢中無戰事第二百三十六章 草鬼婆子出人意第五百七十四章 一朝喘息聞新世第七十八章 巖洞庫藏有珍稀第六百零零二章 殷勤接洽惹懷疑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病初癒又爭執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嫗滿身江湖氣第二百二十八章 武舉士子來挑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心病盡去人長辭第四百四十六章 開膛破肚得龍子第一百五十章 苦旅儒士喚泰西第十章 深夜抓賊無收拾第四十九章 鎮守太監來鬥氣第三百九十六章 中官送來御賜衣第三百零零八章 年節繁複無新意第一百八十八章 沙所衙堂爭鋒起第三百零零一章 感念恩情結盟義第三十章 逼迫之下得樞機第四百二十九章 琢磨不透帝王意第四百一十三章 彼岸花蠱遺半枝第五百五十一章 驚天宮變勿慌急第六百零零一章 叮囑立碑留萬世第三十二章 三人共參龍神機第四百七十二章 年幼細作妄行刺第一百九十九章 對飲閒談曉真意第六百二十七章 難民進堡亂象起第四十一章 清淨之地蔓瘴氣第六百二十三章 邊鎮廉頗真老矣第五百一十九章 遭遇圍殺背龍旗第三百三十六章 頭場新雪爲新詩第七十八章 巖洞庫藏有珍稀第六百三十八章 受封柱國接攤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御書閣中又生事第一百零九章 田莊老兒姜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