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大碗喝酒好拜師

袁可立是個文官,而且先前還是推官,文章寫起來自是嚴謹,後來當了御史,也是個動不動就跟人吵架互懟的行當,一封信雖然篇幅不大,但相信他一定能把事情始末說得清清楚楚。

可吳惟忠卻看了很長時間,而且合上信紙之後,久久沒有說話。

在李秘看來,吳惟忠一生以蕩寇平海爲己任,得到這樣的消息,勢必如同打了雞血一般,抓着李秘問東問西,然而這一切都沒有。

過得許久,這位老人才輕輕一嘆,朝李秘道:“人這一生,能得知己好友一二,便也足矣了,難得禮卿待你如此,老夫都羨慕了...”

李秘聞言,更是雲裡霧裡,這抗倭大佬絕口不提倭寇,怎地說起袁可立來了?

李秘正一臉迷惑,吳惟忠已經將信紙推了過來,李秘展開一看,也是哭笑不得。

前文倒也周正,寫得不算太文,卻也不是很白,透着一股子文官特有的酸腐腔調。

可到了最後,卻是一句大白話:“老哥哥,李秘這小子身手太差,你費心教他兩手絕技,聊以自保,感激。”

也難怪吳惟忠感慨萬千,因爲他追隨戚繼光多年,深得戚繼光栽培,既是部下,也算是半個徒弟。

若論武功,在諸多武將之中,吳惟忠確實是罕有敵手,便是如今軍中那些個殺伐四方的大將和悍卒,見到吳惟忠,也要低頭俯首。

而大英雄戚繼光是個軍事家,他寫兵書,造兵器,在軍事上幾乎是無所不能一般。

他針對倭寇,發明了狼筅等新型的奇怪兵刃,又針對倭刀,發明了戚家刀,便是到了後世,戚家刀仍舊是難以逾越的傳奇!

在對付倭寇期間,他還給戚家軍配備了虎蹲炮和各種火器,利用鴛鴦陣等等,在軍事上是一個接一個的創舉。

戚家軍僅僅四千多人,大多是義烏等地的農民和礦工,可戚繼光卻將他們訓練成軍紀嚴明的鐵血雄師,斬殺十幾萬敵軍,被譽爲十六到十七世紀最強的一支東亞軍隊!

而對於戚繼光本人,許多人也非常好奇,這位民族英雄的武藝到底如何?

真相或許已經沉入歷史的塵埃,但李秘有幸將塵埃撥開,重新見到了真相!

“戚將軍對楊家槍尤爲推崇,而將軍的刀法也出神入化,軍中皆稱戚家刀,便是武林中人,對將軍的刀法也是崇拜得五體投地,禮卿即便在最爲落魄之時,都拒絕我的幫助,可如今明知我得了將軍傳授,卻讓我教你,這份情誼又豈能不重?”

李秘聽得此言,不由心頭溫暖,也沒想到袁可立竟然會爲了他而開這個口。

“我也沒想到袁大哥會提這一茬,與將軍說句實話,在下對武功實在不感興趣,並非吃不得這苦,實在是天賦平庸,怕玷污了戚家軍之名...”

李秘知道武功這種東西都是不傳之秘,所以也委婉地推脫,吳惟忠卻搖了搖頭道。

“你這樣不好,禮卿既然開了口,便是你不學,老夫也是要教的,這纔是受人之託而忠人之事!”

吳惟忠說得懇切,李秘臉上雖然故作爲難,但心頭卻是竊喜不已,跟着吳惟忠學習戚家軍的功夫,可比跟着三六九這個神秘大和尚要強太多了!

李秘也不好直接開口,便將話題扯過來,朝吳惟忠問道:“這楊家槍可是宋時楊家將所用的槍法?”

吳惟忠笑了笑,端起酒來,朝李秘示意了一眼,李秘也捨命陪君子,喝了之後,吳惟忠才說道。

“你只說對了一半,楊家將固然有些名聲,但宋時多用鐵槍和直刀,楊家將用槍也不奇怪,楊家槍確實是源自宋朝,卻不是楊家將,而是義軍首領楊妙真。”

“這楊妙真雖然是個女流之輩,但槍法出神入化,罕有敵手,堪稱一槍在手,天下無敵,流傳下來的楊家槍,便是這位楊妙真的槍法,只是市井以訛傳訛,又有人說起楊家將故事,便生搬硬套,將楊家槍硬推給了楊家將頭上罷了。”

李秘聽得如此,也不由恍然大悟,繼而又聽吳惟忠解釋道:“便是綠林豪傑,武林上的高手,對楊家槍也是垂涎三尺,只可惜他們輕易得不到這槍法。”

“戚英雄懂得楊家槍?”

“將軍非但懂得,還將楊家槍凝練出十六招,列爲軍中寶典,傳授給戚家軍,除此之外,將軍的戚家刀法,也都大公無私地傳給了部下...”

李秘聽得如此,也不由讚歎道:“難怪戚家軍能夠無敵於天下...”

吳惟忠臉上也很是自豪,朝李秘道:“戚家刀法也是經過凝練的簡化招式,需知真正的楊家槍與戚家刀,由簡入繁,再返璞歸真,極其難練...可將軍將刀法真髓凝練出來,相當於喂到了這些部下的嘴裡了...”

說起這些,吳惟忠彷彿三天三夜都說不完一般,此時才顧及到李秘這邊來,朝李秘問道。

“誠如你所知,將軍把楊家槍和戚家刀都傳給了我,只是你年紀稍大,已經過了習武的好時機,好在你身體不錯,拳腳也過硬,算是有些基礎,學起來該是不難。”

“只是人都說月棍年刀一輩子槍,楊家槍想要學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需要在沙場上施展與搏殺,才能熬得大成,你已入公門,估摸着也不會踏入沙場,這槍法我會盡數傳給你,你也不必心急,即便練不成,也沒甚麼損失,強身健體也是好的,沒準哪天還能用上...”

“至於戚家刀法,那可是老夫的拿手絕活,今日咱們老少且喝個痛快,明日路上,老夫再慢慢教你!”

吳惟忠如此說着,端起海碗又要喝,李秘卻有些迷惑了。

“路上?”

吳惟忠將酒碗推到李秘嘴邊,李秘咕嚕喝了一口,他才笑着說道。

“明日我陪你往杭州去看看,老夫正好散散心,家裡烏煙瘴氣,我是呆不下去了...”

李秘也不由無語,原來是煩心於女兒的事情,要出去“避難”去了。

“將軍,倭寇即將大舉入侵,各地都有異動,而且其中一封軍報便是從海寧衛和金山衛這邊轉發到蘇州府的,將軍對此可有甚麼想法?”

吳惟忠已經有些醉意,紅着臉膛,瞥了李秘一眼,而後低聲道。

“這軍機大事,本不該與你說,但你快成我的關門弟子了,與你說一說也是無妨。”

吳惟忠如此一說,卻只是端着酒碗,遲遲沒有繼續說下去,用眼神來瞟李秘。

李秘與他大眼瞪小眼了好一陣,才陡然醒悟過來,趕忙端了酒碗半跪下來,朝吳惟忠道:“師父在上,請受徒兒一拜!”

吳惟忠這才眉開眼笑,將李秘扶起來,哈哈笑道:“袁禮卿今次可是失算了,都說讀書人聰明,我看也不過如此,哈哈哈!”

李秘更是迷惑了,心說這老兒,不對,這師父是不是喝醉了,怎麼說話開始七不搭八了?

“將軍...師父,這怎麼又給袁大哥扯上了?”

吳惟忠笑道:“往日裡與他往來,袁禮卿自詡聰穎,沒少給我下套,欺負我這個武夫,今日他卻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弄巧成拙了。”

“我吳老兒成了你的師父,他袁禮卿是你義兄,往後他見了我,還不得怪怪喊一聲幹師父?”

李秘見得吳惟忠大笑,也是哭笑不得,這位將軍師父的心可真是大啊!

吳惟忠一邊笑着,一邊與李秘喝了一碗,這拜師也算是暫時結束。

古時講究天地君親師,師父傳道受業解惑,那是人生中的貴人,對你一生命運都產生極大的影響,所以地位非常的高,拜師儀式也不可能這般草率,要舉行典禮,要有人旁證,纔像模像樣。

當然了,吳惟忠是個豪爽之人,李秘不願學他都要教,也就沒太在意這些儀式了。

“既然你成了我的弟子,也就不是外人,爲師就跟你說一說倭寇的情況。”

“咱們海寧衛與金山衛都是先鋒前哨,一個月裡沒十次八次示警,那是不正常的,甚麼倭寇異動跡象,在海寧衛根本就是家常便飯,只是沒想到你截獲了這麼重要的情報,所以蘇州府那邊纔將二者聯繫起來看待,事情也就顯得急促了...”

“這件事我稍候讓人支會金山衛,嚴加探查,儘快覷清楚便是,只有杭州張氏,確實是不錯的大族,可惜早年間不願併入戚家軍,也就少有往來了...”

“張氏不願併入戚家軍?可他們一直想要朝廷的詔安認可啊...”

李秘不由疑惑,吳惟忠卻只是笑了笑,朝李秘道:“張家自是不願加入戚家軍的,因爲當時他們比戚家軍的勢力還要大,張家的家主不願受戚將軍統制,而是希望像戚將軍那般獨當一面...”

“我明白了,他們不想併入戚家軍,是因爲他們想成爲另一支戚家軍!”李秘不由恍然。

“可以這麼說吧,早幾年,戚將軍抑鬱而終,張家就更是想將戚家軍取而代之,可惜有老夫橫在前頭,朝廷又怎會允了他們?”

“他們的野心大,朝廷不放心,只能這麼不尷不尬地吊着,到底讓他們在民間贏得了不少口碑與名聲,不過張家也確實有些本事,但凡能夠殺倭寇的,都是英雄好漢,老夫也從未敵視過他們。”

“只是若情報屬實,今次倭寇真要入侵,張家就不能亂來,老夫必須跟着你去,親自證實這個情報的真假!”

吳惟忠如此一說,李秘也頻頻點頭,只是吳惟忠接下來的一句話,讓李秘感到非常的不安。

“畢竟這情報最先可是從張家那裡傳出來的啊...”

李秘也不由心頭一緊,這情報來自於呂家娘子張氏未來得及傳出去的三十六龍柩之中,誠如吳惟忠所言,這情報確實來自於張家,這情報是真是假,裡頭到底還有甚麼內幕,也只能到張家去求證了!

李秘與吳惟忠一邊喝酒一邊暢談,然而書房外頭偷聽了大半日的那道身影,卻匆匆離開了!

第五百五十二章 圍殺逆賊又驚異第四百四十六章 開膛破肚得龍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風又起第三百零零零章 楚王馳援也及時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平邪道再降世第五百三十七章 少見出宮的皇帝第二百八十八章 推心置腹交老底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仇得報終不遲第二百五十九章 一同揭面引爭議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撼宗師一圖紙第二百零三章 烏篷船上有舊識第六百三十八章 受封柱國接攤子第四百五十一章 小酌小坐傳牌藝第一百二十四章 神堂庫房意外喜第五百三十九章 靜修山中無月日第五百七十一章 殊死搏鬥命如絲第四百零零九章 異種蔓延情勢急第五章 受聘客卿查玄機第四百八十九章 朝鮮國王有暗示第三百八十五章 連結恭妃尋助力第五百八十三章 神將酒女鬥心計第一百九十四章 久別重逢解怨隙第四百五十章 謹慎收場無鉅細第八十二章 河灘草廬有神子第四百九十九章 宴會舞刀別有意第三百三十二章 命懸一線有擋死第一百七十章 王大宗伯的誠意第三十章 逼迫之下得樞機第二十六章 癔症暴發且救急第一百九十九章 對飲閒談曉真意第四百四十一章 英雄少年出飛騎第七章 涼亭上籤巧解密第六百五十三章 地下水道好探秘第五百一十九章 遭遇圍殺背龍旗第三百一十五章 密旨再傳卻遲疑第五百五十四章 都督逃命局未知第五百二十八章 執迷不悟是崔氏第四百二十三章 兩大宗師談新戲第一百七十三章 心病盡去人長辭第三百九十三章 舉世歡慶我獨寂第四百八十九章 朝鮮國王有暗示第二百二十九章 醉酒士子瀕暴斃第四百五十八章 新晉侍讀終授藝第四百六十章 凡事暫安征程啓第五百五十六章 爲救貴妃踢場子第五百九十四章 天照大神之奇蹟第四百八十八章 雪夜崔氏來突襲第六百零零一章 叮囑立碑留萬世第四百七十七章 箇中內情俱已知第四百一十九章 夜裡爆發大變異第六百五十章 太監急皇帝也急第四百七十五章 幫會大梟起爭議第五十章 對峙奸宦比氣勢第一百四十六章 邪惡震懾世家子第二百一十章 聆聽老兄講舊史第七十九章 與君對坐談辛秘第一百六十章 更夫招供得新機第五百三十九章 靜修山中無月日第三百七十九章 長老獻策偷天日第八十章 近水樓臺得君子第三百七十二章 繁華京城首善地第二百零六章 僞裝潛藏到墓地第五百零零二章 陰陽神道傳宗嫡第一百七十四章 成長之痛苦意義第二百九十四章 啓程前夜盜書急第五百六十九章 放棄分壇回村裡第三百一十五章 密旨再傳卻遲疑第二百七十一章 師徒同心迥供詞第四百二十五章 牡丹亭夢後宮迷第三百二十五章 對坐淺嘗古彩戲第六十一章 瞞天過海入宅子第三十四章 送得茶餅方遂意第五百一十三章 贈禮雖輕有情意第八十八章 大都督無所不知第六百零零六章 爲求萬全互透底第三章 巧扮學徒探女屍第三百五十六章 天生高貴皇族裔第二百一十章 聆聽老兄講舊史第二百四十三章 康家大少瘋狂意第九十九章 且把生機託葛氏第五百三十六章 嚴冬未暖春未至第五百一十九章 遭遇圍殺背龍旗第三百九十四章 校官面前紛獻藝第三百六十二章 舉人慶功節外枝第三百四十二章 古怪侍郎又扯皮第五十四章 再遇女鬼酣戰激第六百一十四章 是幻是真難辨比第五百五十八章 刻意隱瞞非驚喜第六百二十二章 拜見老帥無多禮第八十二章 河灘草廬有神子第八十二章 河灘草廬有神子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夏郡王夜見遲第五百四十四章 繁雜瑣事多絆羈第五百二十章 生則同袍不忘死第二百零三章 烏篷船上有舊識第一百四十九章 抵達應天見利奇第一百五十六章 尋人之前找道士第四百六十六章 瞬殺六人反追擊第一百三十二章 令官好心或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