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一十九 贏了帝國首輔,輸了回家入土

bookmark

隆武二年七月,整個關中地區的主基調都是『治蝗』。

治蝗總指揮徐光啓擁有指揮關中地區任何一個鄉長的權力,只要是爲了治蝗,一切都要爲治蝗讓步,否則天災一起,蝗蟲氾濫,則整個江北不知又要多少人成爲餓殍,甚至發生易子相食的慘事。

對於徐光啓來說,這可是一個相當艱鉅的任務,從古至今就沒有成功過反而愈演愈烈的蝗災落在他手裡,要是治好了,他能成聖人,治不好他就是罪人,不說辭官了,搞不好還要賠上性命。

這是蕭如薰給他的選擇題。

治好蝗災,成爲下一任帝國首輔。

或者治不好蝗災,看着蝗蟲遮天蔽日而起,引咎辭職,鬱鬱而終,甚至自戮以謝國人。

反正皇帝把姿態做到位了,皇帝肯定不會因爲治蝗失敗而負責,需要負責的是他。

而且從徐光啓的角度看來,皇帝已經給了他很大的幫助了,很多東西都是皇帝在籌備,要什麼給什麼,已經做到了皇帝所能做到的極致,真的治蝗不成功,皇帝的確有理由不負責任。

當然少不了一番罪己詔下來承認自己用人不當就是了。

徐光啓面臨着重大的機遇和挑戰,贏了會所嫩……呸!贏了帝國首輔,輸了回家入土。

他不想輸,他還有很多想做的沒有做,他還有很多想要實踐的東西沒有實踐,只有當他成爲帝國首輔的時候,才能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和抱負,將大秦建設的更加美好。

所以養鴨治蝗勢在必行,這也是皇帝給此次治蝗定下的基調。

皇帝沒打算可以在第一年就找到解決蝗蟲生生不息的辦法,就想着可以亡羊補牢,即使蝗蟲卵無法全部清除,至少在它還是蝻蟲的時候,發揮人所能做到的,用鴨子去吃光這些蝻蟲。

如此一來,可以減輕蝗災的災情,可以讓農戶賣鴨子賺錢,還能給軍隊補充肉食,一舉多得。

關中和甘肅是之後重要的駐兵之地,也是重要的練兵場所,軍隊數量會非常之大,蕭如薰不僅要在這裡推廣飼養鴨子,還要推廣飼養肉豬,給軍隊補充足夠的油脂肉食,讓他們長肉,變得壯碩起來。

正好此時福建一名鄉長上書,說一個商人提供瞭解決蝗災的方法,希望可以得到皇帝陛下的重視,蕭如薰當然重視,立刻下令讓這名叫做陳經綸的商人入京,講述他的養鴨治蝗之法。

陳經綸帶着他的兒子陳振龍一起進入了京城,詳細敘述了他的方法。

這樣一說,蕭如薰心中的治蝗方略也有了大體的思路,知道了該如何應對蝗災的同時,還可以給軍隊補充肉食,讓農戶賺錢,一舉多得。

他重賞了這名叫做陳經綸的商人,還詢問他和他的兒子是否願意做官,陳經綸和陳振龍直接高興傻了,愣在那兒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說自己願意做官。

蕭如薰立刻任命這父子兩個爲新近成立的內閣直轄災害應對方略司郎中,正六品官職,專職負責傳授關中蝗災區的政府和人民如何利用鴨子防治蝗蟲。

皇帝一聲令下,內閣那邊火速通過了皇帝的任命,然後立刻按照陳經綸父子提供的有效經驗準備足夠的鴨子,準備一同送往關中蝗災區交給徐光啓來統籌規劃,當時是四月下旬。

六月中旬,陳經綸父子帶着第一批三萬只鴨子從北京出發,向西安府前行。

蕭如薰任命這父子兩個去給徐光啓做幫手,協助徐光啓在關中推廣養鴨治蝗的方略,特地囑咐他們要親身下到每一個村莊和每一戶人家做交流,有必要手把手教會民衆如何飼養鴨子來吃蝻蟲。

他們如果成功了,這樣寶貴的推廣經驗將會被推廣到全國各地的蝗災氾濫區,如果有朝一日蝗蟲在華夏大地絕跡,他陳經綸和陳振龍的名字必將名垂千古,在史書上留下極其光彩的一筆。

蕭如薰是這樣勉勵他們父子的,父子兩個當場就哭了,說自己就算拼了這條命不要也要回報皇帝陛下的大恩大德,什麼家裡的小生意也不要了,叫家人去關掉,以後一定一心一意給皇帝陛下做事情

商人直接做官,還是有實權的,這是多少年沒有出現過的事情了,好像從儒家全面掌握話語權之後就沒有聽說過。

以往倒不是沒有商人做官,往往在朝廷困難的時候,朝廷都會拿出一批官職去拍賣,賣官的事情歷朝歷代都有,但是賣的種類都是虛職,只有頭銜沒有實權甚至有的連俸祿都沒有隻是買回來好看而已。

朝廷也是要恰飯的,但是天災人禍的攪的朝廷不得安寧,沒辦法的時候只好用官位來換錢了,所以有權的人只要想,永遠都不會缺錢。

可是從一介小商人的身份直接成爲政府官員還能掌握實權需要做實際的事情,這種情況可真是很久都沒有出現了。

陳經綸和陳振龍還擔心這個任命根本通過不了,因爲商人做官什麼的實在是匪夷所思。

結果上午皇帝剛說下午組織部的人就把官員的一切憑據給送來了,還給他說明了每月的俸祿和福利等等。

陳經綸父子也是呆滯了很久,才意識到父子兩個已經在不經意間越過了從商人到官員這道看似不可逾越的天塹。

他們估計自己會出名,當然,他們也的確出名了,京師很快就傳揚起了皇帝陛下任命兩個商人做了官,還讓他們承擔相當重大的職責。

陳經綸父子帶着三萬鴨子大軍出發的時候,強勢圍觀的吃瓜羣衆可不在少數。

他們手裡拿着一把炒瓜子,一邊嗑一邊用好奇的眼神看着這兩位從天而降的特殊幸運兒,一下子跨越數個階級成爲了官員的幸運兒。

陳經綸父子知道自己身上肩負的使命,皇帝陛下可是把很大的期望都寄託在了他們的身上,皇帝陛下親口說,任命他們做官員還是費了一點周折的,他們可不能讓皇帝失望,免得皇帝還要爲他們承擔責任。

從這一點上來說,陳經綸父子必然是盡心盡力的。

跟着護送鴨子的軍隊還有一批年輕官員,他們將是陳經綸父子得力的助手,將協助陳經綸父子在關中大地推廣養鴨治蝗的方法,協助當地基層政府官員一起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體系。

一千零九十 憫農五百四十一 爲皇帝親信者勿忘晁錯四百三十二 興師問罪(五)一千二百一十七 秦軍迅猛推進一千二百六十五 袁儼被捕八百八十二 給他們一個驚喜三百二十 大明重返南洋一千零二十三 不安的努爾哈赤六百三十七 開槍!一千零三十五 一定要回來!五十四 相互之間的猜忌七百一十六 他們的膽都被打破了一千零八十三 啼笑皆非六百七十六 無法忽視的一天八十五 杖責李如鬆七百零三 北伐的決心(上)三百七十九 圖窮匕見六百九十一 袁黃的擔憂(上)六百八十一 混亂的局勢七百零八 我在緬甸可還有好幾萬精兵啊!七百三十八 老首輔,你過時了九百六十一 一堆爛泥二百三十四 王對王一千二百六十七 大忌諱六百五十九 無法預料的未來一百一十五 混亂的明廷一百二十七 穩渡臨津江七百九十二 十萬火急九百三十七 他不怕我死掉?一百三十七 血戰碧蹄館(六)一千一百零三 孫時泰的覺悟(上)三百二十一 莽應裡的對策五百一十四 『真正的勇士』八百零八 沈一貫是極其詫異的一千一百八十五 兩全之策一千一百三十二 保命牌四百八十 拜訪徐光啓(下)九百九十七 趙世卿死了一百一十五 混亂的明廷六十二 哪見先生點筆時一千零二十一 衛改府一千零八十一 戰爭結束了(上)六十一 我們要個孩子吧九十二 帝國最後的榮耀八百零七 目標,會師南京!一千一百七十九 韓擢抵播州二百四十一 三方會談(中)七百五十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六百七十六 無法忽視的一天五百五十一 大亂驟起四百五十八 菲律賓海戰(二)三百八十三 歸來一千零七 兩杯酒六百三十八 三絕一百零三 伏擊一千零七十八 楊應龍的挑釁一千二百六十六 還他一個清清白白一千二百五十五 簡單易懂的指令一千二百二十八 難以接受的破衣服四百七十五 阿挪的努力二百九十二 特務國家二百一十七 明軍總攻四百五十二 船一千二百零五 外交孤立行動八百九十 這個自作聰明的傢伙喲!一千零三十五 一定要回來!一百零九 強勢否決二百八十七 出兵之議七百五十三 緊急協議七百零一 接風洗塵一千三百一十九 贏了帝國首輔,輸了回家入土四百四十三 混帳東西!七百五十九 京城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二百六十 李昖的小心思七百七十九 口出粗鄙之語的傻子一百三十八 血戰碧蹄館(七)一千三百五十五 萬事俱備四百八十五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八百二十六 屋漏偏逢連夜雨八百七十 交手三百八十二 該死的政治啊四百五十五 煥然一新的水師七百一十三 先斬後奏一千三百六十四 皇帝拔出了天子劍,劍指北海七百六十一 老夫親自爲你牽馬一千二百四十九 絕對的忠誠一千二百五十三 怠政?三百六十三 洛猜之死(下)九十五 沈惟敬的斬首行動一千三百一十一 他只是皇帝(上)一千零一十二 一個人在戰鬥九百二十四 你們是要造反嗎?!二百三十三 明軍血戰德川軍(下)一千零八十三 啼笑皆非一千一百七十三 前田利家覺得頭疼不已七百 強烈的恐懼和不安支配着駱思恭九百六十七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千二百六十四 沐家認慫六百二十 當幸福來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