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九十一 徐光啓的決定(上)

bookmark

徐光啓醒過來是一天半以後的事情了。

考完試之後他就回到了自己的出租小屋裡面倒頭就睡,一覺睡到一天半以後,起來一看,天都黑了,看了看時辰,發現現在是子夜。

他一時間還沒有弄清楚現在是什麼日子,但是清醒之後,一種巨大的失落感便迎面襲來了。

考砸了。

他知道自己考砸了。

考場上身體的難受和頭腦的混沌讓他意識到自己一定沒有做好文章,考到後來全靠一股意念在支撐,他自己已經非常清楚自己這次考試的結局是怎麼樣的——如果沒有奇蹟發生,就是落榜了。

自己已經三十六歲了,科考十數年,去年好不容易考上了舉人,本想着今年一鼓作氣考上進士光宗耀祖,給科考之路畫上一個句號,結果卻敗在了這無法適應的極度嚴寒和不爭氣的身體之上。

家裡已經沒有更多的積蓄讓自己考科舉了,所以這纔不得不外出謀生,結果好不容易考上舉人,卻無法更進一步,這對於剛剛以爲自己要走上人生巔峰的徐光啓而言是一種巨大的打擊。

他開始懷疑自己能否在科舉之路上更進一步,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可以成爲進士,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甚至某些時候,他就覺得停下來也好,反正作爲一個舉人,已經有了一個做官的資格,有了官身,得以免稅,自然會有人把土地投獻到自己名下。

因爲家貧而不得不出來讀書考試尋找出路的自己,其實在考中舉人的時候就已經達成了目的。

結果當時那種得中解元的快感將自己的冷靜全部沖垮了,居然覺得自己有能力向更高一個層次的進士衝擊一下,但是思來想去,考中順天府的解元對於自己而言未必不是一種幸運,是因爲主考官賞識自己自己才得以考中解元。

運氣用完了吧?

儘管成績還有一個月纔會公佈,但是徐光啓已經基本上不抱希望了。

真的,就那種文章,自己看了都覺得難受,怎麼還能有更進一步的底氣呢?

現在該做的不是考慮考試的名次,而是該考慮離開京師回到南方繼續自己的人生了,科考已經沒有希望,那不如就做個舉人老爺富足安穩的度過一生吧!

懷揣着這樣的想法,大半夜的,徐光啓裹着衣服起身,開始在自己的小屋裡面收拾起了自己的行李。

衣服,書本,些許銀兩,其實東西無非就是這麼些東西,作爲一名趕考舉子,身上還能有什麼呢?

這就是老家可以給自己置辦的爲數不多的盤纏了,家道中落的徐家是支撐不了一個又一個三年的,等他回家就要開始爲這些年家裡爲自己的付出進行回報了。

徐光啓收拾好了櫃子裡的東西,又把牀底下的幾個盒子拿了出來,等到他看到一個細長的盒子的時候,忽然愣住了。

這是……

徐光啓默默的打開了這盒子,朝裡頭看了看。

那杆燧發銃還好端端的躺在盒子裡,當初這杆燧發銃隨着蕭如薰的那封信一起被自己放在了盒子裡,藏在了牀底下,因爲擔心看了信之後會對自己的考試準備產生影響,徐光啓就沒有看,而是準備考完試之後再看,一來二去,竟然也淡忘了。

徐光啓把燈點的更亮了一些,打開了這封信。

他本以爲一個武將就算讀過些書認識些字也寫不出什麼東西,最多是一些關懷的話,一些自己在朝中關係的描述等等,但是他萬萬沒想到蕭如薰沒有說這些,除了開頭的一些寒暄之外,就是陳述自己的志向和理念。

“我雖爲武將,但也知道禮義廉恥,從小便明白讀書不是爲了做官而是爲了治國,也是爲了在危難之際得以救國。”

“讀書是爲了什麼,我是武將世家,無法做文官,讀書還有用嗎?我曾這樣詢問授業恩師,恩師思慮良久,對我說,讀書是爲了天下蒼生。”

“那是我尚且年幼,不明白讀書怎就是爲了天下蒼生,我一武將讀書居然是爲了天下蒼生,豈不可笑?”

“待到寧夏之役結束之後,我才明白,我讀書所學到的那些東西,得到的知識,全都用在了對抗外敵之上,獲得勝利,斬將奪旗,平定叛亂,恢復民生,這大概就是授業恩師所想要告訴我的。”

“我曾聽聞江南文教昌盛之地多有讀書人考取舉人功名之後便止步不前,從讀書人化爲鄉野豪紳,借舉人之特權而大肆斂財,兼併土地,驕奢淫逸,顛倒黑白,我便疑惑,讀書難道就是爲了讓自己更富裕並且魚肉鄉里嗎?”

“當讀書成爲心思惡劣之人魚肉鄉里之階梯,讀書還有什麼意義?孔聖人所言的一切還有什麼意義?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之豪言壯語還有什麼意義?若不能做到經世致用,一切的學識都不過是擺設而已。”

“如薰以爲,如果讀書只是爲了讓自己更富裕而不是心懷天下救國救民,那麼讀書就沒有任何意義,只是讓天下之間又多了一個會用自己的學識欺壓百姓欺騙朝廷的斯文敗類罷了。”

“讀書人都鄙視武人粗鄙,可是他們讀了書以後所做的事情難道不比我這個武將所作的更加粗鄙嗎?以文亂法之舉難道就是文雅之舉嗎?”

“救國救民並非是讀書人的特權,而是天下人都該去做的事情,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而非讀書人之天下,救國救民非一二讀書人所能完成,而需要天下人羣策羣力方能完成。”

“天下讀書人不過三十萬,而黎民百姓卻有萬萬之數,三十萬讀書人安能扶持萬萬黎庶之國?需天下人無分士農工商,皆願出力,需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羣策羣力,則天下大有所望也,正是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如薰不才,雖然只是一武將一匹夫,卻也願將天下興亡負於肩上,用讀書征戰所得來的一切爲天下興盛盡一份綿薄之力。”

“先生若願助我一臂之力,緬甸鎮大門永遠爲先生敞開,先生若願在朝廷做官,如薰則願與先生爲友人,望先生勿要忘卻讀書科考之根本,身在朝廷亦能憂國憂民,勿忘張江陵,固如薰之所願也。”

八百五十 沒人可以阻止我六百六十四 戰前日常(下)一千三百二十八 百年大計七百六十七 沈一貫!你想造反是不是?四百一十六 利瑪竇的決定六百四十六 做戲就要做全套一千零八十八 黑閻王與黑無常三百零一 翁婿夜話(下)一百二十七 穩渡臨津江九百一十四 赭黃色的絹布一千零八十七 父子七百九十八 總動員七百零二 是那個孫承宗嗎一千零八十五 遍讀史書的太上皇七十八 苦澀的努爾哈赤一千零七十三 一種計謀?七百九十九 季馨沒死?一千一百七十八 百僚未起朕先起(下)六百零九 省錢政府六百三十六 徐光啓頓時覺得臉上臊得慌一千一百八十六 早晚會有一戰二百七十四 決然的母子(下)九百六十九 當仁不讓的選擇一千一百九十三 蕭如薰也沒有休假五百四十二 蕭如薰第一次對自己堅持的理念產生了懷疑三百四十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上)五百三十六 他們可以向南來,我們亦能往北去七十三 歷史發生了劇變四百五十九 菲律賓海戰(三)六百三十六 徐光啓頓時覺得臉上臊得慌六百六十一 定個小目標,先豎它五六座京觀七十二 癡兒啊!七十一 一片公心四百六十五 呂宋國王六十七 最後一關八百七十九 一起殺了!三百八十六 政治動物一千一百八十八 前田利家死了七百五十八 那一日二十七 君欲上天乎?一千一百九十一 豐臣秀次的危機三百八十九 來自北方的風暴二十五 進擊的麻貴一千一百三十六 她可真是聰明二百七十四 決然的母子(下)八百四十四 爲時已晚七十 蕭李爭鋒(下)七百五十四 李如鬆做了一個決定一千二百二十五 李氏的危機五百二十四 萬曆二十六年伊始一百八十九 帶路黨玄蘇七百六十二 趙志皋覺得自己好像看到了些什麼一千零四 遠方來客七百八十二 滿朝文武,無一骨節矣七百七十五 無法預料的事情三百九十四 蒸蒸日上的緬甸鎮(下)五百九十七 甜棗二百九十六 不甘的李成樑四百八十七 密謀一千三百二十九 大秦的百姓還遠遠沒有過上好日子二百六十四 夢醒時分八十八 心安樂,才能身安樂一千一百五十一 宋承恩的投桃報李一千一百二十九 打到天崩地裂也要繼續打四百五十四 要讓軍隊習慣直接被最高統治者指揮三百九十七 陳龍正西行記(三)五百六十九 向死而生(上)一千一百五十八 極惡惡人蕭如薰五百九十二 徐光啓的決定(下)一千二百四十七 他們畢竟也不是什麼哲學家三百八十二 該死的政治啊四百二十四 歸來的利瑪竇一千二百六十四 沐家認慫七百九十六 開動的戰爭機器(下)四百零七 理想社會一千一百三十四 後關失守八百八十六 劉黃裳的慶幸六百二十五 細作?一千零四十六 不可同日而語三百九十七 陳龍正西行記(三)八百九十三 誅殺(上)二百六十七 送王閣老入宮休息!一百五十七 落後的水戰戰術(三更)二百七十八 不爽的李成樑一千三百零九 成功的政策一千二百二十四 悽慘的一行人一百六十 倭寇來使一千一百九十五 另類的堅壁清野七百五十九 京城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九百二十三 黃袍九百七十五 樂不思蜀的徐弘基九百六十六 後路一千零四十六 不可同日而語四十 哱承寵遊說周國柱五十四 相互之間的猜忌八百九十一 夜宴(上)二十八 腦洞大開的蕭如薰七百八十六 逃出生天一百三十一 黑田長政的最後一搏三百六十 雙雄爭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