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九章 謊言成真

私募能不能成功,最主要的一點是能不能上市。

這一點,白錚有很強的發言權。

撇開徵戰米股的事情不提,單單一個千百度的投資就很能說明一切。

就在年初,千百度經歷了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公司估值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大體上來講。

前兩輪融資以風投爲主,千百度管理團隊的股份依舊是1155萬股,佔總股數2595萬股的44.5%。

總股數增加,管理團隊的持股比例下降。

第三輪融資則是以吳良爲主,他先是以奇唬三六零的名義收購了千百度八千會員的廣告位,再將好123以1億的價格賣給千百度再次拿到12%的股份。

由此,千百度的股權結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總股本3114萬股,創始人團隊1155萬股,良錚基金519萬股。

事實上,所謂的第三輪融資僅僅只是吳良和黎彥宏兩個人導演的一場大戲。

編劇:吳良,黎彥宏

導演:吳良

演員:羣演

觀衆:良錚基金的非創始人投資者,以及包括IDG在內的其餘投資者。

零三年互聯網大會前夕。

吳良登門拜訪黎彥宏,雙方就好123網站的合作達成共識。

吳良以好123網站入股,作價1億,換取千百度20%的股份,其中8%作爲創始人團隊的回購股份,總計519萬股。

原因,黎彥宏後悔了。

第二次融資的1000萬米元稀釋掉了太多的股份,不利於後續的融資。

也正因爲如此,黎彥宏出臺了牛卡計劃,將管理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而吳良的到來,不僅僅是用好123網站爲千百度帶來40%的流量,更用自己的廣告公司爲千百度帶來了上億的廣告收入。

這其中,僅僅一個《凱旋》網上的宣傳就爲千百度帶來的是近5000萬的利潤。

2004年全年,千百度的廣告收入就已經達到了近5億,其中一半左右是由後浪廣告公司帶來的。

他的廣告客戶衆多,進入到電商領域的也不少,千百度的競價排名就成了首選,誠然,吳良對客戶所謂的半買半賣性質可以稱得上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們開始習慣於在互聯網上打廣告。

面對吳良的這樣能爲千百度發展帶來充沛資金的大股東,雙方一拍即合,也就有了二氣的老暴那一幕。

如此帶來的後果是:

中視的負面信息,讓大多數人都知道了千百度這樣一家網站——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八千會員的造謠信息,帶給吳良的是,他可以吸納更多的投資人——他們的視角壓根就不是普通人所能理解的。

雙贏。

包括閻怡勝,白錚在內,都是屬於吃瓜羣衆,尤其是白錚,更是將千百度這樣一家互聯網公司整日掛在嘴邊,忽悠自己的投資人投資股權。

甚至於第四輪融資當中也包含這樣的因果關係在內。

領投:IDG。

當然,這並非說IDG看不破所謂的八千會員有些不靠譜。

他們決定投資,一方面是實地計算過千百度的盈利,另外一方面則是吳良的存在,屬於跟在吳良後面喝湯的那一波人。

評估千百度對外的盈利,計算最簡單的方法當然就是所謂的這八千會員的廣告位。

最低的廣告位每月500,一年6000,所有的廣告位收入達到4800萬。

而根據千百度零四年對外公佈的廣告位的價格,翻倍,這就又是9600萬的收益。

當然,單純的廣告位只是所有廣告收入的一部分,收益的大頭則是競價排名。

總體計算,2004年盈利4億,換算成每股收益,達到12.86,以互聯網20倍市盈率計算,股價257.2,估值80億。

那麼,上市前的融資,這部分也可以作爲參考來計算。

於是IDG出現了。

如果說,前兩次融資是爲了單純的融資。

那麼第三次吳良的入股則意味着交一份漂亮的業績。

對於吳良而言,20%的股份顯然並不能滿足,他用良錚基金忽悠投資者,肯定是要給他們好處的,所以,用好123%入股之後,又追加了四億投資,繼續擴大持股比例。

同樣,這部分股份依舊有對半的股份劃撥給管理人團隊,總共1038萬股中的一半劃撥給了黎彥宏團隊。

對於第二次融資的風投來說,他們投資1000萬米拿走了960萬股,已經翻了五倍。

總計,經過三輪融資,總股本4152萬股,其中創始人團隊的1155萬股爲a類股,另外還有726.6萬股的b類普通股,持股數量算是佔到了45%,基本維持不變。

而良錚基金所持有的股份堪堪達到830.4萬股,佔比20%。

真正稀釋的只有外資投行。

算得上是雙贏。

第四輪上市前的融資,吳良沒有過多的參與,大致知道個結果。

融資一億米,所付出的股份僅僅只有10%,415萬股,每股摺合24米元。

願者上鉤。

另外,對於黎彥宏來說,他本身不缺錢,上市也僅僅是對他的投資者一個交代而已。

這當中所有的彎彎繞,吳良知道,黎彥宏知道,劉南風知道半個,不過財務人員的嘴巴相對嚴實一些,以至於閻怡勝壓根就不知道。

她見到的只是吳良氣勢洶洶的在黎彥宏辦公室發飆,僅此而已。

而她現在又將私募的事情扔了出來,吳良不由得感覺到好笑。

但是,閻怡勝的理由也很強大,“二級市場六塊,我們只花了3.55,私募的投資者怎麼算應該還是很清楚的,最主要的是,一旦千百度上市,咱們私募的名氣就真的起來了!募集這麼點資金真的不算什麼大問題。”

吳良其實最不願意的就是聽見這樣的話,但是事實真的就是如此。

蘋安上了個市,體量已經不是吳良輕輕鬆鬆就能啃一口的,不管怎麼說,也是號稱千億市值的存在。

10%投行離場加4%的員工持股套現,總計14%,8.54億股,二級市場上就達到百億的規模了。

如果沒有袁卓基金撐着,他想拿出來真金白銀還真的是有點困難。

主要還是時機不湊巧。

投資衆多,還沒真正享受到回報,吳良甚至在想,再這麼下去或許哪一天自己的資金鍊也會出現斷裂吧?

他感慨萬千,最終還是無奈的答應,“國信吃不下,那就只能是母公司了,到時候別說我沒有給國信機會。”

韋大新倒是沒覺着這話有什麼異常,閻怡勝聽完就開始撇嘴,“國信也可以做自己的私募。”

這纔是最穩妥的做法,公募基金受到的監管太多,所能投資的領域也受限,私募更爲靈活一些,甚至於可以當成風投來運作。

風險和機遇並存,各種投資組合,投資者也會有更多的選擇權。

第八十章 生活服務節目?第三十八章 吳顧問第七章 我爲彩票狂第八百四十四章 技術大拿的分析第四百四十八章 打靶歸來第二百零一章 勝利在望第三百零二章 籌備第八百二十八章 兩次試探第六十三章 十二億估值?祈禱第九百五十二章 小桃第六百六十三章 南山,穩了第八百二十二章 找買家第七十八章 快給我抹均勻了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看就叫real吧第七百九十二章 兩不耽誤第二百四十二章 交涉第六百六十二章 未請自來第八百六十二章 我去上班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素的第二百一十四章 年會第一百五十七章 存錢計劃第七百六十三章 販賣恐懼第五百一十一章 上一盤西紅柿炒蛋第八百零三章 自由心證第四百一十一章 四方動第五百一十四章 北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一個另類的勵志故事第九十七章 編譯值還在(第四更)第四百三十一章 神奇的海馬體第五百七十二章 繞不開祈禱第二百一十六章 正式開始第一百二十六章 股份換點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持金於鬧市第二百五十三章 蟹老闆第八百六十五章 良機第三百三十六章 亦師亦友第五百八十六章 獅子大張口第七十章 純潔一點好不好第二十一章 吳猶豫第七百一十九章 釋放善意第六十七章 收購一家來的最快第八百五十三章 蹭個廣告出來番外:花花和大風的故事3第七百三十八章 朱小靜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活要有儀式感第四百二十三章 首頁大屏banner設計第四百五十三章 代言人風波第五百九十七章 茶如人生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堂第八百零九章 產品展示第七百六十二章 誰控制誰?第八百九十九章 豪瑟先生第二百一十四章 年會第六百一十六章 慈善晚會第七百三十一章 就靠一張嘴第一百八十五章 你來不來?第五百九十章 一個夠不?第三百五十七章 吳海君第七百二十一章 開工第六百零六章 驚變第二百二十五章 密謀第三百零二章 籌備第六百零九章 迂迴第九百三十二章 有一種天才,叫做勤奮第五百二十八章 坑的就是他第二百二十九章 終見網大爲第六百八十二章 情感廣告狂人第七百二十八章 煎熬的張總第二百零六章 就怕你沒想法第八百章 變化第八百零七章 倔強的美琪第二十二章 酒不錯第六百九十章 王卓的目的第一百九十七章 熱點第一百四十八章 你可是欠了我兩個人情來着第九百五十八章 後浪之子(大結局)第六百九十章 王卓的目的第六十四章 雙一第八十一章 吃積食了?第九百章 一言不合掀桌子第七百六十八章 花花,上第八百一十七章 隱蔽的角落第四百六十一章 那是自己的女朋友第一百一十八章 記者登門(1/4)第九百零五章 找顆G芯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做總統就做廣告人第六百一十三章 省商行第四百五十五章 沙井蠔第五百零九章 那就來點沙雕的第八百四十六章 年底啦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購利樂枕第七百二十三章 招標會前第五十九章 小單子第七百三十章 小型天網第五百三十五章 看片第七百二十八章 煎熬的張總第九百二十六章 差點翻車第二百零三章 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