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紅花白藕是一家

無涯觀像一頭碩大的怪鳥,伏在觀日崖的峭壁之上,天風閣是怪鳥右翼上的一根骨刺,直指蒼天。

魏十七一早來到天風閣,見無人值守,便拾階而上,登上了頂層的望天台。這是整座無涯觀的最高處,風聲嗚咽,如泣如訴,鎮妖塔近在眼前,巍然屹立於山崖,搖搖欲墜。

看了幾眼,魏十七覺得心馳神搖,忍不住緊緊抓住欄杆,頸椎咯咯作響,彷彿生鏽一般。

就在昨日,也是這個時候,晨曦點亮了鎮妖塔,他聽見有個女子在塔下幽幽嘆息,她說了句:“你終於來了!”在這之後,苦道人如癡如醉,着魔一般舞動血月草刈鐮,衝向鎮妖塔,結果落得個頭身兩處,屍骨全無的下場。

但那句話,真的是對苦道人說的嗎?魏十七望着鎮妖塔,心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終於來到這裡的人,會不會是自己呢?

不知站了多久,風吹得臉發乾,眼發澀,鼻發酸,他終於聽到了清明的腳步聲,三步並作兩步,一蹦一跳跑上樓來。

“呀,原來你早來了,躲在這裡吹風!”

魏十七笑笑道:“是啊,吹吹風,看看塔,這裡視野開闊,景緻不錯。”

清明搓着手道:“不行,風太大了,提着嗓子說話累得緊,快下來,找個地方坐下說話,在望天台上吹一兩個時辰,會變風雞的!”

魏十七從善如流,一路跟着他下到天風閣的三樓,進了一間敞亮的靜室,面對面坐在蒲團上。風聲小了很多,窗戶紙嘩啦啦響,清明吁了口氣,老氣橫秋道:“不是我好爲人師,掌門關照的,御劍宗的弟子,修爲可以不高,飛劍可以不利,但見識一定要有。”

“聽仔細了,這是御劍宗弟子入門的第一課,我代嶽師叔教你。”

“數千年前,崑崙派與太一宗,呵呵,紅花白藕是一家,祖師爺傳下的《太一築基經》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入門第一步便是引天地元氣日月精華入體,凝結道胎,之後劍修玄修就分道揚鑣,各展所長。劍修練劍,分裂道胎,凝鍊劍種,祭煉飛劍,經御劍、劍芒、劍氣、劍絲至劍靈,過七關,臻於‘一劍破萬法’的無上境界。玄修煉氣,自道胎而金丹,金丹而元嬰,元嬰而煉神,煉神而渡劫,據說渡劫之後,便是破界飛昇。”

“所謂御劍,即運用道胎與劍種間的先天感應驅使飛劍,一旦道胎凝結爲金丹,劍種便成爲死物,是以劍修止步於道胎,與金丹元嬰無緣,更不用說煉神渡劫了。不過劍修雖然放棄煉氣,單以戰力論,卻穩穩壓過修爲相仿的玄修一頭,玄門的符修也罷,器修也罷,耗費大量時間精力煉氣,煉氣之餘再兼修符籙法器,事倍功半,遠不及劍修勇猛精進。”

“不過劍種易得,飛劍難求,要找到一柄契合自身的飛劍,殊爲難得,要看各人的運數,更何況飛劍雖利,終有折損的時候,因此劍修在練劍之餘,大都會學上幾手法術自保,以備不時之需,像五行宗的五行法術,毒劍宗的驅毒術,鉤鐮宗的五雷*,威力之大,不遜色於玄門的神通。”

“崑崙劍修過七關,入門爲道胎,登堂爲劍種、御劍,入室爲劍芒、劍氣,大成爲劍絲、劍靈。第一關道胎關,分開竅、通經、結胎三步,第二關劍種關,分溫養、凝種、祭劍三步,第三關御劍關,分驅劍、通靈、圓通三步,從第四關劍芒關起,因劍訣不同,修煉各異,並無定法,大抵崑崙弟子把御劍術練到‘心劍合一,運轉圓通’的境界後,再擇定一門劍訣精研,進而修煉芒、氣、絲、靈。”

“崑崙最厲害的劍訣,當數青冥、紅蓮、燭陰、混沌四門劍訣,所謂青冥浩蕩,無堅不摧,紅蓮業火,破盡萬法,燭陰吹息,光照幽冥,混沌如一,先天地生,四訣中公認混沌訣最難入門難,修煉難,突破難,數百年來,只有嶽師叔一人練成青冥訣次之,紅蓮訣和燭陰訣較易上手,修煉的人最多。除此之外,還有洗鹿訣、陰陽化極訣、地火訣、冰心訣、五毒訣、玄陰訣、焚心訣、飛羽訣、五刖訣、鯤鵬訣,林林總總,盡數收藏在‘玉海’中。”

“崑崙嫡系原本有御劍、五刖、鯤鵬、五行、毒劍、鉤鐮、飛羽七個宗門,那個……歲月不居,大浪淘沙,宗門起起落落也是常理,如今五刖宗和鯤鵬宗已然消亡,流石峰上還剩下五個宗門。御劍宗宗門位於觀日崖無涯觀,與鎮妖塔比鄰,宗主就是當今崑崙掌門,五行宗宗門位於赤水崖上,地勢險要,俯瞰赤水河,宗主是樸天衛樸長老,修爲高深,二十年前業已突破劍絲關……”

……

清明腹笥甚廣,滔滔不絕講了一個多時辰,魏十七也不插嘴,連姿勢都不稍變,做足了勤學的姿態,這讓清明對他的印象極佳。過足了話癮,最後他拍着小胸膛問魏十七,修煉上可有什麼疑問,他可以解惑。

魏十七想了想,問起體修的修煉之法,清明愣了一下,訕訕地說,體修與符修器修雖同屬玄門一脈,修煉的功法卻源自妖族的煉體術,與《太一築基經》無關,他不甚瞭解。又問起妖族的修煉之法,清明還是訕訕地搖了搖頭。

大話說在了前頭,清明有些尷尬,作爲補償,他給了魏十七兩瓶黃螭丹,沒有背地裡做手腳剋扣他。

魏十七接過黃螭丹,隨口提起乾坤一氣丹,清明鬆了口氣,他經常出入丹房,把黃螭丹之類的丹藥當零食吃,吃得多了,自然知根知底。

“乾坤一氣丹是掌門親自開爐煉製的丹藥,溫和純正,久服無礙,黃螭丹的效力比乾坤一氣丹更霸道,但是吃多了藥力減退,於身體大有害處,服用黃螭丹補足元氣,三日一粒,最多不宜超過三瓶。”說着,清明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灰塵,朝天風閣外走去。

魏十七跟在他身後,忽然又想起一事,問道:“棧道下層廂房裡的老馮,他是何許樣人?”

“他也是御劍宗弟子,修崑崙四訣中的紅蓮訣,造詣不深,倒是精研控火之術,於制器頗有心得。五行宗三番五次來討人,掌門都沒有鬆口,硬把他撂在湯沸房,幹些打雜的粗活。他有沒有怨言?”

“沒有。”

“那就好。掌門把他留在那裡,自有用意。”清明踏上棧道,彎起嘴角朝他笑笑,撒開兩條小短腿,蹦蹦跳跳跑走了。

第五十二節 蘿菔道人第五十八節 未到山窮水盡第七十二節 生死攸關的難題第三十五節 拒人千里之外第五十八節 扯虎皮拉大旗第八十九節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十二節 着了對方暗算第六節 吃到嘴的食第六十一節 我是個大老粗第十九節 重闢五明宮第六十七節五丁開山符第四十八節 託生死共富貴第六十二節 吾欲連夜興兵第九十節 元陰屍鬼第四十七節 夏蟲不可語冰第八十六節 孤身匹馬第五十九節 地獄無門你自投第二十八節 聽任他安排第八十八節 生死置之度外第六十六節 不必如此做戲第二十九節 參天造化樹第四十二節 這一日是立秋第十四節 上蒼饋贈的禮物第四十六節 妖元成域第八十三節 終非池中物第十四節 渺小如螻蟻第五十八節 歲末賭局第四十二節 三步並作兩步第二十六節 螺螄殼裡做道場第一百二十六節 護山大陣第二十八節 用心何等險惡第一百八十八節 忍一時之氣第八十五節 唯求此心不滅第二十一節 富貴險中求第十八節 舌頭忙得打結第九節 紫陽道人的手段第十一節 生而知之第二百十四節 春夢無痕第三十一節 控心第一義第七十四節 裂谷之底第二十七節 前後兩個主人第三十六節 彼此的存在第三十九節 心中猶有不足第三節 瑤池仙界第九十九節 化身火鳳第一百節 扮一回縮頭烏龜第十一節 昆吾金塔第四節 大字不識一籮筐第十二節 好一幅皮囊第八十五節 生死只在一念間第八十三節 鎖不住意馬心猿第七十三節 殺父之仇第一百三十一節 山漸道人第八十二節 一點小默契第三十四節 扯虎皮拉大旗第十三節 不平靜的夜第十六節 一口唾沫一顆釘第十八節 寄人籬下第一百零三節 柿子得揀軟的捏第一百零九節 局中棋子第五十一節 五雲玲瓏閣第十一節 生而知之第一百四十二節 覆巢無完卵第三十八節 英雄無用武之地第一百二十五節 固所願不敢請第三十七節 沒有半點後悔第七十七節 龍象和尚第一百十七節 山不來就我第五十七節 看清了自己第九節 翻山越嶺急行軍第三十一節 不顯山不露水第三十九節 像情人的手第十四節 遙遠的傳說第一百三十六節 光陰回溯第八十五節 唯求此心不滅第六節 小廟容不下大神第四十五節 人不人鬼不鬼第十七節 借屍還魂第四十一節 天有不測風雲第三十一節 爭與不爭第十一節 偷雞不着蝕把米第四十二節 尺蠖小界第三十六節 看破說破第一百三十三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七十節 迦耶古佛第四十五節 一筆糊塗賬第五十九節 死生有命第二百零一節 五十溼人頭第二百二十八節 縱有補天手段第五十三節 一道滅神光第一百十八節 一語成讖第二節 清者自清濁者濁第四十節 什麼都在變第十節 不滅之軀第四十一節 吃一塹長一智第五節 心情並不平靜第六十五節 乾坤寶幡傘第二百四十九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十三節 朋友來了有好酒第十九節 過屠門而大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