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

《正義》講到“終始”很多意思,每一個都講得很好,很值得我們學習。

《正義》註解唐玄宗的《御注》,他把唐玄宗的“始自天子,終於庶人”提出來解釋,“謂五章以天子爲始,庶人爲終也”。就是天子章到庶人章這五章的總結,以天子爲始,庶人爲終,這是講到終始。“雲‘尊卑雖殊,孝道同致’者”,這又講到剛纔我們讀到的玄宗皇帝《御注》的那句話。“尊卑雖殊,孝道同致”,“謂天子庶人尊卑雖別,至於行孝,其道不殊”,這是講到五個階層的人,尊卑、貴賤不一樣,但是孝道一樣。“其道不殊”,行孝的這種道、這種心沒有區別。

《正義》總結的五孝非常好:“天子須愛親敬親。”這就是《孝經》上說的“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于四海”;“諸侯須不驕不溢”,這是“在上不驕”,“滿而不溢”,講的諸侯如何行孝;“卿大夫於言行無擇”,這是經文上講的“先王之法言”和“先王之德行”,我們都要遵守,沒有選擇;“士須資親事君”,“資親”就是孝敬父母;“事君”是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士”是讀書人,讀書人將來可能要做官,或者是現在說的要做公務員,爲社會爲國家服務的這一類人;那麼庶人是“謹身節用”。這是講到五種行孝,其解釋前面都講過,就不再贅述。

“各因心而行之斯至,豈藉創物之智,扛鼎之力,若率強之,無不及也”。這是講到五種孝,天子,卿大夫,庶人,不管是哪一類人,都要“因心而行之”,就是各順應着自己的本心,本心就是本性、就是天性。這個心在此特別是指孝心,孝心是本善、是本性的性德。“因”就是循着,遵循着我們的本性本善去行,如此,我欲孝,斯孝至矣,我想行孝就能夠做孝子,我想行仁,“斯仁至矣”,就能得到聖賢的境界。

“豈”,就是哪裡,是憑藉着“創物之智”,“創物”我們說造物主,是創造宇宙萬物的。本性本善人人本有的,我們現在行孝就是隨順本善,哪裡要造物主給我們創造出條件,我們才能去行孝?也就是我們行孝,跟外在因素無關,不能夠講條件,純粹是我們的心,有沒有這份心,自己是不是真想行孝,哪裡還要去問別人?觀照自己的內心,對父母是不是至誠恭敬、真正愛敬存心,自己就明白了,哪裡是要別人去鑑定我是孝子?還是說自己非得要在什麼條件下才能行孝?沒有這個道理,否則都是找藉口,無須憑藉“創物之智”,“創物之智”是先天的條件。

“扛鼎之力”,是說我們把一個鼎扛起來,要費很大的力,假如我沒這個力就扛不起來了,這是比喻後天的條件。如果是說我非要先天條件具足,後天條件也具足,我非得要有足夠的財富、地位、能力,才能去行孝,沒有我就不能行孝,這是在找藉口。我們講的漢朝孝子蔡順,在兵荒馬亂的時候,揹着母親逃難乞討,採桑椹果,依然能夠盡心竭力去行孝,把採的果子分兩個籃子裝,比較成熟的給母親吃,那些生的酸的自己吃。蔡順的身份、地位、財富,什麼條件都沒有,但他依然能夠行孝。條件具足才能行孝,那個孝心已經不真誠了,何談行孝?

“若率強之,無不及也”。“率強”就是努力做到,在當前條件,哪怕是再苦、再累,再沒有財富、沒有地位、沒有能力,我都能努力做到孝道。像十九歲的大學生劉霆,揹着母親上大學,貧窮到極點了,每天打工掙一點錢,給母親治病,自己餓得吐血,也要讓母親吃上飯,這是“率強之”,他是真正盡心竭力的做了,他在行大孝。“無不及也”,沒有做不到的,肯定能夠做得到。

古人編的《二十四孝》,很有味道,故事中行孝的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富貴的、有貧賤的、有天子也有庶人。老的有老萊子,爲了讓他父母歡心,七十多歲了,還在那裡蹦蹦跳跳做表演,讓他父母開心,這是老人行孝;小孩行孝,東漢黃香,九歲扇枕溫席,冬天給父親暖被窩,夏天給父親扇扇子乘涼,讓他父親安睡,即《弟子規》上講的“冬則溫,夏則凊”,這是小孩子行孝;《二十四孝》的唐氏乳姑不怠,有位媳婦唐氏,因爲婆婆牙齒不好,吃不下飯,做媳婦的每天給她哺乳,天天如是,這是女子在行孝;天子有漢文帝、周文王;庶人有蔡順拾椹,子路背米,曾參養志,都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不分老幼貴賤,只要你肯做,都能夠做到行孝。

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96章 庶人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163章 齋戒沐浴 恭敬赤誠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116章 三才(2)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28章 開宗明義第69章 諸侯第133章 聖治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51章 天子博愛 蒼生如己第223章 事君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133章 聖治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182章 海口監獄 教化顯著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192章 廣至德第150章 紀孝行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153章 人子事親 難得誠敬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57章 天子匹夫 爲仁由己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80章 閔損蘆衣 成就孝德第115章 三才(1)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60章 地方領導 孝親愛民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163章 齋戒沐浴 恭敬赤誠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150章 紀孝行第182章 海口監獄 教化顯著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238章 哀毀過情 傷生虧孝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243章 孝無終始 人初一體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