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

bookmark

《正義》講到“終始”很多意思,每一個都講得很好,很值得我們學習。

《正義》註解唐玄宗的《御注》,他把唐玄宗的“始自天子,終於庶人”提出來解釋,“謂五章以天子爲始,庶人爲終也”。就是天子章到庶人章這五章的總結,以天子爲始,庶人爲終,這是講到終始。“雲‘尊卑雖殊,孝道同致’者”,這又講到剛纔我們讀到的玄宗皇帝《御注》的那句話。“尊卑雖殊,孝道同致”,“謂天子庶人尊卑雖別,至於行孝,其道不殊”,這是講到五個階層的人,尊卑、貴賤不一樣,但是孝道一樣。“其道不殊”,行孝的這種道、這種心沒有區別。

《正義》總結的五孝非常好:“天子須愛親敬親。”這就是《孝經》上說的“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于四海”;“諸侯須不驕不溢”,這是“在上不驕”,“滿而不溢”,講的諸侯如何行孝;“卿大夫於言行無擇”,這是經文上講的“先王之法言”和“先王之德行”,我們都要遵守,沒有選擇;“士須資親事君”,“資親”就是孝敬父母;“事君”是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士”是讀書人,讀書人將來可能要做官,或者是現在說的要做公務員,爲社會爲國家服務的這一類人;那麼庶人是“謹身節用”。這是講到五種行孝,其解釋前面都講過,就不再贅述。

“各因心而行之斯至,豈藉創物之智,扛鼎之力,若率強之,無不及也”。這是講到五種孝,天子,卿大夫,庶人,不管是哪一類人,都要“因心而行之”,就是各順應着自己的本心,本心就是本性、就是天性。這個心在此特別是指孝心,孝心是本善、是本性的性德。“因”就是循着,遵循着我們的本性本善去行,如此,我欲孝,斯孝至矣,我想行孝就能夠做孝子,我想行仁,“斯仁至矣”,就能得到聖賢的境界。

“豈”,就是哪裡,是憑藉着“創物之智”,“創物”我們說造物主,是創造宇宙萬物的。本性本善人人本有的,我們現在行孝就是隨順本善,哪裡要造物主給我們創造出條件,我們才能去行孝?也就是我們行孝,跟外在因素無關,不能夠講條件,純粹是我們的心,有沒有這份心,自己是不是真想行孝,哪裡還要去問別人?觀照自己的內心,對父母是不是至誠恭敬、真正愛敬存心,自己就明白了,哪裡是要別人去鑑定我是孝子?還是說自己非得要在什麼條件下才能行孝?沒有這個道理,否則都是找藉口,無須憑藉“創物之智”,“創物之智”是先天的條件。

“扛鼎之力”,是說我們把一個鼎扛起來,要費很大的力,假如我沒這個力就扛不起來了,這是比喻後天的條件。如果是說我非要先天條件具足,後天條件也具足,我非得要有足夠的財富、地位、能力,才能去行孝,沒有我就不能行孝,這是在找藉口。我們講的漢朝孝子蔡順,在兵荒馬亂的時候,揹着母親逃難乞討,採桑椹果,依然能夠盡心竭力去行孝,把採的果子分兩個籃子裝,比較成熟的給母親吃,那些生的酸的自己吃。蔡順的身份、地位、財富,什麼條件都沒有,但他依然能夠行孝。條件具足才能行孝,那個孝心已經不真誠了,何談行孝?

“若率強之,無不及也”。“率強”就是努力做到,在當前條件,哪怕是再苦、再累,再沒有財富、沒有地位、沒有能力,我都能努力做到孝道。像十九歲的大學生劉霆,揹着母親上大學,貧窮到極點了,每天打工掙一點錢,給母親治病,自己餓得吐血,也要讓母親吃上飯,這是“率強之”,他是真正盡心竭力的做了,他在行大孝。“無不及也”,沒有做不到的,肯定能夠做得到。

古人編的《二十四孝》,很有味道,故事中行孝的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富貴的、有貧賤的、有天子也有庶人。老的有老萊子,爲了讓他父母歡心,七十多歲了,還在那裡蹦蹦跳跳做表演,讓他父母開心,這是老人行孝;小孩行孝,東漢黃香,九歲扇枕溫席,冬天給父親暖被窩,夏天給父親扇扇子乘涼,讓他父親安睡,即《弟子規》上講的“冬則溫,夏則凊”,這是小孩子行孝;《二十四孝》的唐氏乳姑不怠,有位媳婦唐氏,因爲婆婆牙齒不好,吃不下飯,做媳婦的每天給她哺乳,天天如是,這是女子在行孝;天子有漢文帝、周文王;庶人有蔡順拾椹,子路背米,曾參養志,都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不分老幼貴賤,只要你肯做,都能夠做到行孝。

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138章 榜樣示範 德教推行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212章 感應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228章 喪親第149章 服飾舉止 禮儀有加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116章 三才(2)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89章 有智有義 保身保國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153章 人子事親 難得誠敬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80章 閔損蘆衣 成就孝德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47章 天子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80章 閔損蘆衣 成就孝德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80章 閔損蘆衣 成就孝德第116章 三才(2)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51章 天子博愛 蒼生如己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80章 閔損蘆衣 成就孝德第173章 五刑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37章 身德並重 揚名顯親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3章 天台體例 五重玄義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44章 孝親愛民 殉職垂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