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

bookmark

2008年6月初,我們恩師參加了在廣州舉行的國際儒聯普及工作座談會,原全國政協副主席,現任國際儒聯會長的葉選平,邀請老人家去作開幕發言。恩師的發言,談到中華興家的家道,最關鍵的是和睦,所謂“家和萬事興”,而和睦的家也必有家道。

古來的家,有家風、家規、家學、家業,四個要素才能組成一個家。如果只有家的硬體,而沒有家風、家規、家學、家業,就不成爲一個家,那家就破了。家風,就是倫理道德,儒家講的五倫八德,忠信持家、孝悌傳家,這就是倫理道德的家風。家規,規是規矩,家族的人共同遵守的規矩,大同小異,每一個家都有它的家規。家族中有智慧的長者、家長,他們訂立家規,其目的就是讓一個家能夠綿延長久,能夠有百代的子孫保持家業,所以不得不重視做人、注重家規的倫理道德。而《弟子規》,就是中國家規的集大成者,都是古老家規的要點彙集,如《論語·學而第一》所云:“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共有七個部分。所以我們現在希望恢復中國的傳統文化,就要從恢復家道開始。而我們要落實,必須從家規《弟子規》學起,《弟子規》就是教我們修身齊家的,能夠把《弟子規》做到,家就能齊,進而治國平天下。

湯池建立的傳統文化教育中心,就用一本《弟子規》,簡簡單單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個字,教化湯池鎮四萬八千居民,使他們在家行孝悌、在外愛人敬人,越來越懂禮義,社會民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這是《弟子規》的效力,也是《大學》的教誨,要齊家、治國、平天下,必先修其身。中心的老師們,自己先做《弟子規》,才能夠有如此好的教化的效果。《弟子規》無非就是教孝、教敬。在家裡“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況於妻子乎”,治理家族的人,對地位卑賤的臣妾都不敢輕侮、不敢怠慢。“臣妾”,唐玄宗註解“是家之賤者”;“臣”,家裡的奴婢,古代大家族,都有伺候的人,這叫臣;“妾”,古代大家族的男子,可能會納妾,也指奴婢,婢女;總之在家裡地位輕賤、卑微。一位帶領家族的家長,對臣妾都不敢無禮,更何況是對妻子兒女?妻、子是家之貴者,一個家裡的太太、夫人,或者是家長的兒女,在家裡身份地位比較尊貴,要更加禮遇。能夠這樣對上下都禮敬,“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就得到全家人的歡心,整個大家族,好幾代人都能和睦、安樂,也都擁戴這位家長,整個家族都齊心,團結,真的是一體。《弟子規》講“兄弟睦,孝在中”,家庭能夠上下歡心,人人和睦,做父母的最歡喜,用這種做法來孝敬雙親,奉事祖先,祖先在天之靈也得到安慰。

唐玄宗註解:“卿大夫位以材進,受祿養親,若能孝理其家,則得小大之歡心,助其奉養。”卿大夫是一個大家族的治理者、家長,他在國家也擔任職務,以才華貢獻國家。卿大夫,是服務天子或者諸侯的,現代來講,是做公務員,當官的。他能夠以自己的才華,爲國家、爲人民貢獻,而領取薪水、俸祿,來供養自己的父母親,有一個穩定的收入,家庭也能穩定,這是盡孝。當然,除了政府公務員,其實??、農、工、商各行各業,都可以用自己的才華,做出貢獻,而獲得薪水、收入,來奉養雙親,來養家盡孝。“若能孝理其家,則得小大之歡心,助其奉養。”孝順父母,不僅是拿錢供養父母,要懂得孝敬父母,能夠使父母歡心,如果只滿足父母的物質需求,不能夠稱爲真正盡孝。父母喜歡什麼?看到一家都和睦,大家團團圓圓、和和樂樂,這就要一家之主懂得以孝理其家。孝心,就是一體的心,一個家是一體,無論尊貴、卑賤都是一體,所以都要尊重。妻子是家之貴者,故然要尊重,臣妾是家之賤者,我們也要尊重;明白了一體,尊重的心才能生起來。就好像人的身體,似乎頭是高貴的,高高在上,腳是卑賤的,在人體的最下部,形象上雖然有高低貴賤,但確實是一體的。只要頭,不要腳,就會破壞一體,這身就受到損壞了。身如此,家亦復如是,懂得修身就懂得齊家。所以對妻子、對臣妾,都要用這個孝敬之心。雖然在禮節上要分高低貴賤,但心上的敬意是一樣的,即“以孝理其家”。以一體的心對待家人,當然“則得小大之歡心”,這“小”的就是指臣妾,奴婢,這些地位卑賤的;“大”是指妻子、夫人或者是父母、長輩,地位高貴的,他們都能歡心、和睦團結的生活在一起,並幫助這位家長來奉養雙親,祭祀祖先。因爲你把他看成一體了,他也就把你看成一體,所以恭敬、尊重人很重要,“不敢失”,“失”,失禮,語言、行爲的失禮。所以作爲一家之長,他言行都非常謹慎,乃至於起心動念都能夠觀照住自己的念頭。假如有傲慢、輕視別人的心,立即把這個念頭改掉,那可真是有福報,所謂“家和萬事興”。家要和,首先自己身心要和,尤其是我們起心動念要以和爲貴,即在內心沒有跟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對立的念頭,沒有跟別人起矛盾衝突的念頭,沒有不平,也沒有傲慢,更沒有怨恨,純是敬人禮人,這就會招來很大的福報。

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149章 服飾舉止 禮儀有加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90章 忠於職分 天地護佑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禮義第1章 孝經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資助學第29章 曾子大孝 與母感通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第180章 廣要道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應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應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28章 開宗明義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73章 驕奢淫逸 富貴難保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90章 忠於職分 天地護佑第238章 哀毀過情 傷生虧孝第44章 孝親愛民 殉職垂範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207章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第13章 爲報親恩 效法範公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