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御注》:“妻子,家之貴者。”邢昺的解釋:“案,《禮記》,哀公問於孔子,孔子對曰:妻者親之主也,敢不敬與?子者親之後也,敢不敬與?是妻、子家之貴者也。”“妻子”,是太太跟子女,爲什麼是家之貴者?邢昺引用《禮記》中孔子回答魯哀公的話“妻者親之主也”。所以不敢不敬,一定要恭敬。“妻”,做太太的,“親之主”,“親”,親緣關係,“主”,有主人、一家之主的意思。我們通常都覺得先生應該做主,爲什麼太太是“主”?孔子此言含義很深,這層意思,值得一提,因爲家庭能否興旺,做太太的至關重要。
周朝開國三太,是周文王的奶奶,太姜;周文王的母親,太任;周文王的太太,太姒。這三位太太都是聖人,周朝能夠建立八百年的基業,“三太”的作用至關重要。據記載,文王的母親太任,在懷文王的時候,非常注重德行,言行都很謹慎:“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這身、口、意上面,都能夠謹慎。眼睛不看不好的東西,非禮勿視;耳朵不聽那些淫聲,非禮勿聽;口不出傲言,非禮勿言。能夠做到這些,是因爲她首先做到了“非禮勿動”。“動”,是起心動念,她起心動念都謹慎,所以言語行爲都沒有過失。太任這樣的修養德行,給了文王最好的胎教。古人講:有文王之母,纔有文王的聖德。言文王成爲聖人,是母親的功德。所以在中國歷史上,周朝成爲最長久的朝代,就是因爲開國的幾位天子的聖德,而聖德源於母親,源於太太。所以從孔子“妻者親之主也”這句話,我們可以瞭解,孔子並不重男輕女,其實他重視女性比重視男性更多。因爲女性在一個家族,繁衍、教養後代,使家族能夠綿延下去,做先生的負擔起經濟,養活家庭的義務,男主外,女主內,內比外更爲重要,所以我們對太太要更加恭敬。
現代人講究所謂的女權,叫喊男女平等,要這些女性也出來工作,跟男人們去競爭這些工作,不顧家庭了,這反而是對女性的不敬,本來女性負擔着教養後代的最神聖的使命,可以說一個家族的命運,都維繫在太太的手上。真正明白了道理,對一個家庭的太太,我們自然就會恭敬。當先生的首先要恭敬、感恩太太養育後代,就像春秋時晉國的郄缺,夫婦兩人相敬如賓,利家利國。“不孝有三,無後爲大”,要有後,太太可是負擔着最重要的使命。有後,不只是生兒育女就有後,更重要的是要教導他們。
大文豪高爾基曾經說,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的事,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生兒育女,如果不教導他們,那怎麼能稱爲有後?所以先生要恭敬太太,太太當然也要自重自愛,勇於承擔起教養兒女的使命,效法周朝三太,真正幫助家族養育出聖賢來,那就是對家族乃至國家最大的貢獻。
“子者,親之後也,敢不敬與”。妻之後纔有子,做兒女的是父母親的後代,怎麼敢不恭敬呢?恭敬兒女也等於恭敬父母。“親之後”,如何能夠使“親”有後,讓我們的家族有後代?最關鍵的就是教育,家庭教育至爲重要,家庭教育首重倫理道德,只有重視倫理道德教育的家庭,他的家族才能夠長久延續。《了凡四訓》講:“有十世之德者,必有十世子孫保之;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子孫保之。”你的德行有多厚,你就有多少代的兒女保你的家業。自己德行能夠做得好,就能夠帶動兒女。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自己修好了,自然影響家人,就能夠把道德的家風傳遞下去,這才稱爲有後。
家如此,國也如此。我們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民族,靠什麼能夠維繫五千年大一統、長盛不衰?就靠我們的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是靠文化當中的家庭倫理道德教育,這是中華道統。所以我們希望中華民族有後,我們這一代就要直下承當,自己認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實踐中華傳統文化,然後把這種道統傳遞給下一代,這樣纔是中華民族大家族的貴人。所以說“妻子,家之貴者”。我們中華民族就是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有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不能讓文化斷在我們手上!講到妻???子,我也很有感觸,所以多講了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