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

bookmark

唐玄宗《御注》:“妻子,家之貴者。”邢昺的解釋:“案,《禮記》,哀公問於孔子,孔子對曰:妻者親之主也,敢不敬與?子者親之後也,敢不敬與?是妻、子家之貴者也。”“妻子”,是太太跟子女,爲什麼是家之貴者?邢昺引用《禮記》中孔子回答魯哀公的話“妻者親之主也”。所以不敢不敬,一定要恭敬。“妻”,做太太的,“親之主”,“親”,親緣關係,“主”,有主人、一家之主的意思。我們通常都覺得先生應該做主,爲什麼太太是“主”?孔子此言含義很深,這層意思,值得一提,因爲家庭能否興旺,做太太的至關重要。

周朝開國三太,是周文王的奶奶,太姜;周文王的母親,太任;周文王的太太,太姒。這三位太太都是聖人,周朝能夠建立八百年的基業,“三太”的作用至關重要。據記載,文王的母親太任,在懷文王的時候,非常注重德行,言行都很謹慎:“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這身、口、意上面,都能夠謹慎。眼睛不看不好的東西,非禮勿視;耳朵不聽那些淫聲,非禮勿聽;口不出傲言,非禮勿言。能夠做到這些,是因爲她首先做到了“非禮勿動”。“動”,是起心動念,她起心動念都謹慎,所以言語行爲都沒有過失。太任這樣的修養德行,給了文王最好的胎教。古人講:有文王之母,纔有文王的聖德。言文王成爲聖人,是母親的功德。所以在中國歷史上,周朝成爲最長久的朝代,就是因爲開國的幾位天子的聖德,而聖德源於母親,源於太太。所以從孔子“妻者親之主也”這句話,我們可以瞭解,孔子並不重男輕女,其實他重視女性比重視男性更多。因爲女性在一個家族,繁衍、教養後代,使家族能夠綿延下去,做先生的負擔起經濟,養活家庭的義務,男主外,女主內,內比外更爲重要,所以我們對太太要更加恭敬。

現代人講究所謂的女權,叫喊男女平等,要這些女性也出來工作,跟男人們去競爭這些工作,不顧家庭了,這反而是對女性的不敬,本來女性負擔着教養後代的最神聖的使命,可以說一個家族的命運,都維繫在太太的手上。真正明白了道理,對一個家庭的太太,我們自然就會恭敬。當先生的首先要恭敬、感恩太太養育後代,就像春秋時晉國的郄缺,夫婦兩人相敬如賓,利家利國。“不孝有三,無後爲大”,要有後,太太可是負擔着最重要的使命。有後,不只是生兒育女就有後,更重要的是要教導他們。

大文豪高爾基曾經說,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的事,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生兒育女,如果不教導他們,那怎麼能稱爲有後?所以先生要恭敬太太,太太當然也要自重自愛,勇於承擔起教養兒女的使命,效法周朝三太,真正幫助家族養育出聖賢來,那就是對家族乃至國家最大的貢獻。

“子者,親之後也,敢不敬與”。妻之後纔有子,做兒女的是父母親的後代,怎麼敢不恭敬呢?恭敬兒女也等於恭敬父母。“親之後”,如何能夠使“親”有後,讓我們的家族有後代?最關鍵的就是教育,家庭教育至爲重要,家庭教育首重倫理道德,只有重視倫理道德教育的家庭,他的家族才能夠長久延續。《了凡四訓》講:“有十世之德者,必有十世子孫保之;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子孫保之。”你的德行有多厚,你就有多少代的兒女保你的家業。自己德行能夠做得好,就能夠帶動兒女。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自己修好了,自然影響家人,就能夠把道德的家風傳遞下去,這才稱爲有後。

家如此,國也如此。我們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民族,靠什麼能夠維繫五千年大一統、長盛不衰?就靠我們的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是靠文化當中的家庭倫理道德教育,這是中華道統。所以我們希望中華民族有後,我們這一代就要直下承當,自己認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實踐中華傳統文化,然後把這種道統傳遞給下一代,這樣纔是中華民族大家族的貴人。所以說“妻子,家之貴者”。我們中華民族就是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有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不能讓文化斷在我們手上!講到妻???子,我也很有感觸,所以多講了幾句。

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163章 齋戒沐浴 恭敬赤誠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3章 天台體例 五重玄義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115章 三才(1)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47章 天子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207章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128章 孝治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79章 有恥“不敢”成聖成賢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139章 父嚴遠子 問一得三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238章 哀毀過情 傷生虧孝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37章 身德並重 揚名顯親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衆效法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165章 爲下不亂 恭謹事上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150章 紀孝行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170章 居養有敬 病憂??禱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2章 本經概要第223章 事君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47章 天子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