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聖治

天性人貴人性孝大順性敦教垂拱太平

經文:

【曾子曰:“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爲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聖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則逆,民無則焉。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做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詩》雲:‘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解釋章題綜述主旨

這章經文較長,道理也很深,我們來細細地學習。

邢昺《正義》首先將章題以及本章的大意,用簡單的一句話給我們提出來,我們先看他對這一段的解釋,“此言曾子聞明王孝治以致和平。因問聖人之德,更有大於孝否?夫子因問而說聖人之治,故以名章,次‘孝治’之後。”

這段話表明了章節之間承上啓下的邏輯關係,這是曾子(曾參)聽到孝治章,夫子講明王以孝治理天下,達至和平,即讚歎孝道的偉大,其作用真正能夠使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相當不可思議。因此曾子在此請問夫子,聖人之德有沒有超過孝這個道德的?換言之,孝道是不是聖人全部的德行,聖人之德還有沒有高於孝道的?夫子在這一章中回答:“人之行莫大於孝。”聖人的德行,沒有超過孝道之上的。聖人的德行是什麼?其實就是孝德。

古聖先王、聖人,他們的聖賢之道是什麼?就是孝悌而已。真能把孝做得圓滿了,就是聖人了。這章是曾子發問開頭,孔老夫子因曾子的詢問回答他的問題,就給他說出聖人之治,聖人能夠自己力行孝道,把孝德推廣至天下,能夠使天下和睦,風調雨順,災罹不起,禍亂不生。所以在孝治章之後,爲我們說出聖治章,“治”就是治理的意思,即聖人治理天下,就是用孝道而已。

依循註疏解析章句

我們以唐玄宗的注爲主,同時也採用北宋邢昺對唐玄宗《御注》的註解,用它們來做重要的參考,來一起研習經文。

一、曾子請益引入下文

先看經文第一句:【曾子曰:“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

孔老夫子假借曾子爲他的應機者,述作了這部《孝經》。古來有人認爲《孝經》是曾子所作,實際上邢昺在《正義》當中給我們做了澄清,《孝經》作者並非曾子,而是孔老夫子,就好像《春秋》這部書一樣,都是孔老夫子親自著作。在《孝經》當中是假借學生曾子爲當機者,以師生之間對話爲體例寫出的文章。我們可以想象到,曾子是個大孝子,所以孔老夫子將曾子作爲《孝經》的當機者,以一問一答的形式把《孝經》深刻的道理,爲我們開解出來。

所以這章一開頭,曾子問曰,也是孔老夫子假借曾子之口,實際上他要講出一個大道理。曾子問:“敢問聖人之德,”這個“敢問”,我們可以看到,曾子是非常謙虛的,對老師是非常恭敬的。“敢問”用我們現在話說,“我很冒昧地向老師請教”,自己是誠惶誠恐、恭恭敬敬、戰戰兢兢地來問老師,顯出老師的尊嚴,這是師生之道。曾子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他問得很好,聖人的德行有沒有超過孝的?因爲前面一章,孝治章當中,夫子給我們開示“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把孝作爲跟天地相齊的一種德行。所以曾子纔會發問,聖人的德行還有沒有比孝道更高的?

唐玄宗他註解得很簡單,這句話也點出了意思,他說:“參問明王孝理以致和平,又問聖人德教更有大於孝不?”“參”就是曾參;明王,前面也講到是聖明的君王,是像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周公這一類的聖人,他們都是以孝來禮順天下,達至天下和平。曾子就問,聖人德教有沒有比孝更大的?這裡講到兩個字“德”和“教”。夫子在開宗明義章裡就說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德是對自己而言,自行的;教是對別人,化他,自行化他。聖人要推行大道,像《大學》裡講的“明明德於天下”,首先自己要修身,以修身爲本。正己而後化人,化人就是教。德也好,教也好,有沒有說大於孝的?沒有。開宗明義章就說得很明白,孝是“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謂百善孝爲先,德也是以孝爲本,教化也是以教孝爲先。

二、天地之間人貴孝行

夫子對曾子的回答:【子曰:“天地之性,人爲貴。人之行,莫大於孝。”】

玄宗註解:“貴其異於萬物也。”所謂貴,是人和萬物不同,不同之處在哪?後面接着講“人之行,莫大於孝”。

邢昺《正義》解釋“天地之性”的“性”,是“生”的意思,即天地生養萬物,天地所生的萬物當中以人爲最貴。

經文也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天地所生的萬物,以人爲最貴,人異於其餘的萬物,因爲人之所行,能夠把倫理道德行出來,人能夠彰顯天地的性德。性德當中什麼爲最大?這裡講“人之行,莫大於孝”,孝道是最高的德行、最大的德行。爲什麼?唐玄宗用《孝經》原文來講“夫孝,德之本也”,德的根本就是孝。就好像一棵大樹,大樹有根本,它才能夠枝繁葉茂,可能它長得很大,但是根斷了之後很快就會枯死,孝是最重要的德行,它是德之根。

我們要修養品德,從哪裡學起?學孝順,從孝敬父母開始。可以說《孝經》的落實就在《弟子規》,《弟子規》開篇就說:“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聖人訓導,就是聖人的教誨,首重孝悌。如何落實孝道,整部《弟子規》都是,一條一條圓滿落實了,孝道也就圓滿了。

本章的經文當中,孔老夫子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來講孝治天下,也是聖人的治理,他用了周公祭祀祖先、天地這個例子。

三、萬物天生人倫父始

經文:【孝莫大於嚴父。】

孝行要落實,最大的孝莫過於尊嚴其父,“嚴”就是尊嚴,做父親有父親的尊嚴,兒女要尊重父母,尤其是做父親,他要有那種尊嚴和威嚴。母親還多一些溫柔關懷,但是做父親的往往是尊嚴比較多。所以古人把父親比喻爲天,母親比喻爲地。在《易經》當中天地是用乾坤來講的,所以也可以把父親稱爲乾,乾坤的乾,把母親稱爲坤,乾父坤母。

唐玄宗註解:“萬物資始於乾,人倫資父爲天。故孝行之大,莫過尊嚴其父也。”唐玄宗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他在中年以前,在中國傳統文化上鑽研很深,而且治理國家出現了“開元盛世”。他講“萬物資始於乾”,是天生萬物,“乾”就是天,意即萬物由天而生。“人倫資父爲天”,人倫關係上,所謂父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這五倫關係,最重要的就是父子。父是作爲天的角色,爲什麼?因爲只有父母才能生育兒女,沒有父母就沒有兒女,也就沒有其餘的四倫關係。所以這裡講“人倫資父爲天”,天是能生、起始的意思。

《尚書》曰:“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是異於萬物也。這是講到人爲什麼爲貴,因爲他異於萬物。天地就如同父母一樣,它是萬物之父母,而人又是萬物之靈,所以人爲貴。父母又是我們人倫之始,所以夫子纔講“孝莫大於嚴父”。唐玄宗的“萬物資始於乾”,出自《易經》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就是講到天,“乾元”是天,“大哉”是稱讚,即讚歎天的功勞,能滋養萬物,生養萬物,萬物從茲而起。玄宗繼續解釋“故孝行之大,莫過尊嚴其父也。”這個邏輯關係一層一層下來。萬物是由天地所生,人又是萬物之靈,人爲最貴。而人倫當中又以父母這一倫爲起始,我們要行孝,莫過於尊嚴其父。所以夫子纔講“孝莫大於嚴父”,是這個意思。那麼如何來尊嚴其父?尊嚴其父,即像古人對天那樣尊重。

四、嚴父配天落實孝道

夫子下面講:【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

要把我們的父親推到最尊嚴的地位,莫過於讓我們的父親跟天配在一起,這是講到祭祀,這種做法是周公首先開始,“周公其人也”。

唐玄宗註解:“謂父爲天,雖無貴賤,然以父配天之禮始自周公,故曰其人也。”這是講到在人倫當中,這個關係裡面,父親好比是天,所以我們要尊嚴父親,不分貴賤,我們都要尊嚴其父,不是說天子的父親是最尊嚴的,一個老百姓、平民的父親就沒那麼尊嚴,不是。對於每個人不分貴賤,都是將父親擺在最尊嚴的位置,這就是孝道。但是把父親的尊嚴地位跟天配起來這種做法,這種禮是始於周公。

我們都知道,周公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也是周文王的兒子,武王是大,周公是老二。所以,王位就由文王傳給武王,周公輔佐武王。可是後來武王駕崩,武王的兒子周成王即位,成王年紀很小,所以周公攝政,他輔佐成王來治理天下。周公在攝政期間用配天的方法設立了這種祭禮,夏商兩代這種禮是沒有的。這兩種祭禮:一種叫郊祭,就是在郊外祭祀、祭天;一種在明堂祭上帝,都以祖先來跟天、跟上帝相配。這種做法,可以說是把人倫當中的父親擺在最尊嚴的地位了。

所以人沒有分貴賤,都把父親稱爲是天,這是唐玄宗講的“人倫資父爲天”的意思。

五、郊祀配天尊崇始祖

經文:【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

唐玄宗註解:“后稷,周之始祖也”,他是周朝文王、武王的始祖,周家的祖先。

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175章 倡立“孝法”以法護孝第163章 齋戒沐浴 恭敬赤誠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37章 身德並重 揚名顯親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223章 事君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1章 孝經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35章 領袖德教 愛民大孝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圓滿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禮義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87章 士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爲根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禮義第128章 孝治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69章 諸侯第115章 三才(1)第29章 曾子大孝 與母感通第37章 身德並重 揚名顯親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228章 喪親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69章 諸侯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35章 領袖德教 愛民大孝第43章 孝無始末 終身奉行第228章 喪親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92章 岳飛秦檜 果報迥異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133章 聖治第47章 天子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47章 天子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57章 天子匹夫 爲仁由己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173章 五刑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103章 謹身守節 不辱其親第1章 孝經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207章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223章 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