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在醜不爭。】
“醜”,也有不少含意,一般醜是醜陋,在這裡是衆的意思,“醜,衆也”,在大衆中,“不爭”。大衆屬於平民百姓,也是地位比較卑賤,在古代等級社會裡,屬於下位、下級。所以以上講到的三個方面包括:居上的、上位的人,還有爲下的是講臣子,“在醜”就是更加普通卑下的這類人。在大衆之中最關鍵的是不能夠爭,“爭”競也,就是競爭,不要有競爭的意念。“當和順以從衆也”,這是跟大衆相處的時候,要懂得恆順衆生,要懂得以和爲貴,和順就沒有鬥爭、沒有競爭。真正聖賢君子,他們的品德就是無爭,真的是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老子《道德經》說:“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天的道理是什麼?利而不害,只利益人而不害人。聖人之道是爲而不爭,爲是作爲,爲人服務,爲社會做貢獻,但是絕不跟人競爭。以無爭的心,以禮讓的心來處衆,這是在醜不爭的意思。
◎禮讓不爭和睦無怨
現代教育體制,受西方影響,尤其是現在經濟思潮影響下,大家都競爭,都爭利,人與人之間要競爭,企業與企業之間要競爭,乃至國與國之間也要競爭。競爭的思想,導致互相都要爭利,爭到最後就產生鬥爭,大家就兵戈相見。鬥爭升級了就是戰爭,現在的戰爭很麻煩,不像古代常規戰爭,死的人有限,現在的戰爭,可是原子彈、核武器的戰爭,生化武器的戰爭,所以到了最後,戰爭就可能導致世界末日。競爭最後的結果是末日,是死路一條。西方的競爭是死路,不像我們傳統文化,中國人講的忍讓、禮讓、不爭,能夠不爭自然就不會有怨恨,能夠禮讓大家就和睦、和平了。
《弟子規》講“財物輕,怨何生”,現在人都爭財爭利,互相之間結怨的很多,真正把財物看淡了,懂得讓利,就自自然然不會有那些怨恨發生。經營商業的企業家,如果真正懂得這個不爭的道理,實際上活得也很自在,而且也不見得企業的利潤會降低。北京的一位企業家,他過去在經營當中有競爭的思想,跟另外一個公司競爭市場,互相揭露對方的缺點。比如說有一次看到對方公司製造的產品裡面,有一個部分沒有按照標準去做,就揭發人家,後來他們公司有了問題,對方公司也就不放過他,把他的這些問題、也都揭露出來,甚至放到了網上告訴所有的消費者,就這樣互相的詆譭。《弟子規》講:“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把人家的短處都給揭露出來了,引起了怨恨。做了這些事情不僅跟人家結怨,還導致了別人的報復。後來,這位企業家學了《弟子規》,把《弟子規》作爲自己企業的規範。非常難得的是,自己帶頭,從上到下員工們一起學《弟子規》,員工們逐漸放下了競爭的思想,只是爲大家服務,真正以一顆真誠的心爲客戶着想、服務,反而使得客戶對他們產生了信賴感,因爲不爭反而贏得了大家信賴。學了《弟子規》以後,不競爭了,他們的企業竟然盈利額增加了很多,企業經營得反而更好了。
所以,真正懂得聖賢之道的人,他們不會爭,因爲知道爭得來的其實也是你該有的,你不該有的,你爭也爭不到,何必要去爭?這是君子樂得做君子。反而小人要爭,冤枉做了小人,爭到最後沒有幸福,沒有快樂,而且到處樹敵。就像一些大富大貴的人,他們靠一些不良的手段發家,通過跟人爭利而發達,其實這種發達也是他命中本該有的,如果命裡沒有,怎麼爭,用什麼方式爭,他也得不到。
◎守分不爭命有終有
明朝袁了凡先生是一位進士,在家訓《了凡四訓》中記述,他年輕時被一位高人算定了一生的吉凶禍福,包括考試第幾名,做什麼樣的官職,拿多少俸祿,命中無子,多少歲去世,都給他算定了。結果真的,他後來的人生完全按照算命人給他算定的走,真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所爭來的還是命中應該有的。用爭的方式,其實得到的不是幸福快樂,會有怨恨、有對立、有矛盾,最後甚至可能終日都活在惶恐當中。所以一些有錢人,反而很孤獨、寂寞,常常擔心自己的錢被人拿走,擔心別人綁架他、謀害他,因爲他跟人家爭,也怕人家跟他爭,他是用不良手段爭來的,別人也是用這種不良手段去爭他的,所以會很惶恐。在醜要爭的話,最後就會導致鬥爭和戰爭。所謂“在醜而爭則兵”,兵就是戰爭。所以夫子在這裡勸導我們,處衆不要有爭的思想。
八、三者致禍皆爲不孝
經文:【居上而驕則亡;爲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