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

bookmark

在古代有一種叫做親權處分,就是如果父母到衙門去告兒子不孝,跟官府訴訟,官府不必去審問,可以直截了當把兒女抓來,進行判刑。甚至如果父母說兒女大不孝應該殺頭,官府也二話不說抓來就殺頭。因爲父母是最愛兒女的,這是天性,假如父母如此傷心、絕望,要跑到官府去告兒女不孝,甚至要把兒女置於死地,可見父母的心真的是傷透了,心都碎了,這種兒女確實也沒必要留在世間。這是古代的親權處分,父母雙親的權力,他有權讓自己兒女受刑。

親權處分在民國以後就被取消了,現在都講究人權,連兒女也要向父母要人權,父母不能夠干涉兒女,兒女要有自己的天地,他想要怎樣,父母也無可奈何,現在變成這樣的一個世道。在過去,不孝那是大罪,是最大的罪,很可惜,現在這些刑法都沒有了,也沒有專門制定關於孝道方面的法律,孝道只是人們心目中的一種倫理道德,它沒有真正有力的、系統的法律保障。所以應該恢復爲孝道立法,我們也看到真有這樣的提議者。

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103章 謹身守節 不辱其親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2章 本經概要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35章 領袖德教 愛民大孝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圓滿第212章 感應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204章 諫諍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資助學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170章 居養有敬 病憂??禱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138章 榜樣示範 德教推行第69章 諸侯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115章 三才(1)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180章 廣要道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116章 三才(2)第154章 孝順親心 是謂有敬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212章 感應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37章 身德並重 揚名顯親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57章 天子匹夫 爲仁由己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243章 孝無終始 人初一體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16章 三才(2)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資助學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182章 海口監獄 教化顯著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60章 地方領導 孝親愛民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蹟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