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

末學原來是在昆士蘭大學教書,得到了終身教授的職位後,又辭掉工作,很多人不理解。一次,末學跟恩師路過新加坡,拜訪新加坡的中國大使,張大使就很好奇的問末學,現在工作辭掉了,將來生活、日後經濟來源,有沒有考慮怎麼辦?末學回答:“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所從事的職業,真正能夠爲社會、爲大衆帶來最真實的利益,我們就沒什麼可憂慮的了。“天會助我”,要有這樣的決心,要有這樣的信心,這是夫子講的,也是君子應該做的。

君子要教孝道,現在媒體很發達不用挨家挨戶的去講,就在攝影棚裡面,通過遠程教學的工具,能夠跟有緣的大衆來分享,把自己對於行孝、學習孝道這方面的心得體會,供養給大衆。自己三十多年如何學習孝道,現在學習《孝經》又有什麼樣的心得,雖然是很粗淺,但是願意跟大衆來分享。

和大家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這真的是“不亦說乎”的事情。

二、孝心廣被諸父己父

經文:【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爲人父者也。】

我們從事傳統文化的教學,非常歡喜。教以孝,用孝道來教導大衆,這就是“敬天下之爲人父者”。這個“父”,包含父母。天下爲人父母的,最希望兒女孝順,我們現在講孝道,演述《孝經》,啓發大衆的孝心,勸勉大衆行孝,這是“敬天下之爲人父母者”,這是爲人父母最歡喜的事情。所以很多的父母也曾經跟末學提到,很希望末學多做一點孝道方面的教學,甚至還有的父母,要把自己的兒女送過來給末學教,做父母的都希望兒女孝順,向善向德,所以能夠教育好天下的兒女,是最令爲人父母感到安慰的事情。

三、教以悌道諸兄己兄

經文:【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爲人兄者也。】

我們能夠教悌道,教人如何恭順兄長,這就是對天下兄長的尊敬。爲人兄長,這個兄也包括姐姐,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弟弟妹妹能夠恭順他,這是一種和諧之道。所以教悌道,就是對天下爲人兄的、爲人姐的尊重,讓他們生起喜悅。

唐玄宗註解:“舉孝悌以爲教,則天下之爲人子弟者,無不敬其父兄也。”所以教育就是給人類帶來最大利益的事業。這個教育,是指教導人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這是舉出孝、悌兩條來講,孝悌是根本,《論語》講得好:“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它是仁之本,這個“仁”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仁愛的仁,即仁愛、仁道;另外一個是做人的人。所以它是仁德之本,也是做人之本。用這個根本來教化大衆,天下爲人子弟的人,就能夠尊敬自己的父兄。教他孝道,他就能恭敬父母;教他悌道,他就能夠恭順兄長。所以教以孝悌會給人類帶來福祉。

古人在《禮記·學記》中講得好:“建國君民,教學爲先。”一個國家政權的建立,最重要的是教學,教學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教孝悌,所以“孝”是“教之所由生也”。教孝悌,就使得天下爲人子、爲人弟的,能夠孝敬自己的父兄。有了孝悌之心,他對一切人,自然厚道存心、仁愛存心,他對國家就有忠誠,社會自然和睦和諧。因此,“教學爲先”,教孝悌爲先。

四、教臣忠孝以敬人君

經文:【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爲人君者也。】

這是講把爲臣之道,教導給大衆,使他們懂得忠君、愛國,尊敬天下之爲人君者。君是領導,這個領導可以是國家領導。假如我們教學,把忠誠的道理爲大衆說明,大家自然生起那種忠誠國家、忠誠人民、忠誠於領導的心,做領導的也就身心安穩,國家也就安定,人民也就和睦,這豈不是對國家領導的最大恭敬?所以要真正培養忠誠的人民,就需要去教學。從哪裡教起?從孝道教起,因爲忠以孝爲根基。

企業的領導也是君,他們很多人也意識到教忠的重要性。現在企業員工跳槽、換老闆很頻繁,好像兩三年就要換一次。老闆也很頭痛,因爲培養員工很不容易,兩三年把員工培養起來了,剛剛熟悉了技術,能夠正式上軌道了,結果他走了,心血白費了。所以很多的企業領導,他們都開始重視《弟子規》的教育,因爲《弟子規》教人孝道,有了孝心就有忠心。不少的企業以《弟子規》作爲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專門請老師們去講課。我們自己認真學習《弟子規》,有機會別人請我們去講課,我們把爲臣之道,做員工如何奉事領導的這些禮義分享給大家,這就是對企業領導的尊敬。

我們能夠在攝影棚,通過網絡來講這個道理,也是“敬天下之爲人君者也”,尊敬做領導的。企業願意把傳統文化引入企業文化當中,願意接受這方面的教學,員工也會產生思想的改變,領導當然就很歡喜。

唐玄宗註解:“舉臣道以爲教,則天下之爲人臣者,無不敬其君也。”這是教忠,爲臣之道最重要的是忠,所謂君仁臣忠。能夠教忠,大家懂得對自己領導要有這一份道義、恩義、情義,天下爲人臣的,就是下屬,都能夠聽了這個教化,而尊敬領導,這是講到君子教學。一個從事聖賢教育的人,教道德,教孝、教悌、教忠。實際上八德都要教,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做人的根本。

五、君行有德民之父母

引用《詩經》總結:【《詩》雲:“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唐玄宗《御注》:“愷,樂也;悌,易也。義取君以樂易之道化人,則爲天下蒼生之父母也。”

“愷”就是樂,君子之樂,因爲君子心中有道,所以內心有這份喜悅,不亦說乎!不亦樂乎!“悌”易也,“易”是平易近人的意思。君子即使是很有聲望、地位很高的,甚至做到天子,他有真實的德行,仍然會對每個人都恭敬,做到平易近人,大衆就喜歡、愛戴他,不會覺得他這個人高不可及。所以“義取君以樂易之道化人”,這是講的君,就是天子、領導的“樂、易之道”。樂,是喜悅,以歡歡喜喜的方式、平易近人的方式來教化人、感化人。那麼做天子、做領導的“則爲天下蒼生之父母也”,“天下蒼生”,就是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因爲都愛戴這個領導,就都把他當作自己的父母一樣。這是引用《詩經·大雅》的詩文。

“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這是能夠做到以樂易之道化人而樂,他總是那樣歡歡喜喜、快樂無憂,總是那樣平易近人,那樣恭敬人,沒有一點驕慢之心,這種人是至德,有至高無上的品德。如果沒有至高無上的品德,他做不出來。很多處在上位的人,有了名望、富貴,眼睛就長到了頭頂,看不起別人,別人覺得他高不可攀,距離遙遠,朋友愈來愈少,他愈來愈寂寞、孤獨,自己也不快樂。君子的樂是什麼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真正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來常常跟我們一起交流、交心,這確實是一種樂事,這需要我們有謙卑、恭敬別人的態度。如果目中無人,瞧不起別人,誰敢跟我們做朋友?所以要有謙卑、恭敬這種“至德”,才能夠“順民如此其大”。“大”是廣大,“順”是和順,“民”是民心,讓民心和順。所以大衆都愛戴這位君子,都能夠聽這個君子的教化。因此君子是“民之父母”,他有這份至德,能夠使天下人和順。“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這句話是倒裝,“孰”就是誰,不是有至德的君子,有誰能夠和順民心到如此廣的程度?就是開宗明義章所講的,“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

和諧世界,需要有至德的人才能去實現。不僅要自己有至德,而且要推廣聖賢教育,使之順民廣大。聖賢教育講的是性德、是本善,人人本來具有的本善,所以用本善啓發民心,就使得民心和順。

第35章 領袖德教 愛民大孝第28章 開宗明義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204章 諫諍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圓滿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228章 喪親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圓滿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43章 孝無始末 終身奉行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78章 志道修德 迴歸本性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192章 廣至德第243章 孝無終始 人初一體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212章 感應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228章 喪親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80章 閔損蘆衣 成就孝德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76章 卿大夫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60章 地方領導 孝親愛民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223章 事君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衆效法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243章 孝無終始 人初一體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78章 志道修德 迴歸本性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223章 事君第150章 紀孝行第150章 紀孝行第73章 驕奢淫逸 富貴難保第165章 爲下不亂 恭謹事上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爲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