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裡有一位科學家陸績,他是三國時期吳國(東吳)人,就是現在蘇州、上海一帶的人。他從小就很孝敬父母,常常都很細心的體會父母的需要。六歲時,有一次隨父親到九江去拜見官員袁術。袁術用橘子招待他們,陸績就往袖子裡放了兩個,臨走告辭,不小心袖子裡的橘子就滾落在地,袁術在旁打趣說:“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拿兩個橘子,爲什麼又吃又拿呢?”陸績回答:“我的母親也喜歡吃橘子,所以拿兩個回去給母親嚐嚐。”袁術見六歲的小孩,就懂得常常念着母親,知道他將來會有大成就。
果然陸績成年以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做過一個渾天圖,也注過《易經》,還撰寫過一部《太玄經注》,可以說他是我們中國歷史上早期的科學家,深明天文地理。“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天文學、地理學原來也跟孝敬父母關係這樣密切,科學的基礎,原來還是道德。
孔老夫子教學的內容分爲四科,叫孔門四科,第一就是德行,第二是言語,第三是政事,第四是文學。科學屬於政事,前面要有德行、有言語,德行是品德,言語是講話要懂得進退應對,懂得禮儀。所以首重德行,而德行的根本就是孝道,夫子在這裡把科學的根都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