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

且不說天地鬼神,就是自然界的現象也是如此,《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哭竹”。三國時代的孟宗,少年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年老多病,醫生囑咐“鮮竹筍做湯”,可以治療他母親的病。那時正是嚴冬,哪找這些竹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裡放聲哭泣,沒過一會兒他就發現地裂開了,竟然長出了幾個很嫩的竹筍。孟宗一看非常歡喜,馬上採回去做湯給母親喝,後來母親果然病好了。孟宗本人後來也做到了“司空”這樣的高官。

這是至誠感動天地,有的人覺得好像不能理解。是不能理解,因爲用理解的心、用思維,心裡就有念頭,有念頭這就不誠了,剛纔講的“誠”是心裡沒有念頭,“至誠”是一絲毫的念頭都沒有,才能夠跟天地感應。像孟宗內心當時只有一個念頭,就是爲母親治病,這一個念頭把其他所有的妄念都給打掉了,都給壓伏住了,心也就達到誠了。那麼誠就能夠感通,所以冬天的大地竟突然長出竹筍,這都是“至誠感神”的道理。

我們爲什麼沒有這樣的感應?因爲我們心裡有很多私心雜念,常常想到的是自己的,是小我,是自私自利,沒有把父母時時刻刻擺在心裡,更不要說是全心全意的念着父母。如果是全心全意念着自己的父母,心裡就能達到沒有妄念、只有正念。正念是什麼?是孝心。這個正念就能夠跟天地感通,就能夠把本性中的智慧和德能開發出來,所以就有能力事天地、明察天地,就會得到不可思議的感應,進而得到不可思議的福分。

四、天子有尊言有父兄

經文:【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這是講到天子,實際上每個人都是如此。這裡特別用天子來講,天子都要盡孝,更何況其他人;天子都有他所尊貴的、尊敬的,更何況其他人。雖然是天子,“必有尊也”,必定有應該尊敬的對象。誰是尊敬的對象?父親、叔父、伯父,諸父。所以“言有父也”,這是有父親,心目中有長輩。

“必有先也,言有兄也”,這個“先”是指比自己年長的人要讓他先,“長者先,幼者後”,自己也有做幼者的時候,也有走在後的時候。天子本來是萬人之上,但是他也有禮讓的時候,有尊敬別人、讓別人在他之先、在他之上的時候。因爲兄不僅是自己的親生的兄弟、同胞兄弟,還有家族裡的,也包括全社會凡是同輩的比天子年長者,都是兄。所以天子對百姓以禮相待、以敬相待,就能感得百姓對天子的愛戴。

唐玄宗《御注》:“父謂諸父,兄謂諸兄,皆祖考之胤也。”父,就是我們剛纔說的諸父,凡是長輩都是父母,像對待自己親生父母一樣對待他們,所有同輩的年長者都屬於諸兄。這裡唐玄宗是特指大家族裡面,比如同姓的一個家族,家族裡的父輩,可能祖宗留下來很多支,每一支裡如果是比我長一輩的,就是我的父輩,比我年紀大的同輩的都是屬於兄。

“皆祖考之胤也”,“考”是父親的意思,“先考”就是先父,是過世了的父親,“祖”就是父親以上,祖父以上的就稱爲“祖”了。所以“祖考”也就是父親再往上的所有歷代的祖先;“胤”就是嗣,嗣是後裔,就是祖考的後裔。即這些族親們,都是同一個祖先,對待本族的所有年長宗親,都要以父兄之禮,另外也要愛護年幼的,或者是晚輩。

“禮:君宴族人,與父兄齒也。”這是講到祭祀的禮,古代人非常重視祭祀,祭禮。“君宴族人”,天子祭祀結束後,通常把同姓的族人都留下來,請他們吃飯,即“君宴族人”。“與父兄齒也”,按照族人的輩分高低以及地位的尊卑排列順序。“齒”是排序,就像牙齒都長得很整齊,排列得有序。這是講到宴請族人按照輩分、按照尊卑來排他的位置,大家一起吃飯。如果家族很大,可能宴請的人很多,一個大家族幾百號人、上千口人古代都是常有的。

◎珍貴族譜上溯黃帝

我們的恩師,回到家鄉找到很多族人,談起家譜,果然有一位族親把家譜保留下來了,而且很完整,文革當中也沒有遺失。那個家譜,後來印了三百多冊,送給一些圖書館,以及家族中人進行保存。這個家譜從黃帝開始記載,真的是一直上溯到黃帝,從黃帝一代代記錄下來,一直到我們恩師,共一百三十六代,恩師是黃帝第一百三十六代孫。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姓氏都可以上溯到黃帝,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真的沒錯!家譜裡記載的,每一代都有他輩分的字,所有同代人都是用同一個輩分字。在一起時,大家就相互報個姓名,按照輩分高低排列,什麼樣的輩分就很明晰。如果遇到長輩,就以事父之禮來對待,如果是同輩就以兄弟之禮,晚輩也對應以相應的禮數。所以這個輩分都很清楚,我們看到了非常讚歎!

這個家譜的精裝本一套是六冊,一本就很厚。這是一個家族的歷史、史記,是非常珍貴的資料。所以,我們中華民族爲什麼這麼有凝聚力,真的是有家道,家譜是維繫家族團結和睦的一種很重要的資料。

五、不忘宗親孝悌亨通

經文:【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宗廟”就是指祖宗,古人給自己的祖先都立祠堂、立牌位,也常常祭祀祖先。“宗廟”是古代大家族爲自己祖先所立的祠堂。這裡尤其是講天子,天子立宗廟來祭祀自己的先祖。百姓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祠堂,到了祭祀的日子都是恭恭敬敬的來祭奠祖先。《朱子治家格言》說:“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祭祀是一種孝道的活動,這種恭敬,能夠對古老的祖先都不忘記,怎麼會忘記眼前自己的父母?所以這是孝道。

唐玄宗的《御注》:“言能敬事宗廟,則不敢忘其親也。”所以祭祀是一種孝道的教育,對於自己的祖先都能夠敬事,當然對眼前自己的父母更能夠敬事,恭敬的事奉。而且對自己家族所有的長輩,都能夠孝敬,所有的兄長都能夠恭順,孝悌成爲家族的家風,使得家族能夠長盛不衰。

第115章 三才(1)第133章 聖治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51章 天子博愛 蒼生如己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35章 領袖德教 愛民大孝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173章 五刑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89章 有智有義 保身保國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1章 孝經第163章 齋戒沐浴 恭敬赤誠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28章 開宗明義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35章 領袖德教 愛民大孝第116章 三才(2)第35章 領袖德教 愛民大孝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51章 天子博愛 蒼生如己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138章 榜樣示範 德教推行第2章 本經概要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73章 驕奢淫逸 富貴難保第92章 岳飛秦檜 果報迥異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52章 博愛廣敬 四海效法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28章 孝治第165章 爲下不亂 恭謹事上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