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說天地鬼神,就是自然界的現象也是如此,《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哭竹”。三國時代的孟宗,少年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年老多病,醫生囑咐“鮮竹筍做湯”,可以治療他母親的病。那時正是嚴冬,哪找這些竹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裡放聲哭泣,沒過一會兒他就發現地裂開了,竟然長出了幾個很嫩的竹筍。孟宗一看非常歡喜,馬上採回去做湯給母親喝,後來母親果然病好了。孟宗本人後來也做到了“司空”這樣的高官。
這是至誠感動天地,有的人覺得好像不能理解。是不能理解,因爲用理解的心、用思維,心裡就有念頭,有念頭這就不誠了,剛纔講的“誠”是心裡沒有念頭,“至誠”是一絲毫的念頭都沒有,才能夠跟天地感應。像孟宗內心當時只有一個念頭,就是爲母親治病,這一個念頭把其他所有的妄念都給打掉了,都給壓伏住了,心也就達到誠了。那麼誠就能夠感通,所以冬天的大地竟突然長出竹筍,這都是“至誠感神”的道理。
我們爲什麼沒有這樣的感應?因爲我們心裡有很多私心雜念,常常想到的是自己的,是小我,是自私自利,沒有把父母時時刻刻擺在心裡,更不要說是全心全意的念着父母。如果是全心全意念着自己的父母,心裡就能達到沒有妄念、只有正念。正念是什麼?是孝心。這個正念就能夠跟天地感通,就能夠把本性中的智慧和德能開發出來,所以就有能力事天地、明察天地,就會得到不可思議的感應,進而得到不可思議的福分。
四、天子有尊言有父兄
經文:【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這是講到天子,實際上每個人都是如此。這裡特別用天子來講,天子都要盡孝,更何況其他人;天子都有他所尊貴的、尊敬的,更何況其他人。雖然是天子,“必有尊也”,必定有應該尊敬的對象。誰是尊敬的對象?父親、叔父、伯父,諸父。所以“言有父也”,這是有父親,心目中有長輩。
“必有先也,言有兄也”,這個“先”是指比自己年長的人要讓他先,“長者先,幼者後”,自己也有做幼者的時候,也有走在後的時候。天子本來是萬人之上,但是他也有禮讓的時候,有尊敬別人、讓別人在他之先、在他之上的時候。因爲兄不僅是自己的親生的兄弟、同胞兄弟,還有家族裡的,也包括全社會凡是同輩的比天子年長者,都是兄。所以天子對百姓以禮相待、以敬相待,就能感得百姓對天子的愛戴。
唐玄宗《御注》:“父謂諸父,兄謂諸兄,皆祖考之胤也。”父,就是我們剛纔說的諸父,凡是長輩都是父母,像對待自己親生父母一樣對待他們,所有同輩的年長者都屬於諸兄。這裡唐玄宗是特指大家族裡面,比如同姓的一個家族,家族裡的父輩,可能祖宗留下來很多支,每一支裡如果是比我長一輩的,就是我的父輩,比我年紀大的同輩的都是屬於兄。
“皆祖考之胤也”,“考”是父親的意思,“先考”就是先父,是過世了的父親,“祖”就是父親以上,祖父以上的就稱爲“祖”了。所以“祖考”也就是父親再往上的所有歷代的祖先;“胤”就是嗣,嗣是後裔,就是祖考的後裔。即這些族親們,都是同一個祖先,對待本族的所有年長宗親,都要以父兄之禮,另外也要愛護年幼的,或者是晚輩。
“禮:君宴族人,與父兄齒也。”這是講到祭祀的禮,古代人非常重視祭祀,祭禮。“君宴族人”,天子祭祀結束後,通常把同姓的族人都留下來,請他們吃飯,即“君宴族人”。“與父兄齒也”,按照族人的輩分高低以及地位的尊卑排列順序。“齒”是排序,就像牙齒都長得很整齊,排列得有序。這是講到宴請族人按照輩分、按照尊卑來排他的位置,大家一起吃飯。如果家族很大,可能宴請的人很多,一個大家族幾百號人、上千口人古代都是常有的。
◎珍貴族譜上溯黃帝
我們的恩師,回到家鄉找到很多族人,談起家譜,果然有一位族親把家譜保留下來了,而且很完整,文革當中也沒有遺失。那個家譜,後來印了三百多冊,送給一些圖書館,以及家族中人進行保存。這個家譜從黃帝開始記載,真的是一直上溯到黃帝,從黃帝一代代記錄下來,一直到我們恩師,共一百三十六代,恩師是黃帝第一百三十六代孫。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姓氏都可以上溯到黃帝,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真的沒錯!家譜裡記載的,每一代都有他輩分的字,所有同代人都是用同一個輩分字。在一起時,大家就相互報個姓名,按照輩分高低排列,什麼樣的輩分就很明晰。如果遇到長輩,就以事父之禮來對待,如果是同輩就以兄弟之禮,晚輩也對應以相應的禮數。所以這個輩分都很清楚,我們看到了非常讚歎!
這個家譜的精裝本一套是六冊,一本就很厚。這是一個家族的歷史、史記,是非常珍貴的資料。所以,我們中華民族爲什麼這麼有凝聚力,真的是有家道,家譜是維繫家族團結和睦的一種很重要的資料。
五、不忘宗親孝悌亨通
經文:【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宗廟”就是指祖宗,古人給自己的祖先都立祠堂、立牌位,也常常祭祀祖先。“宗廟”是古代大家族爲自己祖先所立的祠堂。這裡尤其是講天子,天子立宗廟來祭祀自己的先祖。百姓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祠堂,到了祭祀的日子都是恭恭敬敬的來祭奠祖先。《朱子治家格言》說:“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祭祀是一種孝道的活動,這種恭敬,能夠對古老的祖先都不忘記,怎麼會忘記眼前自己的父母?所以這是孝道。
唐玄宗的《御注》:“言能敬事宗廟,則不敢忘其親也。”所以祭祀是一種孝道的教育,對於自己的祖先都能夠敬事,當然對眼前自己的父母更能夠敬事,恭敬的事奉。而且對自己家族所有的長輩,都能夠孝敬,所有的兄長都能夠恭順,孝悌成爲家族的家風,使得家族能夠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