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

如下面經文所講:“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當孝悌之心到了極點,“至”就是極點,就能夠通於“神明”,“神”就是天地之神,也是祖考之神。

邢昺《正義》解釋,“明”就是指神明,一切的聖賢。佛家講的佛菩薩,道家講的天地的衆神、神仙,儒家裡面也承認有神明存在。如何跟神明感通?用孝悌至誠之心。孝悌到了至誠,心裡只有父母,只有祖先,完全把自己給忘了,到了無我的境界,自己完全跟父母、跟祖先乃至跟天地鬼神合爲一體,所謂跟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跟宇宙萬物融爲一體,這是孝悌到了極點,當然他就能夠感通一切,也就能夠明察一切,宇宙萬事萬物都通達明瞭,佛家講明心見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他就成聖人了。

“光於四海”是講智慧。智慧用光明來代表,表示通達無礙,因爲孝悌之心養到了極點,而孝悌之心就是與宇宙萬物合而爲一的心,這樣就通到本性上了。如道家所講跟道合一,即跟宇宙本體合一,當然對宇宙萬事萬物都能夠通達,所謂“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唐玄宗註解:“能敬宗廟,順長幼,以極孝悌之心,則至性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故曰:‘無所不通’。”這是講能夠敬事祖先,能夠長惠幼順,把孝悌之心推到極致,就“至性通於神明”,即通到了自性,自性是無所不通的。禪宗六祖開悟見性後,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生萬法”是指宇宙萬物,從我們自性生髮出來,能通到自性,就能通達萬法,也就跟聖賢、跟天地相通,“通於神明,光於四海”,這就叫做無所不通。

所以能夠盡孝,從孝道入手,就能通到我們人的自性上來,一通到自性,宇宙所有維次空間都通了。我們現在不通是因爲有很多的妄念、自私自利的念頭,很多的、煩惱,把自性給矇蔽了,這樣不僅四海、宇宙不通,地球上的東西我們都不能通達。

現在科學儘管很發達,地球的種種事物,能不能全部通達?還不能,乃至人對自己身體的每一個部分,所有的構件、器官如何運作,這些都不能通達。對自己都通達不了,怎麼能夠“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是不是我們努力發展科技,拼命鑽研,有朝一日就能通達了?聖人告訴我們,這種方法走到最後還是不通,因爲它不是向心性裡求的。我們要認識這個宇宙,就要從宇宙本體去求,本體抓住了,整個宇宙都能夠通達明瞭。

所以聖人教誨我們向心內求,不要心外求法,心或者說性,宇宙萬物都是同一個心性。“神明”是講不同維次空間中的生命,有情的衆生;“四海”是講無情衆生,就像植物、礦物。不管是有情、無情的生命,它們的性都是一個,同一個真性,同一個本源。我們能夠悟入這個本源,就能無所不通,到那時我們發現,其實宇宙整個就是自己,通達宇宙就是通達自己。整個宇宙除了一個自己以外,沒有他物,沒有他人,這就是跟天地合一。聖人都是這個境界,如何得到?極孝悌之心,把孝之心推到了極點,他就能做到。

六、引用《詩經》結束全章

本經最後引用《詩經·大雅》“文王有聲”的一句詩文做結:

【《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詩經》的這首詩讚美周文王的德行,感化了東南西北四方,所有的百姓都來歸服。

這句詩文實際上是解釋、呼應“無所不通”。聖人的德行“通於神明,光於四海”,其風範是天下百姓最好的榜樣,大家都敬佩他、敬仰他、效法他,都服從他的教化,服從他的領導,所以天下大治。因爲人心都能像聖王那樣斷惡修善,所以天下人有福,感應得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真正是和諧世界!

唐玄宗《御注》:“義取德教流行,莫不服義從化也。”是講這句《詩經》取“德教流行”之意。聖人的德行,聖人的教育教化,能在世間推行,接受教化的大衆都佩服、敬服這位明王的道義。“服義”是服明王、天子之意,服周文王的德行。而“從化”,“從”就是服從、跟從,學習這位聖王,受到了轉化,原來的習氣毛病都改正過來,不再自私自利了,能夠大公無私了,也能夠以愛心對待所有的人,天下就真的是太平了。太平是果,因是天子到百姓從上而下,修養德行,修身慎行。修身慎行要通過教育,所以推廣聖賢教育就非常重要。

《大學》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從天子到庶人,即從上到下,都要以修身爲本,修身慎行,修養德行。自己修養德行,從而教化大衆,如《禮記·學記》所云“建國君民,教學爲先”,教學、德行爲先。這樣的政治,就是《孝經》講的聖治,以聖道治理天下,當然天下和諧,這都是孝道的感應,感應章所講的道理,就是因果。聖人以孝道來教化百姓,百姓能夠落實孝道,人人想到敬父母、敬祖先,修身慎行,自然感得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

感應章我們就學習到此地,若有不妥之處,請各位朋友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228章 喪親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139章 父嚴遠子 問一得三第175章 倡立“孝法”以法護孝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禮義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116章 三才(2)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192章 廣至德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90章 忠於職分 天地護佑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139章 父嚴遠子 問一得三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79章 有恥“不敢”成聖成賢第138章 榜樣示範 德教推行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163章 齋戒沐浴 恭敬赤誠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資助學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1章 孝經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51章 天子博愛 蒼生如己第116章 三才(2)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133章 聖治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52章 博愛廣敬 四海效法第192章 廣至德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51章 天子博愛 蒼生如己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禮義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103章 謹身守節 不辱其親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154章 孝順親心 是謂有敬第173章 五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