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

君子事君“進思盡忠”,唐玄宗註解爲“進見於君,則思盡忠節。”

《說文解字》解釋“忠”,是敬的意思,恭敬的敬;“盡忠”也就是能夠恭敬到極點,盡心盡力來服務於祖國、人民,這叫盡忠。有這樣的緣分,有這種機會了,我們的心就要去表現成行爲,“盡”就是有機會可以服務。譬如有官職的人,就要認真工作,替百姓辦事。所以君子常常所思所想的就是盡忠。

古代另一篇分析文字的書《字詁》裡講:“忠,直也。”所以忠也是正直的意思,心上面一箇中,心擺得正中了,這個人就正直。要有正直之心,不能夠有偏私,不可以把私利放在國家利益之上,要把國家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中正。

“進見於君”,“見”也有現的意思,古代見和現是通用的,就是由國君任命,我們有機會從政,爲國君效力“則思盡忠節”。“節”,操,操行、節操。所以君子在自己的職分內,他想到的是如何盡職。他的操行是正直的,他的心是忠誠的,乃至在國家危難的時候,可以捨棄身命,做出一切的犧牲,即使以身赴義、粉身碎骨也毫不退縮。“忠”,正直,“盡忠”不是盲目愚忠,愚是有爲國的心,但是沒有智慧,心也不夠正直。正直需要有智慧,如果沒有智慧,完全隨順國君、領導的意思,也不叫忠。

如諫諍章特別講到,“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兒女對於父母的號令盲目的遵從是不是盡孝?不是。同樣道理,臣子對國君不英明的號令,盲目的去遵從,也不屬於盡忠。

◎真卿靖節感格天地

唐玄宗有位非常忠誠的臣子顏真卿曾經被貶官,他的五世祖顏之推寫過一篇《顏氏家訓》,成爲後人教育子女立身處世的一部著名的教材。

顏真卿的父親很早過世,他對母親就格外的孝順。書法界有一種楷書叫顏體,那種風格是非常的圓潤厚重,這是他在書法上的貢獻。而顏真卿更了不起的是他忠正的品格。他在五原做官,因爲前任官吏不清廉,造成很多冤獄,當地持續乾旱,久不下雨,所以他到任後立即審理冤案,爲很多無辜的人平反,結果就感得上天降下甘霖,這是感應。所以當時人都稱顏真卿爲“御史雨”,言其忠正之心可以感格天地。

◎玄宗淫逸安史之亂

唐玄宗早年英明,在聖賢文化方面下了不少的功夫,我們以玄宗皇帝的註解爲依據,學習《孝經》。他註解《孝經》的“在上不驕”,而自己就驕了,晚年寵愛楊貴妃,生活放逸。所以人一驕奢淫逸,輕則虧損道德學問,重則影響家道國運。玄宗在上一驕,安祿山爲下就亂了。

安祿山是邊疆的一個胡人,因爲當時唐玄宗疏忽國政,而且聽信讒言,很多事情看不清楚,不能夠明察,結果就把兵權交給了安祿山。安祿山在邊疆慢慢的集中兵權,隨着勢力日益壯大,就有了謀反意圖。

顏真卿當時是平原郡的太守,他看出了安祿山有叛變的跡象,所以也暗地裡招兵買馬,修築城牆,屯積糧食,防止他兵變。後來不出所料,安祿山真的起兵謀反,戰火一下子就燒遍了中原,河北好幾個郡都淪陷了,只有顏真卿的平原郡城牆堅固,他領導軍民頑強抵抗,守護得很成功。

當時因爲兵敗,河北各郡,除了顏真卿兄弟兩人把守的地方外,其他全部失守。唐玄宗非常的痛心,嘆息河北二十四郡只有顏真卿一個忠臣,他很後悔當時聽信了楊國忠的讒言,把顏真卿貶官了,嘆息自己沒有眼力,不知道顏真卿是一位忠心耿耿的義士。

安祿山舉兵叛亂,把唐玄宗趕出京城後,開始做他稱帝的夢。古人講“多行不義必自斃”,安祿山謀反叛亂,自己是叛臣,家裡就出了逆子,他的最終結局是被自己的兒子殺害了。安祿山之亂也很快被平息。

◎義正辭嚴英勇就義

當時還有一個節度史李希烈也造反,因爲顏真卿曾經得罪過一位權臣,所以就被派去隻身勸降李希烈。這是一項非常危險的任務,對方如果不歸降,勸降的人肯定被殺害。

當時顏真卿已是七十多歲,在國家危難時刻,他沒有考慮自己的生命安危,毅然接受了任務,所謂臨危受命。到了叛軍軍營,面對李希烈的屬下謾罵、恐嚇,顏真卿氣宇軒昂,鎮定自若,毫無懼色。這種勇敢、鎮定的氣度,使李希烈產生了敬畏之心。有人勸李希烈說,顏真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唐朝太師,你現在想要自立爲王,不如讓太師歸順。顏真卿聞聽此言威怒不已,呵斥他們不知廉恥。李希烈聽着顏真卿義正辭嚴的怒斥,不由生起了慚愧心,向顏真卿謝罪。後來李希烈仍勸顏真卿歸降,否則只有一死。顏真卿把事先寫好的遺書拿出來給他們看,表示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準備,所以毫無畏懼,決不歸降,最終這些叛賊還是殺害了他。

顏真卿在生命最後一刻都在大罵逆賊,七十七歲的他英勇就義。噩耗傳到朝廷,當時已經是德宗皇帝在位,德宗悔恨交加,非常傷心,五天都沒辦法上朝,所有的將士也都痛哭流涕,深切悼念這位壯烈成仁的大唐忠臣,後來顏真卿被封爲“顏魯公”。

“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作爲一個君子,他身上擔負的是仁愛之義,以仁作爲己任,真正爲了仁,可以殺身成仁,自己英勇就義來成就這個仁,死而後已。所以顏氏家族是以忠孝傳家,留下的《顏氏家訓》真的成爲一千年來的範本,是後人學習家規的最好教材,這是“進思盡忠”。

第80章 閔損蘆衣 成就孝德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89章 有智有義 保身保國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149章 服飾舉止 禮儀有加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182章 海口監獄 教化顯著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衆效法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182章 海口監獄 教化顯著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第212章 感應第89章 有智有義 保身保國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90章 忠於職分 天地護佑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138章 榜樣示範 德教推行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第56章 自行愛敬 慕化天下第35章 領袖德教 愛民大孝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蹟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78章 志道修德 迴歸本性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28章 開宗明義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79章 有恥“不敢”成聖成賢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96章 庶人第138章 榜樣示範 德教推行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170章 居養有敬 病憂??禱第92章 岳飛秦檜 果報迥異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150章 紀孝行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資助學第79章 有恥“不敢”成聖成賢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蹟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180章 廣要道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37章 身德並重 揚名顯親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