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

bookmark

《弟子規》講的“凡是人,皆須愛”,看到他人身體有毀傷,就好像自己毀傷一樣。所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始”,不僅有開始、有基礎這個含義,還有根本。根本是什麼?根本是一體的愛心。因爲身體髮膚跟父母是一體,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身體髮膚都跟我是一體,所以我們都不敢毀傷,不僅不敢毀傷,還要盡心竭力的去幫助他們,讓他們得到安樂。能夠做到這一點,自然能夠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就自然能夠使父母顯耀,這是“孝之終也”,終是終極,到達了究竟圓滿。

唐玄宗《御注》解釋這段經文:“父母全而生之,已當全而歸之,故不敢毀傷。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言能立身行此孝道,自然名揚後世,光顯其親,故行孝以不毀爲先,揚名爲後。”

這是講到,爲什麼不敢毀傷?因爲父母生我們的時候,“全而生之”,我們從父母那裡出來,是整一塊完全出來的,不是頭、手分開,生了以後,再組合而成,不是的,生出來就是一個完整的人。所以我們有責任爲父母保全身體,一直到終老,“全而歸之”,還給天地。有這份心,自然就對身體髮膚不敢毀傷,這是講到孝之始。“能立身行此孝道”,有這種孝的理念,保全自身的完整,保全自己品格的完全,這樣叫立身。終身奉行、不辱其身、不辱其德,這樣子自然名揚後世,光顯其親。因爲你是個孝子,大家都尊敬你,後世的人都向你學習。像舜王大孝,四千多年以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在傳誦他的美德,這是光顯他的父母。講到舜,就一定講到舜的父母;講到曾子必定會講曾子的父母,所以父母得到光顯了。這是講到孝的所謂先和後,以不毀爲先,以揚名爲後。

宋朝的大儒、禮部尚書邢昺的《正義》,如下解釋唐玄宗《御注》:“言爲人子者,常須戒慎,戰戰兢兢,恐致毀傷,此行孝之始也。”

這是講到我們身爲人子,常常要很謹慎的做人,戒慎恐懼,擔心自己德行有虧缺。謹慎的人自然就能夠保全身體。譬如說不至於違犯刑法被抓去懲治,甚至殺頭、槍斃,這就不能夠保全其身。不僅要保全其身,還要保全我們的德行。做人要做得堂堂正正,不可以有辱於父母。所以平時要懂得戒慎恐懼、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每一言、每一行,乃至每一個念頭都要觀照,知道對還是錯,是善還是惡。如果是對的、善的要把它發揚下去,要維持,要保持;如果是錯的、惡的,就要趕緊放下,丟掉,把這個念頭甩掉,把言行糾正。能夠這樣去做人,自然就不會有辱其親。

“恐致毀傷”,擔心毀傷。“毀”是虧辱的意思,“傷”就是損傷。“毀”是就德行講的,他虧欠了道德,污辱了自己的名譽,污辱了自己的門楣;“傷”是對身體而言,不能夠有所損傷。

如果是造惡、犯罪,譬如跟黑社會結成團伙,在黑社會互相爭鬥中有傷,甚於至死,都是不孝。又譬如說犯罪,犯了罪以後被加刑這都是有所損傷。也不可以自殺,自殺是很大的罪過,是大不孝。

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56章 自行愛敬 慕化天下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115章 三才(1)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60章 地方領導 孝親愛民第153章 人子事親 難得誠敬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蹟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蹟第79章 有恥“不敢”成聖成賢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87章 士第51章 天子博愛 蒼生如己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69章 諸侯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149章 服飾舉止 禮儀有加第78章 志道修德 迴歸本性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爲根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51章 天子博愛 蒼生如己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52章 博愛廣敬 四海效法第182章 海口監獄 教化顯著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116章 三才(2)第56章 自行愛敬 慕化天下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173章 五刑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44章 孝親愛民 殉職垂範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圓滿第10章 孝有三層 成聖圓滿第212章 感應第149章 服飾舉止 禮儀有加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184章 政和樂安 政乖怨怒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90章 忠於職分 天地護佑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爲根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