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

首先我們來看什麼是道。《道德經》上對道的闡述可以說是最圓滿的。道是語言說不出來,甚至是思維難以想像推測的,所謂“不可思議”。佛家也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道德經》上一開頭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是講道真的是無法說,也不可以想像。能說得出、想得出的那就不是道了,不是常道。

道是什麼?宇宙的本體。老子說是天地之始。所以只是給它安一個名,稱爲道。其實“名可名”就不是常名。老子在他的《清靜經》中也講得很清楚:“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即真正的道是沒有名字的,你見不到、摸不着,甚至想都想不到,但是它長養萬物,也就是宇宙都是從“道”那裡生出,它是宇宙的本體。“吾不知其名”,老子不知道應該如何給它命名,“強名曰道”,勉強的就用“道”字來說明,所以這個“道”是“玄之又玄”。爲什麼?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沒辦法接觸到,眼見不到,耳聽不到,鼻聞不到,舌嘗不到,身體這些器官觸摸不到,甚至意念都想像不到,它卻是宇宙的本體,生成了天地萬物,又蘊含在萬物之中。

老子在《道德經》上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下萬物就是講我們宇宙,古人認識的宇宙範圍小,所以老子給我們說得小一點兒,只說一個天下,這樣我們比較容易體會。實際上,老子的本意是指整個宇宙“生於有”。有是什麼?“生於無”,這個無就是道,是一種不得已的說法,這個“無”不是我們一般概念想到的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叫“無”,那就很好理解了。這個“無”能生“有”,所以“有生於無”,證明它並不是什麼都沒有的那種狀態,這與佛家講的“法性”概念是一樣的。所謂“法性空寂”,雖然空寂,但能變現萬物。《華嚴經??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心”跟這個“道”是一樣的,它是宇宙的本體。

禪宗的六祖,唐朝的惠能大師在五祖會下大徹大悟,說了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五句話把“道”描述得很清楚,五祖聽了以後就給他印證:“你已經開悟證道了,你可以傳承衣鉢了”,就此惠能稱爲禪宗六祖。“何期自性”,“何期”就是想不到,真的是“道可道,非常道”,說不出來,想不到。“本自清淨”,這清淨是空寂,就是老子說的“無”;“本不生滅”,不生也不滅的,本來就有,沒有生滅。“本自具足”就是人人都有,而且是物物皆有,天地萬物哪一樣都有,就是老子講的這個“道”,生成萬物又蘊含於萬物之中。“本無動搖”,自性沒有動過,沒有動的時候就叫“道”。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道也就是老子說的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不管你用什麼名,你體會它的意思,不動的時候,那叫道,一動,那就生一了。

佛家講的什麼動?念頭動。念頭不動的時候,那就是道,那就是自性。一動,就生起這個宇宙,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種種的萬物就出生了。現在科學家說的宇宙大爆炸,突然就爆出來了。“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是生起這個宇宙了。所以自性雖然空寂,沒有任何的一物,所謂“本來無一物”,但是它能生萬物,這是真正“道”的含義。

道的存在無法用我們的器官觸摸到、接觸到,《道德經》上講到:“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這講了,看是看不到,聽也聽不到,我們的六根,包括我們的意念都想不到。這種狀態好像很難理解,其實在自然界當中也有這種現象,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譬如磁鐵和磁性,一塊磁鐵它有磁性,磁性看不到,視之不足見。聽不到,聽之不足聞,可是用之不足既,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放一根鐵針、鋼針在旁邊,它們就被吸過去了。這是磁性有作用,作用還很大。我們現在整個社會的電能、發電機,怎麼來的?就是在磁場裡面轉動一個線圈,這個線圈就在轉動當中自然產生電流了。這是磁性的作用,它能發電,所有的燈、電腦,所有現在我們使用的電器都是靠磁性的作用,“用之不足既”,那個範圍很寬廣。所以這是宇宙的本體,不可思議,卻又確實存在,妙用無邊。

第173章 五刑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223章 事君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37章 身德並重 揚名顯親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138章 榜樣示範 德教推行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圓滿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35章 領袖德教 愛民大孝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43章 孝無始末 終身奉行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44章 孝親愛民 殉職垂範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223章 事君第138章 榜樣示範 德教推行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43章 孝無始末 終身奉行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爲根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128章 孝治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47章 天子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87章 士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44章 孝親愛民 殉職垂範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28章 孝治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28章 開宗明義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第143章 美國案例 凶德報應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57章 天子匹夫 爲仁由己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154章 孝順親心 是謂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