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

邢昺的序文:“按《漢書·藝文志》雲: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舉大者言,故曰《孝經》。”這是引用《漢書·藝文志》,來論述爲什麼這部經叫《孝經》。

“天之經”,經就是常,恆常不變。就像太陽,每天早上必定會起來,到晚上必定會落山;月亮,晚上必定會起來,早上必定會落山。正如日月星辰的運作,都恆常而有規律,所以“經”就是常。

“地之義”,義就是利益萬物,大地默默承載着萬物,不管是山川河流,還是動物植物,還是我們人類,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全都承載,毫無私心,毫無偏執,利益一切人、事、物,這是“地之義”。

這是天地無私的品德,聖人效法天地之德的行爲,就是孝。

“民之行”,民就是人,每個人都應該行孝,因爲這是本性本善,本來就應該這麼做的,不用問爲什麼,就應該這麼做,跟天地一樣。所以經就是恆常,永久不變。

例如,古代聖賢大舜行孝,父母虐待他,甚至千方百計要把他害死,可是舜沒有因此而對父母有一點不好的顏色,心裡也沒有一點抱怨,還是這樣的承順,最後感動了父母,也感動了天地。感得大象都從山裡跑出來幫他耕耘,小鳥也來播種,堯王知道了舜的德行,聘請他出來治理國家,最後把王位也讓給他。不僅孔子、孟子讚歎大舜,四千年後的今天,我們講到這個故事,依然對舜的德行肅然起敬。

三千多年前的周文王,每日三次向父母親問安,父親有病了,他很擔憂,一定要把父親治好,才能心安。每天去問候,天天如是,終生奉行,這就是所謂的“文王三省”。

二千多年前的漢文帝,母親薄太后因病臥牀,文帝三年侍奉於牀前,對母親竭盡全力的孝敬、安慰。這些故事儘管是幾千年前的事情,可是到了今天,人們依然在傳頌,真正有識之士,依然在效仿。可見古人行孝,今人也要行孝,孝真是恆常不變的大道。

我們摘抄了邢昺序文的一些重點的文句來學習。“皇侃曰:經者,常也,法也”,這是解釋經的意思。皇侃是南樑的學者,是一位大儒,也曾經註解過《孝經》,叫《孝經義疏》,現已失傳。他解釋經,是常、法兩個意思。爲什麼叫常?因爲這部經就是聖賢的教誨,聖賢的教誨我們要荷擔,不能只把它當作學術來研究,研究得再好,沒有落實到自己的生活,那不能叫成就。所以孔子勸我們行仁、行道,任重而道遠。祖祖相傳、代代相傳,我們要把古聖先賢的道統荷擔起來,傳承下去,這是古代儒士真正所希望的。時代雖然有變遷,哪怕是金石都可能被銷燬,但是孝親的德行是永遠不能夠變遷的,所以叫常。這是從聖賢教誨來講。

“法也”,“法”就是這種方法。方法是什麼?剛纔我們提到《孝經·開宗明義章》,孔子說的“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現代講,就是實現幸福美滿的人生,構建和諧安定的社會,共建和諧和平的世界,這種方法、這種教育就稱爲法。所以我們的講題稱爲——古代帝王和諧世界的法寶。“經”的義理,確實是很深。

二、辨體——以“道”爲體

辨體就是辨明本經所依據的原理。這部經依據什麼爲體?用什麼做原理?我們把它判爲以“道”爲體。所以“道”就是它的本體。這麼判,有經文的依據,孔夫子在開宗明義章就說到:“夫孝,德之本也。”這裡講的孝是德行的根本,即德的本體就是道。德是道的相,道是德的體,孝是德的本,那孝不僅是德,是根本的德,自然是以道爲體了。

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228章 喪親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資助學第184章 政和樂安 政乖怨怒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212章 感應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115章 三才(1)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116章 三才(2)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37章 身德並重 揚名顯親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87章 士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52章 博愛廣敬 四海效法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212章 感應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223章 事君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應第29章 曾子大孝 與母感通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87章 士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禮義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165章 爲下不亂 恭謹事上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154章 孝順親心 是謂有敬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143章 美國案例 凶德報應第182章 海口監獄 教化顯著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3章 天台體例 五重玄義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13章 爲報親恩 效法範公第138章 榜樣示範 德教推行第28章 開宗明義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96章 庶人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243章 孝無終始 人初一體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