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

“德”是什麼?德是道的相,道是德的體。道,我們看不見摸不着,想也想不到,可是它能顯現出來,顯現出來叫德。我們人類,把道人格化了,也就是儒家講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這是人格化的道。還有倫理化的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倫,用五倫十義來體現道。所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是倫理化的道,把道顯現出來,就是德。比如,大海中水是道,水是大海的本體,那個波,你能見得到,水波起來了,你看見波,就知道那是水,波是德,波能顯現水,水是波的體。因此我們行德就能證道。我們能夠做的、能夠看到的、能夠用到的,那是德,知道德就是有道。那麼德的根本是什麼?是孝。所以孝親是大德、大道,不用人教的,自然而然就叫道。

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103章 謹身守節 不辱其親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47章 天子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禮義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180章 廣要道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198章 廣揚名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28章 開宗明義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92章 岳飛秦檜 果報迥異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1章 孝經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3章 天台體例 五重玄義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應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1章 孝經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103章 謹身守節 不辱其親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44章 孝親愛民 殉職垂範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22章 子承親志 繼往開來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207章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