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因"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需要,我所蝸居的地方,營建了一個偌大的戰備糧倉。由於糧食在駁運過程中,散落較多,一度出現老鼠成串橫行的"壯觀",當時講迷信者,無不對此現象報以驚駭,惟獨一個被貶的"右派分子",寬慰衆人說:"不出半個月,老鼠自然會減少,只是蛇會多些出來,大家經過草叢時,須多加註意。"
不久,老鼠果然大幅減少,而毒蛇出沒的情況則時有聽說。當時我們這些小屁孩都非常奇怪,覺得那個"右派分子"能掐會算,定是"神仙"下凡。後來才知道,"右派分子"不是"神仙",只是一個來自上海農學院的"犯了錯誤"的教授。
這個教授委實厲害,有一天附近村裡發生一起侵害女性案,就在人們口沫四濺議論此事時,他卻嘆息說:"這種事,會越來越多。"真是怪了,之後不到一年時間裡,至少有近十個年輕男子,因侵害女性被捉到牢裡去了。
有人探究其先見之明的原因,教授道:"女人嘛,工作上可以和男人同工同酬,頂半爿天,但千不該萬不該,不該在夜間或早晨,單獨外出辦事啊。"
教授後來落實政策,回上海去了。但他的"此消彼長,此長彼消"的理論,卻一直左右我的認知。最近撰寫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有關人物的系列文章,看到諸葛亮忌憚曹魏名將張郃的記載時,突然想起兒時那段記憶,遂以此作爲開篇引子。
張郃,出生年月不詳,字儁乂,河間郡鄚縣,即時下河北省任丘市人。育有四子,著名之子爲張雄。
黃巾之亂初期,東漢朝廷爲鎮壓亂軍,緊急招募青壯年從軍,張郃遂成冀州牧韓馥手下一卒。因在戰場上表現不俗,漸至帶兵。公元191年,韓馥將冀州讓給袁紹後,張郃投靠袁紹。袁紹即任張郃爲校尉,派他攻打公孫瓚,仰仗軍功卓著,升爲寧國中郎將。
官渡之戰中,袁紹派遣淳于瓊督糧草於烏巢。曹操親率精銳襲擊烏巢。張郃提議先解烏巢之危,郭圖則要袁紹派重兵攻擊曹操大營。袁紹納郭圖之計,派張郃、高覽進攻曹軍守將曹洪,結果久難攻下。因烏巢已陷,且懼怕已被郭圖蠱惑的袁紹追究自己不力,張郃、高覽遂降曹洪。得勝回營的曹操非常高興,對張郃說:"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並將張郃拜爲偏將軍,封爲都亭侯。
之後,張郃成爲曹魏的一名忠實良將,其具體履歷爲:跟隨曹操攻打河北、跟隨張遼平定淮南、跟隨夏侯淵征伐涼州、跟隨曹操奪取漢中等,屢建戰功。公元215年,奉令進軍巴西,遷徙大量民衆到漢中,雖被蜀將張飛擊敗,但仍不失威風,接任蕩寇將軍一職。三年後,以副帥身份,配合主帥夏侯淵進入漢中定軍山,迎戰劉備所帶的蜀軍。夏侯淵不慎死於蜀漢老將黃忠刀下後,張郃代理主帥一職,收攏殘兵敗將,安定軍心,等待援軍。曹操到達漢中後,見不能取勝,即主動撤出大軍,令張郃屯兵陳倉,是爲屏障。
曹丕稱帝,遷張郃爲左將軍,受封鄚縣侯。配合曹真平定了久亂不肯服魏的盧水胡人和東部羌人,促使北方少數民族重新恢復自東漢以來開始斷截的朝貢漢政府的習慣。之後又隨夏侯尚圍攻東吳江陵郡,張郃督諸軍渡過長江,奪取了百里洲上的吳軍堡壘,其指揮協調"大兵團"的能力,十分出色。
魏明帝曹睿繼位第三年,亦即公元228年,張郃轉任右將軍一職,跟隨曹真抵禦首次北伐的諸葛亮。在街亭之戰中,寫下了極爲出彩的一筆:大破蜀國主將馬謖,迫使諸葛亮不得不取消北伐,退回漢中。此戰過後,榮贗徵西車騎將軍。
張郃爲人淳厚,不慕功利。縱觀他的歷次出場亮相,多爲副手,且盡心、盡責、盡職。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睿原本下達的詔令,是讓張郃統領衆將到略陽迎擊諸葛亮,後來不知納了何人之議,曹睿改派"曹丕四友"之一的司馬懿統領張郃、郭淮、費曜等諸將。
諸葛亮此次北伐,在遭受司馬懿的"固營自守,不與交戰"的策略後,準備退還祈山。司馬懿認爲戰機顯現,命令張郃追擊。張郃勸說:"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但司馬懿一意孤行,嚴令張郃領兵追擊蜀軍,張郃不得已遵之,結果在追至木門谷時,身中乘高布伏的蜀軍亂髮之箭身亡。曹魏賜給張郃的諡號爲壯侯,他的兒子張雄繼承了他的爵位。
張郃用兵巧變,素有"三善"之譽,即善列營陣、善估形勢、善用地形。史載,蜀軍自諸葛亮起,只要得知對陣的是張郃,無不忌憚。當年劉備率軍在漢中對壘曹軍時,聽聞夏侯淵被斬殺的消息後,嘆息道:"要殺就殺張郃,殺夏侯淵有什麼用!"
中國的成語非常豐富,成語寶庫中也有一個張郃貢獻的故事。《三國志》卷一七"魏書"載:魏明帝時,任命張郃爲節度使督導關中諸軍。張郃到達荊州時,正好是冬天河流水淺之時,大船無法通行,只得駐紮方城。其時諸葛亮復又北攻陳倉,魏明帝曹睿很是擔心,親自前往河南城巡視,並增派軍隊壯大張郃實力,同時急件詢問張郃:"等你趕到,陳倉能否保住?"張郃分析認爲諸葛亮軍中存糧不多,難以久攻,於是回覆:"不用我部趕到,諸葛亮就會先行撤退。我屈指一算,諸葛亮的軍糧維持不了十天。"從此,"屈指可數”成爲一句成語。
張郃葬於木門峽谷中。時至今日,木門峽谷中仍存有張郃坪、張郃墓。張郃坪現名張家坪,位於木門道峽谷東側,爲諸葛亮與張郃作戰時的埋伏之處。峽谷西側有諸葛亮拴馬之處的拴馬灣,灣中有一小山石,成橢圓形,名曰石鼓,離石鼓不遠處有一小丘之堆,形如巨鍾,故稱土鍾。
張郃是曹魏屈指可數的"五子良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