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反將一軍

第371章 反將一軍

“對了,走私棉布的事,你問了嗎?”

這也是劉鈺很關心的一件事。英國人此時還不會紡織棉花,之前點的一直是羊毛紡織專精。

既是好事,也是壞事。

好處在於棉布比呢絨更受歡迎,這時候若能走私或者正式貿易,利潤及大。

壞處是棉紡在英國是新興產業,沒有那麼多的行會規矩約束,就像劉鈺搞海軍如此輕鬆而大順改革只能在文登試點一樣,從無到有創立發展總比在舊的泥潭裡面改革容易,英國的棉紡織業若不打壓必要起飛。

茶、絲、瓷的老三樣,此時終究算是奢侈品,比起棉布在銷量上肯定要差一些。

“問了。走私販子說,只要不是純棉的,或是毛棉混紡、或是絲綿混紡、亦或是麻棉混紡,他們就能找到門路。法令有漏洞,他們在英國海關那邊的關係也只能打擦邊球,法令規定,純棉的不行,英國的法令都挺死板的,可以鑽空子。”

“還有,先生讓我問的美洲棉花籽的事,我也問了。走私販子說他們可以去辦,明年就能帶回來。錢嘛……也稍貴一些。”

此時大順的棉花產業還是明朝強行推廣的遺產,棉花品質不是美洲棉,不太適合起步階段的初步工業化生產。

走私販子既是收錢,那事兒就好辦。

“錢不是問題,花錢買種子,多花一些也值得。棉布嘛,走私販子既然敢要貨,那就是有門路可走。混紡……嗯,我記下了。”

此時他也不知道大順的混紡布水平如何,但只要能抄來技術,走私販子那邊打開銷路,這邊推廣倒也快。

劉鈺對松江地區的棉紡織業是充滿信心的,內卷之深,歷史上哪怕工業革命二鴉開關之後依舊有一戰之力。直到蘇伊士運河開通運費驟降,這纔給了松江棉紡業最後一擊。

能捲到有工業代差且強迫開關幾無關稅的背景下,尚且還能再戰29年至運河開通。現如今逼着全世界一起卷,看誰捲過誰。

又說了幾句機密話後,便叫人將這幾箱子的報紙雜誌等打包裝箱,運到船上。

臨行之際,又囑咐了一下饅頭。

“我此番回京,需得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你把航海日記拿出來,給軍官生們上課吧,講講沿途見聞地標,以及遠航的注意事項。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些東西還是你這個親自去過的,才能講明白。”

將該佈置的事都佈置完了,起航的時間一到,正是一個大晴天。

與李欗一起上了那艘戰列艦,帶着四艘巡航艦,揚帆前往天津。

在靠近大沽口前,便先叫小船帶着信件上岸,得到對面許可之後,這才慢慢靠近了大沽口炮臺控制下的天津港。

各國使節團的船隻都在這裡泊靠,都不是戰艦,這時候就算是英國,也不能將超大型戰艦開到亞洲,若派小戰艦又恐被人輕視,索性都是大型商船。

劉鈺的戰列艦在威海軍中用處不大,在這裡卻是意義非凡。

當初只有建築而無新炮的大沽口炮臺,此時也已經部署了真正的大炮,在炮臺的控制範圍內,西洋船隻都老老實實的。

哪怕是英國船和法國船靠着、荷蘭船與葡萄牙船靠着,也沒有起任何的衝突。

既有之前的提前通報,岸上一列官員正在等待。

這裡不比威海軍中,一切從簡。李欗雖未封王,可劉鈺這個伯爵是實打實的,又將儀仗排開,繁瑣的禮儀來上一套。

走近才發現來迎接的多半都是些熟人,不少都是當年跟隨齊國公去往歐洲的。當年走的時候劉鈺還和他們一樣,即便不是同窗也是圈內紈絝夥伴,此時身份卻早已拉開了鴻溝。

組建外交部需要懂外語的人才,大順禁教之後,傳教士肯定是信不過了,只能從這些跟隨齊國公出訪歐洲的年輕人裡面選拔。

雖然各國語言不通,但畢竟還有拉丁文這個“雅音”,再不濟他們也去過巴黎會些法語,溝通還是足夠的。

各自見禮之後,有人道:“齊國公如今也在天津,如今西洋各國的使節都到了,齊國公自京而來卻一直未走,想必定是在等鷹娑伯回來。”

一路打着儀仗,各國將來的使館區就在海邊不遠,並未設立在天津城中,此時也只是草創,房屋尚在建造之中。

依着大順特殊的國情,使館區的房屋可以建造西洋式的,但必須是大順這邊出錢,房子也算是租給各國使節團的,和南方各處海關一樣。

進京是絕對不可能的,倒不是說怕洋人樣貌奇特引來驚詫,自前朝時候教堂都有一堆了,京城人早就習慣了。

實是出於“天朝”和“中國”的身份之爭,只能選擇這樣一個折中的方法:叫朝鮮、琉球等國假裝大順是天朝;而叫西洋諸國明白大順是中國。

搞使館區在京城,朝鮮貢使前來的時候,心裡肯定嘀咕,這也好意思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朝鮮儒學興盛到扭曲出兩班種姓的地步,歷史上滿清入關後,那可真是寧吃正統的草、不用蠻夷的糧。看到大順和蠻夷平等外交,定要驚呼泰興之後無中華矣。

將西洋人隔絕在天津,保持使館建交,但又無詔不得入京,亦算是妥協之下的最優解了。

到了外交部在這裡的衙門,看在李欗的面上,齊國公自出來相迎。略微客套,引着劉鈺進了正堂,便說起了正事。

“守常啊,你可算是回來了。京城裡接到先回來送信人的消息,我這邊就趕緊來天津了。”

“陛下囑咐外交部要辦的頭等大事,便是叫西洋諸國知道天朝邊界何處、藩屬乃爲天子之臣。我估計風季已過,現在還沒來的,今年便不會來了。”

“如今計有荷、英、法、葡、瑞各國使節。以我所知,再算上必要來的羅剎國,西洋大國中基本上也都來了。”

“陛下已經命琉球王入京,掐算時間,也差不多了。只等你回來,便一起入京。”

劉鈺笑道:“想來朝中都準備好了,無非就是在西洋諸國眼前,展示一下藩屬主動來天子前請罪,以權示之便是。蠻夷畏威而不懷德,你給他們講仁義、禮法,他們也不懂啊。這就跟他們跟我們講他們的繼承法,我們覺得奇葩一樣。他們的國書都翻好了?”

齊國公知道劉鈺關心什麼,笑道:“你且放心,沒有掩耳盜鈴。是朝貢便是朝貢,是外交便是外交。國書都是用拉丁語寫的,翻譯的也都是熟知官場的自己人,錯不得。只是英國人非要在他們的頭銜上加一個法蘭西國王,法蘭西使節對此相當不滿,希望咱們在殿上宣讀的時候不要把那個頭銜念出來。”

這樁公案實在是個問題,李欗也知道這樁公案,眼珠一轉,嘻嘻笑道:“這也簡單。反正要念漢音,只要把英國國書上的法蘭西,翻成佛朗西不就是了?再每個使團發一卷雅正的世界地圖,各國譯名便是。我等只知法蘭西,不知佛朗西,想來英人也只是嘴上過過癮。”

幾人相視一笑,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齊國公也將各國使節前來的緣故大致說了一下。

英國是想要軍艦在廣東補給,希望大順能夠允許英國軍艦入港,到時候可以降下旗幟、封閉炮門。

瑞典人一則爲了貿易,二則爲了俄國,看看大順是否有出兵徵俄的態度。

葡萄牙人是知道大順先敗俄又平準、又接待發國使團後,放低姿態,以朝貢的身份前來,希望天子恩賜,保留澳門。

法國則是派出的正式常駐大使,同時希望大順能夠派出一位官方的常駐大使前往巴黎。

唯獨荷蘭,不是七省共和國官方的人,而是東印度公司的人。對日開戰的消息此時當然不能對荷蘭說,而是以“聽聞巴達維亞華人困苦、荷蘭人有意驅趕”之名,要求東印度公司派人來天津談談,妥善解決。

然而一旦來了,那就不只是談這個事了,而是要談對日開戰時荷蘭的態度問題。

這裡面以國家主權而論,最重要的是葡萄牙。佔着澳門,這是涉及到主權問題,而且此時開關,也根本不需要一個澳門做窗口,是要收回的。

但這個,可以以後再談。

以長久貿易利益論,最重要的是瑞典。這關係到大順的海商能不能走到關稅極端保護的歐洲。

至於當下最重要的,還是荷蘭。

“守常啊,荷蘭人已經察覺到我們要對倭國動手,不過這個事他們只是表達了一下震驚,詢問日後他們前往倭國貿易是否受影響。”

“但巴達維亞天朝遺民的事,他們反將了一軍。示意那裡的華人許多都沒有入境許可,他們願意維繫與天朝的關係,所以要把那些人遣送回福建。你也知道,這件事無論如何不能答應。”

李欗還年輕,有些不理解,奇道:“國公、鷹娑伯,那巴達維亞的子民,亦是我朝赤子。若在那裡困苦,何不以船接回?”

齊國公看了一眼李欗,心道果然年輕。

劉鈺不忍打破李欗心中的美好幻想,搖頭道:“七皇子,巴城的產業多半出自天朝子民之手,人回來,產業卻留在那?這哪裡說得通?便要回來也行,定要荷蘭人把產業折算成錢,一併奉還。況且那巴達維亞屬爪哇,自前朝永樂年間便來朝貢,憑什麼荷蘭人說沒有居留許可便不準居住?”

齊國公聽劉鈺像是哄孩子一樣給李欗講些廢話道理,看看劉鈺,見劉鈺微微搖頭。示意不要把世界的殘酷真相告訴孩子,多留幾年天真浪漫,便也微微一笑,沒有把真相說出。

對李欗的這個解釋,雖然幼稚,卻正合李欗的心思,一想也覺得是自己想的簡單了,憑什麼把人趕回來呢?

雖然理由不是這個理由,可這不影響荷蘭人反將一軍的事實。

“我看,此事一碼歸一碼。”

“倭國的事,荷蘭人不得插手,以貿易去談。”

“巴達維亞的事,軍艦做保,與貿易無關。只說若是產業不興,可以允許荷蘭人將其移至錫蘭、班達等地。”

“他既將軍,我們便再反將回去,就說巴城華人皆天朝子民,必服天朝官吏,可派人前往巴城宣慰。荷蘭人必不能答應,如此或可折中。他不談遣返回福建,我不談派軍艦宣慰,而取遷錫蘭、班達之折中策。”

(本章完)

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886章 恐嚇第794章 憧憬(下)第1324章 冒犯第575章 另一種空想(上)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239章 教改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422章 突入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702章 備戰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910章 南洋大開發(五)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78章 以商控蒙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1375章 凡爾賽和約(二)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617章 許願第704章 海戰(二)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1093章 工業革命(六)第14章 江湖第38章 扣個人質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1003章 少不入川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1080章 爭功(五)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455章 賣舊貨第355章 對罵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1077章 爭功(二)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44章 三百年後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1049章 坐莊(上)第470章 試錯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408章 出租奴婢第861章 哄一鬨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1023章 割裂(一)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970章 給錢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937章 老走私販子的見識第830章 海牙慘案(七)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513章 皇帝的職業病第227章 超脫低級趣味?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1351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470章 試錯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508章 求仁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