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節 損失慘重

太宗見長孫無忌似乎對此有些瞭解,忙問道:“長孫相國,白蓮教、淨土宗到底是何來頭?不妨講來聽聽。”

長孫無忌道:“啓稟聖上,那佛門其實也有西傳佛門與東傳佛門之分,西傳佛門乃是正統,東傳佛門卻是旁支,二者似乎並不和睦。不過,這些年來,西傳佛教似乎有些衰落,東傳佛教卻流傳頗廣,微臣還聽說,當年那白蓮教教宗慈淵,還曾來過長安兩次,都與息王、齊王會過面,還相談甚歡。”

說到這裡,太宗已是再次重重拍了下龍椅,冷笑道:“好個白蓮教,好個淨土宗,好個相談甚歡啊!好,好得很!”

一旁的魏徵忙問道:“長孫相國,不知這白蓮教與淨土宗有僧人幾何?”

長孫無忌沉吟道:“核心弟子大約也就七八千人,僧侶不過五六萬,與天下佛門相比,實則九牛一毛。”

魏徵頓時鬆了口氣,道:“既是如此,陛下出手懲治這兩教之人,可謂小懲大誡。國師,不知若是將這白蓮教與淨土宗廢除,是否便可戒除這聯名上書之事?”

胡寧點頭道:“丞相放心,若無這兩教之人裹挾,定然不會再有佛門之人說陛下的不是。陛下,臣還有個建議,還請陛下與各位大人蔘詳一番。”

太宗點頭道:“國師但說無妨。”

胡寧道:“據臣所知,那西傳佛門與東傳佛門的確頗有衝突,陛下行事之時,不妨打出個匡扶正統的旗號,到時不但可以誅滅那些奸邪,還能讓大多佛門之人稱頌陛下的功德,豈不是一舉兩得?”

太宗這皇位來歷不算太正,平日裡最在乎的便是正統之名,這話可是正中他心意,頓時大喜道:“國師此計大妙,朕這便下旨誅滅白蓮教、淨土宗妖邪,衆卿以爲如何?”

魏徵與長孫無忌對視了一眼,帶領衆官齊聲道:“陛下英明,臣等並無異議。”

太宗點了點頭,又轉向尉遲恭與程知節道:“敬德,知節,你二人領兵替朕除此禍患,如何?”

二將聞言大喜,忙道:“謝過陛下,臣等求之不得。”

一旁的秦瓊卻不滿地道:“陛下,臣也願領兵出征。”

太宗笑道:“叔寶乃朝中元帥,需戍守京城,區區妖邪,又何須你親自出馬?”

秦瓊無奈,只得應命。

於是,便由房玄齡執筆疾書,將白蓮、淨土二教徹底定爲了邪教,痛斥其罪,又着重強調了一下朝廷願匡扶正統佛門的宗旨,太宗看後大爲滿意,蓋下了玉璽,一道聖旨就此完成,今日的集議方纔結束。

當雲翔聽胡寧講完了今日集議的經過,心中已是笑開了花,事情簡直是出乎預料的順利,如此一來,對大唐是否算是一舉兩得還不好說,對自己來說可是真正的一箭雙鵰了。

着實誇讚了胡寧一番,又叮囑他密切關注此事,雲翔也不敢多耽擱,施展開法術便離開了長安城。事情進展到了如此地步,西天可是實實在在的受益者,既然受益,自然就得付出些代價,否則實在不成體統。他現在需要做的事情,看上去還有很多啊。

貞觀初年的大唐,雖然繁華程度上遠不如後來,但軍事方面卻尤有勝之,當太宗發下了聖旨之後,僅僅十餘天的工夫,長安城便已集結起了兩萬精銳大軍,尉遲恭與程知節各領一萬,朝着那些白蓮教、淨土宗寺院殺去。

而在這段時間裡,太宗其實也並沒有閒着,各地出現了不少其他的佛門高僧,開始爲他歌功頌德了起來,甚至還有之前參與聯名上書的高僧送來書信,說是鬼迷了心竅,幡然醒悟的。

後來,根據長孫無忌得到的消息,這些心向太宗的高僧無疑都是西傳佛門之人,如此一來,卻也更加堅定了太宗打壓東傳佛教的決心。

隨着尉遲恭與程知節率領大軍分東、南兩個方向殺向了全國,一時間,引起了無數的腥風血雨。

天下人本以爲是那滅絕人倫的唐王又要殘害無辜了,可沒想到的是,更加魔幻的事情發生了。反倒有許多佛門寺院站了出來,對大軍拱手相迎,直誇太宗匡扶正道,除魔衛佛的,更是稱大軍爲“破邪軍”。

往往是大軍每到一處,便有一些附近寺院的僧人送來糧草勞軍的,場面着實是讓人摸不到頭腦。

不過,那些真正的佛門信徒卻心知肚明,這位新登基的唐王,是已經擺明了車馬支持西天,打壓東天了。腦子靈光點的,趕緊改換門庭,反正兩方的教義本就相差不大,念誰的經都是念。反應慢一些的,自然難逃池魚之禍,被那兵強馬壯的大軍成批地送入了地府之中。

而作爲此次事件的兩個最直接的受害者,白蓮教和淨土宗,也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應對。

白蓮教自創立之日起,走的就是親民的路子,教衆也大多都是世俗中人,這就決定了此教無論是在財力還是影響力上都更加雄厚。

在得知了朝廷大軍開始對白蓮教動手之後,教宗慈淵居然自恃強大,組織起了軍隊與朝廷對抗,屢屢給官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傷。

當然,結果是早就註定的,所謂螳臂當車,不外如是,從無數腥風血雨中拼殺出來的大唐軍隊,當然不可能是這些武裝農夫能夠抵擋的,當這樣的軍隊被激怒之時,戰鬥力是極其可怕的。

漸漸的,白蓮教教衆被屠戮殆盡,連教宗慈淵都被尉遲恭親手斬=殺,只留下了極少數弟子隱姓埋名活了下來。

與之截然相反的,就是淨土宗了。

這淨土宗的組成比較特殊,他們原本都是西天佛門之人,只是後來被東來真經所感化,轉爲供奉東來佛祖,換句話說,這些人其實是屬於東天與西天之間的騎牆派。

面對朝廷的怒氣,這些人的應對就簡單了很多,寺院還是那個寺院,香燭也還是那些香燭,把東來佛祖的塑像請出去,然後再恭恭敬敬地把本去佛祖的塑像請回來,《東來真經》一燒,人手一捲《大日真經》,然後不斷地懺悔自己的過錯。

當大軍洶洶殺來之時,他們也堅決做到打不還手,罵不壞口,即便是掉了腦袋,也只當是佛祖的懲罰。

面對這樣一個毫無脾氣的宗門,大唐那些驕兵悍將根本提不起絲毫的興趣,最終,連太宗都生出了同情之心,下旨饒過了淨土宗,使得他們存活了下來,只是傳揚的教義又換回了西傳教義罷了。

兩種態度,兩種結果,不得不讓人感嘆世事是何等的現實。

當然了,不管是白蓮教的覆滅,還是淨土宗的存活,對東天來說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別,總結起來只有四個字——損失慘重。

第一百七十二節 求雨第一百九十節 搪塞第二百四十七節 功勞第一百二十節?離別第十五節 入水第二百四十五節 萬魔之源第三節 立誓第一百八十節 迎接第一百八十一節 入甕第一百零四節?幻陣第一百二十八節 救星第二百七十七節 逃生無門第三十三節拷問第十三節 猴王之威第一百八十一節 活命第五十三節?驅神第八節 亂局第四十三節?發動第五十節 西行第二十八回?丹變第九十節出發第五十節?壽星第一百節 珠胎第六十八節 線索第六十節?相伴第一百七十五節 擋道第二十八回?丹變第八十九節 誅心第六十五節 袖裡乾坤第五十五節?大軍再臨(爲新晉堂主風流倜儻京城酒吧雞王孟華打賞加更)第二百二十七節 強搶民男第一百四十五節出逃第三十九節?得手第一百六十二節 圈套第三十九節造化泉第二十一節五行鑽第一百六十六節 最後一晚第三十六節 拉攏第二百四十九節 再獻一計第四十八節 神秘人第一百一十三節 落井下石第五十四節 求情第一百七十八節 阻止第三十六節?金蟬子第一百二十三節 繼承第一百二十三節 繼承第四十九節 大軍來援第五節 盤查第九十九節 卜卦第八十二節烏九第十六節 猴王舊事(下)第五十節 鬥水妖第十四節?開賽第十五節?偶遇第一百八十六節天庭秘聞(下)第一百四十三節進門第九節 重逢第一百六十七節 佛爺上門二百一十一節 勸諫第七十二節反制第一百八十七節 定計第一百零九節 司雨第一百四十五節 賭約第一百零九節 繼承者第六十一節?離別第一百五十九節 捉迷藏第一百四十四節 收場第二百三十三節 拼死相抗第一百八十節後續第一百八十二節再見黑白無常第一百八十一節 捨命相救第一百零一節?根底第八十九節 誅心第一百三十六節 甦醒第三十二節戰陣第六十八節聖嬰之威第七十七節?人蔘果第一百零三節逃出番外篇七——西遊人物記之小白龍第一百九十九節 各司其職第十五節 撒潑第三十五節?室友第一百七十一節逼供第二百零五節 反目第一百零四節 兇獸第四十六節?追捕第一百一十節 脫身番外篇七——西遊人物記之小白龍第九十七節 僞裝第九十一節 邀請第四十一節 機密第一百八十六節天庭秘聞(下)第六十一節?齊聚第三十六節?金蟬子第八十九節 僵持第一百六十四節 返回第九十五節 截殺第十七節?請帖第八十三節?上官第一百五十六節 七仙女